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中國真實增長的人口是多少
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1](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比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1],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1];死亡人口993萬人[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1]。
從年齡結構看,2018年中國大陸0-15歲(含不滿16周歲)總人口為2億4860萬人[1],占總人口比重的17.8%[1];16-59歲(含不滿60周歲)總人口為8億9729萬人[1],占總人口比重的64.3%[1];60周歲及以上總人口為2億4949萬人[1],占總人口比重的17.9%[1]。其中,65周歲及以上總人口1億6658萬人[1],占總人口比重的11.9%[1]。
從性別結構看,2018年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億1351萬人[2],女性人口6億8187萬人[2],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2]
從城鄉結構看,2018年中國大陸城鎮常住人口8億3137萬人[2],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2];鄉村常住人口5億6401萬人[2],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
中國香港2018年總人口:743萬;[3]中國澳門2018年總人口:66萬7400人;[4]台灣省2018年總人口:約為2358萬人。
2. 中國是什麼時候人口增多的
中國是1850年至1950年人口增長快。
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5億,佔世界人口的38%。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快。
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6.12億,佔世界人口比例為25%。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
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2.3421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9%左右。
基本信息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
面積35798平方千米。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 中國人口增長率是多少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死亡人口97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比上年提高0.9個千分點。
4. 哪一年開始中國人口迅速增長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
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佔世界人口的34%。由於戰亂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緩慢。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億,佔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4)中國人口增長擴展閱讀
建國之初,我國人口開始了快速的「轉變增長」,即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結果人口增長加快。根據孫沫寒先生編撰的《中國計劃生育紀事》,195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長率19.00‰,年增人口1039萬。
到1953年時,全國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長率23.00‰,年增人口1337萬。1953年,為了配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同時也為了制定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於1953年6月30日零時進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1954年11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人口調查結果的公報顯示,全國總人口為6.02億,其中城市人口為13.26%,農村人口佔86.74%;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36%,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3.6%,屬典型的年輕型人口。
至1954年,全國人口出生率增至37.97‰,死亡率降至13.18‰,自然增長率增至24.79‰,年增人口1475萬。人口逐年增長的態勢十分明顯。
5. 中國人口增長模式及其原因
由傳統型向現代型過渡。傳統型基本特點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現代型基本特點是人口出生率開始明顯下降,死亡率繼續下降並達到低水平。
傳統型
基本特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高低高)
利:增加社會勞動力,增加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的發展,同時促進城市化進程;
弊:過多的人口造成社會就業壓力空前,更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能源緊缺,社會難以安定等一系列問題。
分布:農業社會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除俄羅斯)。
現代型
基本特點:人口出生率開始明顯下降,死亡率繼續下降並達到低水平。隨著兩者的差距逐漸減小,自然增長率逐漸降低,有些發達國家甚至開始出現負增長或零增長。(低低低)
利:有效緩解人口迅猛增長的趨勢,使區域人口從嚴重的不平衡狀態回復到新的基本平衡狀態。
弊:隨著「現代型」的發展,有的國家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這使得社會勞動力缺乏,不利於產業發展,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防兵力不足;並出現人口老齡化嚴重,增加社會福利負擔,更不利於國家的財政建設。
分布:大部分發達國家、俄羅斯。
6. 現在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嗎
目前還沒有。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報告: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至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到12.48億(即縮減到1996年的規模)。如果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中國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2027年出現,即至2065年人口減少到11.72億(相當於1990年的規模)。
7. 中國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這兩者間的因果關系不是單向的。不僅人口增長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經濟發展,也會對人口增長造成影響。一般來說,人口增長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是個倒U型曲線:開始時,經濟發展將會促進人口的增長,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口增長率將隨之下降。所以當你在現實中觀察到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某種聯系時,你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誰是因,誰是果?
關於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其中關鍵在於對技術進步的處理。如果不存在技術進步,那無限增長的人口和有限資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也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基礎。但一旦假設存在技術進步,尤其是一旦假設存在內生技術進步,人口對經濟增長就很有可能具有促進作用。除此之外,人口的增加還可能會帶來某種規模效應,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理論模型大體就沿著這幾個思路展開,你看到假設,大致就能猜到結果。
大致來說,人口過快增長會帶來資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儲蓄率的降低、投資的減少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難度的增加。但它同時也會帶來勞動投入的增加、技術進步速度加快和潛在的規模效應。顯然,其凈影響取決於具體的人口增長速度、取決於各種外部因素尤其是政府政策應對,理論分析無法告訴我們答案。
理論不能解決爭論。但這個方面的實證也很麻煩:因而兩者之間因果關系的復雜性,實證模型就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內生性問題。07年RES上有兩個港中文教授發的一篇paper,用少數民族人口比率做工具變數來控制內生性,得到的結果認為人口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負面影響:出生率下降千分之一,經濟增長率提高0.9%。這個工具變數同樣可能與被解釋變數相關,因為少數民族人口佔比高的地區往往地處偏僻,不過他們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也在回歸中控制了相關因素。因而這個結果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不過他們的被解釋變數是五年的經濟增長率,所以捕捉到的可能依然只是人口增長在短期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長期,過去幾十年人口的低增長即將給我們帶來人口老齡化和撫養率的降低,而人口年齡結構未來對中國經濟將帶來負面影響這基本上是共識了。
8. 中國每年人口增長
人口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根本,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人口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人口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其中涉及到人口增長、人口結構、人口分布、人口遷移、人口素質等 多方面內容。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長情況,會深刻影響該國的人口政策,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發展趨勢,我們先來看看國家統計局最近剛剛發布的我國的人口數:
2019年新增人口創新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為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世界人口分布圖
以上數據中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數據就是我國大陸的總人口,在2019年末達到了驚人的140005萬人,也就是達到了14億人,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人口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世界人口排名第二位的國家是印度,預計2019年末印度人口數量將會達到13.6億人左右,和我國的人口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國人口在20世紀初期時,大約為四萬萬同胞,也就是大約4億人左右,此後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繼續增加,某些時段人口還呈現快速增長,到如今我國人口達到了14億人,這就意味著我國擁有了一個14億人口的統一市場,這是一個多少國家夢寐以求的市場規模,我國的人口總量將會是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巨大動力,也就意味著我國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潛力。
上海外灘密集的遊客
在上述數據中我們看到的第二個數據是出生人口數量為「1465萬人」,這個數據我們怎麼看呢?我們分兩個角度來看,首先是絕對量來看,一年出生1465萬人,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總人口的57.5%,相當於是非洲國家幾內亞的人口總量,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人口數量還是十分驚人的。其次,我們從縱向來對比,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2019年比2018年出生人口少了58萬人,2019年是我國從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數量最少的一年,人口出生率下滑到了10.48‰,目前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9. 中國人口增長模式
我國處於「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
人口增長模式,主要由增長率,增長因素確定。
人口增長模式分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
「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基本特點:人口出生率開始明顯下降,死亡率繼續下降並達到低水平。隨著兩者的差距逐漸減小,自然增長率逐漸降低,有些發達國家甚至開始出現負增長或零增長。(低低低)
利:有效緩解人口迅猛增長的趨勢,使區域人口從嚴重的不平衡狀態回復到新的基本平衡狀態。
弊:隨著「現代型」的發展,有的國家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這使得社會勞動力缺乏,不利於產業發展,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防兵力不足;並出現人口老齡化嚴重,增加社會福利負擔,更不利於國家的財政建設。
分布:(1)大部分發達國家是「現代型」(2)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為「傳統型」(3)世界人口增長模式仍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4)我國處於「現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