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看的一部武俠劇,裡面有個人人物叫金小煥,他爹叫金不煥,還有一個人物的武器是七星玉尺!
傲嘯江湖 中視的經典劇集 我也是小時候看的 可惜現在能記得劇情太少了 ^_^ 是金不換 金小換哈 他老爹是個吝嗇鬼 還記得是是個廟祝什麼的吧 還有司馬縱橫 女主就不怎麼記得了 還像叫什麼司徒飄飄什麼的 太老了 網上怕是也沒資源了 很多老片子非常好看 可惜都找不到資源。。。我一直在找張晨光演的 《雙面佳人》 也沒找到。。。
2. 玉對人體的作用
古以來,人們對對美麗的玉石,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民間百姓,都非常珍視,認為玉石是陰陽二氣的精純,對人體健康有著神奇的作用。
「人養玉,玉養人」其實是民間的一個常識。玉石是一種蓄「氣」最充沛的物質,千百年來,皇室貴族除了佩戴寶玉之外,還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後,口中還都要含玉璧,或者穿著玉衣,藉以保護遺體。
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極。"又載:"玉屑是以玉石為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能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由此足見,玉石自古即以入葯,它對於療疾和保健具有極好的作用。
現代科學分析,許多玉石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鉻、鐵等,如果經常佩戴使用玉石飾品,能使這些有益的元素通過皮膚的浸潤,進入人體,從而平衡陰陽氣血的協調,促進身體健康。
從葯物學來講,長期佩戴寶玉石,可以保持人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不同的寶玉石有不同的作用。據礦物醫學研究證明,有些寶玉石能產生高強度的光電效應,其衍射力能釋放出足以影響人體生物電,調節新陳代謝的巨大能量。寶玉石特殊的光電效應能與人體發生諧振作用。有些寶玉石經過仔細切削打磨後具備聚焦蓄能的功能,白天吸光,夜晚放光。若光點對准某個穴位時,能刺激經絡,疏通臟腑,便會產生更為奇特的療效。嘴含玉石,藉助唾液與溶菌能生津止渴,除胃熱,平煩懣之氣,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寶玉石對菌類還有抑製作用,故可治療人體的面部斑痕及過敏等症。
現代醫葯科學認為,玉石還具有奇妙的礦物物理作用。如金剛石所以能"避惡驅毒氣",是因為金剛石能吸收太陽光的短波波段,從而變成紫外光的理想"儲存器",故對人體有消毒滅菌之功能;藍寶石能緩解呼吸道系統的疾病;橄欖石能治氣喘和高燒引起的乾渴或眩暈;白玉能化瘀、止血;綠松石、青金石能解毒;黃玉、水晶石在進行精密加工的打磨過程中,會使這些效應聚焦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能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促使人體內部各種功能更加協調、精確地運轉。水晶,在《山海經》中,曾被譽為水玉、水精、菩薩石等。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水晶"辛寒無毒",主治"驚悸心熱、安心明目、去赤眼、提神、利便、補臟、降血壓、溫肺腎、熨熱腫、摩翳障",還能治療"肺痛吐膿、咳逆上氣、悅顏色"等神奇功能。現代科學也表明:水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鐵、鎂、銅、錳、鈦、鋅、鎳、鈷等微量元素。水晶還有微弱的電磁場,可穩定人的情緒,增強應變能力。
白玉除了能祛病強身之外,還有美容養顏的奇效,被西方女士們稱為"東方魔玉"。唐代著名歌女龐三娘,本已是面有皺紋的半老徐娘,但她善於化妝美容,所以宛如妙齡少女一般。傳說在她美容武庫中,就有一件非常厲害的秘密武器特種白玉石。在《御香縹緲錄》中也有記載:慈禧太後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每日用白玉尺在面部搓、擦、滾。白玉尺是用珍貴的特種白玉石製成的一根短短的圓柱形玉輥子。而清代嬪妃使用的太平車也是採用的這種玉石。古人認為,玉是由玉液凝結而成,它能夠發氣,可以吞吐。中國醫學名典《本草綱目》記:特種玉石具有清熱解毒、潤膚生肌、活血通絡,明目醒腦之功效。東洋四大經典之一的《禮記》,對玉在醫學上的價值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玉花容貌往往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而花和玉自古以來就是婦女美容化妝的原始材料。殷紂王時曾將北方燕地所產的一種紅蘭製成"燕支"輔以白凈的天然礦物(特種玉石)作為粉和黛,這在《神農本草經》中可見其雛形。春秋戰國時,美容化妝品已達20餘種,可組成"化妝史冊"中最早的一個較完整的系列,《劉渭子思遺方》收錄之復方就包括現今層狀鏈狀天然硅酸鹽(礦石)多種。(肘後急方)、(拾遺記)等古籍對白玉、琥珀、硃砂等礦物原料的美容作用已有明確記載。
那麼,特種白玉石是怎樣使絕世佳人的紅顏永駐呢?近代高技術測試發現,特種白玉石具有特殊的光電效應,在磨擦、搓滾過程中,可以聚熱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相當於電子計算機中的諧振器,它會使人體產生諧振,促進各部位、各器官更協調、更精確的運轉,從而達到穩定情緒、平衡生理機能的作用。此外,根據生化分析得出,有些特種玉石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接觸人的皮膚可以起到現代科學尚難全部弄清的治療保健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白玉石還有鎮靜作用,顏麵皮膚受腦神經支配,常處於緊張狀態,以清涼的白玉石按摩,可鎮靜面部神經。民間則早有孕婦分娩時用雙手握白玉以鎮痛助產的習俗。
3. 關於玉上劍
八十四種古劍之一 。
八十四種古劍名
八服劍,衍劍,長劍,茂陵劍,神劍,駿劍,神龜劍,斬蛇劍,定秦劍,湛盧劍,純色劍,勝邪劍,魚腸劍,巨闋劍,夾劍,藕劍,雲劍,古鋼劍,勾踐劍,軒轅劍,挑氏劍,畫影劍,金光劍,錄景劍,霄煉劍,夏禹劍,鐃獄尚方劍,騰空劍,越王八劍,蔥劍,莫邪劍,闕劍,越王八劍,勾劍,干將劍,龍淵劍,太阿劍,工布劍,孟德劍,乘勝萬里狀劍,工布劍,秀霸劍,龍利劍,椎成劍,漢文劍,更國劍,思召劍,中興劍,金劍,飛星劍,流栗劍,華艇劍,玉上劍,大吳劍,對鋒利劍,太康劍,蜀八劍,步光劍,流光劍,太常劍,沉水劍,鎮山劍,青虹劍,皇帶吳王劍,倚天劍,青萍劍,龍樂劍,五方單符劍,梁神十三劍,七得劍橋,永昌劍橋,鴛鴦劍,手精劍橋,躍虹劍,尾表劍,安定劍,符載劍,楚鋼劍,乾隆劍,都尉劍,破山劍,秀成劍,西番劍,定國劍共八十四種.
中國古代名劍譜58柄
1.軒轅劍: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畫影。
2.騰空:顓頊所有,《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3.禹劍:夏禹所鑄,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紋日月星辰,背記山川,藏之會稽山。
4.啟劍:夏王啟鑄,銅,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5.太康劍:夏王太康鑄,銅,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6.夾劍:夏王孔甲鑄,牛首山之鐵,銘曰夾,四尺一寸,《書》雲: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銘曰夾。
7.定光:殷太甲鑄,文(通紋)曰定光,古文篆書,二尺,《書》雲: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8.照膽:殷武丁鑄,銘曰照膽,古文篆書,三尺,《書》雲: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9.含光、承景、脊練:出於殷代。《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10.鎮岳尚方:周昭王鑄,銘曰鎮岳尚方,古文篆書,五尺,《書》雲: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岳尚方。
11.昆吾劍:周穆王時西戎獻,鏈鋼,長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駿:周簡王鑄,銘曰駿,大篆書,三尺,《書》雲: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鑄一銘曰駿。
13.干將、莫邪:吳人干將莫邪所造,鐵,《吳越春秋》載:吳王闔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14.越五劍:歐冶子造,銅錫,《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另一說是湛盧、純鈞、巨闕、豪曹、魚腸五劍。
15.越八劍:越王使工人所鑄,採金,《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16.龍淵:楚命歐冶、干將所造,鐵英,《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鬍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7.太阿、工布:鐵劍,一說有三劍,另一劍名已佚。秦昭王鑄,銘曰誡,大篆書,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8.定秦:秦始皇鑄,采北祗銅,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9.神劍:漢太公所得,《性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20.赤霄:漢高祖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21.神龜:漢文帝鑄,三尺六寸,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22.八服:漢武帝鑄,銘曰八服,小篆書,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23.茂陵劍:漢昭帝所得,上銘:直千金,壽萬歲。昭帝時,有茂陵人獻此寶劍,故名。
24.毛、貴:漢宣帝鑄。二劍銘皆小篆書,三尺,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這是宣帝即位前術士恭維他的話)。
25.衍:漢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書,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乘勝萬里伏:王莽鑄,銘曰:乘勝萬里伏。小篆書,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27.更國:更始劉聖公(即劉秀)鑄,銘曰更國,小篆書。 28.秀霸:漢光武所得,銘曰秀霸,小篆書,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29.玉具劍:光武以賜馮異。七尺,《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30.龍彩:漢明帝鑄,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31.金劍:漢章帝鑄,金質,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32.安漢:漢順帝鑄,銘曰安漢,小篆書,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鑄。
33.中興:漢靈帝鑄,文曰中興,小篆書,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34.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三尺六寸,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思召:袁紹所得,上銘曰思召,《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卧,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36.蜀八劍:蜀昭烈帝鑄,採金牛山鐵,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37.鎮山劍:蜀後帝禪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38.倚天、青虹:魏武帝鑄二劍,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名青虹)
39.魏三劍:魏太子丕造,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鋌。
40.文士劍:楊修獻魏文帝。《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41.吳六劍:吳大帝(即孫權)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2.大吳:吳大帝孫權鑄,采武昌銅鐵,文曰大吳。小篆書。各三尺九寸。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43.流光:吳王孫高鑄,文曰流光,小篆書,建興二年鑄。
44.皇帝吳王: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建衡元年鑄。
45.步光:晉懷帝鑄,銘曰步光,小篆書,五尺,永嘉元年鑄。
46.五方單符:晉穆帝鑄,銘曰五方單符,隸書,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劍。
47.五口神劍:晉孝帝鑄五劍,銘曰神劍,隸書,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48.定國:宋武帝鑄,銘曰定國,小篆書,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於梁。
49.永昌:宋廢帝昱造,銘曰永昌,篆書,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50.梁神劍:陶弘景造,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書,長短各依劍術法。梁武帝以中庚,命弘景造神劍十三口。
51.鎮山:北魏道武帝造,隸書,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此二劍。
52.沉水龍雀:夏赫連氐造,銘曰大夏龍雀,《魏志》:赫連百鏈為劍,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53.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銘背曰太常。 54.四尺千金劍:唐晉公王鐸所有。《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55.火精劍:唐德宗所有,《杜陽雜編》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56.酉蕃寶劍:宋時物,《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57.古銅劍二:宋蘇軾所得,《東坡集》載:郭祥正遺(贈送之意)古銅劍,東坡謝以詩雲:」一雙銅劍秋水光」。原詩為:【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古銅劍二】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詩仍好畫,書牆涴壁長遭罵。不嗔不罵喜有餘,世間誰復如君者。一雙銅劍秋水光,兩首新詩爭劍鋩。劍在床頭詩在手,不知誰作蛟龍吼。
58.楚銅劍:宋鄭文所得,《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9.安定劍:明初安定王所貢。《咸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貢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為四部,歲入貢為常。
4. 最大禮花彈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禮花彈是由日本製造的四尺玉,直徑1200mm,重450公斤,尺寸為48寸!
5. 這種四尺毛邊紙(玉扣紙)哪裡有
您的問題,這種四尺毛邊紙(玉扣紙),我們這里的文化市場就有批發的!
6. 最大的煙花「四尺玉」多少錢一顆
紙筒10元一公斤,
火-葯10元一公斤,
人工10元一公斤,
7. 紅星宣紙特皮四尺單宣和特皮四尺生玉版有什麼區別,哪一個的價位較高,收藏價值較高,各適合畫什麼畫
紅星宣紙特皮四尺單宣適合裱畫,寫字.特皮四尺生玉版適合畫畫,寫意,山水均可.論價值當然是後者.
8. 國內煙花幾尺玉可以買
四尺玉煙花。
4尺玉是2014年10月12日,日本埼玉縣鴻巢市商工會青年部11日晚在該市荒川河岸舉行的第13屆鴻巢花火大會上燃放了一枚巨型煙花。
基本內容:
2014年10月12日,日本埼玉縣鴻巢市商工會青年部11日晚在該市荒川河岸舉行的第13屆鴻巢花火大會上燃放了一枚名為「4尺玉」的巨型煙花,這枚煙花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花。
據報道,在11日晚間的煙花大會上,約1.5萬發煙花將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直徑約105厘米、重約460公斤的「4尺玉」煙花最後登場。
在應邀參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的注視下,「4尺玉」上升到約530米的高度,綻放成直徑約750米的大朵煙花,被認證為世界上成功燃放的最重的煙花。
9. 四尺玉煙花中國有嗎
暫時沒有,目前只有日本才有
10. 石韞玉石韞玉 四尺七言對聯
石韞玉(清乾隆五十五年狀元)
四尺七言對聯
紙本 立軸
款識:潤庵大兄屬。石韞玉。
鈐印:古香林、石韞玉印、執如之章
鑒藏印:長樂閣所藏明清狀元書畫、平生癖好、曾藏汪大鐵秘篋、芝癸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