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龐統齊名的一代奇才廖立最後卻抑鬱而死,為什麼下場這么慘呢
廖立主要因為三件事被諸葛亮憎惡,於是被諸葛亮貶為平民,據史書記載,最後廖立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鬱郁而死。一下具體闡述廖立被諸葛亮憎惡的原因:
1、棄城而逃,劉備佔領了荊州後不久,就任命了廖立為從事,後來就負責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防務。建安23年,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遣了呂蒙率軍去攻打長沙,桂陽,零陵,而廖立採取了不抵抗政策,自己棄城逃走了。長沙和桂陽一看統帥這樣,就放棄抵抗了。但是零陵的太守很有氣節,誓死抵抗,最後終於守住了零陵,等到了援軍。諸葛亮認為這次被孫權奪去了長沙桂陽兩郡,不但失去了城池土地,更要命的是更加助長了孫權想要攻佔荊州的野心,損失很慘重,而這就應該歸責廖立,身為防務統帥卻自己逃走,毫無擔當。於是諸葛亮就讓免去了廖立防務統帥的職務,但還是保留了從事一職。但是廖立不服,於是就埋下了反對劉備和諸葛亮的種子。
最終,諸葛亮就尋找了一個時機收拾了廖立,這次徹底的解除了廖立的官職,讓他成了一個庶民,而廖立就鬱郁而終了。
❷ 廖立是與龐統齊名的一代奇才,為何會被諸葛亮打壓而死
廖立之所以被諸葛亮打壓而死,主要是因為廖立的政見跟諸葛亮不同,兩個人在商量事情的時候經常產生爭執。諸葛亮生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所以才會打壓廖立。
總結:我認為廖立之所以會被諸葛亮打壓而死,主要是因為他的情商比較低,經常跟諸葛亮產生爭執,使得諸葛亮非常的惱火。
❸ 三國中廖立的生平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蜀漢之臣,歷任太守、侍中。赤壁之戰後,劉備占據了荊州南部四郡,正欲打算入蜀,恰逢劉璋請劉備率軍入蜀抵禦張魯,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駐守荊州,自己與龐統等率步卒數萬入蜀。孫權遣使與劉備通好,問諸葛亮當今天下誰有經天緯地之才能?諸葛亮答道:「龐統、廖立都是荊楚一帶的奇能異士」,充分肯定了廖立的才能。
後來為長水校尉,但是因流露出對職位不滿,以致後來批評時政、「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批評先帝(昭烈帝劉備)一再失策、導致荊州覆滅、關羽身死、夷陵之敗損兵折將等等。最後被流放汶山郡。後來在流放地得知諸葛亮的死訊,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
附:《三國志·廖立傳》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先主領荊州牧,辟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奄襲南三郡,立脫身走,自歸先主。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為巴郡太守。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征立為侍中。後主襲位,徒長水校尉。
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游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後丞相掾(李邰)[李邵]、蔣琬至,立計曰:「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更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邰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無綱紀;朗昔奉馬良兄弟,謂為聖人,今作長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為不然也。王連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邰)[邵]、琬具白其言於諸葛亮。亮表立曰:「長水校尉廖立,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人有言國家兵眾簡練,部伍分明者,立舉頭視屋,憤吒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勝數。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況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識真偽邪?」於是廢立為民,徒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後監軍姜維率偏軍經汶山,詣立,稱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立遂終徒所。妻子還蜀。
❹ 廖立與龐統齊名,深得諸葛亮欣賞,為何以悲劇告終
廖立雖然是與龐統,諸葛亮齊名,但是能力還是比龐統和諸葛亮差了一些,而且差的是最致命的地方。
廖立就這樣因為自己的自大,口無遮攔才失去自己的大好前程。剛好這些缺點表示出了廖立並不是個有很大能力的人,與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也只是將士於百姓們的傳言而已。
❺ 三國廖立哪裡人
廖立(生卒年不詳),字公淵,武陵郡臨沅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謀臣,被諸葛亮評價為荊楚一帶的奇才。
❻ 水滸傳廖立性格特點
性格特點
嫉賢妒能
廖立,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是房山的山大王,專門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王慶與金劍先生李助等人先往房山投奔寨主廖立,廖立恐王慶影響自己寨主的地位,故不肯收留王慶。王慶大怒,舉刀來斗廖立,廖立不敵,被王慶一刀搠死。
❼ 與龐統齊名的廖立,為什麼會被諸葛亮廢為平民
因為廖立大罵劉備與關羽等人,加上其人一直認為自己不得重用對諸葛亮不服,故此諸葛亮將其貶為平民。
01、廖立被貶為平民。其實廖立此人算是諸葛亮發現的,諸葛亮可以說是他的伯樂。劉備奪得荊州時,諸葛亮就發現了兩個人才一個是自己的好友龐統,一個便是廖立。諸葛亮說龐統與廖立皆有大才,數次推薦給劉備,於是二人為劉備效力。龐統成為了軍事中郎將,而廖立則是長沙太守,講道理這兩個職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廖立當時言論不利於蜀漢團結。蜀漢一直都是有內患的,那就是蜀漢集團與益州本土士族的矛盾,在夷陵之戰後益州本土士族對於蜀漢政權就有些不信任了,甚至於很多士族都散布謠言說要投曹魏。蜀漢已經不團結,而廖立在這個時候辱罵劉備與關羽,諸葛亮不得不懷疑廖立是不是士族那邊的人,將他貶為平民也是正常的。
❽ 與龐統齊名的一代奇才廖立,究竟有多厲害
廖立是一位真正的蜀漢奇才,不遜色於諸葛亮、龐統
《三國志》: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後監軍姜維率偏軍經汶山,詣立,稱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立遂終徒所。妻子還蜀。
諸葛亮死後,李嚴憤恨而死,廖立也感嘆終究無法再回到朝堂。原因自然是因為首先繼任者做為諸葛亮的嫡系是不可能推翻諸葛亮的決策的。其次,除了諸葛亮能壓制廖立、李嚴這些人傑,其他人想要啟用廖立,結果就是被廖立所取代。
因此,姜維去看望廖立的時候說廖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不敢啟用廖立,最終廖立只得立遂終徒所的結局了。
但也不能說諸葛亮就錯了,立場不同罷了,諸葛亮想要統一意見,以全力北伐,以攻代守,而廖立顯然不認同罷了。
❾ 被諸葛亮贊為楚之良才的廖立,為何反被諸葛亮棄之不用呢
廖立不被重用原因之一就是太狂
先回答問題,被諸葛亮贊為楚之良才的廖立,為何反被諸葛亮棄之不用?我的回答是廖立不被重用原因之一就是太狂。
廖立,字公淵,武陵郡臨沅人。劉備兼任荊州牧時,徵召廖立為州從事,當時他不到三十歲,就被提拔為長沙太守。劉備入蜀,諸葛亮鎮守荊州地方,孫權派遣使者與諸葛亮進行友好交往,順便問到蜀國士人中都有誰與他一起治政,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廖立,都是楚地優秀人才,他們能同我一起共興治國大業。"
可以說廖立對劉備的這個批評站不住腳,但他批評劉備在襄樊戰役中負有重大責任的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他對關羽的批評也基本符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