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期間日本有沒有著名的反戰人士或者說什麼著名的反戰協會
片山潛、幸德秋水
界利彥、山川均、近藤榮
岩田義道、野呂榮太郎
市川正一德田球一、宮本顯治、志賀義雄、桍田裡見,野坂參三
鹿地亘(瀨口貢)
綠川英子(長谷川照子)
中西功
河上肇
⑵ 山田一郎的介紹
山田一郎:(公元1915年~今),原名佐藤猛夫,佐藤徹氏;日本東京人。著名在華日人反戰同盟者。
⑶ 日本反戰同盟會的從俘虜到反戰勇士
從「帝國軍人」變成反戰勇士,是一個充滿痛苦的過程,他們需要洗去從少年時代即被熏染至深的法西斯毒素,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戰爭觀。
著名的反法西斯戰士
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1916年出生於日本。1937年6月隨大批日本移民來到中國。1938年初,應滿洲鐵路所屬土建公司的招募,成為軍屬滿鐵職員。7月29日,赴河北邢台市京漢鐵路雙廟車站工作,當天即被八路軍俘虜。
當時,日本軍閥對軍隊的教育是,在交戰中當敵軍的俘虜是最大的恥辱,「與其當俘虜受侮辱,毋寧自殺殉國」。杉本一夫剛做俘虜時,被安排在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臨時駐地———河北涉縣王堡村。他滿腦子都是「是死是活」的問題,八路軍戰士給他講「共產黨不殺俘虜」的政策,他根本聽不進去,給他看朱德和彭德懷簽發的優待俘虜命令,他還是不相信。
「不殺就糟了」,杉本一夫的話把八路軍幹部說懵了。「你們不殺,那就得自殺,這不是更殘酷嗎?」杉本一夫講出了他的心裡話。
八路軍幹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邊給予他生活上的優待,一邊指出他對很多問題的錯誤的看法。漸漸地,杉本一夫的思想開始動搖。他終於選擇了生路,不再為是死是活而煩惱。後來,通過進一步讀書學習,杉本一夫開始懂得:戰爭是日本少數人得到好處、多數人遭殃的戰爭;中國是自衛的,日本是侵略的。當他在行軍中親眼目睹日軍的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極大傷害時,他氣得渾身發抖,就像是他自己乾的壞事一樣感到無地自容。他決定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反對這場野蠻的戰爭。
由於工作需要,1958年杉本一夫才回到日本,他被認為是危險的赤化分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好打零工,直到八十高齡,還在做燒鍋爐的工作,收入甚微。他經常參加中日友好活動,到處講他的奇特經歷,講日軍侵華戰爭的罪惡,講八路軍的人道主義,在報刊上寫了大量文章。1984年他和另一位反戰同盟老戰士香川孝志合出了一本書《八路軍的日本兵》,真實地反映了他們在中國的經歷。1995年8月18日,杉本一夫作為團長,率「日人反戰同盟成員友好訪華團」一行8人抵北京訪問。
2013年,老人已退休,靠養老金生活,生活十分簡朴。但是遇到有關抗日戰爭的書刊,多貴都買,家中這方面的資料堆積如山,他還經常參加各種反戰友好市民活動。
山田一郎
原名佐藤猛夫。193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1938年應征入伍,任陸軍軍醫中尉,編入日本華北派遣軍長田大隊,1939年8月隨隊「掃盪」山東梁山一帶八路軍,頭部受傷,做了俘虜。山田一郎個子不高,相貌溫和,是日人反戰同盟成員中學歷最高的知識分子,有著典型的知識分子性格。在從日本戰俘轉變為反戰勇士的過程中,他經歷了痛苦的思索,費盡了周折。
山田一郎做了俘虜後,一心想逃跑、速死。
八路軍戰士跟他們講日本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必勝性,還讓他們看各種書籍;同他們打撲克、賽排球,還向他們學習打棒球。在這種情況下,山田一郎的俘虜朋友已經轉變,惟獨山田一郎頑固不化。
後來,他們到達太行山的一個小村子———河北省涉縣王堡村,那是一二九師司令部所在地。在這里,山田一郎見到杉本一夫,聽說他們成立了反戰組織覺醒聯盟。山田一郎了解聯盟的宗旨後,便與新來的俘虜一起參加了覺醒聯盟和八路軍,但心裡還是沒有放棄逃跑計劃。
1940年夏,山田一郎來到山西省遼縣羊角村的八路軍模範醫院,醫院為他舉行了全體人員參加的歡迎會。然而,他仍然利用早晚散步的機會,觀察地形、偷看地圖,學說漢語准備問路,認定最近的日軍據點,籌劃可能得到的武器,等待逃跑機會的到來。
一場不期而至的高燒,使山田一郎失去知覺3天3夜。他醒來後不久,發現身邊站著一個人,拎著一桶醬菜。原來這是劉伯承司令員,聽說山田一郎生病,他特地從河北涉縣趕來看他。
此刻,山田一郎的心裡有了「新生」的感覺,他終於擺脫了那個糾纏他一年半之久的逃跑念頭。
之後,山田一郎利用業余時間讀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並借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劉少奇等人的著作,他還常參加日人反戰同盟會議,了解時事問題和國際形勢。
1941年春,山田一郎的思想立場發生了根本轉變。1943年6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反戰成為他不可動搖的信念。這些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戰友,我們要永遠的記住他們。反戰同盟的大部分人在1951-1958年間陸續返回日本,作為特殊的人員,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並不歡迎他們,他們長期受到日本警察的跟蹤,也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其中前田光繁老人80歲的高齡還在清掃公園,小林寬澄老人等大部分人都過著清貧的日子。
⑷ 類似白求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的醫生,世界歷史上還有哪些
白求恩, 弗洛伊德 ,哈維等等。
亨利·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醫學博士,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人道主義者。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救治大批傷員。 1939年11月12日因敗血症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終年49歲。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猶太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學後來被認為並非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但激發了後人提出各式各樣的精神病理學理論,在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著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圖騰與禁忌》等。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
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於1578年4月1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鎮,排行老大,英國17世紀著名的生理學家和醫生。他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學發展的基礎。哈維為詹姆士一世父子的上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後,他在政治上一度站在國王一邊,但在克倫威爾的政權下,個人也未慘遭不幸。他發現了血液循環和心臟的功能,其貢獻是劃時代的,他的工作標志著新的生命科學的開始,屬於發端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⑸ 抗日期間,有哪些有良知的日本軍人
小時候聽長輩講了個抗日的故事,說的就是一個日本兵在被俘虜之後,在被俘虜的那段時期,因為受到我黨的開導,最後認為戰爭確實殘酷,之後一直幫助我黨,被日軍發現之後,日軍派了一小隊人馬決定擊殺這個叛徒。
就在日軍攻進來之後,這名日本兵和一位八路軍因為打光了子彈,逃到了一個山洞,日軍緊隨其後,正當日軍決定沖進山洞的時候,這位日本兵緊緊頂住洞口,保護身後的八路軍不被發現,最後自己身體被打穿,卻護住了身後的八路軍。
這些子彈對游擊隊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清點之後足足有十萬發上乘精裝子彈。之後游擊隊將他的屍體和戰死的士兵一起下葬,抗戰勝利後還用伊田助男的名字建立了一所小學,伊田助男也被譽為和平使者。
如過你有聽說過類似的故事,不妨留言評論。
⑹ 侵華日軍中,有沒有醒悟的日本軍人
抗戰期間,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正義斗爭,博得了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國際主義隊伍,他們被中國老百姓稱為「日本八路」。他們的出現及其抗日義舉,被稱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1939年11月7日,由杉本一夫(前田光繁)在山西省遼縣(現為左權縣)麻田鎮發起建立了華北日本士兵覺醒聯盟。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由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召開的慶祝元旦集會上,3名日軍俘虜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岡田義雄走上舞台,當場宣布要參加八路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走上台,和他們緊緊握手。他們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俘虜政策感召下,產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1939年11月7日,由杉本一夫在山西省遼縣(現為左權縣)麻田鎮發起建立了華北日本士兵覺醒聯盟。這是中國戰場上,日本俘虜轉變立場後成立的第一個日本人反戰組織。此後,反戰組織陸續建立,遍及敵後抗日戰場。其中,在日共中央代表野坂參三直接領導下成立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實際上起到了整個敵後戰場日人反戰組織總部的作用。
反戰組織在經過了華北日本士兵覺醒聯盟———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聯盟的演變壯大後,到1945年8月,共發展建立了2個地方協議會、4個地區協議會、20個支部,盟員達1000餘人。1945年9月至1946年上半年,隨著抗戰勝利,日本人民解放聯盟成員大部分陸續回國,聯盟自行解散。
在國統區,也建立了日人反戰組織。這些組織是在日本革命志士的努力,並在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郭沫若等的關懷、支持下建立的。1939年12月,在桂林成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支部。1940年7月,在重慶成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總部。由於國民黨政府的阻撓,重慶總部與華北敵後戰場上建立的反戰組織聯系很少,互不隸屬。
從「帝國軍人」變成反戰勇士,是一個充滿痛苦的過程,他們需要洗去從少年時代即被熏染至深的法西斯毒素,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戰爭觀。
著名的反法西斯戰士
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1916年出生於日本。1937年6月隨大批日本移民來到中國。1938年初,應滿洲鐵路所屬土建公司的招募,成為軍屬滿鐵職員。7月29日,赴河北邢台市京漢鐵路雙廟車站工作,當天即被八路軍俘虜。
當時,日本軍閥對軍隊的教育是,在交戰中當敵軍的俘虜是最大的恥辱,「與其當俘虜受侮辱,毋寧自殺殉國」。杉本一夫剛做俘虜時,被安排在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臨時駐地———河北涉縣王堡村。他滿腦子都是「是死是活」的問題,八路軍戰士給他講「共產黨不殺俘虜」的政策,他根本聽不進去,給他看朱德和彭德懷簽發的優待俘虜命令,他還是不相信。
「不殺就糟了」,杉本一夫的話把八路軍幹部說懵了。「你們不殺,那就得自殺,這不是更殘酷嗎?」杉本一夫講出了他的心裡話。
八路軍幹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邊給予他生活上的優待,一邊指出他對很多問題的錯誤的看法。漸漸地,杉本一夫的思想開始動搖。他終於選擇了生路,不再為是死是活而煩惱。後來,通過進一步讀書學習,杉本一夫開始懂得:戰爭是日本少數人得到好處、多數人遭殃的戰爭;中國是自衛的,日本是侵略的。當他在行軍中親眼目睹日軍的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極大傷害時,他氣得渾身發抖,就像是他自己乾的壞事一樣感到無地自容。他決定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反對這場野蠻的戰爭。
由於工作需要,1958年杉本一夫才回到日本,他被認為是危險的赤化分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好打零工,直到八十高齡,還在做燒鍋爐的工作,收入甚微。他經常參加中日友好活動,到處講他的奇特經歷,講日軍侵華戰爭的罪惡,講八路軍的人道主義,在報刊上寫了大量文章。1984年他和另一位反戰同盟老戰士香川孝志合出了一本書《八路軍的日本兵》,真實地反映了他們在中國的經歷。1995年8月18日,杉本一夫作為團長,率「日人反戰同盟成員友好訪華團」一行8人抵北京訪問。
2013年,老人已退休,靠養老金生活,生活十分簡朴。但是遇到有關抗日戰爭的書刊,多貴都買,家中這方面的資料堆積如山,他還經常參加各種反戰友好市民活動。
山田一郎
原名佐藤猛夫。193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1938年應征入伍,任陸軍軍醫中尉,編入日本華北派遣軍長田大隊,1939年8月隨隊「掃盪」山東梁山一帶八路軍,頭部受傷,做了俘虜。山田一郎個子不高,相貌溫和,是日人反戰同盟成員中學歷最高的知識分子,有著典型的知識分子性格。在從日本戰俘轉變為反戰勇士的過程中,他經歷了痛苦的思索,費盡了周折。
山田一郎做了俘虜後,一心想逃跑、速死。
八路軍戰士跟他們講日本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必勝性,還讓他們看各種書籍;同他們打撲克、賽排球,還向他們學習打棒球。在這種情況下,山田一郎的俘虜朋友已經轉變,惟獨山田一郎頑固不化。
後來,他們到達太行山的一個小村子———河北省涉縣王堡村,那是一二九師司令部所在地。在這里,山田一郎見到杉本一夫,聽說他們成立了反戰組織覺醒聯盟。山田一郎了解聯盟的宗旨後,便與新來的俘虜一起參加了覺醒聯盟和八路軍,但心裡還是沒有放棄逃跑計劃。
1940年夏,山田一郎來到山西省遼縣羊角村的八路軍模範醫院,醫院為他舉行了全體人員參加的歡迎會。然而,他仍然利用早晚散步的機會,觀察地形、偷看地圖,學說漢語准備問路,認定最近的日軍據點,籌劃可能得到的武器,等待逃跑機會的到來。
一場不期而至的高燒,使山田一郎失去知覺3天3夜。他醒來後不久,發現身邊站著一個人,拎著一桶醬菜。原來這是劉伯承司令員,聽說山田一郎生病,他特地從河北涉縣趕來看他。
此刻,山田一郎的心裡有了「新生」的感覺,他終於擺脫了那個糾纏他一年半之久的逃跑念頭。
之後,山田一郎利用業余時間讀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並借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劉少奇等人的著作,他還常參加日人反戰同盟會議,了解時事問題和國際形勢。
1941年春,山田一郎的思想立場發生了根本轉變。1943年6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反戰成為他不可動搖的信念。這些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戰友,我們要永遠的記住他們。反戰同盟的大部分人在1951-1958年間陸續返回日本,作為特殊的人員,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並不歡迎他們,他們長期受到日本警察的跟蹤,也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其中前田光繁老人80歲的高齡還在清掃公園,小林寬澄老人等大部分人都過著清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