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幼文
擴展閱讀
怎麼看股票牛人榜 2025-09-15 06:22:08
xinalng 2025-09-15 06:17:40

幼文

發布時間: 2022-03-20 11:52:14

1. 治書侍御史柳幼文復上奏切諫

文中的"綽"是指趙綽,與文中提到的柳幼文同為隋朝時期的人。
兩人在隋書中都有傳。可察看此文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uisu/sui_062.htm

2. 百度百科怎麼沒有 趙幼文 詞條 等待高手來告訴我這位學者的信息!!!

歷史學者,著有《三國志校箋》等。趙幼文先生的父親趙少咸、兒子趙振鐸,都是音韻訓詁學專家,可謂家學淵源。
附:整理《三國志校箋》記趙振鐸先父幼文公研治《三國志》五十餘年,頗有著述。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川大學任教時即著手此書的校理工作。老家藏書極多,先父以同治十年成都書局翻刻殿本《三國志》為底本,以百衲本(百衲本《三國志》系據宋紹興紹熙兩種刻本配合影印《, 校箋》統稱「紹興本」、汲古閣本(省稱「毛本」) 、馮夢禎本(省稱「馮本」) 、參考類書古注,對此書作了校勘。抗日戰爭勝利後,先父受聘西北大學教授,為諸生講授《三國志》,當時曾寫有《三國志敘錄》、《三國志裴注述義》;兩篇文章作為緒論油印印發聽講諸生,並選講了《魏志·武帝》和幾篇傳文。在西安期間,先父在西安圖書館見到陳仁錫刻本(省稱「陳本」) ,便作了詳細的校記。1949 年春先父回川在新都縣銘章中學任教,鄉居多暇,課余即開始撰寫《武英殿本三國志刊誤》,先父認為讀書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可以利用的本子,這是作學文的基礎,為《三國志》整理出一個這樣的本子,是有好處的;這也是他寫這部著作的初衷。1956年先父調到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就在此不久,盧弼的《三國志集解》出版,先父仔細地閱讀了後,覺得這部書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引用《殿本考證》、《三國志旁證》等書,有是註明出處,有時又不註明;有些論述也欠穩妥,於是寫了《三國志集解獻疑》一書,並將其中一部分條目在《中華文史論叢》1982 年第2輯發表,深得同行贊賞。八十年代後,先父退休在家,仍然筆耕不輟,他准備利用有生之年撰寫《三國志裴註疏證》,可惜沒有完成。1993 年8 月,先父謝世,清理遺物,發現《武英殿本三國志刊誤》和《三國志集解獻疑》兩稿尚完整保存,晚年所寫《三國志裴註疏證》僅有蜀、吳二《志》部分殘稿。先父好友程千帆教授來信,建議整理遺稿出版。我家弟妹十人只有振鐸一房從事文史研究,家人合議由振鐸完成此事。遂興妻兒商議,決定將所有遺稿合編成《三國志校箋》一種。從閱讀原稿開始,到確定這整理細則,核查資料,寫出初稿,前後用了兩年時間,隨後寫成定稿並輸入微機,又用去一年時間。於1996 年先父逝世三周年前夕全書完成。振鐸承擔整理的主要工作,發妻鄢先覺核對全書資料,兒媳黃峰編制引用書目,兒子趙開將部分材料輸入微機,真是全家齊動手了。回憶振鐸在中學讀書時,每周周六返家,趨庭習禮之餘,聆聽先父談論《三國志》,對先父治學思路,頗有體會,此次整理譯稿能在三年完成,先父教導極有影響。在整理過程中以《武英殿本三國志刊誤》和《三國志集解獻疑》為主要依據,作了少數技術處理,其餘悉照原稿舊貌,不妄作改動。此書有以下特點:在校勘方面,除了底本和幾種常見的本子外,陳仁錫本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刻本。這寫本子對於校理《三國志》都有很大的好處。(舉例省略)校勘的人強調類書不可盡信,這是正確的,但是合理的使用類書,並且與版本、舊注參互使用往往可以得出有價值的結論。(舉例省略)先父文筆流暢,寫得一手好的魏晉文,對魏晉文章的風格辭氣頗有心得,他在西北大學任教寫的那兩篇有關《三國志》的講義就是用魏晉文體寫的。《校箋》很注意行文特點,常常利用上下文的關系分析文字的異同。全書不少校語很有創見,如《黃忠傳》根據「叔」、「升」二字古形體相近,漢人多以「叔」為字,認為黃忠字漢升,疑是「漢叔」。《孫堅傳》引《通志·氏族略》證明「華雄」當為「英雄」,進一步充實了潘眉《三國志考證》的論據。都很有新意。此外《校箋》根據《續漢書·禮儀志》劉昭注引《董卓傳》,證實《魏志·董卓傳》稱量卓「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就當時董卓的地位,他不可能自己親自帶人去掘別人的陵墓,究竟是派誰去的?《校箋》根據《續漢書·禮儀志》劉昭注所引《董卓傳》說明是董卓派呂布帶人乾的。足補《魏志》之缺。《三國志校箋》匯集了先父半個多世紀研究《三國志》的心得,裡面有不少見解是以前研究《三國志》的著作所沒有談到的,有些雖然前人已經提到,但又發現新的材料,足資補充。理應整理傳世,以廣流傳。

3. 柳彧的古文翻譯

柳彧,字幼文,是河東解地人。年少好學,讀了許多儒家經典和歷史著作。武帝親自處理各種事物,柳彧到皇宮請求武帝對他測試。武帝認為他很有才能,讓他擔任司武中士。後來擔任鄭縣縣令。平定齊朝之後,武帝大賞下屬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員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給皇帝,於是留守京城的官員一並晉級。
高祖登基後,柳彧升遷到尚書虞部侍郎,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回家服喪)。不久,起用為屯田侍郎,堅決推辭而沒有得到許可。當時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員,大門上都以戟為門(指顯貴人家)。左僕射高熲的兒子弘德封為應國公,向主管部門申請戟門。柳彧在批文上寫道:「僕射(yè官職)之子還沒有分家,他父親的戟槊已列在門外。尊有壓卑的道義,兒子有迴避父親的禮數,哪裡容得下外門已經設了戟門,內門還要安裝戟門呢!」這件事情最終沒有辦成,高熲知道後很佩服柳彧的處理辦法。柳彧後來升遷為治書侍御史,在任上嚴詞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員所懼怕。皇上嘉獎他正直,賜給他錢十萬,米百石。
當時的刺史多由武將擔任,大都不稱職。柳彧上表給皇帝說:「當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寧,管理百姓,必須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漢光武帝是一代明君,從普通百姓起家,對這方面的真偽了解得很清楚,他與二十八位將領披荊斬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後,沒有安排二十八位將領任職。俯伏(古時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如「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看見詔書,叫上柱國和乾子擔任杞州刺史,這個人年近八十,風燭殘年之人。以前擔任趙州刺史,職權范圍內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務全由下屬辦理,賄賂公行,百姓叫苦,怨聲載道。有歌謠這樣說:『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古人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句話的意思是各有所能。乾子這個人,射箭騎馬等軍人本事,是他的長處,擔任文官管理百姓,則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說優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賞賜錢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擔任刺史,損失則太大了。我死進諫,怎敢不竭忠盡智呢。」皇上認為柳彧說得對,乾子最終免了職。應州刺史唐君明,在母親死後的服喪期間,娶雍州長史庫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彈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國接連戰亂之後建立起來的,風俗頹壞,柳彧多有矯正,皇上很喜歡他。他見皇上勤於聽政,眾多官員的奏請,多煩雜瑣碎,於是上疏進諫,皇上看後嘉許他。後來因違背聖旨免職。不久,又叫他復職,皇帝趁機還對柳彧說:「不要改變你的稟性。」因為柳彧家中貧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門替他建房子,於是說:「柳彧是正直的官員,是國寶啊。」當時他如此被看重。
右僕射楊素是當時的顯貴,官員都怕他,沒有誰敢得罪他。曾經因為小罪過,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楊素自恃尊貴,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從面進來,看見楊素這樣,就在台階下拿著手板嚴肅地對楊素說:「奉皇帝命令懲處你的罪過。」楊素立即離開座位。柳彧據跨坐在幾案上,讓楊素站在庭院中,問清楊素的犯罪事實。從此楊素對柳彧懷恨在心。柳彧當時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楊素沒有什麼辦法來中傷他。
柳彧見近代以來,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類的游戲,並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費了財力物力,於是上奏皇帝請求禁止這種做法。皇帝贊成他的意見。這年,持節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並免去貪贓枉法不稱職的長官二百多人,州縣官員都肅然起敬,無不震動害怕。皇上嘉獎了他。
柳彧
彧字幼文,河東解人。寓居襄陽,梁末隨父仲禮歸周。為宇文護中外記室,出為寧州總管掾。建德中,為司武上士,轉鄭令。隋受禪,累遷尚書虞部侍郎,屯田侍郎。遷治書侍御史,拜儀同三司,加員外散騎常侍。仁壽中,坐事除名。煬帝即位,徙敦煌。徵還,道卒。

4. 以下文言文的序言,請高手解釋下意思,多謝

序言說: 孔子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這是千古的格言,而後來舞文弄墨者,不守淳樸素凈之道,紛紛奔向浮華,生怕別人說他不懂,所以有寫了《齊諧記》、《白澤圖》者,有寫作《亂離》、《妖亂》等,有緝錄志怪小說《搜神》、《幽明》等,(這前面怪、亂、神都已經有了)唯獨關於勇力的著述尚沒有存世。我最近在市場上故紙堆里(舊書雜志之類的意思),得到古代雜說,其中一段,說的角斗摔跤,多猥瑣俗氣之談。我居住在家裡沒事干,於是加以潤色寫成故事,於是便成這下面的一大篇文章。有人說:孔聖人都不說,你又何必著述呢?我應對說:大道德散亂那麼德行就必須確立,德行如果散佚則仁義就稀薄,仁義滋生那麼忠孝品德就起來了。當時孔子這么做是因為有所不知,大概是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後人何必紛繁復雜的追問呢?孔聖人的德行已經確立(枝幹部分),後面尊孔者只是他的知識水準的枝葉部分(發展而已),儒者佔七分墨者佔三分而已。所以說志怪奇異之說讓人很覺得奇怪,記述那些奇異故事則近乎怪異之說,寫作離散則近乎胡亂發揮,寫那些幽冥故事則就是鬼神之說,寫那些勇力則就是角斗故事,這四類,其實難道不是孔門思想寄居於雜家流派裡面的嗎?有人又說了:你寫這些東西,難道不也是算文章之類嗎(意思是斯文之文士不該這么干)?我又應對說:述志怪小說的人,難道是鬼神嗎?說角斗故事的人,難道就是角鬥士?過去那個梁簡文帝寫作《馬槊譜》,但是我沒有聽說他就是擅長騎射的大將軍(梁簡文帝就是蕭綱)。我今天所著,難道不是出自那些野史小說家們嗎?而我只是把它盡量條理化而已。」

這是吾不揣淺陋,隨手譯之。一家之言,功力有限,一部分有意譯之嫌,可能有不準確或者疏漏之處,請方家指正。

角力記
作者:北宋•調露子我國最早的摔跤專著――《角力記》

角力即摔跤,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項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可是,由於種種歷史的和社會的原因,留傳下來的摔跤文獻很少,《角力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角力專著,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史論著。因此《角力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摔跤文獻。《角力記》誕生於公元9世紀後期,它記載了我國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的摔跤歷史。

據《宋史•藝文志•卷五》記載,《角力記》的作者是調露子,但調露子的真實姓名和年代還有待考證。《角力記》全書共分述旨、名目、考古、出處、雜說第幾個部分。它詳細地介紹了摔跤名稱的演變,有的稱「相搏」,有的叫「角抵」、「相扌費 」、「相扠」、「角力」、「手搏」、「拍張」等等。《角力記》中還記載了古代摔跤的規則:只能是兩人徒手互相角力,即使在兩軍陣前,摔跤賭勝也不許其他將士協助。倘有一人手持兵刃,那就不能算作摔跤。至於比賽時間和採用的動作,在《角力記》中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可以拳打腳踢、夾頭頸和扭關節等,但最終必須把對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戰鬥力才算獲勝。

《角力記》的後一部分記載了摔跤比賽的實況,其中最熱鬧的是正月十五上元節。在「角抵對」表演時,經常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況。

《角力記》的作者對角力的產生和發展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這是前無古人的。作者大膽地反對儒家觀點,對角力作了公正的評價,在書中充滿感情地講「惟力也,巋然獨存」。作者實事求是地從民俗的崇尚、社會的發展、地理環境的影響等方面對角力的產生發展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總之,《角力記》是我國古代摔跤發展史中獨一無二的傳世佳作,為我們研究古代的體育活動發展史實和理論,提供了極其寶貴的依據,特別是在今天體育騰飛的時代,《角力記》的史料價值就顯得更加珍貴。

《角力記》

●序

序曰:子不語怪力亂神,為千古之格言也,而後玩筆硯者,不孰淳素,見競浮華,有所不知,終身之恥,故有作《齊諧記》、《白澤圖》者,有著《亂離》、《妖亂》等志者,有緝《搜神》、《幽明》等錄者,惟力也巋然獨存。頃於市貨故紙束中,得古之雜說,於中一段,說角抵之戲,且多猥俗。愚居閑,遂加潤之以故事,演成斯記。或曰:「聖人所不言,子何須有述也?」愚則對曰:「大道散則德者立,德壤則仁義薄,仁義生則忠孝起也。當仲尼之為也,有所不知,蓋闕如也,何必繁細乎?聖人之德已立矣,後宗孔者枝葉異也,儒七墨三是也。是故紀奇異則近怪矣,序離散則近亂矣,紀幽冥則近神矣,述角觝則近力矣。此四類,非孔門寄雜家流也?」或曰:「子述此,豈非斯文之類與?」復對曰;「志怪者,豈神耶?言力者,豈力耶?昔梁簡文帝著《馬槊譜》,而不聞蕭綱是騎將也。愚今所著,豈出乎稗官之儔也,條理於後。」

●述旨

夫角力者,宣勇氣,量巧智也。然以決勝負,騁□捷,使觀之者遠怯懦,成壯夫。已勇快也,使之能斗敵。至敢死者之教勇,無勇不至。斯亦兵陣之權輿,急競之萌漸,天生萬物,含血啼息者,無有喜怒之性。六情未始有,從教而得者,本乎天然。且如攻鬥力者,始乎陽(本其怒戲),常卒乎陰(欲勝情至,計譖興被害)。以禮飲,始乎治(尊卑有別,酢酬有次),常卒乎亂(耽酒yin液)。故相搏者,始嬉戲,常卒怒擊(今貓犬虎狼,始以輕爪弱牙面相擊齒,終則斗),是知喜極則怒生。戲亦氣也,氣逸而下;斗以氣也,氣奮而上。戲氣發乎脾,斗氣生乎肝。故曰:夫有血氣,必有斗心也。豈不然也?上古之人淳素,以食飽飲足,或以前肱為格擊,手赤未取勝負別,若雞犬斗敵而已。則知出自然,豈因教訓後能耶?上古之□亦同此矣。又以人之性氣,猶大澤焉,平時渺彌焉。大風鼓之巨浪起(若人之忿),小風吹之細文生(若人通悅)。若角力之氣,中等風作,浪波動搖也,非適非小。則大近於怒,小存於喜。競力角技,則非喜非怒。此角力,是兩徒搏也。且虎有爪牙之利,故以器仗格之,則非徒搏也。人彼此皆空相擊,可雲徒搏也。晉侯夢與楚於搏是也。《釋名》雲:「相搏也,手搏其上,摩挲猶未然也。手上下之言也。」

●名目

一、相搏。《穀梁傳》:「魯公子季友帥師敗莒拿,公子季友謂拿曰:『吾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季友處下,左右曰:『孟勞。』(驚取刀,魯寶刀)季友以殺之。」此則始相徒搏,後處其下,左右救之,曰令用刀也。今之用力,可謂相搏也。《釋名》曰:「搏,四指廣搏以擊之也。」然且始舉手擊,要終在撲也。

一、相撲。蓋取其見交分勝負之名,則取撲倒為名故也。《通俗文》雲:「爭倒曰相撲也,言其交相爭也,今率土俗間只呼為相撲也。」又《晉書》雲:「相撲,下技也。」又見《北齊書•諸王傳》。相字入聲呼。

一、相■〈扌費〉(音費)。蜀土荊襄之間,■〈扌費〉■〈扌費〉則爭力競倒之謂也。相■〈扌費〉之名,《荊楚歲時記》:「荊楚之人,五月間相結伴為相■〈扌費〉之戲。」即撲也。俗間或相叉(音堆)撲也,亦曰相叉(丑佳反),皆非雅正。

一、角觝。漢武帝元封二年春,始作角觝戲。應劭曰:「角,技也。觝,相觸也。」文穎曰:「此樂為抵者,兩相當也。角力,角技藝、射御,故為角觝。蓋雜伎樂也。」顏師古曰:「觝,當也。非謂觝觸。」文說是也。至元封六年夏,京師民觀角觝於上林、平樂觀。至元帝初元五年罷此戲也。今觀諸公註解,「角」字義晦昧,蓋「角」與「榷沽」同用也,比較量之謂也。角量其觝觸,此則相■〈扌費〉也。兩兩相當,則今之步打、拔河也。疑漢世力夫相對以手擊格,謂之角觝也,後世變體,遂一一出場也。《西京賦》雲:「臨回望之廣場,呈角觝之妙戲。」註:「角觝,戲也。今人兩兩相當,角力也。」

一、角力。則角量力,其取工巧鈍拙,分其勝負,故謂之角力。《晉書》「角,校力」是也。然則名言有雅有俗,雅則曰「相■〈扌費〉」,俗則曰:「相撲」。或以方土呼名,爾熟者為俗(荊楚呼「相■〈扌費〉」爾),聞生者為雅(回器上土,斗相撲也)。今會諸名,以「角力」為雅,故以為首目也。究其始,則其來雖遠,見史分明,則盛於西漢也。

●考古

若稽諸古,《左傳》有「晉侯夢與楚子搏」,《穀梁》公子季友與莒拿搏,又秦堇父與叔梁紇以力相高,皆角力之意也,其來尚矣。西漢作角觝戲,皆其始也,以西漢則盛行矣。魏文帝言奮威劉展有手擘,能空手入白刃,帝持甘蔗為仗,下殿數交,二中其臂。此是單角其手技,非爭交競力也。晉庾東者,闡之父也。武帝時,西域健胡趫捷無敵,晉人莫能校力。帝募勇士,惟東應選,遂撲殺之,名振殊俗。《晉書》雲:襄城人王弘與潁川功曹劉子竺會於界上,子竺謂弘曰:「襄城人不知潁人能撲。」弘對曰:「相撲下技,不足以明優劣。」

北齊南陽王綽字通,以五月五曰生,為性凶悖。文宣又無道,奏蠍蛆置浴斛,令宮人裸露卧中,帝綽同觀而笑噱。後韓長鸞誣告綽反,後主不忍顯戮,使寵(一作龍)胡何猥蔭於後園與綽相撲,因格而殺之。宋王敬則,帝令公卿自呈本技所長,敬則紅帛糾發拍張。齊曹武,材力之將,為雍州。致錢七十萬,為桃蟲兒、茹法珍誣而奪之。曰:「人傳曹武每好風景,招人拍張武戲。」帝果疑之。拍張亦角力也。《齊書》言戲則徒手拍擊也,如有操執,則又習戰也。

《隋書》:柳彧字幼文,事後周,入隋為侍郎。上疏雲:「見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曰,作角觝戲,遞相誇競,至於麋費。請禁之。」

隋有陶氏子,本鄠縣人。出家,尪羸,為眾所輕,號法通。通憤其欺侮,遂苦告觀音。一曰歸省母,睡卧庭樹,口出涎三升,母驚呼起。向夢有人遺三驢馱筋,令啖之,始盡一馱,聞母呼,覺。通覺身有力,舉物不以為重。時西番一道人於北門試撲,都無敵者,文帝患之。詔通,令與胡人角力。力者造通,為把赤豆麥,便粉碎。

唐寶歷中,敬宗御三殿,觀兩軍教坊內園分朋驢鞠角觝。戲酣。有碎首折臂者,一更三點方罷。穆宗即位初年,幸神策軍,觀角觝及百戲,曰晏方罷。續三月一曰,幸左右軍及御諸門,觀角觝雜戲。長慶元年,雲陽抵人張蒞負羽林騎康憲□錢,徵索不償。醉怒,蒞□憲幾死。憲男買得年十四,持木插擊蒞首,破限內,死。刑部奏覆,敕曰:「康買得童年能知子道,雖殺人當死,而父可哀,減死一等。」

文宗開成中寒食節,御勤政樓,觀角觝。

太和三年,京兆杜公之治蜀也,酷易軍政。南蠻蒙嵯巔以兵掠城下,士人多潰散。刑州有善角觝者,多力無對,窘迫刺發,衣衲坐於佛寺廡下。會有蠻三人馳入,偽呼曰:「王有急,時續遣兵七十萬繼至。」坐僧曰:「榜可看否?」二人曰:「有何不可?」遂展之前。僧乃悉拽之,拉其頭,摔於井中。餘一乃走。(出《成都記》)

《吳興雜錄》雲:七月中元節,俗好角力、相撲,雲秋瘴氣也。

《酉陽雜俎》雲:張芬曾為韋南康行軍典藝,且過人力。舉七尺牌,趡鞠過半塔。彈力五斗,以新塗泥壁彈子,打「天下太平」字。又能拳上倒枕,走十間地不落。

光啟中,左神策軍王卞由振武軍到鎮,排設次,命角觝。有一魁岸者無敵,主帥壯之,遂邀三人相次敵之,皆負。時有一秀才在末席,告帥曰:「某撲得。」主帥駭其言,堅請敵之。秀才降階入廚,少頃而出。遂撩綰衣服,握左拳,向魁岸者微笑曰:「此兒只消一指必倒矣。」及乎相逼,秀才候魁岸者嗔目相視之際,急展左手而示之。魁岸者懵然而倒,合座大笑。秀才徐步而出,濯手而登席焉。主帥詰之何術,對曰:「此輩怕醬。以塗於掌,此人見,果然自倒爾。」主帥合筵大笑。

唐僖宗弱齡登位,為宦者所狎,多以蹴踘、斗鴨、畋==內園,恆排角觝之徒以備卒召。能步打,謂俳優名野豬曰:「朕作步打進士,然合得一狀元。」野豬曰:「或遇堯舜禹湯知舉,陛下不免落第。」帝笑而已。

後唐庄宗性多能,癖好俳優並角觝戲。或雲:「自能此戲。」嘗詔王門關曰:「勝與作對,供養太後。」又先約之曰:「卿不可多讓。」門關退謝者數四,又謂之曰:「卿一拳倒者,與節制。」及出手,果一拳下而仆。尋除幽州節度使。

唐京兆大寧坊力者張,翰札刺左膊上曰:「生不怕閻羅王。」

唐王力奴雇刺工刺其胸,作山亭水榭,樹木鳥獸悉備焉。

唐棋客楊河(一作汀)者,不知何許人也,圍棋至逸品格,著《四聲局圖》,甚精悉。止就軍府,署隨軍要籍。而性好相撲,身形魁偉,為人所苦求,必與人敵戲。咸通中,游江囊。僧寺中著棋後,問僧中還有角觝者否?僧曰:「皆耄年老宿,聞隨軍有抃力,可悅群公,願憑檻以觀之。」河只脫寬衣,以腳蹴起庭中,搖帛石再蹴,手接擲高後,接如擊踘焉。

唐郝惟諒本江陵人也,聚率男於私家鬥武力。嘗寒食節,與其徒游於郊外,步蹴角力,因醉於野。迨宵分,始悟入冢間,為人間是葬事也。

元和中,京兆東市惡少季和子,父名拿眼。和子父子性忍,嘗攘殺貓狗,為坊市之患。嘗臂鷂立於函子行,為紫衣二人懷中出牒雲:冥司追(下闕)。

會昌中,左軍壯士管萬敵富有膂力,扛鼎挾輈,眾相推服。一曰,與儕輩會於東平酒肆,忽有麻衣掌蓋,直人其座便飲,旁若無人。萬敵扼腕嗔目,略非所憚,同席推挽,竟不微動,而觀者漸多。乃曰:「某與管供奉較弱力,以定後先。請供奉拳某三拳後,乞搭供奉一搭。」遂袒膊抱樓柱而立。萬敵怒其輕己,欲令殞於拳下,盡力奮以三拳,如扣木石焉。觀者咸驚。樓震,其人略不微動,即而笑曰,「到某搭供奉矣。」於是奮臂而起,掌大如箕,可丈余,■〈山亢〉屹而下,前後有力之輩,方甚恐栗,非常人,眾擁萬敵謝而去,俄失所在。萬敵寢疾月余,力遂稍減。

咸通中,京兆左軍有張季弘,勇而多力。常經勝業坊,遇泥濘深溢,有村人驅驢負薪而至,適當其道。季弘怒之,因提驢四足,擲過水渠數步,觀者無不驚駭。後供奉襄州,暮泊商山逆旅。逆旅有媼,謂其子曰:「惡人歸矣,速令備辦茶饌,勿令喧噪。」既而愁憤呼嘆,咸有所懼。季弘問媼,媼曰:「有新婦悖逆,制之不可。」季弘曰:「見母憂恐,謂有何事,若是新婦,豈不能其語耶?媼曰:「客未知子細,新婦壯勇無敵,從皆畏懼,遂至於此。」弘笑曰:「其他即非某所知,若言壯勇,當為主人除之。」母與子遽叩頭曰:「若此,母子無患矣,雖窮困,當力為酬贈。」頃之,鄰伍鄉社悉來觀視。曰暮,婦人荷束薪而歸,狀貌亦無他異。逆旅後園有磐石,季弘坐其上,置驢鞭於側,召而謂曰:「汝是主人新婦,我在長安即聞汝倚有氣力,不伏事阿家,豈敢如此?」新婦謂季弘曰:「乞押衙不草草,新婦分雪,新婦不敢不承事阿家,自是大人憎嫌新婦。」其媼曰:「汝勿向客前妄有詞理。」新婦因而言曰:「只如某月曰,如某事,豈是新婦不是,」每言一事,引手於季弘石上,以中指畫之,隨手作痕,深可數寸。季弘流汗神駭,但言道理不錯,闔扉假寐,伺晨而發。及回,問之,新婦已他適矣。

蒙萬嬴者,自言京兆鄠縣人也。唐僖宗咸通中,選隸小兒園蹴踘,步打球子,過駕幸處,拳球彈鳥,以此應奉。尋人相撲朋中,方年十四五,時輩皆憚其拳手輕捷。及長,擅長多勝,受賜豐厚,萬嬴乎號自此起。至昭宗朝,累累供奉,或諸道新進勇者,必悉無疏。五陵年少,幽燕任俠,相從詣教者數百。及隨駕鳳翔,城嬰閉既久,隨至華下,教坊雜伎,皆遂分散。入兩浙,武肅錢王待之甚豐。與樂工皇甫店相遇,攜手見武肅王曰:「某與皇甫供奉自小相聚,憶僖宗官家令其就康乃博士處,同唱《鵲踏枝》詞,今已二十年也,不期同受遇於此。」遂各領錢帛,令置酒相會,然猶出場累勝。年老,王令指教數人,令主青山伍子胥廟焉。長興中卒。

浙中李青州者,本齊帥王師范衙內應官都知也。凡所出敵,殊無敵者。時鄴中、真定,羅氏、王氏竟招色伎人,故師范厚禮,慮其亡逸。及歸梁祖,懼其狷急,遂附兩浙進奉綱船,投武肅王。王異,排勇干者抗之,終無勝。後有陳賓形凝而捷,遂撲之,力減其價。李身板形而異,天成中卒。

王愚子者,揚州人也。屬楊氏子渭乘中原多故,遂偽立國曰大吳。時愚子形若塗漆,少小時嘗夢與金剛對,舁物似木薪,如是兩轉,因覺有力,遂好相撲,少有對偶。偽吳武義年中卒。有子號王八四,幼便受父訓,拳手亦高,而性尚儒學,讀書間談不素,亦自嫌粗行次,應奉國主李升、景、煜,皆好此戲,令充對頭供奉,近江南不知所在。

謝建者,揚州人也。身長八尺餘,胸臃博三尺,絕有力,少有對敵,惟李長子相次耳。性略知書,多口述詞章,粗有可觀。酷於南宗禪學用心,聞歸長老精玄學,遂往宗教寺問之,不覺坐折寺碑中斷,平常恭□如也。

姚結耳者,江南□人也。膂力過人,少小多撲博為已任,時號「兼河頭」、「相撲都知」。偽唐中主深好此技,賞賜異於他人。而克惟性修善,多持念發願:「撲好手者遍,則出家為僧。」如是皆勝,自矜雲:「舉國絕對。」便於廬山開先寺求苦行剃染,尋為禪者。觸犯勇氣,急作,擬毆其僧,自念:「摧挫出家,還起無明,人□歡此。」乃止。猶對請普僧前,將巨樹拔其根,劈其支幹,褫其皮,如是數枝而止。其僧逃避。

李長子身長八尺,有勇力,多與謝建儒為偶對。掌瓊元北人,行客來江南。申鬼子形絕么髍,快健絕倫,本揚州人。自餘眇小不可載,且紀其游者也。

蜀王氏後主為與鳳翔李西平茂貞通好,送相撲人述述。次謁魏宗弼,號「六軍太尉。」弼子甚好雜藝,游其門四方輻輳。弼子設奇,欲挫述之鋒。時有石彥能者,實蜀之高手角力者,且有文性學覽,諧謔談論,稍有可取。故弼子延之為客,號「石校書。」爾曰弼子謂述曰:「欲見新客之技,奈何無偶對,難見精妙。」時賓設有宗郎中(忘名)、郄環推官,同詞曰:「石校書可與新客戲。」彥能遜讓者數四,尋被郄揭其巾,見新剃□,遂與出手。為石伺入腰交而倒,述憤其為儒生折,偽入廚求食,取庖刀欲自裁。廚人攢格,弼子以實告:「石原是此技人。」厚賞而罷。

●出處

凡具勇力之人,俠氣之類,合出幽燕,得崆峒之氣。然角力者少聞,復仇報義者多。次則五陵、杜、霸,諸陵多性躁急。酒酣之時,好為暴惡氣。輕沙之客,翹關扛鼎,撲射壺博。又曰:「中黃之士,育獲之儔。」註:「中黃國俗多勇人。又夏育、烏獲,古之力人。」然此技隨君主之所好,必逐處而出也,未必五陵。鄱陽荊楚之間,五月盛集,水嬉則競渡,街坊則相搏為樂。蜀都之風,少年輕薄者,□□為社,募橋市勇。壯者斂錢備酒食,約至上元,會於學社山前,平原作場。於時新草如苗,□侯人交,多至曰晏方了。一對相決而去,或贏者,社出物賞之,采馬擁之而去,觀者如堵,巷無居人。從正月上元至五月方罷。王氏有蜀,此色人衣寬衣,貼金花帽,乘腳越異,少壯多隨從之。極至強梁,影庇起(一作越)法事極多。孟氏之世,此風浸微,備用而已。有名目者,劉仙子、王勝。三輔之間,此風最盛。自唐滅,寂寞無聞,縱有其人,散投諸國鄉。今東京自梁祖以來,惡少者無不業萃其間。舊例:屠羊豕者行,必隸相撲管轄焉,貴益其脂膏爾,此亦近人饌之意也。於今高手者,朝廷重之。河南有庄宗之遺俗,故人多習焉。

●雜說

淮南楊氏為吳國,有謝建粗知書,口占詞句,略堪採取。與惠照寺俗講法師彥光為深交。一曰,建手調味鮮魚臛,召光公:「昨曰曰所謀善事,今朝已涅 。所謂物為闍黎,且要早歸凈土。」光公爾曰不赴,有偈子答雲:「將知善事多磨,今曰礙緣特入。煩我火頭金剛,別告大權菩薩。」(建親手造,故謂「火頭」。江南將火長為頭故雲。)古賢集中罕見詩賦及,此兒有見《題牆上畫相撲者》曰:「愚漢勾卻白漢項,白人捉卻愚人骰。如人莫辨輸嬴者,直待牆隤始一交。」(雲是吳人顧著作)

吳越武肅王錢氏,每值八月十八曰浙江潮水大至,謂之看潮。是曰,必命僚屬登樓而宴,及潮頭已過,即鬥牛,然後相撲。王謂人曰:「為軍家出力而激勇也。」嘗有掌筦庫者,手握匙牡,因有索取,開銷了不可得,主者責之。以匙錯誤,視其簽牌,又是此人。方悟向觀角力,不覺手握匙曲戾耳。

舊說角力人多不識字,而性強,庶事言「我能。」曾顧人作書曰:「我哥子在魏府衙中,亦祗候供奉。欲寄■〈口闌〉■〈阝牢〉物子去一,氣筒一條,撥鏤黏竿一條,撥刺札針五條。」遂問寫字漢曰:「汝『針』字怎生作?」曰:「金旁作十。」「阿底不得哥子難為文字,須為我作大『針』字。」只得曰:「某平常通用只如此作。」曰:「勿交涉,此是小『針』字,我交汝作。請教某曰,但作『蒸』字是也。」旁聞絕倒。

又傳相撲家母喪,同甲弟兄來說喭。到惠帳前,連叫靴子里十哥。及出,一個彈指曰:「大無活計,大小母喪,不能直得報撥鏤銀棱頭哭杖。」

有問曰:「諸史止言有力惡少,而不言爭倒之形勢者何?」對曰:「不言相撲,避凡俗也,故微其文矣。上則夏育、烏獲、孟賁,近則張洲、鐵杖、魚俱羅等,但言有力能扛鼎,則角觝可知矣。」

又相撲善輸者,必為人所謔。長安自子老城到某坊府縣發丁力築沙堤,謔人謂貧負者曰:「築堤奉助喜也。」曰:「他自拜拜,何關涉我事?」曰:「此非沙堤墳軟土,是為汝磹背助也。」蓋迎官百戲前引之故也。

昔有沙門有勇氣,四方響風,往往相慕,多被相撲。嘗與數輩壯夫飲酒,散,連撲皆勝。此僧不知文字,攘臂自負曰:「我且為僧僧上了,為僧得了盡輸僧。」旁聞絕倒。

5. 誰有好點的幼文,或幼文網站 [email protected]

有資源,不過需要注冊升級。你要是有耐心,就到我的空間博客裡面看看。資源真的是非常不錯。

6. 求網名,不要繁體火星幼文. 可帶特殊符號. 名字帶些詩情畫意的 謝謝各位了.

郁思踏遠川,我自創詩中的一句。
或者,霜月寒紗蒙。都比較有詩意,顯得十分優雅。

7. 誰有好的幼文推薦啊如題 謝謝了

我在家裡做家務事 昨天中午,我在家裡洗碗,我就問婆婆:「可不可以用洗潔精」,婆婆說:「可以用一點」,婆婆馬上就給我倒了一點,我就開始洗碗。我洗了幾個碗就又加了點又jì xù(繼續)洗碗,我洗完,婆婆就來了,婆婆說:「加了洗潔精的嗎?」我就回答:「用了一點的」。婆婆就叫我把cā zō(擦桌)子的毛巾cuō(搓)干 jìn(凈)rán(然)後把它lá(拿)來cā zō(擦桌)子、cā pén(擦盆)子,rán(然)後再cā zào tái(擦灶台)。我把婆婆說的都做完了,我把zào(灶)cā(擦)完了以後,就開sǐ qīng wǎn(始清碗)了。最後,我把水倒了,再把手洗干jìn(凈)

8. 《鄉下的春天》最新txt全集下載

鄉下的春天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從涼水寨火車站走出來,再換乘到桑家灣的汽車,沿途所見,都是綠水青
山,我覺得有一種解放出來的感覺,是時候讓生命有一個新的、健康的開始了!
我要到一個人煙稀少、與世隔離的地方,清心寡慾的過日子!
回想起前一段的混沌日子,我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明智的。在那個人口密集的
大城市,我從未試過可以在同一個地方住下來超過幾個月的時間,因為很多人都
覺得我是……有點變態。
前兩次的二房東還算沒得說,當從管理員口中得知,我從天台沿著水管爬下
來,偷看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洗澡,就把我一部分的租金和租房的按金退回
給我,並且相當有禮貌的通知我在一個星期內搬走。對上那個就可惡得多了,他
把我的隨身行李扔在門外,並且警告我,最好滾得遠遠的,不要再讓他看到我,
否則,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唉,何必這樣的大動肝火的呢?我只不過是被他無意中在我的房間找到他那
十六歲女兒小蓮的臟舊三角褲而已。
那天也是我太大意了,剛剛從小蓮那堆等……

9. 類似昏前婚後搞笑小說

婚前

女:你原先有過女朋友?

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女:死了?怎麼死的?

男:山天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

女:喔,是天災。那這些年你怎麼過來的?

男:滿面塵灰煙火色,兩手蒼蒼十指黑。

女;唉,不容易。那麼你看見我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男:忽如-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女:(紅著臉)有那麼好?

男: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女:馬屁精--你有理想嗎?

男: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女:你……對愛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女:那你喜歡讀書嗎?

男: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女:這牛吹大了吧?你那麼大才華,怎麼還獨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蓮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說假如,我答應嫁給你,你打算怎樣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壺!

女:你保證不會對別的女人動心?

男: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暫且信你一回,不過,我正打算去美國念書,你能等我嗎?

男: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女:不過……

男:獨自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女:但是……

男: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婚後

女:結婚那麼久,你還在想你原先的女朋友?

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女:那為什麼當年還和我結婚?

男: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女:太過分了吧。我們好歹是夫妻。

男: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女:那我們這段婚姻,你怎麼看?

男:醒來幾向楚巾看,夢覺尚心寒!

女:有那麼慘嗎?你不是說對我的第一印象……

男:美女如花滿春殿,身邊惟有鷓鴣飛。

女:不是這么說的吧,難道,你竟然……

男: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女:一直以來朋友寫信告訴我我都不相信,沒想到竟是真的!

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女:你原先的理想都到哪兒去了?

男:且把浮名,換了斟低唱。

女:(淚眼朦朧)你,你不是答應一片冰心的嗎?

男: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女:你就不怕親朋恥笑,後世唾罵?

男:寧可抱香枝頭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女:我要不同意分手呢?

男:分手尚且為兄弟,何必非做骨肉親。

女:好,夠絕

續:男女互換先

婚前:

男:你好靚麗喲?

女: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李煜《春樓春》)

男:你還待字閨中嗎?

女: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男:你這么漂亮怎麼會沒有男朋友呢?

女:春風一等少年心,閑情恨不禁(昭宗皇帝《巫山一段雲》)

男:你不會騙我吧,不是說你有過男朋友了嗎?

女:綺羅無復當時事,露花點滴香淚

男:喔,吹了。你很傷心嗎?

女: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子夜》)

男:痴情女子無情漢。你還愛他嗎?

女: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李煜《臨江仙》)

男:(面露喜色)你現在一人寂寞嗎?

女: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

男:(急不可耐)我們能交個朋友嗎?

女:(面露羞色)洛陽春色待君來,莫到落花飛似霰(歐陽修《玉樓春》)

男:(笑)喔,這樣就好。你想我嗎?

女:近來心更切,為思君(溫庭筠《南歌子》)

男:那我們喝杯交心酒,喜結同心好嗎?

女:舞徐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歐陽修《玉樓春》)

男:你我能長相守嗎?

女:憑仗東風吹夢,與郎終日東西

男:真的嗎?

女:為君憔悴盡,百花時(溫庭筠《瀟淚神》)

男:……

女:憶君腸欲斷,恨春宵(溫庭筠《更漏子》)

男:好,好。非你莫娶。

婚後:

男:(電話)親愛的你想我嗎?

女:斑竹枝,斑竹技,淚痕點點寄相思(劉禹錫《瀟淚神》)
男:(電話)真的嗎?沒騙我吧?
女: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溫庭筠《更漏子》)
男:(電話)是嗎?我也想你。
女: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運算元〉)
男:(電話)親愛的,對不起,我馬上就要回來了。
女:月照紗窗,恨依依(毛文錫〈紗窗恨〉)
(出差回來,發現蛛絲)
男:結婚沒多久,你怎麼能和別人好上呢?
女: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歐陽炯《三字令》)
男:你當我願意出門在外嗎?我還不是為這個家死命扒食嗎?
女: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歐陽炯《三字令》)
男:不要說得這么好聽,你們是怎樣好上的?
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成幼文《謁金門》)
男:(強忍怒氣)你和誰好上了?
女:兩朵隔牆花,早晚連成理(牛希濟《生查子》)
男:好啊,好啊,你居然和鄰居這樣丑的男人鉤上!怎麼鉤上的?
女:且上高樓望,相共憑欄看月生(馮延已《拋球樂》)
男:哼,還挺有詩意。這樣丑的男人你怎能看得上?
女: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
男:靠,我對你不也很好嗎?我不是經常給你打電話嗎?
女: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成幼文《謁金門》)
男:你就不能守守婦道,耐耐寂寞嗎?
女:年少,年少,行樂直須及早(馮延已《三台令》)
男:(氣得說不出話來)你,你……
女:便總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男:這樣說你是後悔跟我結婚了喲?
女: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韋庄《清平樂》
男:你一點也不懷念我們以前的歲月嗎?
女: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股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男:哪你還這樣?
女:紅杏枝頭春意鬧
男:是你主動的?
女:一枝紅杏出牆來
男:(吐血,暈到……)
女:莫莫莫,錯錯錯。

10. 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哪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