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王朝>>每集劇情
第十一集 六人舉行手跡表決,除鰲拜寫的是「隱」之外,其他五人寫的均是「廢」,鰲拜決定廢君。康熙又向伍次友求學,蘇麻喇姑對伍次友日益愛慕起來,為他縫了一雙新鞋。街頭發生毆斗,在伍次友寓外放哨的魏東亭介入其中,被京城九門提督、人稱鐵丐的吳六一抓住,幸虧康熙從寓所出來看到,叫蘇麻喇姑令吳六一放人。明珠向康熙跪立稱奴,康熙封他為五品後補道台。康熙啟用剛才街頭善斗之人,成立新的貼身侍衛,以備清除鰲拜之用。康熙故意讓貼身侍衛與鰲拜過招,俱敗,鰲拜更加藐視。京城內外軍隊俱為鰲拜所掌,惟獨九門提督吳六一除外。康熙決定重用吳六一,並將其身陷囹圄的義父從獄中放出。鰲拜也去拉攏吳六一。吳六一的義父被送回吳府。吳六一卻主張送義父回牢房,用自己的功勞換回。鰲拜開始調防京城嫡系部隊,卻借遏必隆之手批復。康熙怒斥遏必隆中立自保,將他拉回自己一邊。第十二集 鰲拜密探報告康熙經常與伍次友來往,班布爾善提議將康熙殺死在伍次友寓處,然後嫁禍於伍次友,此刻,康熙來訪,鰲拜佯病迎出。康熙表面上對鰲拜敬重有加,稱他為大清恩人,鰲拜有所心軟,但班布爾善卻極力慫恿,按既定目標行事。吳六一與魏東亭密商擒鰲拜之事。康熙向孝庄皇太後表白擒鰲拜決心,並勸孝庄去奉天避避風頭,但孝庄不願,對康熙鼓勵有加。康熙為侍衛們喝酒壯膽。班布爾善向吳六一傳鰲拜的假聖旨,企圖以明升暗降的辦法,將吳六一調離九門提督,由自己心腹執掌。待他走後,吳六一卻拿出康熙聖旨宣讀,自己還將留任。康熙約鰲拜單獨晉見,鰲拜思量再三,慨然前往。班布爾善居心險惡,想在康熙與鰲拜搏鬥之時,沖進宮內,殺死康熙,然後嫁禍於鰲拜,企圖篡位。鰲拜單獨來到康熙殿前,身後重門一扇一扇關上。康熙怒斥鰲拜,侍衛與鰲拜展開血搏。班布爾善在宮外試圖沖進,用巨木撞擊宮門。康熙最終擒獲鰲拜,鰲拜仍勸康熙退位,可以保其平安。班布爾善撞門不休。 第十三集 危急之際,吳六一率軍趕到,與班布爾善展開血刃。康熙方才走出大殿,上朝。康熙令遏必隆審理鰲拜案件,並令在魏東亭身邊的卧底現身,稱贊魏東亭是位忠臣。康熙在荒郊野外巧遇行痴大師,行痴請康熙查看他在北方種水稻的試驗,並說秋日即可收獲,對康熙諄諄教誨。分別之後,蘇麻喇姑說行痴重病染身,將不久於人世。康熙欲重用伍次友 ,伍次友卻請辭離去,蘇麻喇姑追上,問他為何舍她而去,伍次友述說原委。 第十四集 蘇麻喇姑開門之後,卻不從,孝庄皇太後也無奈,下旨給她新建一座尼姑庵,讓她永久居住,帶發修行。朝政之上,康熙讓念朱國治上奏彈劾吳三桂之折,群臣沉默謹慎。後又讓念吳三桂上奏彈劾朱國治之折,誣陷朱國治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在京郊小店,朱國治與周培公相遇,相談甚暢,後周培公見朱國治將要披枷進京,詢問原委。 第十五集 康熙來到獄中,欲殺朱國治,但說殺他並非因他誣陷吳三桂,而是為給國家爭取兩年穩定,以後定當給他昭雪,子孫受封,朱國治慨然赴死,康熙卻下令釋枷,說殺忠臣自己豈非昏君,並下旨命朱國治為雲南巡撫,以牽制和監視吳三桂。朱國治提出想啟用周培公。周培公流落街頭,賣字為生,並用自己老師伍次友寫給康熙的推薦信的背面,給一位冤女寫了訴狀。吳應熊行賄索額圖,請他疏通皇太後,吳應熊向孝庄表忠。孝庄皇太後提醒康熙平「三藩」不要操之過急。 第十六集 三藩正商議撤藩之事時,假稱朱三太子的楊起隆來訪,鼓勵「反清復明」,被吳三桂抓下,後又被吳三桂故意放走,以便利用楊起隆對付朝廷。黃敬密報楊起隆,康熙要出京。吳三桂向朝廷修書一封請辭,背後又大動軍事。康熙南巡,駐扎戶部尚書陳廷敬老家山西陽城皇城村。為體察民情,康熙分三路進行,在皇城村匯集。康熙召集當地文武百官訓話,縱談天下大事。魏東亭一路探得知府周雲龍私通吳三桂,剝奪百姓,卻被封為廉吏。康熙不知底細,也稱贊周雲龍為三晉楷模,並封他的夫人為一品誥命夫人。康熙詢問百官,如果有人謀反,你們將會如何?康熙恩威有加,聲明誓死維護疆土統一。 第十七集 康熙將錯就錯,令魏東亭查實情況,處死周雲龍,然後再給他哀榮。王輔臣晉見康熙,康熙對他曉之以禮,並封他為山峽大將軍,統領軍隊,他的兒子留京陪侍。康熙下旨給明珠,索額圖准備庭議撤藩之事。康熙在朝廷上痛斥「三藩」之弊,「三藩」開支已佔國庫支出一半,「三藩」之力足可敵國,群臣紛議。赫舍里懷上龍胎,孝庄皇太後滿心歡喜,吳應熊又來表忠。眾臣各懷心事。索額圖說應安撫吳三桂,不應撤藩,明珠、陳廷敬則力主削藩。康熙痛下決心,朝廷只准議論如何撤藩。吳應熊向孝庄皇太後陳述今天朝政就是商議如何撤藩之事,孝庄大驚,怒斥康熙。康熙痛斥南巡所見,表明「三藩」已成清朝大患。 第十八集 吳應熊修書吳三桂,說明康熙已定撤藩,但內部仍有歧議。新任雲南巡撫朱國治拜見吳三桂,宣讀康熙同意吳三桂請辭的聖旨,吳三桂表面表示尊旨,並處斬拒不同意撤藩之下屬,還向朱國治家中送禮。周培公露宿寺廟,來到冤女賣豆腐處巧遇康熙。康熙看了冤女訴狀,見背面卻是伍次友對周培公的推薦信,便邀周培公到茶館一敘。周培公向康熙跪地叩拜,表明知道康熙身份。康熙令北京府衙護送被錯抓的冤女回鄉申冤。明珠來報,稱雲南巡撫朱國治奏摺已到。 第十九集 朱國治向吳三桂傳達朝廷同意撤藩所用錢糧額度奏摺,吳三桂交出平西大印,並稱履約撤藩日期。吳三桂去信吳應熊,叫他離京回滇。吳應熊決定暫不離京,以麻痹康熙,並與楊起隆相見,捐錢資助楊起隆起事。雲南奏摺到京,稱撤藩日期已定,康熙大悅,向孝庄皇太後報喜。黃敬向康熙吹說煙花之處明月樓如何香艷,康熙微服前往,魏東亭在近處侍衛。鴇母叫來頭牌名妓紫雲給康熙翩翩起舞,頗吸引康熙。周培公宮廷內遍尋康熙不著,萬分著急,率兵來到街上,碰到太監小毛子,得知康熙在明月樓。康熙對紫雲頗有好感。吳應熊向楊起隆點明應謀殺康熙,楊起隆稱在康熙身邊安插了許多密探太監,並說可以利用自己的妹妹紫雲謀殺康熙。 第二十集 康熙懷疑宮內有楊起隆亂黨卧底,因此故意鞭責太監小毛子,讓他混入亂黨卧底。吳三桂兵力對准朱國治,封鎖關隘,准備起事。朱國治請欽差大臣速赴京城向康熙報告吳三桂起兵一事,自己拒絕逃逸離滇。欽差大臣裝成跑馬幫的,潛出雲南。朱國治在家中與夫人商談後事,表明為國慨然赴死決心。朱國治夫人自縊殉節,朱國治又殺死一對兒女,直闖吳三桂兵營,怒斥吳三桂,被血刃祭旗。吳三桂正式起兵反清,楊起隆在北方遙相策應。康熙又與被另外安置的紫雲相會。在楊起隆處卧底成功的太監小毛子火速回報,說紫雲要毒害康熙。
2. 康熙王朝主要內容是講述了什麼
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
清順治十八年,惡疾天花襲擊皇宮,皇帝愛妃命喪黃泉,順治痛不欲生,立意遁入空門。危急之際,孝庄太後力挽狂瀾,下令改硃批,行藍批,並將天花大病初癒年僅八歲的玄燁推上龍座,成為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以後,鰲拜等權臣威迫有加,連孝庄太後也只好含辱。鰲拜親政,開始,康熙改歸皇權,權臣竟圖謀廢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爭,最終知擒鰲拜,肅清政敵。
吳三桂等三潘擁兵自重,獨霸一方,康熙年輕氣盛,下旨撤潘,引發三潘之亂,朝延兵將屢被吳三桂擊敗,明皇後裔朱三太子也乘機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
太監造反,宮延大亂,康熙陷入絕境,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後的怒斥與激勵下,康熙重振精神,起用漢臣周培公,與吳三桂拚死一搏,到得了最後的勝利。
中國康熙時代,已經是國富民強,一片盛世景象。鄭成功後裔鄭經割台灣島自立,不肯歸降,蒙古葛爾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殺回北京,康熙為安扶葛爾丹將愛女嫁葛爾丹,誓緩西北局勢。
然後起用明將施琅一舉收復台灣,繼而調轉槍頭率二十萬大軍,在遼闊的草原上進行了殊死的決戰,全面消滅葛爾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化民族版圖的統一。
凱旋班師以後,孝庄太後歸天,太子與權臣結成同黨,意欲提前即們,康熙廢除太子,引發奪嫡之爭。千里宴上,康熙即將宣布立儲遺旨,卻猝死在龍座上,詔書隨風飄落玉階,無人知曉它的神秘。
(2)康熙王朝劇情擴展閱讀:
《康熙王朝》中的歷史事件:
1、除鰲拜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燁年僅八歲,二十四歲的順治帝福臨突然病逝。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他臨終時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其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
當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燁即位於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並改明年為康熙元年。順治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四輔臣聯合輔政的局面並未維持很久,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日益公開而激烈起來。在四人中,逐漸專擅實權的是鰲拜。
他平時已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但受「顧命」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履行誓詞。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驕橫和專權的野心。
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後,處處越位抓權。首先便跟蘇克薩哈不相容。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大赦天下。
但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當時,康熙帝經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布庫」之戲,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
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
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的爵位。 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2、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關後為對付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
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占據湖南全省。
進而占據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還有台灣的明鄭等地都有漢官、漢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僕都迅速響應。
此後,吳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不再向北發展,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反叛者卻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力量而孤立吳三桂。軍事上僅以湖南為進攻的重點,同時能夠充分信任漢將,這樣就鼓舞了朝廷軍隊的士氣。
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之後,吳三桂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其實這時的吳三桂已到了窮途末路。他積郁而死後,將所謂的「帝位」傳給孫子吳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軍進入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對於清廷來說,是確立穩定的皇朝統治的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藩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鰲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康熙王朝
3. 康熙王朝中的劇情
大概是41集吧.因為怒斥群臣應該有過兩三次,不知道LZ有沒有更詳細的描述
4. 康熙王朝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公元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京師(今中國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經過明末清初的戰火摧殘,華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寧。
但就在順治十八年,惡疾天花襲擊皇宮,皇帝愛妃董鄂妃命喪黃泉,順治皇帝痛不欲生,決意遁入空門。危急之際,孝庄太後力挽狂瀾,下令改硃批,行藍批,同時立下詔書:清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皇帝龍御歸天。
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後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癒、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龍座,稱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
康熙即位以後,鰲拜等權臣威迫有加,並殘酷迫害朝中異己,就連孝庄太後也迫於含辱。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後,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國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僅14歲的愛新覺羅·玄燁親政。親政後康熙改歸皇權,而以鰲拜為首的權臣竟圖謀廢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爭,最終智擒鰲拜,肅清政敵。
雖然清除了內部的禍亂,但是斗爭卻遠沒有停止,吳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 三藩擁兵自重,獨霸一方。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而吳三桂妄圖將雲貴劃立為他的藩鎮王國以便世襲雲南,一面暗地裡大肆擴充軍備,與清朝政府為休養生息而裁撤兵員削減軍費開支的舉措相對抗;另一方面假惺惺上表請求撤藩。
康熙通過調查對吳三桂的作為早已是洞若觀火,但終究年輕氣盛,不聽孝庄太後的苦勸,一語定乾坤,斷然下旨撤藩。這一舉措粉碎了吳三桂幻想以進為退的圖謀,引發三藩之亂。
由於清軍主力入關後連年征戰,清朝政府給了為清朝打拚天下而勞苦功高的八旗軍不少特權以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卻不料養成了他們居功自傲貪婪奢侈的習慣,最終導致八旗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
而吳三桂所部均是百戰餘生,多年來一直在雲南邊關剿匪作戰,官兵戰鬥力強,加之吳三桂准備充分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清軍屢被吳三桂叛軍擊敗。明皇後裔朱三太子也乘機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康熙從察哈爾調兵救急,不料察哈爾王趁勢造反,率兵逼宮。
宮內太監造反,宮廷大亂,康熙陷入絕境,五內俱焚,意欲退位。
在孝庄太後的怒斥與激勵下,康熙重振雄風,大膽起用以漢臣周培公為首的一批漢臣勇將授以重任。在周培公的指揮下,清朝軍隊用很短的時間就消滅了察哈爾的叛軍,解除了朝廷的危機。
同時吳三桂犯了致命錯誤,陳兵長江南岸卻遲遲不敢渡過長江直逼京師,失去了戰略上最有利的時機,使康熙的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康熙調西北的勤王大軍趕到江漢組成牢固的防線,迫使吳三桂停止進軍。除周培公一路漢軍在破察哈爾後揮師西南直逼叛軍外,康熙又授安親王岳樂為安遠平寇大將軍,授康親王傑書為奉詔大將軍,授裕親王福全為輔國大將軍,率兵轉戰各地。
各路大軍相互配合多路攻擊,與吳三桂的叛軍展開了殊死拼殺。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清軍於湖南全殲吳三桂叛軍主力,吳三桂死於衡陽。清軍全線出擊,三年後,清軍攻入昆明,標志著康熙皇帝終於平定了三藩,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解除了朝廷的第二個心腹巨患 。
平定了三藩之後,台灣島上,鄭經割島自立,不肯歸降,並時時派兵襲擾大陸,搞得東南沿海一帶海警四起;北疆蒙古大草原上的噶爾丹也磨刀霍霍,立誓殺回北京。
康熙為避免在戰略上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忍痛將愛女藍齊格格下嫁並安撫噶爾丹,暫緩西北局勢。台灣海戰,起用姚啟聖,又收降了台灣水師名將施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大將軍率領大清水師傾巢出動,於澎湖一役全殲台灣水師主力,一舉收復了台灣、澎湖諸島。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收復台灣時,蒙古准格爾汗噶爾丹也在日益擴張,先後降服蒙古諸王,並與西藏之達賴喇嘛結盟,又勾結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其最終目的是統一全蒙虎視中原,與大清王朝爭奪天下,嚴重威脅著大清皇權。
沙俄襲擾東北並搶占東北雅克薩等地。康熙一面調施琅率精兵強將增壓福建以平定台灣;一面令將軍彭春率東北邊防軍積極應戰並取得了雅克薩大捷,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訂定了中俄邊境。台灣和東北的問題解決後,康熙揮師蒙古草原,率二十萬健兒御駕親征噶爾丹。
康熙帝二次親征之後,噶爾丹逐漸走向窮途末路。一場宿命對決,康熙獲勝,噶爾丹斃命,蒙古草原回歸往日的和平。
凱旋班師回京的途中,孝庄太皇太後歸天,太子胤礽與權臣索額圖結黨,意欲篡政謀逆提前即位,勾結反清勢力夜襲皇駕,事敗。後康熙察覺並廢除太子胤礽,引發奪嫡之爭。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立囑未酬,猝死龍座,詔書隨風飄落玉階,無人知曉它的秘密。康熙皇帝葬於景陵,廟號聖祖,享年69歲。
(4)康熙王朝劇情擴展閱讀:
劇中與歷史出入之處
1、孝庄太後本為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孝庄」為其死後之謚號,正常來說生前並不會自稱孝庄太後,應會自稱布木布泰或昭聖皇太後(順治時期)及昭聖太皇太後(康熙時期)。
2、康熙皇輿全覽圖為法國傳教士白晉等人奉康熙帝命令繪制而成,並非劇中周培公繪制。
3、康熙帝收復台灣之時為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經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去世,當時台灣鄭氏為鄭經之子鄭克塽主政。因此劇中康熙帝收台擊敗鄭經是為有誤。
4、康熙帝後宮並無容妃,兒女中更無藍齊格格。
5、最後康熙帝在景陵帝陵中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後也不符合史實,「仁」字為康熙帝駕崩後朝臣追上的謚號,故康熙不可能知道朝臣追上的謚號也不可能為皇後繫上帝謚。
6、帝陵中的皇後赫舍里氏梓宮前牌位寫著「孝誠仁皇後」也是錯誤的,應為「仁孝皇後」,因為這是康熙帝給皇後的最初謚號。孝誠仁皇後這一謚號,是雍正皇帝即位後改謚的。
7、蘇嘛喇姑為孝庄太後侍女,年紀與孝庄太後差不多,因此說她對康熙發生情愫應是絕不可能。
8、本劇對大阿哥胤禔及太子胤礽以外的阿哥隻字不提,好像康熙帝沒有其他兒子一樣。
5. 康熙王朝劇情每一集概況
接小竹的 第三十六集葛禮親自率兵到棲霞寺找尋銀兩,三門大炮也找到,魏東亭稱也將棲霞寺銀兩作軍餉,但楊起隆逃掉了。康熙因魏東亭瀆職進行處罰,給他兩條出路,魏東亭選擇了去台澎當知縣。康熙恩賞姚啟聖、施琅、李光地三人,並對李光地期望很大。葛爾丹接走藍齊兒,藍齊兒向胤礻是反射一箭,稱她已是葛爾丹的女人。葛爾丹繼續擴張,並暗中得到沙俄支持,嚴重威脅大清皇權。葛爾丹東遷,逼近內地。葛爾丹和藍齊兒有了孩子以後,恩愛和睦,葛爾丹專門為藍齊兒建造了一座仿照北京的宮廷讓她居住。藍齊兒問葛爾丹東遷是否是為了攻打北京,葛爾丹明白無誤稱是。第三十七集索額圖揭穿家中蔡總管卧底身份,蔡總管自盡。在官吏任用上,明珠也向李光地拉攏施壓。李光地往訪蘇麻喇姑,傾訴心中苦惱,稱本想做一個博學鴻儒,不料陷入了官場,而且左右夾縫,險象迭生,並稱他的老師是伍次友,勾起蘇麻喇姑無限感慨。李光地告訴蘇麻喇姑,伍次友已於八年前離世。在官吏任用名單上索額圖和明珠繼續向李光地施壓,並互相攻擊對方結黨營私,絕沒有好下場,請李光地站穩立場。李光地左右為難。康熙召見被葛爾丹驅出家園的蒙古各族首領,稱打敗葛爾丹後,原來的一切都將重新歸還他們,並以親王之待遇讓他們居京,所用軍餉以後歸還。李光地向康熙請辭為民,並當場揭穿索額圖、明珠的朋黨之爭,被康熙免職押入大牢。蘇麻喇姑在康熙面前為李光地說情。第三十八集葛爾丹將康熙的聖旨和所賜禮物付之一炬。康熙親自率軍征討,寶日龍梅也要參戰,康熙阻止,下旨寶日龍梅不準離開京城。康熙帶李光地坐著囚車出征,李光地自稱糊塗之人。胤留京主政,浸於荒淫,讓眾臣跪在朝前,索額圖提醒胤要善於籠絡眾臣之心,以備將來之用,並提供了明珠營私之材料。胤稱首戰告捷,但康熙認為葛爾丹避開主力,定是另有所謀。康熙在營地見李光地,對其勸勉有加,復職侍駕。康熙身體不適,染上寒熱重症,京城議論紛紛。第三十九集葛爾丹兵分兩路朝康熙大營逼近。康熙自覺可能無法回到京城,留下遺詔,欲立胤接位,明珠極力勸阻,稱胤在京散布謠言,急欲登基。康熙急火攻心,病情更重。容妃帶著兩個在路上遇到的法國牧師來到康熙軍營,法國牧師帶來最新研究成功的治理寒熱西葯,容妃試服以後無礙。葛爾丹與胤兵刃對陣,藍齊兒沖入勸止。康熙服葯以後,病情好轉。康熙下旨開戰,容妃沖入戰場,與藍齊兒抱在一起。雙方展開血戰,死傷無數。李光地傳康熙聖旨,令容妃和藍齊兒回到康熙大營,藍齊兒不從,堅持回葛爾丹身邊。康熙病初愈,擔心宮廷有變,准備班師回京。第四十集胤在康熙面前稱自己過河激戰之後,被大水沖走。康熙稱這次親征大挫葛爾丹,將來仍要御駕親征。索額圖告訴胤,稱康熙班師回京,可能要使你我陷入險境,全是明珠、胤告的御狀。索額圖稱要把提議做皇冠龍袍的管家交給康熙,以使胤脫離干係。康熙不願見索額圖等留京眾臣。胤在康熙面前急於表白,康熙訓斥。康熙和胤交心,胤稱索額圖留京期間力排謠言,穩定政局。李光地在蘇麻喇姑面前稱要積極入世,扳倒索額圖和明珠兩大朋黨。第四十一集康熙整頓吏治,令大臣上奏彈劾違君之臣。康熙把彈劾明珠等朋黨的奏章推到他們面前,恩威並施。康熙令李光地也上奏章,並令其對兩封匿名彈劾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密謀炮轟康熙與胤曾被葛爾丹捕獲的奏章進行清查。索額圖《尼布楚條約》談判成功,李光地燒掉了彈劾他的奏章。明珠六十大壽,眾臣前來賀喜,李光地前來傳達康熙聖旨,呈上康熙題詞,並宣讀自己彈劾明珠的奏章。康熙斥責索額圖結黨營私,並稱是因《尼布楚條約》談判成功才保他。第四十二集康熙決定御駕親征剿滅葛爾丹,容妃提出隨營侍駕,孝庄皇太後認為寶日龍梅也應同去出征,並希望康熙能將藍齊兒帶回京城。張廷玉稱明珠在牢里仍忙於公務,明珠稱自己有錯但無罪。康熙下旨明珠等大臣革職,永不錄用,並稱大清最大隱患在於朝廷,要求眾臣遵循「正大光明」牌匾,把正殿改為「正大光明殿」。康熙率軍親征,也把明珠放在囚車里帶上,寶日龍梅亦隨軍出征。胤送食物給明珠,明珠不要,告誡胤心不能太軟。太監偷看了彈劾索額圖私通朱三太子的匿名奏摺,向索額圖與葛禮密報,索額圖令葛禮押送糧食到漠北。第四十三集陳廷敬病逝。張廷玉運糧到漠北,向孝庄皇太後辭行。孝庄令他到蘇麻喇姑處。蘇麻喇姑給康熙寫了一封信,稱自己一生只真正愛過一個人,那就是弟弟玄燁。蘇麻喇姑當著張廷玉的面,又將信燒掉。孝庄下旨給容妃,令容妃勸康熙不要廢太子,對容妃稱,等她走後,不許告訴康熙,並叫關上宮門。孝庄皇太後終於病故,蘇麻喇姑也於當日圓寂。寶日龍梅給康熙帶來了糧草和兵力,並探到了葛爾丹的營地,張廷玉也押糧運到。康熙部署兵力開戰。捷報頻傳,康熙向張廷玉詢問孝庄皇太後近況。胤與葛爾丹再次對陣開戰。葛爾丹大軍被剿滅。四十四集葛禮勸說朱三太子密殺康熙。康熙在草原上舉行慶賀勝利歡宴,並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暢游,發生情愛,寶日龍梅回到蒙古舊部。朱三太子來襲康熙大營被殲,康熙見到戰死的朱三太子和葛禮。康熙回京途中,索額圖和胤著素服率眾臣跪地迎駕,告孝庄皇太後和蘇麻喇姑已經病逝,康熙昏厥過去。康熙來到靈堂。明珠在牢里捉虱子,咒罵政敵,索額圖也被押進了大牢,明珠要張廷玉向康熙稟報由他來審辦索額圖一案,李光地建議胤趕快上奏摺彈劾索額圖,以與索額圖劃清界線,被胤扇了一個耳光。康熙下旨審理索額圖一案,胤監審。索額圖稱葛禮襲營一事與他無關。第四十五集康熙問胤索額圖弒君一事,胤承認曾與他密商過,康熙稱以後不會提起此事。康熙廢除太子胤,胤當庭暈倒,容妃以孝庄皇太後之遺旨反對廢太子,慧妃稱孝庄皇太後不曾有此遺旨,康熙下旨將容妃押下,剝奪貴妃身份。康熙下旨給胤去掉枷鎖,並予治病。康熙面對皇子爭位,深感心力交瘁。康熙告訴容妃,紅玉已自殺於朱三太子墳前,問容妃為何放走紅玉,容妃稱康熙疑心太重,康熙拂袖而去,將容妃逐出後宮為奴。慧妃聽到容妃被貶為奴大喜,令她去洗馬桶。第四十六集千叟宴上,索額圖和明珠也戴枷鎖前來,康熙見到魏東亭和他的孫子魏子玉。康熙揮酒祭天,敬眾臣和百姓,再敬政敵,並稱自己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子孫最多的一位皇帝。眾皇子來給千叟敬酒。張廷玉也給索額圖、明珠敬酒,索額圖對明珠稱相逢一笑泯恩仇。魏東亭稱康熙「千古一帝」,康熙說只想把後事安排妥當。「千叟宴」外,容妃挑夜洗馬桶,終被馬桶壓死。魏東亭對康熙稱,想不到皇上會封這位皇子為接位之人,說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將宣布「立儲」遺旨,卻猝死在龍座上,走完自己輝煌的一生。(全劇終)
6. 康熙王朝劇情追問
以後的劇情是這樣,伍次友入宮當了太子的老師,年老後辭官了,最後由李光地傳信給老年蘇麻,得知是病死了。這一切都是由台詞交待的,伍次友本人未再露面。
電視里演的是吳三桂自刎而死,他兒子吳應熊貌似沒死。
7. 康熙王朝劇情介紹47-50
沒有47-50. 第46集千叟宴上,索額圖和明珠也戴枷鎖前來,康熙見到魏東亭和他的孫子魏子玉。康熙揮酒祭天,敬眾臣和百姓,再敬政敵,並稱自己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子孫最多的一位皇帝。眾皇子來給千叟敬酒。張廷玉也給索額圖、明珠敬酒,索額圖對明珠稱相逢一笑泯恩仇。魏東亭稱康熙「千古一帝」,康熙說只想把後事安排妥當。「千叟宴」外,容妃挑夜洗馬桶,終被馬桶壓死,但她的內心是最潔凈的,與那些為了政治利益爾虞我詐的人相比,她一點都不臟。魏東亭對康熙稱,想不到皇上會封這位皇子為接位之人,說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將宣布「立儲」遺旨,卻猝死在龍座上,走完自己輝煌的一生。(全劇終)
8. 求電視劇《康熙王朝》分集劇情
這里有的
http://ent.sina.com.cn/v/f/kxdg.html
9. 康熙王朝分集劇情
孝庄希望能夠滿漢通婚,讓阿哥、格格與漢族聯姻,化敵為友。康熙誤掀慧妃的牌子,發現後改去容妃處,慧妃滿心不快,怨責太監李德全,但無奈只好半途回去。康熙讓容妃回福建祭祖,以皇貴妃之尊,著漢服接觸各界,做一恩服天下的女欽差。康熙愛女藍齊兒也要求同母親容妃一起去福建,康熙恩准。慧妃要兒子胤礻是建功立業,取皇太子胤〓而代之。姚啟聖宣布近海三十里不住百姓,只住兵勇,百姓必須遷往內地,以絕台灣物資之需,福建沿海居民怨聲載道。姚啟聖又令廣東、浙江遷界禁海,以圍困台灣。但這同樣影響了東南稅賦收入,朝廷內部意見紛爭,明珠等眾權臣要求罷免姚啟聖,康熙反而大力支持姚啟聖的平台策略。明珠提出前往台灣招降。第二十八集 康熙接到鄭經要求談判來函,令明珠赴台談判,並定下剃發、稱臣、登岸三個原則。明珠剛到福建,鄭泰送來一信,表示願意歸附大清。姚啟聖反對明珠與鄭泰相談,明珠斥責姚啟聖,並宣旨節制平台事務。明珠前往金門,鄭泰痛訴與鄭經恩怨,並稱已在台灣安排妥當。明珠向鄭經提出三個歸順原則,雙方唇槍舌劍,沒想到鄭泰下屬不但沒有刺殺鄭經,反而將他和明珠抓了起來。在海崖上,鄭經欲殺明珠和鄭泰,施琅前來救助鄭經,卻被明珠說成奉旨前來剿賊。第二十九集 施琅到京晉見康熙,康熙封他將軍提督一職。施琅提出不願與姚啟聖為伍,康熙賞他一道密折。寶日龍梅來到京城,直闖王府,胤礻是怒打了前來追捕寶日龍梅的葛爾丹官兵。康熙不願得罪葛爾丹,斥責胤礻是。明珠勸其妹妹慧妃不要為胤礻是爭位而讓康熙煩怒。寶日龍梅被安排在一個單獨的住處中,與胤礻是相見,兩人頗有好感。胤礻是向寶日龍梅表達感情,寶日龍梅說在未為父報仇前不談此事。容妃和藍齊兒來到福建,拜見姚啟聖,被誤會拒見,後見面,姚啟聖陳述禁海之困難,並推薦了李光地。第三十集 為了節約開支,容妃提議裁減後宮各項支出,請慧妃主持此事,康熙恩准。姚啟聖在眾將士面前給施琅樹立威信。李光地被綁進京,與胤〓相見。李光地稱不願做官,請辭回鄉。在半途中,被藍齊兒率眾格格攔住,容妃也趕到,李光地只好回京。康熙下旨修《明史》和《康熙字典》。李光地晉見康熙,被封為特派史,處理禁海遺留問題。藍齊兒暗中愛慕李光地,康熙點破藍齊兒。葛爾丹進京,偶遇藍齊兒,一下子被其美貌所吸引。索額圖稟報康熙葛爾丹的使者格隆在京購買各種物資。第三十一集 康熙稱不讓寶日龍梅留在身邊是不想為任何人利用,但他一定會剿滅葛爾丹,並恩施寶日龍梅留在蘇麻喇姑身邊。胤礻是萬分沮喪。藍齊兒送李光地赴閩就任,又與葛爾丹相遇。葛爾丹把在京城所購絲綢等物全部燒毀,發誓重建元大都。胤〓在索府喜歡上了收留的孤女紅玉。朝政之上,胤〓提出立即收復台灣,群臣附議。康熙封索額圖為欽差大臣,前往福建督戰。索額圖來到福建,姚啟聖、施琅、李光地均表示反對立即攻台,認為目前各方面條件並不成熟,但索額圖力主戰事,並以康熙相壓,姚啟聖對索額圖稱,明日一早相報最後決定。姚啟聖仔細分析索額圖意圖,決定給康熙上折。第三十二集 水師全軍挫敗,但施琅得勝歸來。康熙下旨索額圖回京。姚啟聖上奏請罰,康熙准其回家丁憂。姚啟聖離職之前,給康熙上了一折,稱攻台之前曾給康熙上過三折,康熙並未收到,大為震怒,下旨徹底清查,兵部經辦官員引咎自盡,保護了幕後主子。慧妃向康熙稱贊胤礻是。康熙病中召胤礻是來見,胤礻是稱兵部壓制姚啟聖三封奏摺,乃是有意而為,目的是為了保護索額圖,並說上次胤〓在朝政上率先提出力主攻台,也是索額圖的意思。第三十三集 明珠與鄭經使者馮西范討價還價,初步達成招撫條件,但最後馮西范提出鄭經要三年以後才能登岸,得寸進尺,康熙下旨向鄭經開戰。姚啟聖重被啟用。姚啟聖、施琅、李光地三人聯名向康熙立下收台軍令狀。鄭經巡視海防,進行部署安排。旗兵為了軍備,又搶民財,與漢兵水師發生糾紛。姚啟聖上奏康熙要求旗兵離閩,葛爾丹又兵犯蒙古各族,軍力大增。康熙請明珠和索額圖主持庭儀,康熙病恙回去休息。第三十四集 藍齊兒向孝庄皇太後哭訴,孝庄講訴自己經歷,稱女人為了大清國必須做出犧牲。藍齊兒說父皇一定會在今後消滅葛爾丹,她該如何對待。孝庄稱女兒唯獨不能有自己。姚啟聖與施琅在具體攻台策略上發生矛盾,雙方上折康熙,康熙下旨命施琅專權主持平台事務,姚啟聖免職回家繼續丁憂。康熙下旨給魏東亭,近日將出巡南京,就近督促平台戰事,並核實三千萬兩餉銀是否籌齊。魏東亭喜中有憂。江蘇道台葛禮懷疑南京棲霞寺的應空和尚就是楊起隆,向他敲詐八百萬兩銀子,楊起隆無奈只好同意。第三十五集 康熙出巡南京,途中接到福建來報,請求攻台時間推遲一日,康熙下旨必須按原定日期收台。姚啟聖稱這是康熙為了重陽節那一天在明孝陵宣布平台,以便收服大明遺民之心。施琅出師攻台,群情振奮,姚啟聖也要上船助戰,施琅不允,說他不懂海事。姚啟聖稱他為了收台,祖墳都讓人家挖了。施琅叫姚啟聖拿出康熙密旨。姚啟聖上船以後,施琅起錨出擊。康熙在南京受到出擊報告,甚為喜悅。康熙問魏東亭軍餉籌備情況,魏東亭說尚不足,擬將家資也充入,康熙給他出了不少籌餉主意。魏東亭下令嚴搜紫金山和棲霞山,尋找三門大炮。葛禮向楊起隆索要八百萬兩銀子。第三十六集 葛禮親自率兵到棲霞寺找尋銀兩,三門大炮也找到,魏東亭稱也將棲霞寺銀兩作軍餉,但楊起隆逃掉了。康熙因魏東亭瀆職進行處罰,給他兩條出路,魏東亭選擇了去台澎當知縣。康熙恩賞姚啟聖、施琅、李光地三人,並對李光地期望很大。葛爾丹接走藍齊兒,藍齊兒向胤礻是反射一箭,稱她已是葛爾丹的女人。葛爾丹繼續擴張,並暗中得到沙俄支持,嚴重威脅大清皇權。葛爾丹東遷,逼近內地。葛爾丹和藍齊兒有了孩子以後,恩愛和睦,葛爾丹專門為藍齊兒建造了一座仿照北京的宮廷讓她居住。藍齊兒問葛爾丹東遷是否是為了攻打北京,葛爾丹明白無誤稱是。 第三十七集 索額圖揭穿家中蔡總管卧底身份,蔡總管自盡。在官吏任用上,明珠也向李光地拉攏施壓。李光地往訪蘇麻喇姑,傾訴心中苦惱,稱本想做一個博學鴻儒,不料陷入了官場,而且左右夾縫,險象迭生,並稱他的老師是伍次友,勾起蘇麻喇姑無限感慨。李光地告訴蘇麻喇姑,伍次友已於八年前離世。在官吏任用名單上索額圖和明珠繼續向李光地施壓,並互相攻擊對方結黨營私,絕沒有好下場,請李光地站穩立場。李光地左右為難。康熙召見被葛爾丹驅出家園的蒙古各族首領,稱打敗葛爾丹後,原來的一切都將重新歸還他們,並以親王之待遇讓他們居京,所用軍餉以後歸還。李光地向康熙請辭為民,並當場揭穿索額圖、明珠的朋黨之爭,被康熙免職押入大牢。蘇麻喇姑在康熙面前為李光地說情。 第三十八集 葛爾丹將康熙的聖旨和所賜禮物付之一炬。康熙親自率軍征討,寶日龍梅也要參戰,康熙阻止,下旨寶日龍梅不準離開京城。康熙帶李光地坐著囚車出征,李光地自稱糊塗之人。胤留京主政,浸於荒淫,讓眾臣跪在朝前,索額圖提醒胤要善於籠絡眾臣之心,以備將來之用,並提供了明珠營私之材料。胤稱首戰告捷,但康熙認為葛爾丹避開主力,定是另有所謀。康熙在營地見李光地,對其勸勉有加,復職侍駕。康熙身體不適,染上寒熱重症,京城議論紛紛。 第三十九集 葛爾丹兵分兩路朝康熙大營逼近。康熙自覺可能無法回到京城,留下遺詔,欲立胤接位,明珠極力勸阻,稱胤在京散布謠言,急欲登基。康熙急火攻心,病情更重。容妃帶著兩個在路上遇到的法國牧師來到康熙軍營,法國牧師帶來最新研究成功的治理寒熱西葯,容妃試服以後無礙。葛爾丹與胤兵刃對陣,藍齊兒沖入勸止。康熙服葯以後,病情好轉。康熙下旨開戰,容妃沖入戰場,與藍齊兒抱在一起。雙方展開血戰,死傷無數。李光地傳康熙聖旨,令容妃和藍齊兒回到康熙大營,藍齊兒不從,堅持回葛爾丹身邊。康熙病初愈,擔心宮廷有變,准備班師回京。 第四十集 胤在康熙面前稱自己過河激戰之後,被大水沖走。康熙稱這次親征大挫葛爾丹,將來仍要御駕親征。索額圖告訴胤,稱康熙班師回京,可能要使你我陷入險境,全是明珠、胤告的御狀。索額圖稱要把提議做皇冠龍袍的管家交給康熙,以使胤脫離干係。康熙不願見索額圖等留京眾臣。胤在康熙面前急於表白,康熙訓斥。康熙和胤交心,胤稱索額圖留京期間力排謠言,穩定政局。李光地在蘇麻喇姑面前稱要積極入世,扳倒索額圖和明珠兩大朋黨。 第四十一集 康熙整頓吏治,令大臣上奏彈劾違君之臣。康熙把彈劾明珠等朋黨的奏章推到他們面前,恩威並施。康熙令李光地也上奏章,並令其對兩封匿名彈劾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密謀炮轟康熙與胤曾被葛爾丹捕獲的奏章進行清查。索額圖《尼布楚條約》談判成功,李光地燒掉了彈劾他的奏章。明珠六十大壽,眾臣前來賀喜,李光地前來傳達康熙聖旨,呈上康熙題詞,並宣讀自己彈劾明珠的奏章。康熙斥責索額圖結黨營私,並稱是因《尼布楚條約》談判成功才保他。 第四十二集 康熙決定御駕親征剿滅葛爾丹,容妃提出隨營侍駕,孝庄皇太後認為寶日龍梅也應同去出征,並希望康熙能將藍齊兒帶回京城。張廷玉稱明珠在牢里仍忙於公務,明珠稱自己有錯但無罪。康熙下旨明珠等大臣革職,永不錄用,並稱大清最大隱患在於朝廷,要求眾臣遵循「正大光明」牌匾,把正殿改為「正大光明殿」。康熙率軍親征,也把明珠放在囚車里帶上,寶日龍梅亦隨軍出征。胤送食物給明珠,明珠不要,告誡胤心不能太軟。太監偷看了彈劾索額圖私通朱三太子的匿名奏摺,向索額圖與葛禮密報,索額圖令葛禮押送糧食到漠北。 第四十三集 陳廷敬病逝。張廷玉運糧到漠北,向孝庄皇太後辭行。孝庄令他到蘇麻喇姑處。蘇麻喇姑給康熙寫了一封信,稱自己一生只真正愛過一個人,那就是弟弟玄燁。蘇麻喇姑當著張廷玉的面,又將信燒掉。孝庄下旨給容妃,令容妃勸康熙不要廢太子,對容妃稱,等她走後,不許告訴康熙,並叫關上宮門。孝庄皇太後終於病故,蘇麻喇姑也於當日圓寂。寶日龍梅給康熙帶來了糧草和兵力,並探到了葛爾丹的營地,張廷玉也押糧運到。康熙部署兵力開戰。捷報頻傳,康熙向張廷玉詢問孝庄皇太後近況。胤與葛爾丹再次對陣開戰。葛爾丹大軍被剿滅。 第四十四集 葛禮勸說朱三太子密殺康熙。康熙在草原上舉行慶賀勝利歡宴,並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暢游,發生情愛,寶日龍梅回到蒙古舊部。朱三太子來襲康熙大營被殲,康熙見到戰死的朱三太子和葛禮。康熙回京途中,索額圖和胤著素服率眾臣跪地迎駕,告孝庄皇太後和蘇麻喇姑已經病逝,康熙昏厥過去。康熙來到靈堂。明珠在牢里捉虱子,咒罵政敵,索額圖也被押進了大牢,明珠要張廷玉向康熙稟報由他來審辦索額圖一案,李光地建議胤趕快上奏摺彈劾索額圖,以與索額圖劃清界線,被胤扇了一個耳光。康熙下旨審理索額圖一案,胤監審。索額圖稱葛禮襲營一事與他無關。第 四十五集 康熙問胤索額圖弒君一事,胤承認曾與他密商過,康熙稱以後不會提起此事。康熙廢除太子胤,胤當庭暈倒,容妃以孝庄皇太後之遺旨反對廢太子,慧妃稱孝庄皇太後不曾有此遺旨,康熙下旨將容妃押下,剝奪貴妃身份。康熙下旨給胤去掉枷鎖,並予治病。康熙面對皇子爭位,深感心力交瘁。康熙告訴容妃,紅玉已自殺於朱三太子墳前,問容妃為何放走紅玉,容妃稱康熙疑心太重,康熙拂袖而去,將容妃逐出後宮為奴。慧妃聽到容妃被貶為奴大喜,令她去洗馬桶。 第四十六集 千叟宴上,索額圖和明珠也戴枷鎖前來,康熙見到魏東亭和他的孫子魏子玉。康熙揮酒祭天,敬眾臣和百姓,再敬政敵,並稱自己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子孫最多的一位皇帝。眾皇子來給千叟敬酒。張廷玉也給索額圖、明珠敬酒,索額圖對明珠稱相逢一笑泯恩仇。魏東亭稱康熙「千古一帝」,康熙說只想把後事安排妥當。「千叟宴」外,容妃挑夜洗馬桶,終被馬桶壓死。魏東亭對康熙稱,想不到皇上會封這位皇子為接位之人,說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將宣布「立儲」遺旨,卻猝死在龍座上,走完自己輝煌的一生。(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