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新舊個稅稅率表
擴展閱讀
如何看股票的歷史股價 2025-08-27 02:34:01

新舊個稅稅率表

發布時間: 2022-03-05 15:36:48

⑴ 2011年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級距)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一 不超過1500元的 不超過1455元的 3 0
二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三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四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五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六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七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超過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新稅法主要從4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1. 是工薪所得扣除標准提高到3500元。
2. 是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調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
3. 是調整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生產經營所得稅率表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調整為15000元,其他各檔的級距也相應作了調整。
4. 是個稅納稅期限由7天改為15天,比現行政策延長了8天,進一步方便了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納稅申報。"

⑵ 新個稅的稅率是多少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起征點 3500元。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35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稅率表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⑶ 個稅最新扣除稅率表是什麼

1.年度不超過三萬六元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819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⑷ 新個稅稅率表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30日表決通過了個稅法修正案,將個稅免徵額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實施。

⑸ 個稅稅率表最新是什麼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⑹ 2020新個稅稅率表

1、繳納社保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低於5000元,無需繳納個稅。

2、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0-30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3、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000元-1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10。

4、繳納社保後,大於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12000元-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410。

並不是所有納稅人都必須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業務,有三類人不需要辦理匯算:納稅人需要補稅但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未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對於必須到服務廳辦理的非緊急事項,納稅人也可以待疫情過後再行辦理。針對一些地區仍未開通個稅匯算線上業務,稅務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有特殊急辦需求的納稅人,經預約仍然可以通過為其定向開通的APP辦理匯算業務,「隨著一些地區疫情防控響應級別向下調整,匯算遠程辦稅渠道會更暢通。」

⑺ 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勞務報酬只對80%的部分征稅;(勞務報酬所得適用)

(1)不超過20000元的-不超過16000元的-20%-0

(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超過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30%-2000

(3)超過50000元部分-超過37000元的部分-40%-7000

4、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免徵額和稅率。新

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⑻ 2020年個稅稅率表最新

2020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個稅稅率表,5000元起征點,包括工資稅率表、年終獎稅率表、勞務稅率表,個體戶稅率表等,簡單實用的表格,讓您更容易看懂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級數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預扣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過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說明:
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⑼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是怎樣的

具體表格如下:2019年1月1月新修訂的個稅法正式實施,個人所得稅由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還可以減去6項專項附加扣除,主要有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老人、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三險一金和專項附加,工資大於5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若小5000元則不需要繳納。2019年5000起征點個稅表如下:專項附加扣除金額如下:

1、子女教育每個月扣除標准為1000元,一年可扣除12000元。

2、繼續教育每個月扣除標准為400元,一年可扣除4800元,若是進行技能職業教育或者專業技術職業資格教育一年可扣除3600元。

3、大病醫療一年最高可扣除60000元。

4、住房貸款利息每個月扣除標准為1000元,一年可扣除12000元,若夫妻雙方在同一城市工作,可以選擇一方來扣除。

5、住房租金每個月扣除標準是1500元、1000元和800元,扣除金額需要根據城市而定。

6、贍養老人每個月扣除標准為2000元,一年可扣除24000元,若不是獨生子女,共同贍養老人,子女平均扣除,贍養老人年齡需要在60周歲及以上。

⑽ 2019年新個稅稅率表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含稅級距不含稅級距

1不超過1500元的不超過1XX55元的30

2超過1500元至XX500元的部分超過1XX55元至XX155元的部分10105

3超過XX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過XX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過27255元至XX1255元的部分30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過XX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超過57505元的部分XX513505

註: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後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