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麥的歷史
丹麥的歷史就相當於一部古老的皇族戰斗史。它曾建立過強大的丹麥帝國,也曾在丹瑞戰爭為瑞典侵佔,於二戰時全盤盡喪。現在的丹麥,皇族歷史繼續延續,丹麥已成為世人心中的「童話王國」。 公元985年形成丹麥王國。十一世紀曾征服整個英格蘭和挪威。1380—1814年,挪威附屬於丹麥。1658年以前,瑞典耶蘭府的斯考、布京、居屋三道屬丹麥。1864年以前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二州屬丹麥。丹麥在1397年成立的卡爾馬聯盟(丹、瑞、挪)中居統治地位。十六世紀丹麥王國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解盟獨立。1814年丹麥與瑞典交戰失敗,被迫將挪威割予瑞典。1904年,冰島在丹內部自治,戰後脫離丹麥獨立。丹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戰期間遭德國佔領,格陵蘭、法羅群島、冰島為美國佔領。戰後參加馬歇爾計劃,進行重建。 丹麥於1949年加入北約(NATO)。1953年創始加入北歐理事會(NC)。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EU)。
13
8評論
踩
丹麥移民條件是什麼?海辰出國,出國...
海辰出國移民,為客戶量身製作最貼心的丹麥移民條件解決...
深圳海辰世紀投資咨詢廣告
丹麥留學條件咨詢老師:申請必備條件
2019丹麥留學條件必讀,條件+費用+政策+技巧+經驗,點擊...
浙江新通留學有限公司廣告
十分鍾有問必答
1903人正在問
丹麥的歷史?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歷史上丹麥的起源
早期歷史 公元前1萬年左右,日德蘭半島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狩獵為生。公元前4200年~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這一地區的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墾土地,耕耘農作。公元前4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 海盜時期 丹麥人擅長航海,常南丹麥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他們往往亦商亦盜,在夏季糾眾出海進行搶劫。公元793年丹麥海盜襲擊了英格蘭的林第斯法恩島。自此以後,丹麥海盜對英格蘭的侵擾規模越來越大。871年丹麥海盜佔領倫敦。878年英格蘭國王阿爾弗烈德大帝和丹麥海盜媾和,雙方平分英格蘭,丹麥移民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攻佔英格蘭全境,並建立了版圖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這個帝國在1042年瓦解。 卡爾馬聯盟及對外戰爭 12世紀中期以後,瓦爾德馬一世(115丹麥7年~1182年在位)開創了強盛的君主專制封建王朝,通過侵略戰爭佔有愛沙尼亞、易北河以北地區和果特蘭島。1397年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開卡爾馬會議,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在此期間,丹麥為打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經濟支配權繼續對外擴張,經過長期戰爭並吞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長期戰爭耗費了丹麥大量財力,導致賦稅加重。富豪貴族兼並土地引起農民暴動。14世紀中葉黑死病又奪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為平息不滿和動亂,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於1468年召集了四級會議尋求支持。但是暴動連綿不斷,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於1520年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佔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且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觸發了達拉納起義,1523年丹麥軍隊戰敗,瑞典宣布獨立。此後,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和周圍地區同瑞典反復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戰爭、1611年~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等,但歷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佔領。其後,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亞戰爭、1709年~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由於國力削弱,丹麥避免捲入當時歐洲大陸的混亂紛爭。在七年戰爭、英法戰爭(1766年~1783年)以及法國大革命初期丹麥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麥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16世紀末丹麥成立東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島和幾內亞擁有殖民地。1767年丹麥宣布同俄國、瑞典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獨善其身,法國大革命期間丹麥再次中立,英國便不宣而戰,於1801年發動哥本哈根之戰(見彩圖)。又於1807年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全部覆滅。丹麥轉而支持拿破崙一世,1807年~1814年期間同法國結盟對抗英國。拿破崙失敗後,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又從丹麥手中搶走了挪威[1]。 資本主義的發展 連年戰亂使丹麥經濟受到很大丹麥破壞,農業尤烈。政府不得不進行改革,限制地主貴族的特權。丹麥本土在1799年、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在1804年先後將農民的義務勞役制改變為佃賦制,從而結束了中世紀以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了緩解財政困難,丹麥將西印度和幾內亞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紀中葉,財政狀況才有所好轉。 由於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影響和普魯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局勢動盪不安,1848年爆發起義,要求脫離丹麥並入德意志聯邦。丹麥與這兩個公國進行了近 3年的戰爭,最後在普魯士停止向石勒蘇益格進軍情況下勉強取得勝利,保住了這兩個公國。1864年丹麥宣布將石勒蘇益格並入丹麥並使它和荷爾斯泰因分離,普魯士便聯合奧地利出兵干涉。丹麥失敗後簽署了《維也納和約》,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在1848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民主運動的影響下,丹麥立憲會議頒布了憲法,廢除君主專制政體,改行君主立憲制,並實行有財產限制的普選制。1870年代表富農階級利益的左翼黨成立。1871年丹麥社會民主黨成立,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工會組織。19世紀末葉,丹麥工業化迅速發展,造船、電信和製造工業開始具有一定規模。農村村社制為合作社制所取代,農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成為世界主要農業國之一。 世界大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執行中立政策,後應德國的要求布雷封鎖了松德和貝爾特海峽水域。德國投降後,丹麥要求在石勒蘇益格舉行公民投票解決歸屬問題。1920年通過公民投票石勒蘇益格北部歸還丹麥。 1924年丹麥社會民主黨首次單獨組成政府。面對棘手的失業問題和經濟蕭條,社民黨政府提不出妥善解決辦法,執政兩年後被迫辭職。1929年經濟大衰退時期,社民黨大選獲勝,和激進左翼黨聯合組閣,此後除有幾次短暫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黨單獨或聯合組閣。在經濟方面,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亦波及丹麥,1933年失業率達40%,政府將貨幣大幅度貶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國、德國先後簽訂了農產品協議,並相應調整了農業生產,緩和了經濟蕭條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丹麥沒有捲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並於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於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當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由美軍佔領,與丹麥失去聯系。1944年冰島獨立,格陵蘭、法羅群島歸還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人民在「自由委員會」、「國土與人民」等組織領導下,以各種方式展開了反法西斯德國和本國納粹分子的斗爭。隨著德國統治和搜刮的變本加厲,斗爭規模越來越大,由小型的破壞活動發展到大規模怠工和總罷工。地下抵抗組織不僅在丹麥本土活動,還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丹麥營」。1945年5月4日德國佔領軍投降。 戰後時期 1947年丹麥接受馬歇爾計劃。1948年4月丹麥加入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加入歐洲委員會。1950年5月11日丹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3年丹麥再度修改憲法,規定丹麥為君主立憲國家,議會為一院制。對外積極發展北歐合作。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丹麥女王為瑪格麗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呂道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丹麥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8贊·926瀏覽2018-05-24
丹麥有哪些歷史名人?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作品有《安徒生童話》,裡面很多童話故事膾炙人口,如《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話》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出版發行。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芭蕾舞劇、舞台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2、尼爾斯·玻爾(1885年-1962年)是近代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創始人。1913年初,玻爾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論,這個理論隨即被用於分析各種譜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對原子結構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3、伊薩克·迪內森(1885-1962),丹麥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布利克森。作品有《七個神奇的故事》、《走出非洲》、《冬天的故事》、《天使的復仇》、《最後的故事》、《命運的軼事》和《草坪上的影子》等。 4、索倫·克爾凱郭爾(1813年—1855年),丹麥最偉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是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或此或彼》(1843年)、《恐懼和顫栗》(1843年)、《畏的概念》(1844年)、《非科學的最後附言》(1846年)、《致死的痼疾》(1849年)。 (1)寶隆洋行擴展閱讀:丹麥最有名的名人莫過於安徒生了。丹麥如今有些著名景點與這位作家息息相關: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銅像(Little Mermaid)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處的一塊巨大鵝卵石上,它是丹麥雕塑家埃德華·埃里克森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用青銅雕鑄的。銅像於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現已成為丹麥的象徵。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定將美人魚雕像向深海處搬遷,原因是過多的遊客對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壞。 安徒生博物館 安徒生博物館位於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裡。這里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到彷彿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參考資料:網路——丹麥10贊·6,336瀏覽2019-10-18
最著名的有丹麥的什麼
以下為丹麥著名建築: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海濱。它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恬靜嫻雅地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近觀她神情憂郁,若有所思。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埃利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這座銅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出資建造的。美人魚銅像從1913年在長堤海濱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她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人們流傳著這種說法:不看美人魚,不算到過哥本哈根。美人魚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標志。但美人魚也曾先後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過被「砍頭」或「斷臂」的破壞。1998年2月再次被「砍頭」,不久又被找回。丹麥人稱,美人魚遭到砍頭或斷臂,多為惡作劇者所為,其主要動機是尋求刺激,引起媒體注意。丹麥人以美人魚為自豪,製作了水晶美人魚和美人魚銅像等紀念品。它如今已經成了哥本哈根的標志性建築。 安徒生銅像 安徒生於1805年出生在丹麥奧斯丹,一生寫過《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丑小鴨》等150篇不朽童話故事,為世界上千萬兒童編織了美麗的童年。這尊以銅打造、約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遊客經過他身邊,認識他的會抬起頭瞻仰大師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蓋頭拍照留念。這位把童話作為獻給全世界兒童最好禮物的大師,自己始終不曾有過孩子,他幾度情場失意,甚至被人傳說同性戀。他在15歲那年來到哥本哈根,曾經因失戀在運河邊的小房子住過,晚年時相當消沉,70歲時因肝癌在朋友鄉間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著一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著「夢的工廠」蒂沃里游園,臉上有一種「時不我予」的錯愕神情。 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Castle) 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的厄勒海峽之濱,是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多半時光在這里度過。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制一座騎馬銅像。經過緊張施工,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間相繼建成。根據設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製作的菲特烈五世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錢款,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後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一直由貴族居住著。1794年,克里斯欽堡宮被大火焚毀,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自那以後,此處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現在,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身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築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在 阿美琳堡王宮廣場東西軸線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周年(1479-1749),然而,這項工程1749年奠基後,因資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後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麥國家的皇家衛隊都會在這里中午時分進行換崗儀式,形成了這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議會大廈又稱克里斯欽堡宮(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於1773-1775年間。當時的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為了享樂,將舊王宮(哥本哈根宮)夷為平地,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座顯赫、華麗、舒適的新宮。由於此宮是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的寢宮,故名克里斯欽堡宮。克里斯欽堡宮具有歐洲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纖巧繁瑣,白灰色調。宮內內部的天花板裝飾非常豪華,房間採用大理石或者木製地板。牆上掛著厚厚的掛毯或者油畫。所有的房間都裝飾著水晶吊燈、鏡子、法國傢具和各種藝術品。宮堡的後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馴馬場,馬場兩邊蓋有兩排具有中世紀建築特色的邊房。馬場出口處的左右兩邊還建起兩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兩側建有樓房,與馴馬場的邊房相連。兩座石亭之間為車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橋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欽堡宮開始用作國會場所。現在的克里斯欽堡宮是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此處,首相辦公室、女王接受晉見用的大廳、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麥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設有一間辦公室。現在克里斯欽堡中一部分是丹麥皇家迎賓室。顧名思義,丹麥皇家迎賓室是丹麥的皇族成員用來進行接待活動用的。在這些房間中,女王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接受皇家新年致詞並在此會見來訪的重要外國領導人。皇家迎賓室的裝修非常豪華講究,裡面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皇家迎賓室分為許多小房間,包括巨人廳、國王階梯、皇冠室、弗雷德里克室、懸掛著巨型掛毯的大廳、皇家宴會廳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水晶宮 菲特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宮)位於西蘭島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約45公里處。其建築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個小島上,四面湖光漣漪,景色美不勝收。此宮始建於菲特烈二世國王( 1559-1588)時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欽四世(1588-1648)繼位後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築,於1600年在最東部的小島增建了新的建築物。這座宮殿有60個廳堂,採用了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北歐現存的最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有人把它簡稱為「水晶宮」。菲宮為三邊型建築。正面和右翼是宮殿,左翼是教堂。宮殿以銅板鋪頂,四個尖塔裝飾其間,給這座建築平添了俏麗。在東北角有一長廊,它跨越湖水,把人們引入國王的接見大廳。自1671年至1840年間,歷代國王都在菲宮教堂舉行加冕典禮。1859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宮內的大部分傢俱,宮頂和尖塔全部被毀,僅教堂倖免於難。1876年,熱心於文化事業的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雅可布森為修復菲宮捐贈了全部修繕費,並提出把菲宮辟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他的建議得到採納。在修復過程中,騎士大廳等重要廳堂恢復了原貌,其它的房間則根據博物館的需要進行了修建。1878年,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在菲宮建立,雅可布森聘請的一些著名油畫家為博物館繪制了以丹麥歷史為題材的油畫。目前,該博物館收藏了丹麥16世紀以來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還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畫。 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又稱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蘭島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地處波羅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在哥本哈根市東北45公里。克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始建於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宮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克隆堡宮歷史上曾兩度被毀。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兩次被毀或洗劫,後經過多年修復才逐步形成現在的樣子。到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時,加強了克隆堡宮周圍的防禦工事,宮殿也不斷得到修復。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外圍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宮內現收藏了大量古代掛毯和油畫。在克隆堡宮外院的牆上,有一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遊人參觀克隆堡宮時,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目前,宮內正在修建。遊客踏訪丹麥時,除參觀克隆堡宮外,也可參觀外面的厄勒海峽。厄勒海峽是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隻從波羅的海駛往北海,也可通過丹麥南部洛蘭島以南的費馬海峽經大貝爾特海峽或小貝爾特海峽,然後經厄勒海峽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因此,厄勒海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遊客站在克隆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一位丹麥海軍上校介紹,這里寬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此外,在西蘭島上還有一座弗雷德里克堡(又稱夏宮),與克隆堡宮、菲特烈堡宮並稱為西蘭島三堡。該堡也是風格獨特,與其餘兩堡交相輝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為其他飲食風俗: 美食特產 丹麥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麥燒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麥酥」,在丹麥又叫Wienerbroed,每個麵包店都陳列各種口味的丹麥酥。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炸洋蔥(Hakkeboef)。還有一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魚和乳酪等。 丹麥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麥食物,這是一種開口三明治,從最簡單的到復雜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麥是世界上食用豬肉最多的國家。舉世聞名的「丹麥酥」(Danish),在丹麥叫做Wienerbroed,幾乎每隔一個街角就有麵包店陳列著許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種類。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Kogt Torsk)、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洋蔥(Hakkeboef),還有一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麥的嘉士伯和杜伯兩廠都生產極佳的啤酒,購買酒精類飲料的法定最低年齡是16歲。丹麥人對麵包感情極深,他們可以制出各式單層、雙層和多層的麵包夾700多種.若您將各層分別夾上熏肉片、西紅柿片、肝泥醬、水蘿卜片等,那真堪稱得上一頓美餐;他們喜歡吃桔汁拌鴨塊,據說這道菜通常是作為他們宴會席上「壓軸兒」的佳餚;習慣吃西餐,對中餐也頗感興趣。 飲食 丹麥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①講究菜餚香、脆,注意菜餚多樣質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愛微酸帶甜味;③主食以麵食為主,愛吃麵包等食品;④副食愛吃魚類、雞、鴨、蛋類、豬肉、牛肉、羊肉、凍肉、干肉、乳酪等;蔬菜喜歡土豆、西紅柿、蔥頭、洋白菜等;調料愛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醬、醋、糖等;⑤製法:對涼拌、炒、烤、炸、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⑦菜譜:很欣賞冷拼盤、茄汁煎鴨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魚、果汁魚塊、脆皮雞、干燒大蝦、玉蘭炒肉絲、草菇魚片湯等風味菜餚;⑧水酒:喜歡喝啤酒;愛喝桔子汁、礦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樂於品嘗香片花茶;⑨果品:愛吃柑、桔、蘋果、葡萄等;乾果愛吃杏仁、葡萄乾等。 丹麥與瑞典、瑞士、芬蘭、挪威、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也被稱為歐洲的乳酪市場。 娛樂 早年北歐素以「開放」聞名於世,哥本哈根尤為一著名的觀光都市,電影及劇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觀光節目任人選擇參加,夜生活的場所,如酒吧Pub、Bodega之類,為正當消遣聊天之處所,收費尚合理,但夜總會(Night Club)宜結伴前往,問清費額或由熟識此道的當地人士陪同前往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游樂場Tivoli Garden開幕,丹麥正式進入觀光季節。9月第二星期日為該游樂場關閉之日,至此時,觀光季也告結束。 地方特色 童話王國 因為《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衣》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安徒生使丹麥冠上了「童話王國」的美譽。 1913,丹麥雕刻家愛德華·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了一座美人魚銅像。銅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長堤公園(Langelinie)內,已成為丹麥的象徵。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廳廣場,佇立著一座安徒生的全身銅像。路過的每個遊客,都要上去與「童話之父」握握手,捧著安徒生的書籍與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館,無數對安徒生童話著迷的人前往那裡瞻仰、參觀。 古老皇族 丹麥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從有史可考的哈拉爾國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現任君主瑪格麗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脈已繼承了千年之久。 丹麥的歷史相當於一部丹麥王族史。千年以來,丹麥王族中出現不少叱吒風雲、建樹頗多的君主,流傳下眾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為傑出的君主是瑪格麗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欽四世國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憲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丹麥王室雖然放棄了國家統治權,但作為國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麥人民的支持與敬仰。王族已經成為丹麥王國根深蒂固一條歷史紐帶,一種不可放棄的重要傳統。 皇宮林立 作為皇族的象徵,丹麥這斯堪的維亞地區(丹麥、瑞典、挪威)最小的國家,卻擁有著眾多的皇宮城堡。千年的皇族歷史,使皇宮的建造一直未曾停怠過。 由於城堡眾多,名字繁瑣,丹麥的皇宮又有一個個別稱。例如,菲登斯堡宮(Fredensborg)被稱為「和平宮」、菲德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又稱「水晶宮」、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亞作為《哈姆萊特》的創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萊特堡」。 這些宮殿建築都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來建築設計,從古典式樣,到融合了新世紀的建築風格,姿態各異。每一座宮殿都是一件傳世的藝術品。 格陵蘭島 作為丹麥的一個自治領,世界第一大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75600平方公里)上,居住著5萬多居民,其中90%為愛斯基摩人。長久以來,他們用冰雪來堆砌房子,稱為「冰屋」;穿著經過婦女的咀嚼後的馴鹿皮特製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著打獵來的生肉以便獲取足夠的熱量。如今,與其他地區的過著土著生活、受到歧視和屠殺的愛斯基摩人不同,格陵蘭島愛斯基摩人受丹麥政府的幫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議會、電視台,與丹麥人通婚。 由於地處北極圈內,每到冬季,格陵蘭島就會出現持續數個月的極夜,格陵蘭上空隅爾還會出現色彩絢麗的北極光。而在夏季,太陽終日懸掛頭頂,格陵蘭便成為極晝下的日不落島。43贊·8,167瀏覽2018-04-21
丹麥
2. 歷史:威海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史實
(一)強行租占
歷史背景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加速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進程。西方列強在加強對華經濟侵略的同時,加緊侵佔中國沿海重要港口,在華展開了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激烈競爭。這一時期,列強瓜分中國的矛頭首指華北。1898年德國在沙俄的支持下租占膠州灣,而沙俄隨即以抵制德國為借口租占旅順大連。同年,法國在華南強租廣州灣(現湛江港)。英國是最早侵華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華擁有的政治經濟權益最多。在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中,英國為維護其在華的政治、經濟壟斷地位,修改其對華的既有政策,決定租占威海衛和香港新界,以便北與沙俄對峙,南與德法抗衡。1898年3月7日,英國外交大臣巴爾福即要求其駐華公使想盡一切辦法取得租借威海衛的優先權。3月25日,英國政府正式訓令其駐華公使竇納樂不惜一切手段租占威海衛。由於山東已被劃為德國的勢力范圍,而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威海衛又由日本佔領,以監督清政府償付戰爭賠款。因此,英國在決定租占威海衛的同時,積極設法收買德、日兩國。對德國,於3月26日表示租占威海衛乃出於無奈,決不侵犯德國利益。此後又於4月20日正式聲明不修築威海衛至山東內地各處的鐵路,以此承認山東為德國的勢力范圍,因而得到了德對其侵略計劃的默認。日本則由於在東北的爭奪上與沙俄存在激烈的矛盾,因而也希望藉助英國的勢力牽制沙俄,當英國探詢其態度時立即表示同意。在分贓的基礎上與德、日兩國達成諒解後,英國更加肆無忌憚地推行其侵威計劃。
強行佔領 在與德日等國加緊勾結的同時,英國於1898年3月15日從香港調遣軍艦10餘艘前往煙台,圖謀在日軍撤離後搶先佔領威海衛,以武力為後盾逼迫清政府就範,以達到其租借目的。5月7日,清政府對日賠款在倫敦全部付清。5月9日,駐威日軍主力開始撤出威海衛。5月21日,清政府派員接收威海衛和劉公島。英國則於5月19日和22日委派接收大員率「水仙花」號和「敏捷」號戰艦侵入威海衛,並在日軍的協助下佔領日軍退出的營房、炮台、基地及所租用的土地。5月23日,中日交接事宜完畢,日8軍撤出威海衛和劉公島。5月24日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日,英軍選擇該日在黃島 舉行了佔領儀式。當天下午1時30分,「水仙花」號指揮官耐皮爾率領海軍陸戰隊士兵登上劉公島並進占黃島。英方接收專員金霍爾和駐芝罘港領事霍普金斯在英國駐華公使館武官布朗、敏捷號艦長史密斯.多倫的陪同下來到設於黃島炮台下的儀式現場。清政府委派的辦理威海衛事宜委員山東侯補道嚴道洪、管帶復濟兵船前游擊林穎啟也隨同前往。金霍爾宣讀佔領宣言後,英國國旗開始冉冉升起,當旗幟飄揚到桅頂時,樂隊奏起了英國國歌,英軍舉槍致敬。隨後,儀式在一片「女王萬歲」的狂呼中收場。至此,英軍完成了對威海衛和劉公島的軍事佔領。
逼簽租約 3月28日,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衛的要求,聲稱:俄以旅順為軍港,則對中國異常危險,惟以威海衛租與英國,足以制俄之跋扈。但清政府以威海衛尚在日軍佔領之下為由予以拒絕。竇納樂隨即於3月31日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諜:如果得不到確切消息,事情將交由英駐華海軍司令辦理。清政府被迫於4月3日同意其租借要求,並於4月20日委派慶親王奕匡、刑部尚書廖壽恆與英使舉行談判。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衛專條》在北京簽字。中方簽字代表是奕匡、廖壽恆,英方簽字代表是竇納樂。《專條》規定:將威海衛及附近海面租與英國,租期與俄佔旅順大連之期相同,英國有權在沿海一帶築炮台、駐軍隊等。中國所保留的權利是:軍隊仍可進入;威海衛城由中國管理,原駐城內的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中國兵艦仍可使用威海水面。此後,中英雙方派員於1900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17日將東起大嵐頭村東北海濱、西至馬山嘴、南至草廟子以里除威海衛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區域劃為租借區,當時區內人口約為12萬。由此,英國在華北奪得了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而清政府的防禦能力則遭到進一步削弱。
(二)武裝抗英
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能夠使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為之屈服,但是具有高度愛國主義精神的威海人民是不可辱的。在英租威海衛的三十二年裡,面對侵略者的武力進犯和殖民統治,富有保家衛國傳統的威海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抗爭。
抗英集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內地蓬勃興起。威海姜南庄村秀才崔壽山深受鼓舞。為抗英衛國,他聯絡同村谷輝庭、萊海村董紹亮、於家夼村叢志范等人,招募訓練團民並籌集資金購買軍火,組織秘密武裝,准備發動武裝抗英運動。1900年3月26日,崔壽山組織群眾四、五千人在張村慈聖寺舉行抗英集會。殖民政府得知消息後,立即派英軍上校鮑爾率軍趕到現場進行鎮壓,強令群眾繳械解散。但與會群眾並未被武力威脅所嚇倒,雙方相持達1個小時。英軍立即當場審訊崔壽山、谷輝庭。崔壽山臨危不懼,拍案而起,歷數英國侵華的累累惡行,直言組織團民武裝即為驅逐英人出境。鮑爾惱羞成怒,下令將二人押往威海衛。會場頓時群情激憤、劍拔弩張。為保護群眾,崔壽山挺身而出,和張雨、董紹亮二人被英軍關押到劉公島監獄。在獄中,面對英國殖民當局高官厚祿的收買,他絕食抗議,堅貞不屈。與此同時,獄外群眾掀起了大規模的援救活動,英軍懼怕引起更大的反抗斗爭,一個月後將其釋放。籌建團民武裝和慈聖寺集會以英雄的氣概和不屈的鬥志,表明了威海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吹響了威海人民武裝抗英的第一聲號角。此後不久就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反勘界斗爭。
道頭襲敵 1900年4月25日,中英雙方勘界專員在英軍武裝護衛下自西向東勘劃界址,埋設界牌。4月28日,英軍埋完25塊界碑之後,中方勘界官員李希傑、嚴道洪、林穎啟來到界外的東道頭村駐扎,英軍則在離道頭三英里的太薄山腳下安營。當天晚上,600多名群眾圍困東道頭村中方官員駐地,聲討李希傑等人的賣國行為,阻止其外出劃界。與此同時,近千名群眾將英軍營地圍得水瀉不通,高呼口號,抗議英國的侵略行為,要求英國人撤出威海衛。英軍當即逮捕了6名群眾,此舉不僅沒能達到驅散群眾的目的,反而使聚眾人員越來越多,第二天便達到2000多人。英軍被迫將逮捕的6名群眾釋放,但聚眾的人群仍不肯散去,勘界無法進行。英軍隨即從威海衛調集大批援軍解圍。5月4日,英軍首領鮑爾、帕恩羅斯在英軍的護衛下進行單方面的強行勘界,在太薄山營地留下以華特索尼中尉為首的30餘名士兵駐守,准備為被困的中方官員解困。5月6日拂曉,華特索尼軍營遭到了由西武林村於冠敬、馬景山、孫家灘村孫義清、草廟子村楊希亭和徐家疃村於漸海等人組織的2000多名群眾的武裝襲擊。激戰中,武裝群眾的土槍土炮一齊向英666665軍營地開火,以華特索尼中尉為首的30餘名英兵到處躲藏,四處開槍,有10名群眾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垛山激戰 5月4日傍晚,東去勘界的英軍來到垛山腳下的臨泉河套扎營。江家口村武秀才劉荊山、圈於家村於仁山和南虎口村徐仁山等人得知消息後,立即於5月5日以雞毛信聯系周圍群眾前往碑口廟匯合。隨後便帶領村民1500多人直奔英軍營地。下午2時30分,當群眾趕到離英軍營地1/4英里遠的地方時,與15名勘界歸來的英軍相遇。劉荊山隨即指揮群眾用石塊、鋤頭、鐵杴等猛擊英軍。英軍少校帕恩羅斯當場被打成重傷,4名士兵也被打倒在地,激戰中劉荊山等19人壯烈犧牲。圍擊群眾遭到英軍增援部隊的鎮壓。
在威海人民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時,清政府卻超然局外,袖手旁觀。5月9日,山東巡撫袁世凱從煙台調集400名清兵前往威海衛解救李希傑等人,而對群眾派兵打擊英軍的要求置之不理。隨後,又在威海各重要關卡散發布告,對群眾的抗英義舉嚴加訓斥,強令百姓「查照條約、自保身家」。英軍則對群眾的武裝反抗膽戰心驚,勘界被迫中止數日,直到5月15日才重新開始。對威海人民反勘界斗爭,殖民當局始終懷疑是由威海衛城裡的中國當局鼓動起來的。因此,當消息傳到香港後,港英當局即以此為借口要求將九龍城附屬於香港,理由是城裡中國官員的存在與香港的防衛不協調。
威海人民的武裝抗英斗爭是威海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盡管由於武器裝備差,缺乏作戰經驗,這場斗爭最終未能取得成功。但抗英鬥士們前仆後繼的獻身精神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他們的英雄業績還在當地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成為鼓舞後人奮發向上、建設家園、振興中華的一面光輝旗幟。
3. 寶隆洋行的發展經歷
1929年,丹麥王太子乘寶隆洋行新建的客貨輪飛歐尼亞號遠東旅行,在青島寄港期間,視察了青島寶隆。1946年,寶隆新建的一艘有雷達及控制火警等設備的1.5萬噸級巨輪印度號航行來青,曾邀請青島各界人士登輪參觀。寶隆洋行在世界各大都市都有分支機構,在中國境內有上海、漢口、哈爾濱、大連、青島、天津6處分行。一切業務均在內部進行,不需多費周折。總行有時來電要貨,並不限價,由青島分行隨市購進,這種方式是別家洋行辦不到的。每年旺季,載位緊張,洋行往往找不到船隻,而寶隆自己龐大的商運船隊卻可以隨時裝運貨物,別家洋行難以與之抗衡。
丹麥王國政府因在中國的僑民甚少,除上海派有正式總領事外,各地如漢口、哈爾濱、大連、青島等地的領事都由當地寶隆洋行經理兼任,青島丹麥領事就是由趙亨生兼任的。全山東的丹麥僑民只有六七人,除偶爾簽證外,並無其它事務。
趙經營青島寶隆三十餘年,深得總行贊許。但因趙與一白俄婦女結婚,種族觀念甚重的總行就不提升他。直到1952年青島寶隆歇業後,丹麥總行還算照顧,派本想前往美國定居的趙去菲律賓擔任了馬尼拉經理並兼任總領事。
2010年起c成為青島北洋館巢城青年旅舍
4. 上海市以前的法租界、英租界、日租界在現在的哪個區哪條路
摘要 您好,1,上海法租界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並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
5. 中集集團是不是央企
中集集團不是國企,是中外合資控股企業。
中集集團於1980年1月創立於深圳,由招商局與丹麥寶隆洋行合資成立,首任總經理為丹麥人莫斯卡先生。1994年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主要股東為中遠集團和招商局集團,是國有控股的公眾上市公司。
國企的下屬單位有三種:
(1)第一種是全資子公司,肯定是國有企業了。
(2)第二種是控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或是控股最大的一方,叫控股國有企業或是絕對控股國有企業。
(3)第三種是有一部分股份,有的甚至低於百分之十,這樣的叫國有參股企業。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6. 哪裡有中國在海外(香港、美國等)上市公司名錄怎樣區分股票的上市地點
中國上海股票代碼前兩位是60
深圳股票代碼前兩位是00
中國在海外 香港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index.shtml
中國在海外 美國http://tech.sina.com.cn/nasdaq/index.shtml
7. 寶隆洋行的發展歷史
史料記載,1922年時,已得到蓬勃發展的寶隆洋行在青島設立分行,最初,分行設在館陶路南端的匯豐銀行樓內,1925年遷至館陶路北面的28號至30號里,此後一直使用這一建築。寶隆青島分行前樓是辦公室,後面為倉庫。據1992年出版的《中國近代建築總攬?青島篇》記載,這棟兩層的建築在1913年時由張鏡芙完成設計。從1913年至1925年,這中間經歷了12年,我們不知道該建築是早在寶隆洋行搬入之前就已經建成使用,還是寶隆找到了這份1913年的圖紙,隨後建起了大樓。現在看,前一種情形也許更接近事實。
寶隆青島分行經理是丹麥人趙亨生,另有兩個助手及倉庫總管,都是總行派來的丹麥人。初時,上海寶隆洋行買辦羅叔羲同時兼任青島買辦,1932年,羅合同期滿離職。以後,青島寶隆便自行經營,在原有的出口部、進口部、會計部、船務部、倉庫管理部之外,又增設了業務部,負責本市及內地收購及經銷。當時,青島寶隆有華人雇員40餘。
青島寶隆出口的貨物均為農副產品,以花生米為大宗,其次為花生、花生油、花生餅、棉籽餅、蓖麻籽、芝麻以及杏仁等。進口貨物則有鋼鐵器材、大米、麵粉、木材、棉花、麻袋、橡膠、胡椒以及舊報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