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乾隆年代唐英
唐英(1682-1756年),清代陶瓷藝術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能文善畫,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
Ⅱ 清 唐英落款有哪些
稍微懂一點瓷器的或有一點瓷器知識的人都能看出是現代臆造
Ⅲ 唐英的個人簡介
女,1962年3月31日出生。主任醫師,教授,現為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後備帶頭人,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會黑龍江省分會委員兼秘書,首屆黑龍江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女醫師協會理事。
Ⅳ 唐英的唐英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傳播學、廣告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等專業的教學及科研。198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獲中國史專業獲史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藝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7年6月---2010年3月,英國學習和工作(200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西部培養計劃委託前往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
主持1項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4項省廳級課題;參與7項省部級及省廳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9篇,中文核心期刊33篇(其中來源期刊17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7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專著1部,主編1部,合著2部。 1、專著:《消費社會電視廣告之審美透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2、主編:《人文科學與人文素質導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3、合著:(1)《傳媒產業化時代的審美心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2)《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西南財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學術論文:
1、《電視廣告利用和表現時尚進而促進流行》,當代傳播,2013.06(CSSCI來源期刊);
2、《電視廣告的性訴求對大學生性觀念的涵化作用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05(CSSCI來源期刊);
3、《電視廣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監管機制研究》,天府新論,2012.05(CSSCI來源期刊);
4、《廣告人物與現代神話的構建》,當代傳播,2012.05(CSSCI來源期刊);
5、《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事件與公民傳播權的實現》,當代傳播,2011.02(CSSCI來源期刊);
6、《消費社會視閾中的審美消費與產品消費》,當代傳播,2010.04(CSSCI來源期刊);
7、《電視廣告視像化審美的消極性芻議》,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12(CSSCI來源期刊);
8、《意義的共振與重構:廣告與時尚和流行的關系探析》,天府新論,2009.05(CSSCI來源期刊);
9、《非語言傳播缺失下的網路人際傳播》當代傳播,2009.02(CSSCI來源期刊);
10、《試論消費社會的審美嬗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05(CSSCI來源期刊);
11、《電視的審美特性》,當代傳播,2008.04(CSSCI來源期刊);
12、《電視廣告的審美特質》,當代傳播,2007年01(中文核心期刊);
13、《略析消費社會廣告的文學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1(中文核心期刊);
14、《消費時代廣告的普適美》,當代傳播,2006.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7.0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15、《論電視文化傳播與人文精神的弘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05(中文核心期刊);
16、《廣告環境與現代神話的建構》,當代傳播,2006.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6.07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17、《論電視文化多元化的建構》,現代傳播,2006.02(CSSCI來源期刊);
18、《電視廣告的審美特質》,當代傳播,2006.01(中文核心期刊);
19、《女權主義視野下的媒介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5.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5.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20、《娛樂與幸福:消費時代電視廣告之生產要素》,《電視研究》2005.06(CSSCI來源期刊);
21、《農民信息意識三題》,城市改革與發展,2004.01(中文核心期刊);
22、《拉扎斯菲爾德對傳播學的貢獻》,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4.02 (中文核心期刊);
23、《略論廣告的文化批評標准》,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2(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2003.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24、《視覺文化及其娛樂性觀照》,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2(中文核心期刊);
25、《試論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理論與實踐(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12;
26、《分眾傳播與出版策略》,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1(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出版工作》2003.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27、《淺議現階段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品牌戰略》,四川統一戰線,2003.09(中文核心期刊);
28、《「沉默的螺旋」與廣告傳播意識》,當代傳播,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29、《解讀Hip Hop文化》,城市改革與發展,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30、《媒介產業化研究綜述》,企業家畫報,2003.06;
31、《淺析媒介資本運營及其發展》,社會科學研究,2003.03(CSSCI來源期刊);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3.08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2、《論黨章中黨的性質規定的幾次重要演進》,毛澤東思想研究,2003.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03.06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3、《內化的「經」與傳統的傳播取向》,當代傳播2003.03(中文核心期刊);
34、《我國媒介資本運營的發展態勢》,當代傳播,2003.01(中文核心期刊);
35、《我國媒介產業化研究綜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12(中文核心期刊);
36、《國際化戰略------中國廣告業的出路》,今日世界》2002.11;
37、《中國廣告業突圍之路徑》,山東廣告,2002.02;
38、《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社會變革》,科學研究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04;
39、《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04。
科研項目:
作為課題負責人:
1、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項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大眾傳媒統計與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11&ZD060--012);
2、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項目《電視廣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監管機制研究》(SC11W041);
3、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2011年度項目《城市務工人員媒介素養的養成與提升》(20);
4、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項目《中英比較視野下城市生態文明傳播體系的構建研究》(SC13B090);
5、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性社會與性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度一般項目《電視傳播與大學生性觀念影響之關系研究》(XXJYB1004);
6、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川酒發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一般項目《「白酒金三角」發展戰略研究》(CJY12-05);
7、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一般項目《四川革命老區生態文明建設傳播策略研究》(SLQ2013B-05);
8、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羌學研究中心2013年度一般項目《新媒體語境下羌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探析》(QXY1301)。
作為課題參與者:
1、參研----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項目《農村媒體生態結構與農民致富的關系研究》;
2、參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3年度一般項目《媒介美學:傳媒產業化時代的審美精神》;
3、參研----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2010年度項目《青少年媒介素質的養成與提升》;
4、參研----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醫事衛生法治研究中心2011年度一般項目《農戶生產行為中的食品安全與法制問題研究》;
5、參研----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性社會與性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度一般項目《大學生性行為持續增長的社會深層因素研究》;
6參研----、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度項目《巴蜀文化數字博物館建設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7、參研----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項目《四川省農業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推廣研究》。 2013年11月至今,四川同達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四川黨建主辦的《買房客》雜志國際部主任;
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四川中達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成都麥加廣告公司總經理;
2009年1月至12月,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訪問學者;
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英國SMARTYING有限公司任翻譯;
2007年9月至12月,英國倫敦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1998年9月至2000年1月,自辦成都阿甘食品有限公司;
1994年1月到1998年9月,承辦《四川經濟研究》雜志;
1992年1月至1996年1月,創辦並經營「四川黑驪傳播有限公司」。
Ⅳ 明代唐英和唐雲是一家人嗎
唐雲 唐雲,(1910—1993),字俠塵,別號葯城、葯塵、葯翁、老葯、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生前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上海博物館鑒定委員等職。
唐雲 - 簡介
唐雲(1910—1993),浙江杭州人,名俠塵,號葯城、葯塵、葯翁、老葯、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唐雲是他成為畫家後用的名字。唐雲性格豪爽,志趣高遠,藝術造詣頗高,可謂詩書畫皆至妙境。自學成才的他青年時即被冠以「杭州唐伯虎」的美稱。
唐雲的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石濤。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於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紅荷》、《生香碩果》、《松鷹》等。亦擅書法,長於早篆及行書,工詩文,精鑒賞。
唐雲對古書畫收藏亦情有獨鍾,醉心於石濤、八大、新羅、金農、伊秉綬、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諸家作品,欣賞揣摩之餘奠定了他清新俊逸,沉鬱雄厚的畫風。此外,先生對紫砂壺、硯台、竹刻、印章、木版畫籍等均樂之不疲,一一涉獵,其中尤以收藏的八把曼生壺著稱於世,現存於唐雲藝術館。
唐雲晚號「老葯」、「葯翁」,是取醫葯救民於水火之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對藝術「愛畫入骨髓」,一片至誠;對朋友肝膽相照,一往情深;對民眾社會,以濟世懸壺的態度,卓有奉獻。
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上海博物館鑒定委員等職。
唐雲 - 藝術作品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同年應邀赴日本參加福岡市美術館開幕式並進行藝術交流。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棉花穀子》、《紅荷》、《鮮花碩果》、《鬱金香》、《松鷹》、《竹》、《白荷》、《海棠雙鳥》、《山雨欲來》、《詠梅》等。出版《唐雲花鳥畫集》、《革命紀念地寫生選》等多種。
唐雲 - 藝術特色
擅花鳥、山水,偶作人物。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於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亦擅書法,長於早篆及行書,工詩文,精鑒賞。
唐雲 - 人格魅力
唐雲令人最為崇敬的是他心胸豁達的為人,在上海的書畫界中,受過唐雲恩惠的人不計其數。唐雲的好友若瓢和尚在香港因身患重病,借了很多錢治病,無力償還債務,便寫信給唐雲求助。唐雲聽到消息即刻去了香港,舉辦個人畫展賣畫籌錢,不僅為若瓢還清債務,還把賣畫所得的大部分錢留給若瓢,隻身回到上海。而這樣的事在俠義心腸的唐雲身上數不勝數。藝術說到底,即是眼界、胸襟與學養的一種結合。古往今來,藝術家凡能傳名於世均有鑒於此三點,而唐雲正因為具備了這些,他的藝術成就才會有如此的高度。
唐雲 - 唐雲藝術館
唐雲藝術館是一個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佔地面積為3500平方米,西湖南線工程後增至7000平方米,1999年4月由杭州市市政府批准單獨建制,並於同年5月16日正式開館。
它坐落在西子湖之東岸南端,南接長橋公園,東臨萬松嶺,北近柳浪聞鶯,西與雷峰夕照相映成輝,沿湖岸線達百餘米,是一座仿古型的江南園林式建築。目前館內藏有中國當代國畫大師唐雲家屬捐贈給杭州市人民政府的藝術珍品195件(其中唐雲先生作品38件、書畫藏品106件、曼生壺等51件)及唐雲先生的有關文獻。七年多來通過各種藝術交流活動的開展,館藏品增至700多件。
藝術館的建立旨在弘揚我國當代國畫大師唐雲先生在書畫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及先生的愛鄉敬業精神,是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杭州市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迄今為止,已緊密配合杭州市委、市府及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工作,舉辦了眾多豐富多彩的交流展出活動,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其中最具影響的有:1999年為迎接澳門回歸舉辦了「中國荷花國畫名家邀請展」,2000年《「金秋錢塘」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暨《西湖新千年國際書畫藝術研討會》,全國十餘個省、市、港、澳、台地區以及美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的著名藝術家就當今藝術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在西子湖畔潑墨揮毫,聯手創作了「荷塘野趣」、「江山如畫」等數幅巨制大作。
Ⅵ 唐英的概述
姓名:唐英
性別:女
畢業院校:西南交通大學
民族:漢
職稱:教授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工作單位: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橋梁與結構工程研究所
Ⅶ 唐英,號什麼﹖
唐英,字俊公,漢軍旗人。官內務府員外郎,值養心殿。雍正六年,命監江西景德鎮窯務,歷監粵海關、淮安關。乾隆初,調九江關,復監督窯務,先後在事十餘年。
由於他潛心鑽研陶務,並且身體力行,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驗,由他主持燒制的瓷器無不精美,深受兩朝皇帝的賞識,因此,乾隆年間的官窯也被人們稱為「唐窯」。在唐英的督辦下,乾隆鬥彩瓷器,器型變化多端、裝飾富貴華麗、色彩絢麗繽紛;紋飾圖案多以纏枝蓮花、雙魚、靈芝等吉祥物組成,主要器型有碗、盤、瓶等等。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唐英退職,由此乾隆官窯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了衰退的跡象。
Ⅷ 大清國元年正月大吉日唐英奉旨製造什麼夜光花瓶
大清國元年正月大吉日唐英奉旨製造「三款同出萬花紋琺琅彩雙耳夜光花瓶」。
琺琅彩瓷以其潔白堅細的胎質,瑩潤如玉的釉面,明快艷麗凝厚的色調,精細入微的筆法,精湛絕倫的技巧,寫實的立體畫感,以及爐火純青的燒彩技藝而登峰造極於瓷壇。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同時又是中西藝術、中西工藝的結晶,而且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直接授意並親自指導下,選用景德鎮最優質的瓷胎,運至宮廷中,由宮廷畫師與西洋畫師合作,這一特定條件下,所創新的工藝結晶,這在中國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都為罕見。琺琅彩瓷是專供紫禁城內皇帝後妃們玩賞的「御用瓷」,乾隆曾下旨「庶民弗得一窺」。琺琅彩的燒造雖歷經康、雍、乾三代,但時間僅有四十多年,自督陶官唐英去世後就很少燒制了,從乾隆中期後的檔案中,有關琺琅彩瓷的記載也見不到了。所以,琺琅彩瓷非常珍貴而且稀少。
清朝初,隨著西方宗教,天文歷法,數學,物理,醫學,音樂,繪畫以及各類工藝美術的紛紛湧入,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康熙皇帝,經過慎重的思考後,決定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接納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又不盲目推崇的態度,支持中西文化交流而有益於中國文化的發展。琺琅彩瓷的創造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琺琅釉這一外來藝術裝飾材料,遠在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第十一王朝就已經出現,但當時只是一種相當粗糙的產品。近代畫琺琅技法,起源於十五世紀中葉的法國,到十七世紀初法國工匠凈一世(譯音)發明了畫琺琅的新方法,即在琺琅這種較軟的玻璃料內,添加不同金屬氧化物作為呈色劑,用油調和而成為現代的琺琅料,能取得如油畫般的和諧色彩效果,裝飾於銅胎工藝品上。當法國傳教士將銅胎畫琺琅彩瓶作為貢品呈獻給康熙皇帝時,其優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比五彩、鬥彩瓷更具魅力,而深受康熙喜愛並被深深吸引,由此誘發要將琺琅彩釉移植到中國瓷器上的妙想,並決定在宮中嘗試製造,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便在宮中開始了不斷試燒的艱苦歷程,其間還聘請法國傳教士馬國賢,郎世寧督理試制。馬國賢寫信回國時曾提到「皇上變得醉心於我們歐洲的琺琅畫,盡各種可能地將其介紹進宮中御廠,由於從歐洲帶回了在瓷器上繪畫所用的色彩及數件大型琺琅器,使他相信可以做出某些物品,他命令我和郎世寧以琺琅繪畫」。
由於琺琅彩瓷是要仿效銅胎畫琺琅的技法,而在瓷胎上用多種琺琅釉進行繪畫的創新,但銅胎屬於金屬體,而瓷胎為非金屬體,二者質地完全不同,能在銅胎上畫琺琅,不一定就能在瓷胎上畫琺琅,所以難度非常大,入窯後燒結的時間也很難掌握,加上琺琅彩料全由外國進口,因此進度很緩慢,直到康熙在世前三年,仍然要求法國傳教士返回歐洲,替他尋找最優秀的經過專門訓練的畫琺琅工人,特別是會燒爐的人。經過三十二年的艱苦努力,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的第二年,才得以燒造成功。
繼康熙以後,雍正、乾隆都非常喜愛瓷胎畫琺琅,而特別動用宮廷著名畫師為琺琅彩作畫。其中,唐岱以「山水沉厚深穩」著稱,戴恆則長於花鳥畫,是畫水墨琺琅彩的高手,賀金昆是《石渠寶笈續編》上有繪畫作品著錄的畫家,以「善畫人物花卉」,「筆底丘壑頗富」著稱,這些著名的宮廷畫師與郎世寧等西洋畫師,相互交流經驗,由此瓷胎畫琺琅彩能夠在吸取傳統繪畫技法,即以圖案形式為主,而一變成為以寫實形式為主的藝術風格。
郎世寧為皇宮所繪琺琅彩為皇宮所珍藏,數量極少,也就是兩三件而已。
郎世寧的繪畫參合中西技法,用中國的丹青料做西式的畫法,取得別具一格的艷麗色彩,而瓷瓶所表現的,則是以西方的琺琅彩料繪中國的寫意畫而別具心裁,更意想不到的是,郎世寧避開中國傳統畫以延綿不斷的線條來進行形象的塑造,而是採用短細的小線來表現立體感,光線明暗的真實感。用行家的話說,非常「開門」。落款為楷書「大清國乾隆元年正月大吉日御制欽命內務府員外郎署理九江關兼管景德鎮造廠窯務唐英奉命督陶燒造」為一圈,瓶底中書青花款「乾隆御制」,右為紅彩方雙圈紅楷書「皇清乾隆御用」,左為紅彩雙方圈楷書「乾隆御覽之寶」。
Ⅸ 唐英的生平是怎樣的
《陶冶圖說》作者唐英,字俊公,晚年自號蝸寄居士。隸滿洲正白旗,康熙二十年(1682年)農歷5月5日生於沈陽。6歲起在鄉塾讀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當他十六歲時供役於養心殿,即宮廷的手工藝品作坊。長達20年的工作實踐使他熟悉了許多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成為養心殿的能人,深得清世宗的信任。雍正元年(1723年)被授予內務府員外郎,雍正六年,在江西御器廠正式燒造瓷器之時,他奉命到江西督監窯務。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間除有二年在廣東主持粵海關工作外,他的工作一直與瓷器有關,近30年的陶務,使他成為一位陶瓷專家。他初到御窯時,對物料、火候、古今瓷式「茫然不知」,然而他「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食息者三年」,變成對「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雖不敢謂全知,但也頗有得於抽添變通之道。」「由向之唯諾於工匠之意旨」的外行變成了「今可出其意旨唯諾夫工匠矣」的內行。根據《景德鎮陶錄》卷五「唐窯下」說(唐窯即指唐英主持陶務時期)「公深諳土脈火性,慎選諸料,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銀、彩水墨、洋烏金、琺琅畫法、洋彩烏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藍、窯變等釉色器皿。土則白壤而填,體則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
唐英不僅監督燒造了精美絕倫的瓷器,而且還對景德鎮的制瓷工藝進行了科學的總結。《陶冶圖說》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
Ⅹ 唐英,年希堯生平
唐英是沈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能文善畫,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由於他潛心鑽研陶務,並且身體力行,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驗,由他主持燒制的瓷器無不精美,深受兩朝皇帝的賞識,因此,乾隆年間的官窯也被人們稱為「唐窯」。在唐英的督辦下,乾隆鬥彩瓷器,器型變化多端、裝飾富貴華麗、色彩絢麗繽紛;紋飾圖案多以纏枝蓮花、雙魚、靈芝等吉祥物組成,主要器型有碗、盤、瓶等等。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唐英退職,由此乾隆官窯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了衰退的跡象。
年羹堯(?―1738)字允恭,一作名允恭,字希堯,廣寧(今遼寧北鎮)人,隸漢軍鑲黃旗。由筆帖式,累官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授內務府總管,管理淮安板閘關稅務,十三年(一七三五)削職。與劉源、郎廷極、唐英、繼昌等人皆旗籍,而宦於江右以制瓷得名。管景德鎮廠務。故當時稱為年窯。其器多蛋青色,潔白瑩素,兼有青彩、描銀、暗花、玲瓏諸種巧制,仿古無一不精。工畫山水、花卉、翎毛。嘗畫枇杷一枝,八哥四。枇杷葉以石綠為之,白粉為果,赭染其半。一八哥立於枝上向下而鳴,三八哥相向,攪成一團,生動有趣。《古今畫史》、《三萬六千頃湖中畫船錄》、《雪橋詩話》、《繪境軒讀畫記》、《古瓷考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