A. 中國風光攝影作品的未來走向
「中國風光攝影作品的未來走向」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話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一些有識之士甚至組織了「中國風光攝影高端論壇」來梳理這個話題。盡管這個命題很不好闡述,但是攝影家和文藝理論家對於這個問題的不斷探討,卻在一定程度上使風光攝影的未來走向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明晰的脈絡。
關於風光攝影有種種不同的看法,袁毅平老師為丁遵新先生所著《攝影美的本性與創造》再次作序時,對攝影的本性提出了「真與美直接結合」的理念。是的,攝影的「真」與「美」,可以說打從攝影術誕生以來就自然形成。近十幾年來隨著攝影流派、攝影理論的不斷發展、分裂,加之近幾年攝影器材的科技含量高速發展,對攝影圖片「真」與「美」的爭論更是喋喋不休、眾說紛紜,但絕大多數同仁還是認可、認同「真」與「美」是攝影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本性。雖然每個人對攝影的本性因所處的年齡、社會、環境、地位、條件不同,因此在認識和認同上也有差異,但「天然去雕鑿」的純自然美總是被絕大多數人首肯的。風光攝影也不例外,也要首先追求它真實、純朴的自然美。尤其是中國的風光攝影作品,還要在結合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這一特性,更加應該注重追求我們中華民族情感之一的自然美、真實美、純朴美。可以說,自然美是一切藝術美的基礎。
就風光攝影而言,如今的風光攝影已經不僅僅限於自然風光,它包括的題材還有工業風光、農業風光、城市風光等等。我們所追求的「自然」應從整體形象上給人以綜合的無比豐富的欣賞感受,如它們自身的空間感、運動感、生命的繁榮、多姿多彩、音響、顏色的豐富、流動、和諧、變幻、將這一切天然存在的東西一一有選擇的、真實的表現(拍攝、製作)出來。
基於攝影的本性是「真與美直接結合」的這一理念,而以自然型為代表的中國風光攝影恰好又是真與美直接結合的代表,因此就有必要重視和探討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攝影界爭論得最多的一個「美是誤區還是潮流」問題。以拍風光見長的攝影家李少白先生明確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唯美」是一種境界。他說:「應該承認攝影除了記錄社會、歷史,揭露醜惡,批判現實或者表現自我,發泄情緒等實用功能外,更有意義的就是參與審美。面對目前輕視藝術與美的時尚之風,不管它以什麼名義——大眾的、人文關懷的道德的、歷史倫理的,還是前衛的、後現代的、觀念的;不管它是嚴肅的,還是輕浮的,還是別的什麼,統統不要輕信,攝影的高級形態,必然是藝術,而藝術的本質必然是『唯美』。『唯美』不是一種霸權,一種壟斷,而是一種抵禦,抵禦粗鄙、庸俗、虛偽;又是一種堅持,堅持人性中的至潔至純;還是一種呵護,呵護善良、柔弱……」他還說:「唯美真的是一種境界,一種很高很高的境界……無論批判現實,審視自我,還是歌頌自然,唯美都可以讓你體會精神的永恆價值,使你手中的相機成為物化這種價值的利器。」
我們縱觀中、外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無一不是以「真」為本,以「美」取勝,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經典的傳世之作。對風光攝影而言,更不應該迴避這個「真」和「美」字。大自然的環境從來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大自然的重視,甚至把大自然人格化,所謂「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的特性。在中國幾千年裡的文化藝術傳統里對大自然的可以說貫穿了所有的媒體。山水畫一直是國畫的主流,詩詞文學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描述、借鑒和引申。在這樣的文化基礎下,以大自然為題材的風光攝影很順利地替代了筆墨紙硯,順利地進入傳統繪畫的精神訴求,讓中國攝影師們運用攝影術,表現高遠、空靈、逸世、傷懷、優雅、樸素的古老文化精神。逐步形成了上個世紀20——30年代以郎靜山為代表的「集錦攝影」;70——80年代的紀實風光攝影;90年代初的專題攝影風光小品攝影;90年代中、後期以後的全民大眾風光攝影。無論時代怎麼變遷,自然型的風光攝影在攝影作品中一直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以至於在當前中國的公眾印象中,一提到攝影,便聯想到風光攝影(人像、科技……例外)。可見形成這種看法與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山水繪畫,中國文學詩詞和傳統文化審美意識,有多麼大的影響。因為在審美或詩意中,蘊含著人類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想像。
當然自然型的風光攝影其表現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形式和方法有:追求自然光影,突出唯美的物象,對景觀、物象紀實,對民風、民俗、民情的抓取和再現,都市風光進行研究、尋找和表現。有人提出,風光攝影有兩類走向:一是景觀紀實,真實再現大自然的生態和資源,偏重追求文化和科研價值;另一種是寫意抒情,借景表現攝影家心情和感悟,偏重於追求審美價值。通過畫面傾訴自己陶醉於自然的詩情,贊頌山河的美麗,詠嘆天、地、人的和諧。因為攝影是視覺藝術,不能像詩歌直接表達攝影家內心所悟見諸畫面的是景物外表,這就要攝影人調動各種造型元素(如光影、色調、構圖、瞬間和空間透視等),做到用光影抒情,用色表意,捕捉大自然的光線美、色彩美、造型美、線條美、影調美、節奏美、流動美,藉以表達自己的心象世界,來潤色被攝對象,從而撥動讀者心弦,喚起感情共鳴,表達自己嚮往的「天人合一」境界。
推崇「自然型」風光攝影作品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理由:一是風光攝影是直接取材於現實客觀存在,是大自然的真實寫照。「自然型」的風光攝影以它的真與美直接結合的攝影本性,決定了它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必然。二是由於「自然型」的風光攝影作品具有中國特色,深受中國人所喜愛。三是「自然型」的風光攝影在表現方式、表達感情上貼近人心,深得人心,有豐富的親切感,更加使大家割捨不得。現代美離不開傳統美、自然美。因此,「自然型」的風光攝影和作品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它都將永遠成為中國攝影界人士的追求和摯愛。
在回顧中國風光攝影的歷程里,在經歷了近百年的中國攝影史上,風光攝影不僅佔領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涌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和優秀的攝影家。隨著歷史時代前進的步伐,風光攝影在藝術流派上也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創作巔峰,給未來風光攝影的生存、發展、創新奠定了基礎,隨著攝影走向全民的態勢形成,一個由「多元型」構成的中國風光攝影態勢已經形成,並將在未來的風光攝影藝術創作道路上越走越遠。「多元型」的風光攝影無疑是新時期風光攝影的必然。可以預測,這種「多元型」的風光攝影,不僅要普及、提高,還將會形成新的流派和潮流。
早期的風光攝影以郎靜山為代表,從中國古典詩詞中尋找攝影靈感,以山川、雲靄、孤舟、帆影為素材對象,復制水墨畫的意韻,模仿水墨畫的結構章法,在照片上題詞落款,利用暗房疊放技術拼湊影像,形成了郎氏的「集錦攝影」。郎靜山大師開創的這種「集錦攝影」雖然對象是風景,但又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風光攝影。真正的風光攝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初期開始,新中國為數不多的攝影人在歌頌、贊美祖國大好河山時出現的。
風光攝影大規模地崛起是在「文革」結束後的1979—1980年時期,在重新獲得審美的權力和自由以後,中國的攝影師在純凈的自然中寄予自己的情感,然後又從自然中凈化自己的心靈。以細膩敏感的視覺,捕捉了秋天惆悵的落葉,春天羞澀的白楊,夏日午後的雨滴,冬天雪後的陰霾。與此同時,帶有報道、觀光性質的,專為印刷傳媒使用的風光攝影作品也在蓬勃地發展。這期間,以香港陳復禮沙龍格調的唯美風光攝影,強勁地影響和改變了大陸攝影師的口味和走向,迎合了時代、社會需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沙龍的風光攝影已經在中國攝影生態中佔主流地位後,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風光攝影又轉向到以李元為代表的風光小品。李元的風光作品都是從大景里取局部,抓住一景、一物、一光、一色的抒情小品,富於詩味。他善於巧妙、准確地運用光影語言來捕捉形象,選擇景物,用以表達自己的心象世界、意象世界。李元所拍風景靈動,真實和富於生命感覺,充滿了活力,反映了他內心對大自然深刻的理解和誠摯的感情。這期間,風光攝影的領軍人物層出不窮,各有各的「高招」,他們在創作上堅持「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以體現「物我相親」、「天人和諧」的自然山水審美觀。在表現自然美的同時,讓作品使觀眾在審美愉悅中得到啟迪。歡迎的作品以深刻的哲理,滲透著音樂藝術的韻律,抽象而有一定的內涵,象徵而又恢弘博大,誘發人們去自由聯想。有的攝影家以扎實的技術、技藝功底,對光影、構圖等攝影語言運用上有獨特追求,形成風光攝影新的門派。還有的風光攝影家紮根西部,立足本地,尋找專題,以景寄情,長期堅持不懈地拍攝風光、風情。還涌現出不少追求自我、有個性的寫實、或偏重寫實的風光攝影家。還有的提出了「風光紀實攝影」的新命題。總之,風光攝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一種「唯美」、「自然」型的流向,它已經沖破了種種禁錮,形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中國的風光攝影在國際、國內的風光攝影大賽上獲得了較高的聲譽,得到了國際攝影界同行們的贊同。
對於已經形成並得到認同的多門派的「多元型」風光攝影,因其不完全成熟仍是中期成長階段,各藝術派別還需要在長期的攝影實踐中,去繼續追求和完善藝術情結、意境;追求和完善藝術品位、價值;追求和完善攝影理念、理論,這決不是一個短期的實踐過程,而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經歷一段長期的磨煉,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建樹,有所發展。同時也是因為藝術具有不可言傳性、不可模仿性、不可解釋性的性質所決定,所以「多元型」的風光攝影在經後的若干年中還要繼續生存、發展、創新、完善,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加理性理論化。
B. 風光攝影如何來營造意境
可以通過曝光時間,攝影角度,攝影地點等來營造
照片的意境往往是與某個想像的場景聯系在一起的
就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述的世外桃源,攝影師在取景發現的時候,可能就是帶著這樣一種臆想去勾繪的
所以,解讀意境是很難的,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你首先要有文化底蘊,了解桃花源記,其次你還要有足夠的鑒賞力,從攝影師的作品中產生共鳴,理解攝影師的想法,當然當你達到這步的時候,意境自然也就不解而開了
C. 風光攝影是什麼
風光攝影,是以表現大自然的風景為主的攝影,通過對自然風景的描繪,來傳達攝影師對自然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它一般又可以分為自然風景、都市風景、鄉村風景等。風光攝影的關鍵是將自然美轉化為藝術美,它不能停留在僅僅再現自然景物,而是必須寓情於景,使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盎然,在富有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中,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學追求。我國著名攝影家陳復禮更是從民族文化寶庫中吸取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和構思,以唐宋詩詞與自然風光的結合來創造美的畫面與詩的意境,具有獨特的文化品格和藝術表現力。
D. 介紹幾本比較經典的關於最優秀風光攝影作品的書籍
找一些國際上的攝影大賽看看,
Tom Munro攝影作品,
Andrey Razoomovsky攝影,
ROGE人物攝影作品欣賞,
俄國攝影師Evgeniy Shaman攝影欣賞
E. 風光攝影的介紹
風光攝影,是以展現自然風光之美為主要創作題材的原創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築攝影等) ,是多元攝影中的一個門類。從攝影術誕生那天起,風光攝影就獨占鰲頭。人類第一張永久性攝影作品就是風光(1826年,法國人埃普斯拍攝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鴿子窩》)。風光攝影是廣受人們喜愛的題材,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最全面,從作者發現美開始到拍攝,直到與讀者見面欣賞的全過程,都會給人以感官和心靈的愉悅,能夠在一定主題思想表現中,以相應的內涵使人在審美中領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將使人平添些過目不忘的情趣。
F. 這張照片圖片城市的風景攝影作品好看嗎
其它的還好,這張不行。
整體看起來感覺霧蒙蒙的,跟其它的色彩不搭。
G. 風景攝影作品一般怎麼寫文字說明
一般寫風景拍攝的背後的故事,比如場景介紹什麼的,或是你的拍攝過程等,同時簡要的分析作品的構圖色彩意境等即可,要短小簡潔精悍。
待你騎馬踏花歸來,一同樓前月下對吟。春水碧於天,畫一道不滅的痕跡。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弱水空濛,幾穗汀蘭身搖曳,又春。你因夢想而在這個世界上受苦, 就像一條河流因雲和樹的倒影 ,不是雲和樹而受苦。
H. 攝影作品可以分為哪幾類
攝影的分類:
1、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與人物攝影、景物攝影相對,以無生命(此無生命為相對概念,比如從海里捕撈上來的魚蝦、已摘掉的瓜果等)、人為可自由移動或組合的物體為表現對象的攝影。
多以工業或手工製成品、自然存在的無生命物體等為拍攝題材。在真實反映被攝體固有特徵的基礎上,經過創意構思,並結合構圖、光線、影調、色彩等攝影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將拍攝對象表現成具有藝術美感的攝影作品。這就叫靜物攝影。
2、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
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范疇。當然,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
3、記錄攝影
紀錄攝影指以紀錄為第一目的,對客觀事物進行真實影像反映的圖片攝影。
攝影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記錄的目的。它誕生之後所顯示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按照紀錄影像的方式和追求的價值不同來劃分,紀錄攝影分為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
4、藝術攝影
隨著的發展,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的元素,開始產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別在於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藝術攝影拍出來的效果更唯美,因為這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找准拍攝的時間、地點和角度。
5、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畫意攝影逐漸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6、商業攝影
商業攝影,顧名思義是指作為商業用途而開展的攝影活動。這類攝影是為商業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業要求進行拍攝,比較拘束。
7、水墨攝影
和傳統的水墨畫一樣,現市面上出現的水墨攝影作品,按題材,可以分為風景、花鳥和意境,對應國畫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為抽象和具象,對應國畫中的寫意和工筆。
水墨風格的攝影照片雖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軟體的後期加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攝影作品要盡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驗的更多的是攝影師的構圖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8、全息攝影
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攝影技術。全息攝影可應用於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存儲器,全息電影和電視等許多方面。
I. 怎麼看風光攝影作品的主題
其實風光攝影大多不太好說什麼主題和靈魂,硬要說主題,有一個統一的主題,就是對大自然的贊美,體現人與自然的深奧關系。不像人像攝影那麼有豐富的情感出來。
J. 賞析風光攝影作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您好,對風光作品的賞析我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1、是否有一個明確的主體?盡管是風光作品,但有一個主體會更引人;2、構圖是否合理?好的構圖美感十足,而差的構圖直接破壞美感;3、是否有層次感?4、光影是否美麗? 5、是否有相應的文字介紹對作品作進一步說明?6、主題是什麼?即要表達什麼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