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星月夜是什麼畫
這是一幅印象畫這幅畫具有象徵意義,他使用短線筆觸組成激盪旋轉的宇宙,十一顆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圍翻滾著,近景的柏樹象撕裂燃燒的一座哥特式教堂。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穌的關系。也有人把這幅畫看成是太陽系的「最後的審判」。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
實際上這是凡·高的一種幻象,他小心地運用火焰般的筆觸傳達出來,常人是很難理解和表現的。他所看見的夜空就是一個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給人的感覺就是陷入一片黃色和藍色的漩渦之中的天空,彷彿已經變成一束反復游盪的光線的一種擴散,使得面對自然的奧秘而不禁戰戰兢兢的人們,頓時生起一股絕望的恐怖。
荷蘭自古以來即有畫月光風景的題材,但是能夠像梵谷般,把對宇宙庄嚴與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現在夜空的畫家,卻前所未有...一方面表達高亢壓抑的感情,另一方面畫面構圖又經過精確的計算.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從這點來看,就可明白絕非是光靠激情即可畫出來的.
Ⅱ 星月夜的作者簡介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早年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梵谷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Ⅲ 星月夜的介紹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 (荷蘭語:De sterrennacht)是荷蘭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是畫家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有種普遍的說法,由於這是梵高在精神病時期所作,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高想像出來的美妙情景。有人卻認為,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隱晦的產物,作為歉意和愛的表示,什麼也沒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由於瘋狂的行為,這由心裡發出的真實情感,就這樣被送入精神病院。而這時期的梵高,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不是不能從精神病的認識中擺脫出來,只是不想說也不知道說什麼罷了。
Ⅳ 梵谷的星月夜
借鑒一下,,
《星月夜》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月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月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Ⅳ 星月夜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歷史價值:梵·高的《星月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雖然誰也無法弄清楚作者真正的創作意圖,可是他大膽張揚地表現自我主觀世界的嘗試,對繪畫表現手法的探索以及對藝術無比的執著和忠誠,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啟迪。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
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
(5)星月夜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89年5月8日,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潰之後,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聖雷米自願接受精神病治療。那時,醫生允許他白天外出寫生,他住院一個月後,畫了這幅畫,畫中的村莊就是聖雷米。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遠,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星雲的短線條糾結、盤旋,彷彿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
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歡的響應者。天空下,安睡的村莊那麼寧靜、安詳。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
Ⅵ 梵高的《星月夜》作品賞析。
作品鑒賞: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斗。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拓展資料:
作品簡介:《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者簡介: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
Ⅶ 星月夜的作者
《星月夜》作者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中文名稱星月夜(滿天星斗的夜晚)。英文名稱Starry Night,法文名稱Nuit etoilee ,荷蘭文名稱Sterrennacht 。創作地點聖雷米Saint-Remy ,創作時間1889年6月。
Ⅷ 梵高星月夜 的真品現在收藏在哪個國家的哪個博物館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Ⅸ 梵高在什麼時候畫的星月夜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回答完畢
請採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