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 到了眼前,哦。原來是沫若先生。」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嗎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到了眼前,哦,原來是沫若先生。」這句話不是魯迅說的。
網路上流傳的這首打油詩未有出處,因為從魯迅的任何一本作品中都找不到,應該是後人偽作。
魯迅先生當時罵的是郭沫若是「流氓加才子」,因為他看不起花心的郭沫若,他認為郭沫若是無情無義之輩,是地痞,與流氓無異。
(1)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擴展閱讀
魯迅與郭沫若筆墨相譏 ,始於1928年的革命文學論戰。
此前兩人素未謀面,私底下雖然對對方各有看法,但尚未寫成批評文章。當時,郭沫若所在的文學社團——創造社和另一個文學團體太陽社聯手發動革命文學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嘲笑和批判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郭沫若化名杜荃,作《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一批評魯迅的〈 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文,猛烈攻擊魯迅。郭沫若在此文中給魯迅亂扣了三頂帽子,即封建餘孽、二重反革命、法西斯,這三頂帽子在當時的語境中都有點殺氣騰騰 。
在圍攻魯迅的文章中,郭沫若的用詞最為兇狠。因此,魯迅與郭沫若結下了仇。
❷ 魯迅真的說過:「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嗎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多個領域都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郭沫若是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
❸ 魯迅有句詩怎麼讀的遠看郭沫若,近看是條狗
經常在寫魯迅或寫郭沫若的文章下面,看到有人評論魯迅當年是這樣罵郭沫若的:「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這話據說還有個完整版,是這樣的:「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到了眼前,哦。原來是沫若先生。」
據我查證,魯迅壓根就沒說過這話,因為這句話從魯迅的任何一本作品中都找不到。網路上流傳這句話的文章與評論中,也都沒有加上文章出處的。
❹ 魯迅在世時經常罵郭沫若,他是怎樣罵的
坊間流行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稍為熟悉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人,大概都知道魯迅和郭沫若的一樁公案。時在1928年初,後期創造社的幾位新銳分子馮乃超、李初梨等,為了推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竟然將魯迅當成了絆腳石。他們以《藝術與社會生活》等文章,向魯迅發起了猛攻。猝不及防的魯迅開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他剛從廣州到上海,目的之一便是與創造社組成聯合戰線。「聯合宣言」都發出了,怎麼會突然遭到「盟友」的攻擊呢?稍事鎮定之後,魯迅看出了「盟友」陣營的微妙變化,便先後寫出了《醉眼中的「朦朧」》、《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等文進行回答。殊不知這些回答卻更加激怒了創造社諸君子,他們把魯迅比之為中國的Don-Quixote(堂·吉訶德),把魯迅的回答稱之為中國的「Don-Quixote的亂舞」。為了聲援這些年輕的朋友,創造社元老郭沫若先生也披掛上陣,他用杜荃的筆名,發表了《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一文(《創造月刊》二卷1期),稱魯迅為「封建餘孽」、「法西斯蒂」、「二重的反革命」。毫無疑問,這三頂帽子對魯迅完全不合適,而且,套用一個法律術語,杜荃嚴重侵害了魯迅的名譽權、榮譽權。
照理說,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魯迅完全可以將杜荃先生告上法庭。然而,魯迅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寫文章進行答辯、反駁。這些文章,後來大都收在《三閑集》中。可以想見,如果魯迅一怒之下採用法律手段,將杜荃告上法,即使打贏了官司,魯迅也就不成其為魯迅了。
當然,魯迅在答辯、反駁之中,也並非沒有防衛過當之處。比如在《上海文藝之一瞥》(1932,收入《二心集》)的講演中,他不僅稱創造社為「新才子派」,而且稱他們為「新才子+流氓」,說他們「沒有一定的理論,或主張的變化並無線索可尋,而隨時拿了各種各派的理論來作武器」。顯然,這些說法也厚誣了創造社,郭沫若也完全有理由將魯迅告上法庭。然而,郭沫若同樣沒有這樣做,他也只不過在《創造十年·發端》等文中加以反駁、辯白而已。
面對「文豪們的筆尖的圍剿」,魯迅陷於孤軍奮戰,雖然他偶爾也罵創造社一夥是「才子+流氓」,挖苦郭沫若有「一副『創造』臉」,但在更多的情況下,他是堅持了理性批判的精神的。
首先,魯迅批評了後期創造社這些骨幹成員在推行「左」的路線時所表現的惟我獨革、飛揚跋扈的惡劣作風和態度。他指出,創造社「他們,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將革命使一般人理解為非常可怕的事,擺著一種極『左』傾的凶惡的面孔,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對革命只抱著恐怖」。
其次,魯迅揭露了這些人的「突變」說的虛偽性。「不要腦子里存著許多舊的殘余,卻故意瞞了起來,演戲似的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惟我是無產階級!』」他指出,「倘若不和實際的社會斗爭接觸,單關在玻璃窗內做文章,研究問題,那是無論怎樣的激烈,『左』,都是容易辦到的;然而一碰到實際,便即刻要撞碎了。」
❺ 堂堂大文豪郭沫若,被魯迅罵是狗
魯迅之所以要把郭沫若稱為狗,那是因為在魯迅看來,郭沫若的人品及道德非常的不合格,同時魯迅主張的思想,郭沫若並不認同,因此他們兩人就經常的進行爭論,有的時候在氣頭之上魯迅就破口大罵,稱郭沫若是一條狗。雖然魯迅這樣的痛罵郭沫若,但是也並不能改變郭沫若在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郭沫若在詩歌以及戲劇方面的創作和貢獻,這些文學作品都是毋庸置疑的,推動了中國近代戲劇文學的發展。
不過正是因為這種劇烈的辯論,才讓我國近代史的文學方面出現了許多的優秀作品。比如說魯迅先生的《吶喊》和《彷徨》,以及魯迅先生的散文《野草》和《朝花夕拾》的。當魯迅先生發表了這些文學作品的時候,郭沫若他也不甘示弱,為了證明自己比魯迅先生優秀,郭沫若也發表了自己的詩集,比如說著名的《女神》和《星空》這兩部偉大的試劑,正是在這樣的辯論之下,才造就了我國近代文學的繁榮。
❻ 遠看是條狗出自哪篇
在網路上寫魯迅或著寫郭沫若的文章下面,看到有人評論魯迅當年是這樣罵郭沫若的:「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這話據說還有個完整版,是這樣的:「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到了眼前,哦。原來是沫若先生。」
其實魯迅壓根就沒說過這話,因為這句話從魯迅的任何一本作品中都找不到。網路上流傳這句話的文章與評論中,也都沒有加上文章出處的。
魯迅當年罵梁實秋為「喪家的資本家的走狗」,又與他一來一回打了好幾輪筆戰,而這些文章與對梁實秋的罵語都收錄在了魯迅的《二心集》里。
為什麼偏偏到了罵郭沫若,這罵人的話卻找不到文章的出處呢?答案是:這話是現在的人瞎編的。
現在這個時代,真正讀書的人少了,而願意轉發名人名言的人卻變多了。網路上的一些讀書類、勵志類等營銷號,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開始胡編亂造一些名人名言,來騙取轉發。
是因為這些營銷號背後的人也不怎麼看書,他們把能抄的真名言抄完後,就得摻點假的了。
比如寫上一句心靈雞湯的話,末尾掛上尼采、叔本華等一干哲學家的名字。讀者可沒讀過這些哲學作品,他們只知道尼采是個牛逼的傢伙,而這句雞湯又很對自己口味,於是就順手轉發了。
(6)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擴展閱讀: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在上海寓所逝世。同日晚,身居日本的郭沫若在晚報上得知其逝世的消息,起初不能相信,核實確定後,悲痛萬分,不能接受。
魯迅生前,一定意義上是郭沫若的敵人,但魯迅逝世之後,郭沫若對魯迅的態度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幾乎在一夜之間。表現在筆端為在魯迅逝世後一個月的時間內,郭沫若就寫下三篇文章,兩副輓聯,還發表了一個演說。
❼ 「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是魯迅先生說的話嗎
當我沉默時,我會感到飽。我會同時講話並感到空虛。-魯迅
說到「魯迅先生」,幾乎十個朋友中都會彈出「敢於說話,不懼怕權力,清除愛與仇恨,用筆代替戰爭」之類的詞。」,等等。您可以說魯迅先生使用鋼筆作為武器,他已經奮戰了一生。從他的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精神。
「從遠處看是一隻狗,近距離看著郭沫若」是魯迅真正說的嗎?學者:魯迅罵他五十年
這立即引起了轟動。陸國國之間的矛盾自然而然地越來越深了。這場「詛咒之戰」持續了五十多年,直到魯迅先生去世。
「從遠處看是一隻狗,近距離看著郭沫若」是魯迅真正說的嗎?學者:魯迅罵他五十年
但是我想在這里說的是,盧與郭之間的「詛咒之戰」與當今互聯網上的「鍵盤手」之爭完全不同。盡管他們彼此不同意,但他們都是文學。魯迅互相尊重,說郭沫若是「打架」,很有才華。郭沫若還稱贊魯迅「非常深刻的觀察和樸素的作風。」魯迅先生去世後,郭沫若親自發來哀悼他的信。
❽ 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這不是十個字嗎
郭沫若
是
狗
❾ 魯迅為什麼說郭沫若:「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多個領域都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郭沫若是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
❿ 魯迅是什麼時候說過:「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這句話的
事實上,魯迅和郭沫若在1928年就開始了革命文學的論戰。他們以前從未見過面。雖然他們私下有不同意見,但還沒有寫過批評文章。當時,郭沫若的文學協會、創作社和另一個文學團體太陽社聯合發起了革命文學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嘲笑和批評魯迅。郭沫若的作品,批判魯迅的《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猛烈抨擊魯迅。
它們很快被翻譯成日語並在日本出版。郭沫若在日本看到了魯迅的文章。於是郭沫若寫下並《 創造十年》,憤慨並反擊魯迅。之後,他們互相攻擊。總的來說,雙方的辯論都是斷章取義,帽子都是可疑的。但隨著中日矛盾的不斷加深,中日兩國在文學、思想等方面的矛盾他們趨於緩和,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的筆墨論戰也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