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板盪
擴展閱讀
後悔沒沒買股票 2025-08-25 21:36:57
速達股票行情 2025-08-25 21:33:53
買國外股票的基金叫什麼 2025-08-25 20:56:51

板盪

發布時間: 2022-03-04 10:46:14

① 板盪之後,而念老臣,播遷之餘,而思奇俊什麼意思

由於萬曆皇帝對張居正進行了最殘酷的清算,導致萬曆新政中途夭折。半個多世紀後,即崇禎十三年,明思宗朱由檢面對土崩魚濫的江山社稷,感嘆「板盪之後,而念老臣,播遷之餘,而思奇俊」。於是下詔,為張居正徹底平反,重新尊為國師。

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局面動盪,百次變遷後,便會常常憶起昔日的老臣子,懷念那些賢能的才俊之人

② "疾風知勁草,板盪見忠臣"出自哪裡啊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忠臣。——出自范曄的後漢書
意思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③ 疾風識勁草,板盪見忠臣

出自於《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④ 「板盪識忠臣」中的「板盪」是啥意思

「板盪」原指政治黑暗,在此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板盪識忠臣的意思是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板盪」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盪》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

該句語出唐太宗李世民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賜蕭瑀》,是李世民賜給蕭瑀的一首詩,這首詩盛贊蕭瑀的仁德。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全詩原文如下: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白話文釋義: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4)板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唐高祖後期,李淵的三個兒子為爭奪帝位而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斗爭,在這場斗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後幫助他奪得帝位。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由於蕭瑀性情剛直,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於貞觀九年(653),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原為漢光武帝劉秀贊譽王霸,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

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詩人表達的核心意思是「板盪識誠臣」,贊美蕭瑀能在自己當年最緊要的時刻擁護自己,幫他謀得帝位。「疾風知勁草」是興,為下文的立論張本。同時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形象而深刻地說明:在艱難危急的時刻,最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品格。

後二句則另換角度,繼續盛贊蕭瑀。徒有一時之勇的「勇夫」並不懂得真正的「義」,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系。

⑤ 板盪識誠臣出自哪首詩 全詩是什麼

  • 「板盪識誠臣」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賦蕭瑀》這首詩。

  • 全詩內容為: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⑥ 板盪的釋義

「板盪」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盪》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盪」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⑦ 板盪識誠臣 中的板盪是什麼意思

「板盪」原指政治黑暗,在此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一、原文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二、譯文

在狂風中才能識別出堅韌的草木,在亂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誠的臣子。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

三、出處

唐代李世民的《賜蕭瑀》

《賜蕭瑀》賞析

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不僅對於知人善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於讀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為智勇雙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啟迪作用。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復雜斗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⑧ 板盪之後,而念老臣;播遷之餘,而思耆俊啥意思

政局混亂社會動盪之後,來思念老臣,遷徙流離之日,才思念老先生。

板盪:指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播遷:遷徙;流離
耆俊:年老而才能優異者 這里的老臣和耆俊都是指張居正。

⑨ 板盪的典源

《毛詩正義》卷十七之四〈大雅·板〉~632~
毛詩序:「〈板〉,凡伯刺厲王也。」
《毛詩正義》卷十八之一〈大雅·盪之什·序〉~64~
厲王無道,天下盪盪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
《昭明文選》詩庚·第三十卷(續)·雜擬上·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王粲〉
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盪。

⑩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英雄

摟住寫錯了,應該是「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是李世民的《賜蕭璃》裡面的,板盪指的是社會動盪不定。《詩經·大雅》有《板》《盪》兩詩,均刺周厲王無道,綱紀混亂,政局不安,所以後來以「板盪」指社會動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