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革命國軍十二軍師譚溫江 那是什麼電視
東陵大盜
B. 譚溫江的東陵遺恨
琉璃廠,北平著名的古玩街,當時這里有家規模最大的古玩店「尊古齋」。1928年8月的一天,「尊古齋」的老闆黃百川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此人攜帶來了一些十分罕見的珍寶急於出手,雙方最後以10萬元秘密成交。不料事情敗露,二人均被北平警備司令部拘捕。經審訊,涉嫌出售東陵珍寶的神秘男子正是12軍的那位「愛民師長」譚溫江。譚溫江的被捕,讓人自然聯想到他的上級——12軍軍長孫殿英。面對世人懷疑的目光,孫殿英即向他的頂頭上司、時任第3集團軍第6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遞交了兩個報告,報告里詳細記載了一次剿匪戰斗,報告稱從馬匪手中繳獲兩只大箱,並列報清單。這就回答了譚溫江攜帶的珍寶來自哪裡的問題——是從當地土匪手中繳獲的。
東陵一帶兵匪混雜,土匪盜陵的確有著很大的可能性。而在此時,因銷贓而被捕的譚溫江一直拒絕承認自己參與盜陵,關於珍寶來源,他也解釋是繳獲自土匪,和孫殿英的報告如出一轍。因為查無實據,案件的審理陷入僵局。
東陵盜案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又似乎柳暗花明。在前往青島的一艘叫「陳平丸」的輪船上,青島警察廳抓獲了兩名逃兵,從他們身上搜出了36顆珍珠,還有國民革命軍第12軍的標志。一名叫張歧厚的逃兵招供參與了盜陵。當時的報紙記載了他的自供:「今年五月(公歷7月)間……由軍長(孫殿英)下命令,教工兵營用地雷將西太後及乾隆帝二墳炸開……我這三十六顆珠子就是在西太後的墳里拾的。我因當兵不易發這些財,再跟著隊伍打仗去也無益,所以才由楊各庄偷著跑到天津賣了十顆珠子,賣了一千二百元錢……」
張歧厚的供詞是當時惟一明確牽涉到孫殿英的重要證據。
形勢陡轉直下,南京的國民政府迫於輿論壓力,開始催促平津衛戍總司令閻錫山盡快破案。1928年11月,當時的四大集團軍首腦都派出自己的代表組成高等軍法會來會審此案。
溥儀身居天津張園,聞祖陵被掘,悲憤無比,強烈抗議孫殿英的罪行。
C. 譚溫江的晚節
譚溫江被釋放後,已看透孫殿英的為人,不再回孫部任職,而隱居天津作了寓公。其間不斷接觸進步人士,思想有所轉變,盡力支持人民解放事業。全國解放後,譚溫江曾擔任天津市人民公園管理所副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他是當年那些軍閥將領中能保持晚節,最後尚能為人民服務的少數人之一,於1969年7月8日病故,終年70歲。
D. 請問慈禧太後的墓是什麼時候被掘開的,聽說還被毀容奸屍了,是真的嗎
是孫殿英。
盜陵竊寶案
盜寶背景
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東陵殿宇富麗堂皇,為了籌措剿匪資金,起了盜墓的想法。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准備掘陵的消息,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 看守陵寢的末代翼長阿和軒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計劃盜墓行動。
1928年夏,軍閥孫殿英在河北省遵化縣成功的完成了盜陵。所盜的兩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後的東陵。 然而,當時的動亂年代中,照舊領兵當官, 而且日後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總司令;所捕獲的重犯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 繼續當他的師長……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孫殿英是河南省永城人,本名孫魁元,號殿英,人們大都叫他孫老殿。
民國初年,軍閥連年混戰,割據為王者比比皆是。孫殿英也乘勢而起,糾集隊伍,稱雄一方。為謀取更大的勢力,孫殿 英先後投奔過豫西鎮守使丁香玲、國民軍長葉荃等人,後又轉投胡匪出身的張宗昌,深受張的賞識,被任命為師長。孫殿英搖身一變,通過種種手段,將自己的部隊發展成為一個軍事集團。後來,孫殿英率部與國民黨作戰,開始很有利,後來見形勢不妙,便投降蔣介石,被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在河北遵化一帶駐防。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扎薊縣馬伸橋,這里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垂涎已久
對於孫殿英來說,清室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肉。清室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是滿清入關後在河北省遵化縣和易縣的東西二陵,這是清陵的主要部分。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慈禧太後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後的陵墓最為奢侈,裡面放置了無數稀世珍寶。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准備就緒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有個慣匪馬福田,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 乾隆棺槨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打跨了馬匪後,把東陵三十里內戒嚴,順勢掘東陵。
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由於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風頭,一見風平浪靜,次日馬上返回東陵,放手盜掘。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要求遵化縣代雇騾馬車30多輛,以便從其他地方裝運軍糧。就這樣,孫殿英便為轉運盜墓財寶鋪好道路。
盜寶過程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1928年7月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
在啞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能找到這個捷徑的人,恐怕熟知內情。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葯。在硝煙彌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 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一進宮門,匪兵們便被宮中金碧輝煌的建築迷住了,他們瘋狂地搶掠 孫殿英夜盜東陵著,從腳下的金磚到天花板上的金龍,無不被他們奪走。而譚溫江此行的最大目標是要找到慈禧的地宮。入地宮的路徑非常隱秘,匪兵們一時無法找到。一位曾在這里建陵的老人,說出了地宮的門路。地宮的入口找到了,但十分堅固,普通器械根本無法打開,最後,他們搬來炸葯,這才打開入口。
孫殿英炸開慈禧太後的定東陵,得慈禧葉赫那拉氏之屍,雖歷經十數年而不腐。孫部從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但他仍不滿足,再掘乾隆皇帝弘歷的裕陵,他親自進墓點視寶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簽、寶劍等無算。裝了四五十箱,加封蓋章後拉回軍營。後來他回憶說:「乾隆的墓堂皇極了,棺材內乾隆屍體已化,只留下頭發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朱紅色,和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從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關於乾隆裕陵中的寶物,因無詳細記載可查,僅能根據發現的贓物及孫殿英部盜墓時所用的車輛之多來推算了。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征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
另外,從截獲和上交的盜陵贓物也可看出。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託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8月4日,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又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託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
盜寶案影響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滿人嘩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
然而,就在政府大員調查之時,孫殿英卻坦然自若,竟以十二軍軍長和案情以外的「第三者」身份,向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遞交呈文,為盜陵的要犯、第八師師長譚溫江辯護,羅列譚與盜陵案絕無關系的種種理由。徐源泉看了孫的呈文,叫人捎信給孫,給孫指點迷津:你孫殿英這次辦事太過莽撞,冒天下之大不韙,各方已經大嘩,我也難以一手遮天,進行庇蔭。可是有關關鍵人物你們都要設法疏通,行與不行,看你們的手段。你們這回擄獲不少,外人傳說有幾萬萬,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把風浪平息下來,你們要下大本錢。甚至各軍團長、各軍長門前也要設法打點,只要他們不群起而攻之,民眾方面是可以壓服的。孫殿英心領神會,連忙從東陵贓物中挑選一批珍貴的,其中一柄九龍寶劍,劍面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孫托戴笠送給了蔣介石;另一柄寶劍托戴笠送給了何應欽。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顆,據說是代表十八羅漢,是無價之寶,那最大的朱紅色的兩顆,孫在天津時送給了戴笠;慈禧的枕頭是一個翡翠西瓜,孫托戴笠送給了宋子文;慈禧嘴裡含的一顆夜明珠最為珍貴,開是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孫將這件寶物也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齡。孔祥熙和宋靄齡見後十分眼紅,孫便又挑選了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並將價值50萬元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孫殿英辯解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兇犯,但要犯譚溫江卻被保釋出獄,其他盜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不得已,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由商震上將任審判長。迫於輿論,陸軍監獄馬上將保釋在外的譚溫江重新收押,聽候審判。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譚溫江以前呈報所謂馬蘭峪剿匪所得的東陵珍寶加封保存,移送衛戍司令部,並向外界表示對部下決不寬貸。東陵盜案於1928年12月中旬由軍事法庭開庭調查,此後即歸於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開庭預審,至6月8日終審。預審中,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並協同任應岐討伐張宗昌。6月15日,軍事法庭決定擬出審判書呈報中央,將譚溫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懸未決的東陵盜案結束。
軍事法庭上報幾個月過去了,因案情盤根錯節,難以判決。這時孫殿英已率領軍隊到隴海線上與閻錫山、馮玉祥取得聯系,又在嵩山附近民軍中收撫了兩萬多人,深得閻、馮的器重。經孫殿英與閻錫山交涉,譚溫江亦被釋放。以後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勛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E. 清西陵崇陵盜案的祥情
昨天(17日),本報記者經過數小時的路途奔波,到達清西陵所在地河北省易縣,對震驚河北省的清西陵國寶文物被盜案進行探訪。據河北省易縣警方介紹,此次國寶文物盜竊案件,已經有涉案的12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另外還有3名涉案人員外逃,警方正在抓捕中。同時,易縣警方還透露,已經被運回的被盜文物,在修復了被損壞的部分後,將會按照原樣復原。
午夜發生國寶文物被盜案
記者經過多方了解,得知被盜的四隻蹲龍和一個火焰寶珠來自清西陵一座牌坊。此牌坊中的「蹲龍」和「火焰寶珠」均為清西陵所獨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盜竊案件發生在9月7日的深夜,犯罪嫌疑人在盜竊過程中,使用了卡車和吊車等運載工具。昨天記者在清西陵,准備進入到被盜現場,但由於雨後道路泥濘根本無法行進。
經過詢問有關人員才知道,清西陵目前正在進行維修和整修,施工的地方特別多。所失竊的牌坊也在維修范圍之內。當晚,實施盜竊的犯罪嫌疑人駕駛著車輛,儼然為施工人員,這也是不為人注意的原因之一。當地警方曾經透露,在案發後出現場時,由於現場道路坎坷,加上有積水,開來的警車都無法進入,最後乘坐當地農民的拖拉機才解決了問題。
文物販子跨省作案
據有關人員介紹,此次發生在清西陵的文物盜竊案件,在建國後還是頭一次,而且丟失的都是重達一噸以上的文物,這種情況在當地比較罕見,因此引起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當地警方在偵破此案時,首先將一名參與倒賣文物的中間人員抓獲,然後順藤摸瓜,陸續將參與盜竊的10餘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在審理中,警方發現參與作案的人員為外省市人。盜竊和倒賣文物的人員之間都是單線聯系,作案手法非常狡猾。目前,當地警方對此案仍在審理中。
80民警奮戰7晝夜
在得知有關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後,當地民警曾兵分幾路對涉案人員進行抓捕。整個抓捕行動進行了4個晝夜。記者在易縣公安局進行采訪時了解到,公安局有近80餘名民警,為盡快破獲此案,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警投入了案件的偵查,同時參與破案的還有數個派出所。用一名參與破案的民警話講,此案關系重大,作為民警不能夠破案將無法交代。所有參戰的民警從發案時到將5件文物全部追回止,共有7個晝夜沒有回過家。
追回國寶文物是關鍵
隨著涉案犯罪嫌疑人的落網,追查5件文物的下落成為破案的實質問題。當地警方獲得一條線索,本市的吳某可能參與了此案,並有可能知道5件文物的下落。易縣警方立即趕到本市,經過本市西青警方全力查找,終於避免了文物流失。當地警方的一名負責人稱,盜竊文物的犯罪嫌疑人目的就是要將文物進行倒賣。當本市民警和易縣民警連手在本市王慶坨找到被盜的5件文物後,該名負責人說,他親眼看到這些文物時,懸著的心才算是放下。
被盜國寶文物將復原
由於被追回的5件文物已經被有關部門封存,昨天本報記者無緣目睹文物面貌。據當地警方介紹,文物在被盜的過程中,有部分被損壞。目前,文物還沒有被運往清西陵,而是被有關部門封存,損壞的部分將會被專業人員進行修復,然後再將修復好的文物運抵清西陵,重新安裝在殘缺的石牌坊上。
清西陵每棵樹都是文物
昨天,本報記者來到清西陵,這里的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是一片丘陵地帶。清西陵的一草一木都是文物,在方圓100公里、面積800平方公里的陵區內,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古松林。現在這里有古松1.5萬株,青松幼柏20餘萬株,並且每棵大樹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記者在每棵松樹的樹幹上看見了一個個的胸牌,甚顯尊貴。
石牌坊做工精細成盜賊目標
在清西陵崇陵,記者見到了一座石牌坊。牌坊上威嚴地坐著蹲龍,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牌坊遠沒有被盜的那座牌坊精緻威嚴。據介紹,清西陵依據清宮式作法,在嚴格遵守森嚴等級制度的同時,又不拘泥於典制,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大紅門前石牌坊一改歷代皇家陵寢均設一架的規格而增至三架,在用料、工藝上更細膩、精美;墓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飾彩繪作法。
工作人員稱這里的所有物品都有相當高的價值,所以,就連一磚一瓦都會成為偷盜者獵取的目標,清西陵在2001年初被列為國家最高級別的「4A」級旅遊景區,作為如此尊貴的文化遺產,它的根本特點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便永遠失去,任何復製品都不可能具有原有的價值,所以,保護文化遺產,使它們不再受到傷害,已經有充足的理由成為人們當前關注的大事。(新報記者劉巒 實習生戴西雅)
F. 慈溪死後的下場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慈禧生前為自己樹碑立文,死後無人欣賞這些破紙殘卷,金絲楠木的棺材,早已破爛不堪,釘滿翠珠的花盆底,已是淪落他國,秀滿荷花的被褥,染上了斑斑血跡,刻滿《金剛經》的棺槨,既不能贖清老佛爺生前的罪過,也不能保佑她生後的平安。 1928年6月,外號孫大麻子的河南軍閥孫殿英以剿匪為名,深夜時直奔清東陵。工兵爆破墓室,炸開慈禧太後明樓下洞門里的金剛牆,打通了進入地宮的通道,撞開石門後進入墓室。 慈禧棺內底部鋪金絲織寶珠錦褥,厚七寸,下面綴大小珍珠一萬多粒,紅光寶石八十五塊,白玉二百多塊,錦褥上有一層綉滿荷花的絲褥,上鋪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屍體上蓋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二萬五千字,綴有八百多粒珍珠。頭上的鳳冠由無數珍珠寶石嵌成,其中僅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一千至二千萬兩。 屍體周圍的大件珍寶有:九玲瓏寶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等不計其數,均去向不明。慈禧太後的牙被撬開,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分開時是兩塊透明無光的珍珠,合攏時就是一個圓珠,射出一道綠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內可以照見人頭,十分清晰。 華北出版的《時事白話》中有一起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孫殿英打開慈禧墓之後,見屍體還栩栩如生,有個士兵在其他士兵的鼓噪與慫恿下准備奸屍,因為這個士兵是仵工出身,即做收拾屍體的事,他姦汙年輕女性的屍體已成習慣。於是,這些士兵紛紛剝去屍體的衣服,還圍著細看了一會兒。但是過了不久,屍體和綉袍見風就化,頓時慈禧的面孔萎縮成骷髏狀態,那個意欲奸屍的士兵就興意闌珊,停止奸屍。 盜陵案被報道後,舉世震驚,各地各界人士紛紛通電譴責,要求嚴懲凶首孫殿英,追回珍寶。蔣介石下令閻 定東陵地宮 錫山查辦盜陵案。孫殿英將乾隆頸項朝珠中最大的兩顆朱紅朝珠送給戴笠,再托戴笠將一柄九龍寶劍送給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又將翡翠西瓜送給宋子文;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宋美齡將夜明珠綴在了綉花鞋上。此後,孫殿英不僅逍遙法外,照舊領兵當官, 而且日後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總司令;所捕獲的重犯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 繼續當他的師長……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由於在慈禧死後十九年,她的「萬年吉地」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屍骨盡遭暴露、羞辱,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只留下孤獨的荒冢任後人評說。
G. 譚溫江的介紹
譚溫江(1899-1969),字松艇,別名譚吉祥,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人,1889年生,家有土地10餘畝,由於其父身體不好,全靠僱工耕種。
H. 譚溫江的謀生
譚溫江幼年先後讀過村私塾和同盟會創辦的新式學堂,後和很多山東人一樣去東北謀生。在東北時考入東北講武堂,歷任奉系軍閥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等職。1925年,河南地方軍閥孫殿英部進入山東,被山東督辦張宗昌收編,後改編為直魯聯軍第35師,譚溫江調任該師參謀長。
1928年,孫殿英投靠蔣介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2軍軍長,譚任其第一師師長。1928年7月,奉孫殿英之命,譚溫江率部以軍事演習之名控制清東陵,盜掘了慈禧太後的普陀峪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事後,譚作為替罪羊被閻錫山逮捕並受到審訊。後來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由於擔心擁兵數萬的孫殿英會倒向蔣軍,於己不利,閻將譚溫江釋放。
I. 譚溫江的終結
可直到1929年4月底,也就是東陵被盜將近一年後才開始預審,且一直未對外公開。而經過匆匆一個半月的審理後,高等軍法會在6月中即宣布預審終結。
今天,我們僅能從當年新聞報道的字里行間,窺見預審判決草案的結論:東陵盜案系遵化駐軍勾結守陵滿員,盜墓分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那個叫張歧厚的逃兵供出了孫殿英,但法庭似乎並沒有僅據口供而採信。因為結論中的「遵化駐軍」究竟指的是哪支部隊,幕後主使究竟是譚溫江還是孫殿英,判決草案顯然含糊其辭。
其實,就在東陵案件審理的過程中,中國政壇已是危機四伏。1930年4月,中國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軍閥大混戰爆發了。經過權衡,孫殿英最後叛蔣歸順了閻錫山和馮玉祥。
孫殿英投靠閻馮後,被羈押在閻錫山轄區內北平陸軍監獄的譚溫江獲得釋放。當時的上海《中央日報》在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發了一則短消息,輕描淡寫地說到東陵要犯「其後不知何故又將其釋放」。好一個「不知何故」,自此,東陵盜案不了了之,成為民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
J. 東陵盜寶案發生後,譚溫江是如何讓孫殿英徹底暴漏的
孫殿英出生於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庄,他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娃子,後來,孫殿英成長為統領一萬多士兵的一軍之長,所憑借的就是兩樣東西,一個是浴血拚命,第二個就是老謀深算。
當時,有兩名潛伏在戲院,打探東陵盜寶消息的偵探,看到珠寶的亮光,心裡覺得奇怪,他們就在戲曲散場後,尾隨了下去,兩人從譚太太鞋尖的珠子,找到了譚溫江的身上,譚溫江被捕後,供出了盜竊慈禧陵墓的事實!
最後,譚溫江等幾名落網的盜墓賊,就成了東陵大盜孫殿英的替罪羊,而真正的東陵大盜一直逍遙法外,直到1947年,孫殿英在河南湯陰的戰役中被俘,後因煙痢發作,病逝於戰犯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