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農業行業分析
擴展閱讀
2000年的人去哪裡買股票 2025-09-16 18:21:14
怎麼買銀行的原始股票 2025-09-16 18:01:06

農業行業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3-24 02:00:34

① 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保險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保險業是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年以來中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7.3%,2005年達到4927億元,是2002年的1.6倍。截止到2005年,保險機構達到100家,初步形成了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專業性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製成份並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三年來中國保費收入年均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2005年中國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佔全球總保費收入的1.8%,比2002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
2006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5,641億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說,中國保險業的國際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這其中,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3家龍頭企業的保費收入合計3,410億元,比2003年增長30.9%,企業的不良資產率均在0.06%以下,企業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超過100%,中國人壽更達到350%。
截至2007年底,中國共有保險公司110家,其中外資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國保費收入達7035.8億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達420億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資保險佔全國市場份額的5.9%,比2002年增加4.4個百分點。2008年1-2月全國各地區實現保費收入18747420.56萬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4174473.69萬元,壽險保費收入13456900.79萬元,意外險保費收入289054.25萬元,健康險保費收入826991.83萬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331家,外資保險專業中介機構7家。伴隨著業務的穩步發展,專業中介機構的盈利能力也不斷提高。2007年,全國專業中介機構共計實現盈利19496.2萬元,同比增長96.22%。特別是保險經紀機構,全年實現盈利22053萬元,同比增長104.74%,為歷史最好水平。保險中介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日益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同時,中介機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專業中介機構分布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等。
截至2008年10月,中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85544802.73萬元,其中財產險20011971.28萬元,人身險65532831.45萬元(壽險58588111.88萬元、健康險5159460.84萬元、人身以外傷害險1785258.73萬元);原保險賠付支出24382383.76萬元,其中財產險10936931.95萬元,人身險13445451.81萬元(壽險11547654.36萬元、健康險1394548.34萬元、人身以外傷害險503249.12萬元);業務及管理費8322646.13萬元;銀行存款72271639.39萬元;投資216304255.1萬元;資產總額319388332.5萬元。
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中國政府已通過各種政策來保證經濟和金融的安全、穩定與發展。保監會紅頭文件不斷,各項監管政策陸續出台,反復強調保險業理性回歸保障,穩健經營的重要,也傳達出一項訊息: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通過相關措施,促進保險機構規范經營及保險業的長期穩定。國內那些將大量資金投資於資本市場的保險公司親歷了金融風暴帶來的損失,也逐漸從前一年瘋狂追逐資本市場的奔跑中冷靜下來,實施新的經營策略。可以說,這次金融危機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調整的契機,中國保險市場將迎來新的持續穩定發展階段。。
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紹了保險的起源、定義、相關名稱概念及要素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保險業的現狀和市場運行情況,然後具體介紹了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再保險、旅遊保險、農業保險、體育保險的發展。隨後,報告對保險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中介市場分析、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資金運營分析、營銷分析和行業競爭分析,最後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保險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保險運營,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是:

1、規模化農業

規模發展農業是現代中國農業最基本的特徵,規模農業的出現與三個重要因素以及相關。一是與土地制度改革有關,二是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有關,三是與農業企業和農民打交道的經驗和管理模式有關。

2、技術化農業

刀耕火種的時代結束了,中國農業正在步入一場科技革命,生物農業、精準農業、裝備農業正在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物農業為例,中國的農業在過去30年已經經歷了化學農業的階段,目前這個階段已經基本進入尾聲,步入到了從化學農業向生物農業的轉型期。

3、品牌化農業

中國目前正在構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體系,但這個過程仍是非常艱難的,農產品品牌的形成需要優良的品種保證,需要近似於苛刻的品質保障,需要持續的品牌運營。品牌農業意味著比較長的投入期,意味著企業的收入比利潤重要,產品品質比成本重要。

4、新型農業主體出現

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的出現,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各農業經營主體間專業分工的深化,有助於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5、互聯網+農業

未來,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③ 如何對生態農業進行分析

生態農業與生態經濟是在農業與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環境危機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雖然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成為限制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以下對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7-2022年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提出了發展生態農業的總體思路並付諸行動,取得了迅速的發展,試點示範遍布全國,成效顯著.在實踐中,生態農業不僅發展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而且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形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生產環境友好型清潔產品的科學模式.在汲取現代生態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從市場需求定位、適度經營規模、生態品牌創建、發展綠色科技、培育生態文化和人力資源資本形成等六個方面,對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設重點內容。

④ 農業屬於行業經濟周期分析哪一個

在經濟范疇中,一般分為三次產業,即一二三產業,一產業為農業,二產業為工業,三產業為服務業。
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作物種植、蠶桑、葯材等為農業。
工業:從能源消耗分類上分為重工業(冶金、機械加工、采礦等)、輕工業(如服裝生產、電子製造、食品加工等);按行業特點分有冶金工作(煉鋼鐵銅等)、電子工業(電腦、人工智慧等)、機械工業(汽車、車床、塔吊等)、服裝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等。
服務業:賣服務的(旅遊、餐飲、客運)、賣東西的(賣衣服、手機、食品等)、賣信息的(中介所、信息服務等)……
一二三產業之間有所交叉。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你想要更權威的解釋,你可以在網路搜索中輸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輸入「三次產業」,有專門詞條給予詳細的解釋!
希望對你有用,祝健康愉快!

⑤ 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如何

現代農業發展前景是趨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是發展方向。

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以美國為例,到1969年,美國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已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就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而成本降低50%~80%。發達國家的農業一體化、社會化是在專業化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農業工商綜合體和農業合作組織。

拓展資料:

現代農業在突出現代高新技術的先導性、農工科貿的一體性、產業開發的多元性和綜合性的基礎上,還強調資源節約、環境零損害的綠色性。現代農業因而也是生態農業,是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擔負著維護與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的使命。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理念和行為,在土、水、氣、生物多樣性和食物安全等資源和環境方面均有嚴格的環境標准,這些環境標准,既包括產品本身,又包括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既包括對某地某國的地方環境影響,也包括對相鄰國家和相鄰地區以及全球的區域環境影響和全球環境影響。

⑥ 農業前景分析發展趨勢

機械化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可以想見,未來農民朋友將會有更多、更好的農機可以挑選。

產業化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信息化

2019年國家支持天津、河北、福建、山東、湖南、廣西、雲南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示範,建設農業「信息高速公路」。在未來,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更為便捷,農產品電子商務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科技化

2019年,國家將推廣應用一批符合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重大技術模式。不久的將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生物種業、綠色投入品、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將取得不斷突破。這些新技術新模式將不斷運用,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農業 深度融合。

綠色化

國家大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特色化

2019年,我國將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2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在未來,將形成一批以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種養結合的農業產業集群。

鄉村振興

2019年,國家將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供銷社等發展,大力整頓鄉村環境,推進人才下鄉,努力建設美好鄉村。在未來,將形成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強鎮。

農業人才獲更多支持

國家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大力開展「三品一標」、品牌建設等,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業人才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還著力解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信貸問題。未來,農村人才創業就業將獲更多支持。

農業保險詳盡周全

在農業保險方面,2019年國家保證農民自繳保費比例一般不超過20%,繼續開展並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將優惠惠及到小農戶。國家對於農業保險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考慮得越來越周全,有了國家做後盾,農業發展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