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以色列農業
擴展閱讀
怎麼看證券買入股票 2025-09-14 22:44:08
股票一般哪個時間段買 2025-09-14 21:59:36
像看基金一樣看股票 2025-09-14 21:54:21

以色列農業

發布時間: 2022-03-19 13:10:13

Ⅰ 以色列農業問題

也不是那麼難以相信啦,以色列占據了約旦河絕大多數水源,再加上大面積使用滴灌和節水的農業技術,他們在種植的水源上是不缺乏的。以色列地區日照充足、氣候乾旱其條件類似中國新疆,新疆的葡萄、西瓜不是內地生產的水果可比的,可以想像同樣條件下生產出的產品口味上占據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的產量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歐洲的飲食習慣,由於歐洲大部分國家臨海他們的料理中有大量的海鮮,而以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國家料理大量是肉,英國人為什麼大量進口茶葉?還不是因為肉食太多不容易消化而蔬菜比較少,可以說歐洲的主流飲食都是以肉海鮮還有主食為主,所以消耗量比較小。而就成本來說,歐洲絕大多數拒絕轉基因食品,其農作物抗病蟲害和產量都很低,而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高,生產農產品的利益驅動力不足,如果不是歐盟國家大量的補貼很多國家可能連農民都沒有了。可以說他們那裡肉的成本要低於蔬菜的成本,兩相抵消的話差不多。此外以色列的花卉也很有名,黛安娜結婚用的鬱金香都是從以色列買的,可見其品質。

Ⅱ 以色列主要的農作物是什麼

棗椰樹具有耐旱、耐熱、耐鹼的特性,能忍受含鹽分高的水,果實產量高,營養價值高,被稱為沙漠麵包,是綠洲農業的重要農作物。

Ⅲ 以色列農業為什麼這么牛

以色列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只有兩個天津市大,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卻在沙漠上創造出了震驚全球的農業奇跡——果蔬占據歐洲市場40%以上,農業生產效率高達日本的50倍,一個以色列農民可養活113人(中國一個農民只能養活4人)。以色列農業世界聞名,其原因在於先進的農業及農業機械化技術。高登亞太近期的以色列農業考察會帶國內企業家們參訪適合中國市場發展的以色列農業科技公司,如農業灌溉、水肥一體化、農業生態、農用機械、水產養殖、農場運營、有機農業、種子和繁育等

Ⅳ 以色列農業生產特色是什麼

1.農業自然資源條件不佳 從自然資源稟賦看,以色列適宜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很少,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濱海平原、加利利山區以及上約旦河谷。北部濱海平原是以色列栽培柑橘類果樹的中心區,是最先為國家提供重要出口商品的基地。加利利山區由於大量季節性降雨,形成小塊肥沃谷田,不用灌溉即可耕作。該地區生產的橄欖和煙葉馳名國內外。在上約旦河谷的太巴列湖周圍地區,是農作物豐產區,每年種植稻穀、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種熱帶水果。
以色列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氣候對農業生產很不利。
2.節水農業世界領先 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採用噴灌,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目前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葯,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而佔耕地44%的旱地農業產值不到10%。
3.農業實現現代化 以色列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很高,已實現機械化、電子化、化學化。1998年,擁有農用拖拉機2.5萬台,收割機238台,平均每萬公頃耕地拖拉機使用量為701台 (收割機為7台)。化肥不僅能保證供應,還有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量達191萬噸。1998年化肥產量為202.5萬噸,平均每萬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為3 396噸。電子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被大量應用到農業機械、滴灌自控、信息處理等方面。
4.糧食依賴進口 根據本國的農業生產條件,以色列不斷縮減糧食播種面積,產量不高。糧食不能自給,主要依靠進口。 1998年穀物的進口量達283萬噸。
5.棉花單產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氣候和土質適宜棉花生產,加之其附加值較高,國際市場有需求,棉花成為重要的農作物產品,產量很高,單產居世界首位。2000年,其棉花單產分別是世界和亞洲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28倍。此外,棉花還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農作物產品中惟一凈出口的產品。
6.土地國有化,農業經營組織主要採取集體農場和農業合作社這兩種形式 以色列94.5%的土地為國家所有,私人土地僅佔5.5%。

Ⅳ 從以色列發展農業的奇跡中,我們得到什麼啟示

今天恰好聽了猶太智慧的講座,我認為以色列農業的發展關鍵在重視技術種植,他們講科學,因地制宜注重發展,求真務實,農業實現了現代化 ,且農業法律健全,制度完善。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採取滴灌技術,大力興修水利並發展節水新技術,節省了水資源。滴灌不僅節水而且對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大有提高,施肥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

Ⅵ 以色列發展農業資料

以色列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在世界農業發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對我國農業發展尤其是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有很多積極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一、以色列農業的經營模式
以色列的農業非常發達,農民收入相當高,人均年收入1.8萬美元。分析以色列農業的特點,可以看出,以色列農業的成功得益於農業的集約化,得益於完善的農業科研開發、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也得益於以色列農民的勤勞和努力。
1、經營組織形式。以色列農業經營的組織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兩種形式。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萊語為群體之意,也可以稱為集體農庄,是由東歐移民回國的青年出於對前蘇聯集體農庄的嚮往而創建。基布茨組織現在全國有270個,成員總體有1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3%,平均每個基布茨有450名成員,擁有500公頃的土地。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徵有三點:一是所有的生產資料包括土地歸集體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員個人收入全部歸集體所有,基布茨給每個農民按月發給生活津貼,生活必需品一律實行供給制,其餘收入、積累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三是基布茨內部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每2年改選一次管理委員會,對基布茨內部事務進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元的村莊。它是一種農業合作組織,既是一個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會服務和經濟管理的雙重功能。莫沙夫的特徵也有三點: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資源所有權歸屬國家,但經營權屬家庭個人;二是其他生產資料及收入均歸農戶;三是教育、醫療、文化、產品供銷等統一由集體提供服務。
2、經營模式。以色列農業的經營模式集中體現在農業生產的高度集約化。一是土地高度集約化。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將土地分配給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個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許買賣。二是水資源利用高度集約化。以色列國雖然三面環海,但是淡水資源比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國唯一的一個淡水湖,淡水資源非常珍貴。所以,整個國家淡水資源的利用也實行高度集約化管理。國家給城市居民、單位和工農業生產用水都有指標控制,超指標用水均要加倍收費。正是由於這個制度,才誕生了以色列農業發達的節水灌溉系統。以色列的污水處理再利用程度很高,他們將城市污水處理凈化後用於農業灌溉,遠可送到南部的沙漠地區。三是生產組織高度集約化。主要表現在既具有高度集約化的基布茨和莫沙夫這兩種組織形式,同時,整個全國農業生產經營全部實行訂單生產。基布茨從生產到銷售統一組織,莫沙夫的農戶與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以色列絕大部分農產品就是這樣出口到歐美各國。
二、以色列農業成功的啟示
一是環境是可以改變的。以色列建國之初其農業生產的條件是十分惡劣的,發展農業生產的兩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備。而以色列人僅用短短的50年時間,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資源十分匱乏的土地上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片綠洲,無不令世人嘆服。沙漠大棚溫室、節水滴、滲灌技術,沙漠菜田等奇跡的出現,都在說明和詮釋著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即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的出現都是人們辛勤努力和聰明智慧的結晶。明確這一點,對於我們充分認識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牢固樹立窮則思變,趕超先進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發展是硬道理。任何國家,任何地區,要求得強盛和富裕,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將如何加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以色列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它卻並不拒絕以蘇聯集體農庄為原型的基布茨模式。其實,在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沙漠地區,如果缺乏這種統一、協作、互助的集體精神,不要說生產,就是最基本的生存也比較困難,這也是基布茨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正是由於基布茨的快速發展和壯大,有力地推進了以色列現代農業的進程,促進了以色列經濟的繁榮。這就有力地證明了鄧小平同志「發展是硬道理」的觀點,是一條普遍的真理。
三是必須加強、健全科研、推廣和服務體系。科研、推廣和服務是以色列農業高度發達的源動力,科研開發是後盾,推廣和服務體系是動脈,以色列國家建立一套由政府部門(農業部等)的科研機構和社區(基布茨、莫沙夫)及社會科研機構相結合的科研、開發體系。每個科研機構都定期將研究的成果推廣用於農業生產,使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色列每個農業科研人員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技術指導、咨詢和培訓。他們還是科技推廣者和技術承包的實踐者,與農戶簽訂有服務合同,從而使農民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是成功的「公司+農戶」模式。以色列農業的生產經營特點一是訂單生產,二是農業生產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基布茨的農業生產直接與國際市場連結,從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基本是一體化的經營。莫沙夫中的農戶直接與國內的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或者直接上網銷售,從而使農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還有一種方式是公司與農戶建立股份制關系,由公司為農戶提供資金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並負責農戶產品的收購,再從每年付給農戶的貸款中分成或逐年回收投資。由於以色列的農業相當發達,人民科學文化水平也很高,農民可以直接從網際網路上了解到農副產品的市場行情,因此,公司與農戶在簽訂購銷合同中利益分配比較合理,從而形成了公司與農戶的良好互動機制。
五是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以色列的教育非常發達,國民受教育程度很高。農民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佔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為學習、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技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也使農民更樂於接受新生事物,採用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了騰飛的翅膀。

Ⅶ 以色列的主要農業特色、成就

以色列是中東實現科學灌溉的國家。以色列地處沙漠地帶邊緣,水資源匱乏。嚴重缺水使以色列在農業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節水技術,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不足總人口5%的農民不僅養活了國民,還大量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以色列被視為是中東地區里經濟發展、商業自由、新聞自由、和整體人類發展度最高的國家。 以色列人口700萬,天然資源屈指可數,而且敵國環伺,卻能突破逆境,成為全球經濟重鎮,2003年以來每年經濟成長率5%。 以色列成功的要素,一是近年改走自由市場政策,二是創投企業家精於創辦科技公司,然後不是上市,就是高價出售。這個模式的經濟潛力到達極限後,以色列發揮其善於創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行銷其科技,續創經濟新境。 以色列立國時期的經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數十年內的出口大宗都是農產品,但強敵環伺,使以色列的 海法「船型大廈」
軍事硬體和軟體都走在世界前端,化為民用並且全球化之後,成為電子監控系統和無人飛機的龍頭。

Ⅷ 以色列農業技術如何

非常發達
以色列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卻在沙漠上創造出了震驚全球的農業奇跡——果蔬占據歐洲市場40%以上,農業生產效率高達日本的50倍,一個以色列農民可養活113人(中國一個農民只能養活4人)。以色列農業世界聞名,其原因在於先進的農業及農業機械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