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鼠疫加繆
擴展閱讀
重慶藍黛傳動股票行情 2025-09-18 01:01:40
股票發行價格形成與方法 2025-09-18 01:00:41
美國股票京東的價格 2025-09-18 00:59:56

鼠疫加繆

發布時間: 2022-03-26 10:20:10

⑴ 加繆的《鼠疫》是一部書寫人類生存之什麼的作品

一部書寫人類生存之困境的作品

⑵ 《鼠疫》中幾個重要人物的身份說明

里厄

作為一名醫生,里厄是一個無神論者,並不認同帕納盧神甫集體懲罰的觀念。在他看來,如果天主無所不能,自己就不用再去給人治病,而是讓天主去治病。加繆通過里厄醫生的堅定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為自己對當英雄和聖人都沒有興趣。我所感興趣的是做一個人」。

而且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歷程中,人類的勝利永遠是暫時的,而這場鼠疫對於他來說意味著接連不斷的失敗。盡管明知是一場不斷地與失敗進行的抗爭,但里厄醫生依然奔波忙碌,每天工作二十小時,他堅信,「看到瘟疫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痛苦,只有瘋子、瞎子或懦夫才會對瘟疫逆來順受」。

他始終關注人類的健康,恪守醫者的職業操守,始終堅持維護人類生命和健康的職責,真正體現了不為名利、甘於犧牲自我的高尚情懷。作者借里厄醫生之口揭示了醫生最終的職業注腳,那就是「盡管有個人的痛苦,也要反抗恐怖的災難及其不斷懲凶的武器,而人們不能成為聖人,也不能容忍災禍橫行,就努力當好醫生」。

而後,母親的「沉靜」成為里厄反抗鼠疫的精神支撐。當母親表示鼠疫沒什麼大不了時,里厄贊同母親的看法,覺得「有了她,什麼事都顯得很容易解決」。面對荒誕,最重要的就是承認並正視荒誕。其次,母親的「謙讓」、「簡潔」又教會了里厄腳踏實地地反抗鼠疫的方式。在小說中,里厄不寄希望於未來與上帝,而是致力於眼前的工作:「我不知道等著我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這一切結束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就目前而言,有病人,必須治療這些病人。」

里厄母親

小說沒有提到里厄的父親,在整個鼠疫期間,只有母親與里厄相依為命。里厄老太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沉靜」、「謙讓」、說話的「簡潔」。在這里,「沉靜」、「謙讓」與「簡潔」的潛台詞是豐富的:「沉靜」意味著對世界荒誕本質的把握與徹悟:「老太太能不假思索就弄懂一切」,她「能看透包括鼠疫在內的任何事物的本質」;

「謙讓」、「簡潔」則意味著在承認、尊重荒誕現實的基礎上反抗荒誕的「低調」。面對荒誕,承認荒誕,同時保持謙遜、低調的姿態,不誇誇其談,堅持腳踏實地。里厄母親出場的時刻頗值得玩味。在小說中,在鼠疫剛剛露出跡象的非常時期,里厄老太太就適時趕到了,這隱喻、預示著她將是里厄反抗鼠疫的精神指引。

塔魯

塔魯的母親在小說中沒有出場,他與「父親」相聯系。通過塔魯的敘述,他的父親是一個檢察長,「天性善良」。然而,一次隨父親審案的經歷極大地觸動了塔魯,並改變了他對父親的看法。在庭審過程中,那個「可憐」的罪犯引起了塔魯的深深同情。與之相比,正在宣讀公訴狀的父親「顯得既不善良,也不親切」,而是「滿嘴空話大話」,並「以社會的名義」宣判這個人的死刑。

從這天起,塔魯「開始帶著憎惡關注司法、死刑」,並「震驚地發現」父親「參加了多次這樣的謀殺」。顯然,在塔魯的意識里,身為「檢察長」的父親已成為死刑與謀殺的隱喻,塔魯對父親的憎惡,正是對死刑的深惡痛絕。塔魯不僅反對死刑,而且在此基礎上重點思考了「合法」謀殺的問題。

為了反對死刑,塔魯搞起了政治,但他發現,在政治斗爭中也要「宣判死刑」,而且是「合法」宣判,因為這樣做是「為了實現沒有人殺人的世界」,換言之,為了未來的幸福王國,犧牲少數人的生命是必須的。最後,塔魯明白自己錯了,自己由反對「死刑」,企圖拯救「受害者」而變成了「合法」謀殺的支持者,變成了「劊子手」。

在這里,塔魯表現了對政治斗爭、社會改造這些英雄主義的「拯世」運動的疑懼。在他看來,社會改造之中為了消除社會不公而「不擇手段」,為了未來的人間天堂而摒棄當下的幸福,正是一種「合法」的謀殺。

(2)鼠疫加繆擴展閱讀

《鼠疫》創作思想開始醞釀的時期,是在1940年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以後。加繆當時已打算用寓言的形式,刻畫出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樣吞噬著千萬人生命的「恐怖時代」,像19世紀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那樣,通過一條大鯨魚的凶惡,寫出時代的災難。

1942年加繆因肺病復發,從炎熱的奧蘭轉移到法國南部山區帕納里埃(後來作者在《鼠疫》中以帕納盧作為一位天主教神甫的姓名)療養,不久英美盟軍在阿爾及利亞登陸,德軍進佔法國南方。加繆一時與家人音訊斷絕,焦慮不安,孤單寂寞。這種切身的體會使他在《鼠疫》中描寫新聞記者朗貝爾的處境時,特別逼真動人。

在加繆看來,當時處於法西斯專制強權統治下的法國人民——除了一部分從事抵抗運動者外——就像歐洲中世紀鼠疫流行期間一樣,長期過著與外界隔絕的囚禁生活。他們在「鼠疫」城中,不但隨時面臨死神的威脅,而且日夜忍受著生離死別痛苦不堪的折磨。

加繆在1942年11月11日的日記中,曾把當時橫行無忌的德軍比為「像老鼠一樣」。在另一篇日記中,他這樣記下當時的情況:「全國人民在忍受著一種處於絕望之中的沉默的生活,可是仍然在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加繆在小說中用細致的筆觸寫出了他的同代人在面臨一場大屠殺時的恐懼、焦慮、痛苦、掙扎和斗爭之際,特別是刻劃了法國資產階級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浩劫的過程中,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發生的巨大而深切的震撼。

盡管加繆按照習慣,避免直接描寫法國社會,假借北非地中海濱海城市奧蘭作為發生鼠疫的地點,但讀者從這座商業昌盛、物質文明發達、市民精神空虛、以尋歡作樂來消磨人生的城市,不難看出這是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⑶ 求加繆《局外人》、《鼠疫》里的經典(精彩)語段(語句)。越多越好、謝謝。

我被判死刑,不是因為我槍殺了人,而是我在母親的葬禮上沒哭,不看母親的遺體,忘記母親的年齡,在靈堂喝咖啡,抽煙,睡覺. 律師譴責我以殺人犯之心埋葬了母親,認定我鐵石心腸. 沒人相信我是一個正直的年青人,一個稱職孝順的兒子. 世界是如此的荒誕,人的存在如此荒謬. 阿爾及爾的陽光一如既往,灼熱耀眼,我卻要告別這個冷漠的世界.世界是一台冷漠而荒謬的機器,而我們漸漸被它放棄,成為局外人.

⑷ 關於加繆的《鼠疫》和《瘟疫》

鼠疫》(La Pest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加繆的小說,台灣譯作《瘟疫》。1947年出版,被視作加繆的代表作之一。

內容講述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發生瘟疫,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無知,掩飾諉過,甚至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原來過著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憑著黑市門路,為人民帶來各種禁品,突然成為了城中的風雲人物;小百姓恐慌無助、自私貪婪,每天都只是過著頹廢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鎖,無人能夠自由進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著住在城外的親朋好友,一位到城公乾的記者,被迫過著無親無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參與自願隊消磨時間。主角Riaux醫師這時挺身而出救助病人,與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過自己的妻子卻遠在療養院,生死未卜。這部小說所表達的人生觀是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再重要,群體的生命才有意義,個人的利益已經不具意義,群體的利益才具意義。

⑸ 加繆的《鼠疫》哪個譯本最好

《鼠疫》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KLqK21QyrubwbJa3y75IA

提取碼: bdit

《鼠疫》是加繆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

⑹ 加繆的《鼠疫》為什麼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因為這是一部“人道主義”作品,一個小城市突然爆發了一場鼠疫,天災人禍,而男主角卻放棄了出城的機會,而是率領一群非醫護人員組成一個團體抗擊鼠疫。

⑺ 加繆寫鼠疫時的背景

加繆於1941年已開始研究瘟疫問題。但真正引發他創作的,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禍一起,法西斯席捲西歐,巴黎淪陷後加繆被迫離開,他先到里昂,後到阿爾及利亞奧蘭。而1941年至1942年期間,阿爾及利亞正廣泛流行瘟疫。戰爭帶來的災禍與惡勢力的猖獗,國際民主陣營與法國抵抗力量的全力抗擊,都投射到了《鼠疫》中。

《鼠疫》年表:
1941年
1月,加繆從法國里昂返回阿爾及利亞奧蘭市,到一所接納猶太子女的學校教了一段時間書。奧蘭市就是《鼠疫》的背景。
同年2月,《西西弗神話》完稿後,受《白鯨》影響,加繆開始構思《鼠疫》,他在《介紹海爾曼 麥爾維爾》中寫道:「這是人所能想像出來的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個神話,寫人對抗惡的搏鬥,寫這種不可抗拒的邏輯,終將培養起正義的人;他首先起來反對造物主,再反對他的同胞和他自身。」
1946年
《鼠疫》完成。
1947年
6月,《鼠疫》出版。加繆被授予批評家大獎。

⑻ 淺析《鼠疫》中的人物形象

《鼠疫》人物形象:

1、貝爾納·里厄大夫:

三十五歲,中等身材,黑發,黑膚,常穿一身深色衣服,像西西里農民。他敏銳預感到鼠疫來勢兇猛,果斷防範,全身心投入,團結一大批志願者與疫情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殊死斗爭。

2、讓·塔魯:

奧蘭城的短暫居客,體魄健壯,為人寬厚。志願者隊伍中挑大樑的,里厄大夫的得力助手。他堅持寫的紀事,成為記錄疫城每天情景的鮮活材料。他本是個社會活動家,身世之謎最後才解開。

3、約瑟夫·格朗:

市政府職員,長期臨時工,里厄大夫免費收治的病人。生活近似苦行僧,妻子雅娜跟人走了。志願者之一,救了鄰居科塔爾,任勞任怨,「真正代表了推動衛生防疫工作的這種篤定的美德」。

4、雷蒙·朗貝爾:

巴黎一家大報館的年輕記者,因出差奧蘭而滯留疫城。疫情開始時把自己視同局外人,千方百計想要脫身回巴黎與戀人團聚,後受到里厄大夫和塔魯等人的精神感召,加入了志願隊,表現出他的果敢和才幹。



(8)鼠疫加繆擴展閱讀:

《鼠疫》創作背景:

《鼠疫》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創作思想開始醞釀的時期,是在1940年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以後。

加繆當時已打算用寓言的形式,刻畫出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樣吞噬著千萬人生命的「恐怖時代」,像19世紀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那樣,通過一條大鯨魚的凶惡,寫出時代的災難。

⑼ 有關加繆《鼠疫》中的科塔爾

科塔爾是極端個人主義者的代表,希望借他人的痛苦來保全自己。

科塔爾在鼠疫發生之前犯過案子,他喜歡鼠疫,是因為在這樣的災難面前,警察無暇顧及刑事犯。。反而使他能夠投機倒把,大發國難財。

最後鼠疫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慢慢開始變得正常,科塔爾失去了他原先賴以生存的亂世環境,因絕望而自殺。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科塔爾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被社會所遺棄。作者對科塔爾持批判態度,想要表明他的存在主義觀點:面對罪惡時,惟有抵抗才是出路,與罪惡同流即便能一時得意,終將被歷史所遺棄。

加繆名言:我抵抗,故我存在。

一得之見,願能幫你。

⑽ 法國作家加繆的小說《鼠疫》有什麼寓意

《鼠疫》是一部以象徵手法寫出的哲理小說。1940年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以後,加繆打算用寓言的形式,刻劃出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樣吞噬著千萬人生命的「恐怖時代」,在加繆看來,當時處於法西斯專制強權統治下的法國人民——除了一部分從事抵抗運動者外——就像歐洲中世紀鼠疫流行期間一樣,長期過著與外界隔絕的囚禁生活;他們在「鼠疫」城中,不但隨時面臨死神的威脅,而且日夜忍受著生離死別痛苦不堪的折磨。值得注意的是,加繆在小說中用細致的筆觸寫出了他的同代人在面臨一場大屠殺時的恐懼、焦慮、痛苦、掙扎和斗爭之際,特別是刻劃了法國資產階級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浩劫的過程中,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發生的巨大而深切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