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兵權為什麼在美國手上
不是兵權,是戰時作戰指揮權.在朝鮮戰爭初期,李承晚政府的軍隊和朝鮮人民軍的實力懸殊太大,韓軍人少兵弱,節節敗退。當時的李承晚政府急需美國支持,因此很樂意將軍隊交給美國指揮。戰爭結束後,韓國對替自己搶回江山的美國十分感激,因此也沒要回指揮權。更重要的是,直到現在,單憑韓國的軍力仍很難與朝鮮單打獨斗,所以它離不開美國的保護,不敢要回指揮權,就是怕得罪美國。
⑵ 金大中 金泳三 韓文怎麼寫
김대중
kim dae zong
김영삼
kim yeong sam
⑶ 盧泰愚、金大中、金泳三、盧武鉉前後什麼時候訪問過中國
2003-7-14 盧武鉉訪華 中韓新領導人首次會晤
1995-10-24金大中訪華
1994-3-26韓國總統金泳三和夫人訪華
1992年9月盧泰愚訪華
⑷ 金永三的介紹
金泳三(김영삼, Kim Young-Sam, 1927年12月20日—),韓國慶尚南道人,第14任韓國總統。1954年第3屆國會議員選舉中,他代表自由黨參選,但被出賣,結果讓최연소當選國會議員。這次事件,金泳三視之為政治的入門功課。之後,做為在野黨的政治領導人而發揮牽制執政黨的作用。1987年第13屆總統選舉,盧泰愚成功當選總統之後,與金鍾泌及손잡고三黨合黨。之後在第14屆總統選舉中,金泳三成為民主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並在選舉中勝出,成為第14任總統。金泳三政府自稱為「文民政府」,雖試圖進行許多民主化改革,但因其任期即將結束之際未能妥善處理亞洲金融危機而不得不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援助,被視為接受屈辱援助,在國民一片譴責聲中卸任。卸任後利用前總統所享有的禮遇過多地要求交通管制,在接受日本電台采訪時用日語對韓國政權進行無賴攻擊,在韓國國民中引起了極大譴責。
⑸ 韓國那幾位歷任總統是好下場
1.李承晚(第一任1-3屆)-是被民眾逼下台的,在夏威夷去世。
2.尹潽善-(第二任4屆)在李承晚下台後被民主黨內舊派推舉為總統候選人,並當選總統,被撲正熙政變趕下台,後1990年病逝。
3.撲正熙(第三任5-9屆)-幹了18年總統,本來是要再干一屆的,但被當時的情報部長金載圭在情報部的晚宴上槍殺的。
4.崔圭夏(第四任10屆)-大選成為總統,被全斗煥政變趕下台,後病逝。
5.全斗煥(第五任11-12屆)-在沒有競選者的情況下當選韓國總統。1995年全斗煥因籌集和侵吞秘密政治資金而被逮捕。1996年漢城地方法院以主動參與軍事叛亂和內亂罪、謀殺上司未遂罪及受賄罪,判處全斗煥死刑,後來改判為終身監禁。1997年全斗煥得到後任總統金大中特赦,並於1998年初獲釋。未死
6.盧泰愚(第六任13屆)1988年當選總統,卸任後1995年因籌集和侵吞秘密政治資金而被捕,得到總統金大中的特赦,於1998獲釋。未死
7.金泳三(第七任14屆)1992年當選總統,任職幹完後下崗在家至今。
8.金大中(第八任15屆)1998年當選總統,任職幹完後下崗在家2009年病逝。
9.盧武鉉(第九任16屆)2003年就任總統。2008年卸任總統,卸任後不久就被親友收受財界賄賂的丑聞所困擾,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殺身亡。
10.李明博(第十任17屆)2007年當選總統,卸任後現在給家打麻將類吧。
11.朴槿惠(第十一任18屆) 2012年剛當選總統,她是前總統朴正熙的大女兒。現在也在監獄里。
⑹ 金大中,金泳三,金日成,金正日都什麼關系..都金開頭..是不是親戚
沒有關系 也不是什麼親戚朝鮮族姓少 金形是朝鮮大姓(英文拼King)
⑺ 金泳三的人物事件
1992年以來,韓國經濟增長速度大大放慢,1991年經濟增長率僅為4.7%,為13年來的最低水平,位次排在亞洲四小龍之末。世界銀行為此將韓國排除在四小龍之外,降為亞洲新虎的檔次。
金泳三認為,腐敗是「韓國病」的症結所在。要根治「韓國病」,就必須反腐敗。金泳三痛切地指出:「如今在韓國這塊土地上,權威秩序崩潰,社會綱紀鬆弛,到處都彌漫著不負責任、舞弊腐敗。一度著稱於世的韓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已煙消雲散,如今是金錢萬能,窮奢極欲,烏煙瘴氣。」
金泳三宣布,在其五年任期之內不涉足高爾夫球等奢侈性娛樂活動,他指示關閉了總統府內的高爾夫球場,要求公務員埋首辦公桌,積極為人民謀福利,他對公務員的要求是,要麼當官而安於貧困,要麼為發財而去經商,二者不能兼顧。
金泳三政府最有成效的反腐敗措施,是高級公務人員必須公布個人的收入和財產。在就任總統後的第一次國務會議上,金泳三表示,反腐敗要從自己做起,關於公布財產,他說到做到,第二天,金泳三和他的直系親屬的財產就見諸報端:他和夫人孫命順、父親金洪祚、兒子金恩哲、次子金賢哲的不動產、汽車等價值為17億韓元,約二百二十五萬美元。他宣布,在五年任期內決不接受企業和個人提供的一分錢的政治資金。
為了進一步推動倡廉肅貪運動,金泳三促使國會於1993年5月20日通過了《公職人員倫理法修正案》。1993年7月12日,金泳三總統和黃寅性總理遞交了財產登記單。金泳三在財產登記時,從容地對大家說:「我的財產與2月份『凈化運動』時登記的一致,所多出的部分是我的工資。」
金泳三的舉措引起群眾強烈反響,形成巨大的政治輿論壓力,執政黨領導人、副部長級以上官員和國會議員共1167人群起仿效,連在野黨的領導人也不得不步其後塵,相繼公布財產。於是相當一個時期里,首爾的報紙連篇累牘地刊登從總統到副部長及其家庭成員的現金、不動產價值以及擁有的奢侈品。通過財產申報,有一名議員被捕,六人自動辭去議員職務或退黨,五名副部長被解除職務,五名高級官員被公開警告,另有七十多名公職人員擔心公布財產會引起公眾的嘲弄,他們辭去公職,加以逃避。
1993年9月8日,韓國成立了「不義之財特別調查小組」,任務是配合司法機關,以財產登記是否屬實為突破口,對非法致富的高級公職人員進行調查,尤其是把個人財產轉移到妻子或子女處的情況列為緊急查處對象。在財產公開過程中,有些官員以各種方式隱瞞、欺騙、轉移「不義之財」,有95名高級官員在自報財產中自作聰明,採取的手段是「財產數億,儲蓄為零」。
申報34億韓元財產的韓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金正勛,擁有四幢價值五億韓元的住宅和公寓,並開了兩個商店,還有一億元的債券。但在自報財產中,卻填「無一分現錢」。過去一直被人們認為清廉的司法部門,不少法官擁有巨額財產,但是他們都說是繼承父母的或妻家贈送的,或者說是他們當律師時掙的。總之,避重就輕。
金泳三的廉政舉措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同反應。一些權貴指責金泳三以反腐敗為借口消除宿敵舊惡,鞏固自己的政治地盤。從執行的效果來看,確實是立竿見影,贏得了廣大民心,韓國國民普遍拍手稱快,《朝鮮日報》的民意調查顯示,97%的人支持金泳三的反貪污行動,金泳三的威信直線上升,當選為韓國民眾心目中偶像排行榜的榜首人物。 韓國1992年開始實施第七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可是,1992年12月當選的韓國歷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選總統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後提出了「新經濟五年計劃(1993年~1998年)」。在此計劃中提出行政改革、產業結構和金融體制改革。1992年與中國建交。由於韓國具有的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和對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設備投資增加等因素,1994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6%。
1995年也保持了這種良好勢頭,增長甚至超過1994年,達8.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了一萬美元大關(10037美元)。1996年由於日元升值導致韓國出口下降和設備投資減少,經濟增長率回落為7.1%,可是,在這一年韓國成為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這標志著韓國基本上擺脫了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2011年1月5日,83歲金泳三宣布,將把個人財產全部捐獻給社會,而不是留給子女。金泳三的個人財產共計50億韓元(約合2940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位於首爾上道洞的市值約15億韓元(882萬元人民幣)的私邸和位於出生地巨濟的土地等。金泳三計劃把首爾的私邸和巨濟的土地捐獻給社團法人「金泳三民主中心」,此外還要把巨濟的老屋捐給當地政府。
⑻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獲刑17年,他是不是歷代總統中下場最好的一個
就被判刑十七年來說,目前李明博確實是韓國總統中下場最好的一個。
我們先來看下韓國歷屆總統的遭遇,李承晚:任期1948-1960被流放 ;尹普善:任期1960-1962數次被3朴正熙監禁 ;朴正熙:任期1963-1979被中央情報局首長暗殺 ;崔圭夏,任期1979-1980被軍事政變,之後被監禁 ,全斗煥:任期1980-1988被判死刑,隨後改無期 ;盧泰愚:任期 1988-1993是被造反叛國罪入獄 ;金泳三:任期1993-1998被驅逐出境 ;金大中:任期1998-2003和兒子都因涉嫌貪污入獄 ;盧武鉉:任期2003-2008 於2009年跳崖身亡 ;李明博:任期 2008-2013入獄 一審15年 二審17年 ;朴槿惠:任期2013-2017 被彈駭,判25年有期徒刑 。
目前韓國總統文在寅除了自己,一家都在國外,也不知道他下場會如何,目前來說,李明博的下場算很不錯的了。
⑼ 曾是韓國華裔的盧泰愚,他究竟是如何成為韓國總統的
1932年12月4日生於慶尚北道達城郡公山面新龍里一個農民的家庭。1983年和1984年先後任漢城奧運會組織委員會委員長和大韓奧委會主席。
1985年當選為第12屆國會議員。
1985年至1987年任民主正義黨代表委員(即主席),1987年8月5日起任該黨總裁。同年12月至1993年2月25日任韓國第6任總統。
1990年5月起任執政黨民主自由黨總裁。1992年5月19日,再次當選為民自黨總裁。1992年8月28日,金泳三任民主自由黨總裁後,盧泰愚任名譽總裁。
⑽ 韓國為什麼要分南韓和北韓
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和蘇聯根據雅爾塔協定,各自從南北打擊日本到38線為止,而後就各自扶持了一個親自己的政權,這就是朝鮮半島分裂的過程。
拓展資料: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美蘇軍事首腦就蘇聯對日宣戰後雙方海、空軍活動范圍達成協議,但雙
方陸軍間並未劃出明確界線。
因此,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立即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大有佔領整個半島之
勢,而美軍這時仍在太平洋與日軍激戰,遠離半島。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出美軍應立即在半島南部登陸北上,以免朝鮮全境被蘇佔領,而美陸
軍則認為無法辦到。為尋求解決辦法,他們在8月10日夜進行緊急會議。
於是當時任作戰參謀的臘斯克(後來曾任美國國務卿)和他的一個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鮮中部38°線為界
作為美蘇地面部隊作戰和受降分界線的方案。
13日此主張被杜魯門批准,15日送交蘇、英政府。蘇聯表示同意,因為斯大林打算以在朝鮮的讓步換取美國同意蘇軍佔領日本北海道(實際上美國堅持獨占日本,未作讓步)。
3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一項命令中將美蘇間關於38°線的決定公布
於世,已進入38°線以南的蘇軍即後撤回到此線以北。
9月7日美軍才在半島南端登陸。自8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便已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9
月上旬通訊聯系也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