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朱汝珍
擴展閱讀
中天羊業今日股票價格表 2025-09-17 18:51:16
哪裡可以買科創版股票 2025-09-17 18:25:10

朱汝珍

發布時間: 2022-03-25 22:30:38

❶ 黃元溥是朱汝珍的徒弟嗎

都是同一個地方的人,肯定有受其影響,從這方面可以說是,而且黃元溥的書法水平之高別說在廣東了,在整個中國,甚至東亞地區都是名氣挺大的。

❷ 朱汝珍的人物生平

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時代,父親早喪,家境清貧,但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得富裕姻親資助讀書、赴考。在縣學考取優廩生後,入讀廣雅書院。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貢第一名、再於北京會考,得一等第十一名。
光緒二十四年上京朝考之後獲得欽點,授職銜「七品小京官」,旋升刑部六品主事。
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鄉試中舉人;
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殿試以第一甲第二名欽點榜眼及第,誥南書房行走、奏翰林院編修。
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被選派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讀法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畢業 後回國。
宣統元年(1909年)為了擬定「商業法」,奉派往中國各地商埠調查現代商業操作習慣,提交長達數十萬言的調查報告。
宣統二年(1910年),清朝舉辦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試,委派往貴州出任主考。 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的一天,剛剛通車3年的蘇州火車站迎來了一批頭戴花翎、披掛齊整的大清官員,為首的是一位舉止儒雅的中年人。火車站外早有轎子在等候,他們一行人上轎經過錢萬里橋,從閶門進入古城。落轎停當,中年官員從轎中緩緩步出,這位官員是何許人也?他和蘇州又有什麼淵源呢?通過相關檔案資料,筆者為您揭曉。
中年官員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榜眼——朱汝珍。說起他的那次科考,頗為傳奇。原來,朱汝珍本應是清代末期的狀元,但由於其姓名和籍貫的緣故而與狀元失之交臂。根據慣例,甲辰(1904年)恩科的主考官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後,從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的試卷中挑選出10份,排好名次,呈送給慈禧太後「欽定」。慈禧太後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朱汝珍的試卷,只見文字暢順華麗,字體卻為粗筆楷書,看後不禁連連搖頭,只因慈禧太後平素偏愛疏淡清新的字體。當她看到朱汝珍的籍貫為廣東時,心中又陡然升起一股厭惡之感,廣東是她痛恨的地方,是叛逆的代名詞,那裡出了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等。朱汝珍名中的「珍」字,又讓老佛爺想起被其逼死、支持光緒皇帝變法的珍妃,「朱」者「誅」也,「朱汝珍」三個字一下子觸動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經,因此狀元之門就對這位滿腹經綸的倒霉才子關上了。同時,慈禧看到榜眼劉春霖這個名字,他又是直隸(今河北省)肅寧人,她認為此名有吉祥之兆,「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當年恰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加之肅寧地處京畿一帶,於是,老佛爺大筆一圈,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成了頭名狀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朱汝珍被選派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讀法律,兩年後學成歸國。制定商法是晚清修律的重要任務之一,朱汝珍於宣統元年(1909年)被任命為法律館纂修,前往各地商埠調查情況。蘇州是清代商業繁華之地,備受關注,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朱汝珍到蘇州開展「商事習慣」調查。江蘇省蘇州市檔案館館藏商會檔案中有兩封朱汝珍寫給蘇州商會的信函,其中一封寫道:「先從事調查,實慮及此竊維吾國商業發達最早,貴省交通利便,民性活潑,貿易日見繁盛,尤佔世界商業重要之地位。」
蘇州商會收到朱汝珍的信函後,第二日便復函,請他來商會「駕臨一敘」。同時,對於清政府布置的調查,蘇州商會認真准備,積極配合,首先將調查商事習慣的調查表印製數千份,接著通過信函與盛澤、江震、平望、昆新、梅里、常昭等蘇州各轄區的分會聯系,讓他們填寫調查表,及時反饋信息。
「商事習慣調查表」共5頁,分為商號習慣款目表和各種字約單票章程簿據類目兩項,其中商號習慣款目表又分六目,條目分類詳盡、細致。例如在「第一目商號之組織及資本之關系」中就有8個問題,有「商號之組織共分若干類,各類之異同若何,商號之資本主自行營業與請人營業者孰多」等等。
由於調查的行業較多,本著仔細、務實的態度,蘇州商會並未在半年的期限內完成朱汝珍交代的調查任務。1909年9月20日,朱汝珍在給蘇州商會的第二封函中寫道:「現商法已著手起草……本年籌備事宜不容稍緩……茲限期已迫矣,請貴商會按照問題迅速回復萬勿再遲。」
至於蘇州商會最終是否回復了這位末代榜眼,筆者找遍了蘇州市檔案館藏,也沒能探出究竟。 1910年辛亥革命後,朱以「南書房行走」留在溥儀的小朝廷里13年(1912—1924),在紫禁城從事《德宗實錄》等史宬工作,銜至頭品頂戴光祿大夫(正一品)。
1924年農歷十月停職,從商於津、滬間。在天津開設印刷館。後南歸,寄寓香港。
民國18年(1929年),移居香港,港創辦隘園學院,自任院長;任香港清遠工商總會會長,把會名改作「清遠公會」,注冊為慈善機構.
民國20年 (1931年) 應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聘請,曾經短暫出任哲學及文詞兩科教習和香港學海書樓主講。
民國21年,在日本關東軍操縱下,偽「滿洲國」成立,已廢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捧上台,朱曾前往長春「覲見」(他是溥儀的老師),溥儀示意他再事「皇朝」,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婉言謝絕,旋即回港。
民國22年(1933年),任香港孔教學院第二任院長兼附中校長。
抗日期間,積極配合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募捐、義演等活動,並接濟抗日戰士。
民國30年 (1941年底)香港淪陷。他與居港同鄉黃文根等人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協助同鄉3萬多人疏散返鄉。
1942年避居北京,當年病逝,享年72歲。
朱氏族譜
朱汝珍編撰的《朱氏族譜》:他的入廣東一世祖朱源,於明永樂間(1403—1424)由閩(福建) 汀州府永定縣遷至粵韶州府 翁源縣(韶關市南部)。朱源的父親朱禎是元朝人,官至兵部侍郎,二世祖朱永通,他的後裔在翁源縣生活了整整六代,即三世祖朱廣,四世祖朱環,五世祖朱得鄺,六世祖朱信,七世祖朱世昌,八世祖朱玉。 清遠縣開基始祖為九世祖朱萬賢,明末清八旗南下攻擊明軍於翁源(韶關軍港),崇禎八年(1635年)朱萬賢毅然告別翁源縣的父老兄弟,隻身南下清遠縣,選擇城北筆架山下一個名叫「八片村」的小村落籍。十世祖朱德,十一世祖朱國璋,十二世太高祖朱清,十三世高祖朱大裕。十四世曾祖朱澧,舉家從八片村祖居地遷入清遠城南門街,為後裔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十五世祖朱夢齡,十六世考(父)朱猷章是五品武官,曾任知府,朱汝珍是朱猷章第七子。 1931年7月、1933年7月和1935年4月,清遠縣前後發生了屢次重大洪澇災害。朱汝珍以家鄉平易近眾疾苦為念,不顧年逾花甲的高齡,親自聯絡於香港同胞和社團中間,構造施助,救濟家鄉平易近眾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另外,1935年清遠建平易近眾教誨館;1940年清遠縣籌辦帶高中的縣立中學;1940年香港清遠同鄉幫忙社籌辦同鄉後輩義學等。都得到清遠公會的熱忱關懷和救濟。這些善舉,具體記錄在平易近國《清遠縣志》或香港清遠公會會刊。
朱汝珍樂善教育、醫療等社會公益。編撰有《藏霞集》並贈給清遠縣民眾教育館一批書籍和設備。又先後擔任《清遠縣志》和《陽山縣志》的總纂。為清遠戰時平民醫院和縣立中學募捐葯品和資金;為香港清遠同鄉協助社的子弟義學提供常年經費援助; 香港淪陷期間,日本人送大米給他,想要利用他,而他毅然抗拒,1942年離開久居的香港,避來上海,借住在女兒家中,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後來他回到北平老宅。民國32年(1943年)夏,有一天他在與孫輩嬉戲時中風病逝,享年73歲。

❸ 大清最後一位狀元是誰當上狀元之後他的生活是怎樣的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但要說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那知道的人就太多了。就在劉春霖中狀元的第二年,大清就廢除了科舉。在他中狀元的第七年,大清也滅亡了。那進入民國後,劉春霖又過得咋樣呢?別急,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

劉春霖學習經歷

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是直隸河間府肅寧縣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曾先後在濟南、保定的府衙當差,母親也在知府家當女僕,所以他從小跟著父母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8歲時,他被送入私塾讀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學習刻苦,天賦也不差,所以很得老師的賞識。後來父親因為工作調動前往保定,劉春霖也隨之進入蓮池書院讀書。連續攻讀十多年後,劉春霖在學業上長進很快,很受院長吳汝綸賞識。


劉春霖再三拒絕,惹怒了日偽軍。第二天,日偽軍就上門抄了他家,將他全家人趕了出去。後來還是他出重金託人說情,日偽軍才歸還了查抄的財物,讓他家人回到家中。此事給了劉春霖很大的打擊,從此他閉門謝客,以詩書自慰。1944年,他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❹ 清朝最後一個狀元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號聘三,又號隘園,清遠人,清末民初書法家、文章家。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曾以縣試冠軍入讀清遠縣學,22歲時又憑優異成績考入廣雅書院,取列廣州府闈第一。27歲考取拔貢,以朝考一等欽點七品小京官,簽分刑部江蘇司行走,開始了仕途生涯。1942年避居北京,當年病逝,享年72歲

❺ 清朝最後一個狀元本來是朱汝珍的嗎

1904年,(光緒三十年)7月,清朝照例舉行殿試。主考大臣把依次排列好的入選試卷,呈請慈禧太後「欽定」。第一份試卷是廣東的朱汝珍,慈禧對廣東人最反感,因為洪秀全、康有為、孫文……這些清朝的「首逆」都是廣東籍,於是她便將朱汝珍的卷子扔到一邊。第二份試卷是劉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有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再看籍貫……直隸(今河北省)肅寧,「肅寧」又象徵著肅靜安寧的太平景象。劉春霖那吉祥的名字和籍貫,使准備做七十大壽的慈禧太後感到了幾分喜氣,所以便把他的卷子放在最前面。這樣,發榜時劉春霖就由原來擬定的第二名躍居第一名,而朱汝珍則從第一名改作第二名。

❻ 慈禧太後的最恨哪位慘死的親人,最愛哪位創下歷史的小人

慈禧太後是清朝末年真正統治者,她獨攬政權達四十年之久,她執政期間藵貶不一,成為眾矢之的,下面來看慈禧的愛恨兩個小故事。



然而,天下形勢風雲再起,很快衰敗如斯的清朝在內憂外患中停止了科舉考試。而到了公元1911年時,辛亥革命又爆發,科舉制也就被徹底取消,就這樣,慈禧最愛的」小人劉春霖陰差陽錯地成了中國最後一名狀元。

❼ 朱汝珍的故居隘園

隘園是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的故居,在今清城南門街左四巷內,原為佔地約14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三間二廊式傳統民居。現傳統民居已不存,但有朱汝珍紀念館在此。
朱汝珍父親朱猷章是五品武官,在清城南門街有房屋多座,其中的太守第佔地約700平方米。朱猷章於光緒三年去世,家道逐漸低落,竟至於後來太守第被用於抵債。朱汝珍有兄弟八人,住房並不充裕,朱汝珍青少年時代長期在外,家裡並無安排獨立住所,待他取得功名後,其兄弟就把位於太守第對面巷內的一座房子讓給他住,就是今天的朱汝珍故居。
朱汝珍自覺住所狹窄,自笑之取其名曰「隘園」。1920年,他50周歲生日時,寫有《五十自壽》詩四首,其中有句雲:「隘園一畝足幽清,秋菊經霜可掇英」,說明「隘園」一名,出現較早。他又以「隘園」自號,以示安貧樂道。
建國初,隘園由朱汝珍堂侄朱世明代管。1994年,舊城改造紅線所至,隘園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