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石油期貨能爭奪國際石油定價權
因為上海,香港,東京等亞太地區在時間上能彌補歐美時間,這樣一來,那邊行情很大的話,第二天同樣很多機構會在上期所進行交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主要還是看這個市場化程度了,如果還是和以前一樣,有所謂的漲跌幅限制,那麼很多機構都不一定會願意在我國進行博弈的。
⑵ 什麼叫做石油期貨定價權
石油期貨的發展在金融投資產品中具有重要意義,而石油期貨的定價權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國際上擁有石油期貨定價權,不僅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極其有利的,而且還能避免其陷入被動局面,可以說石油期貨定價權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政策調整對國際石油期貨價格的影響能力。
所謂石油期貨定價權,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制定上擁有的話語權。我國近年來極力推動石油期貨上市,其目的也是為了爭奪石油期貨的定價權,藉此來改善國際石油期貨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傷害。
⑶ 請問美國為什麼擁有石油 的定價權石油定價權為什麼掌握在美國手裡
這個好像不用很專業的解釋吧,山姆大叔的大棒靠的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不聽話就打唄,中東、西亞、非洲甚至南亞都是這樣吧。如果美國的海軍和空軍倒閉的話,第二天美元就是廢紙。
⑷ 為什麼美國可以擁有大宗商品如石油的定價權
下個交易軟體就可以了
⑸ 石油交易的石油定價權
國際原油市場定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比如在紐約期交所,其原油期貨就是以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WTI)」為基準油,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因為美國這個超級原油買家的實力,加上紐約期交所本身的影響力,以WTI為基準油的原油期貨交易,就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品種中成交量的龍頭。
通常來看,該原油期貨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公眾和媒體平時談到油價突破多少美元時,主要就是指這一價格。然而,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卻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樣輕質低硫的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1988年6月23日,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國家和地區,均以此為基準,由於這一期貨合約滿足了石油工業的需求,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也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倫敦因此成為三大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最多時竟涵蓋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紐約原油價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約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原油)=7.33桶(原油),也就是一桶大約為136公斤多一點。盡管噸和桶之間有固定的換算關系,但由於噸是質量單位,桶是體積單位,而原油的密度變化范圍又比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單位計算,會有不同的結果。
⑹ 國際油價定價權的介紹
國際油價定價權,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油價的制定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通過政策調整能影響到國際油價的能力。擁有國際油價定價權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避免處於被動局勢。中國自2004年開始力推石油期貨上市,其目的就是爭奪國際油價定價權,以改善國際油價的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傷害。
⑺ 建立石油期貨怎樣對中國對石油定價權發揮影響
1、石油期貨如果在國內上市,首先要把國內的油價定價權放開,目前國內的油價定價權還是在政府和三巨頭手裡。
2、短期來說,石油的定價權不可能轉到中國,類似於鐵礦石的定價權,我們就可以看到,定價權之爭會在石油期貨上市後,愈演愈烈。
⑻ 為什麼說原油期貨推出,中國就有定價權了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掌握定價權
⑼ 國際油價定價權的意義
石油已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品,它內涵太多金融因素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問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問題,石油市場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市場,擁有油價的定價權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中國必須建立石油交易的「中國市場價格」,確立中國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戰略。國家應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國際石油金融市場,積極嘗試石油交易人民幣結算,即「石油人民幣」結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貨市場等措施,以有效應對油價的波動。
⑽ 石油定價權是由誰決定的
國際油價一度由被稱為「石油七姐妹」的跨國企業控制;後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以打破這些寡頭的壟斷,並帶頭在國際原油定價;後來,進口國也要求發生,買方領導的美國也參加了,共同談判和確定石油價格。
(10)石油定價權擴展閱讀:
國際油價的定價權,意味著一個國家有足夠的話語權在制定國際油價時,即一個國家通過政策調整影響國際油價的能力。有權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對國際油價進行定價,避免陷入被動局面。自2004年以來,中國推動中石油在期貨上市,旨在爭奪石油定價權,以改善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害。
意義是:
石油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商品,還包含太多的金融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問題絕不是簡單的商品問題,石油市場也絕不是簡單的商品市場。擁有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的多樣化是一種必然趨勢。中國必須確立石油交易的「市場價格」以及石油融資戰略。中國應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國際石油金融市場,積極嘗試以人民幣結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以有效應對油價波動。
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越來越發達,資本博弈已經成為影響油價的關鍵。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 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和迪拜原油期貨已逐漸成為國際油價的「風向標」。
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沒有很大的發言權,也就是說,它無權對國際石油價格進行定價。隨著國際油價變化的加劇,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這類麻煩在中越來越頻繁。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發達國家的國內油價都與國際油價直接掛鉤,但國際市場上頻繁而大幅度的油價波動對其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不大。其中一個關鍵是,他們有一系列避險手段,包括參與期貨石油交易。
中國缺乏聯合談判機制。無論是石油還是鋼鐵、鐵礦石等領域,都沒有建立聯合對外談判機制。正因為如此,中國經常遭受損失,因為它無權在類似的國際市場上發言。例如,日本新日鐵公司率先與力拓公司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隨後韓浦項制鐵接受了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達成的合同價格。當然,原油的市場機制不同於其他領域,這決定了石油談判不僅困難,而且需要超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