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貼對聯
擴展閱讀
股票買多少才拉低成本 2025-09-18 04:33:51

貼對聯

發布時間: 2022-03-26 22:05:42

① 貼對聯的寓意

貼對聯的寓意是為了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新的一年越來越好的美好願望。

貼對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也自己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貼對聯時,要把上句貼在右側,因為過去的書是豎排的,都是從右側讀起。

對聯之所以歷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又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性。可以斷言,只要漢字存在,對仗工穩、格律諧暢的對聯就不會消失。

② 如何貼對聯

上聯是在右邊。

春節貼春聯,將春聯的上下聯貼顛倒的大有人在,那麼,怎樣排列上下聯的順序呢?
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為上首,左手方向為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
其次是區分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

一是按音調平仄分。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

二是按因果關系分。「因」為上聯,「果」為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富,政策英明衣食豐」,因為只有「城鄉富」這個「因」,才會有「衣食豐」這個「果」。

三是按時間先後分。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

四是按空間范圍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③ 如何貼對聯

對聯有上聯和下聯之分,那就要分清上下。先說說門的上下,古文都是豎排版,自右而左。這樣一來,我們面向門站立時,右手邊自然就是上,左手邊的是下。再就是給對聯分上下,對聯是講究平仄押韻的,遵循著仄起平入規則。結尾仄聲(三聲、四聲)的是上聯,結尾平聲(一聲、二聲)的是下聯,如下一副對聯:各照衣物,此日國中君子少;休談國事,當今世上鬼狐多。有押韻不求平仄現代寫情事的新聯一般遵循先小後大的意境規則判定。

再說說橫批,橫批的書寫應該是自右而左(倒寫),可現在更多則順應潮流方便閱讀寫作了自左而右,不用贅語了。

④ 貼對聯的知識

要分清楚對聯的上下聯,先要了解平仄音律的知識。
簡而言之,如何判斷上下聯,就看對聯最後一個字,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仄聲字(拼音的第三聲、第四聲),那麼就是上聯;最後一個字如果是平聲字(拼音的第一聲、第二聲),那麼就是下聯;那麼在貼對聯的時候,上聯貼在您面對大門的右手邊,下聯貼在您面對大門的左手邊。詳如下圖:

對聯分為上下聯,如何判斷,根據最後一個字來判斷,如果我們上過小學,那麼應該知道,在普通話裡面,有四種發音,分別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譬如以「a」為例,分別為「ā á ǎ à」,古人把第一聲稱為「陰平」,第二聲稱為「陽平」,合稱「平聲字」,簡稱「平」;把第三聲稱為「上聲」,第四聲稱為「仄聲」,合稱「仄聲字」,簡稱「仄」;現代人的發音和古人的發音是不一樣的,現代人就是我剛剛說的四聲,依據標準是《新華字典》;古代人是五聲,除了現代普通話的四聲以外還有個特別的發音叫「入聲」,發音短促且逼仄,依據標准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對應的韻書,如《佩文詩韻》、《切韻》、《廣韻》、《平水韻》等,現在已經歸納進現代漢語的四聲里了,唯有一些地方用語如粵語裡面還保留著。所以現代人的發音簡稱為:「今聲新韻」;古代人的發音簡稱為「古聲舊韻」。
因此,辨別上下聯,我們至少要懂得每一個字的平平仄仄吧?以今聲新韻來說,《新華字典》我們得熟悉。對聯分上下聯,一聯叫出句,一聯叫對句,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以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定上下聯,上聯指最後一個字通常是仄聲字,下聯指最後一個字通常是平聲字,很少有特例的;

⑤ 關於貼對聯的知識

區分對聯的上下聯:

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仄聲(漢語拼音三、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漢語拼音一、二聲)。

若上聯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平聲或者仄聲,按下面的方法分:

1、按時序先後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後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聯,後辦的事情就為下聯。

2、按語言習慣分。

3、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4、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

對聯的正確貼法:

貼對聯時要根據橫批的順序來確定門的上下方向。橫批的書寫順序若是從右至左,那麼門的右邊就是上聯(面對門)。橫批的書寫順序是從左至右,門的左邊就是上聯。(面對門)。

⑥ 貼對聯是什麼

對聯雙稱對子、楹聯、聯語、聯句等,古時有「桃符」之稱。對聯分為節日聯、喜聯、壽聯、輓聯、行業聯等等。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遊行集會、建築裝飾、藝術展覽等,人們都有貼對聯的習慣。

關於對聯的起源,《山海經》里有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樹,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根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度朔山上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球。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殊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若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於是,以後每逢過年,人們便用兩塊挑木刻上神荼、郁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唐以後逐漸為尉遲恭、秦瓊。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親筆在桃符上寫了一副聯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此聯被後人視為我國最早的一副對聯,不過當時仍叫「桃符」。宋代桃木板改為紙張,對聯逐步推廣。明代以後,貼對聯在民間已十分流行。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在有一年的除夕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各家的春聯。他發現有一家沒貼春聯,便遣侍從去查問究竟。原來那家主人是閹豬的,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年前事忙,尚未請人代筆。朱元璋聽說後便親自提筆寫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切斷是非根」這樣一副春聯交給了閹豬人家。從此,春聯在民間廣泛流行,並在後世盛行不衰。

對聯之中,最為普遍的是春聯。春聯多用紅紙書寫,講究喜慶,聯語也要吉慶、喜氣。據說書聖王羲之因為字寫得好,每年他為自家寫的春聯剛貼出來,就會被人偷偷揭走,王羲之為此頭疼不已。後來他忽生一計,在門上貼了一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此語大不吉利,果然無人再來偷揭。哪知到大年初一,王家門上的春聯卻變成了「禍不單行昨夜行,福無雙至今朝至」。這個故事雖然無證可考,但是足以說明春聯的內容一定是要吉慶的。

婚禮對聯也要突出喜慶的特點,其主要內容或是贊揚新郎新娘優秀,或是祝願雙方婚後幸福,或是祝願新婚夫婦早生貴子等等。壽聯主要是贊揚壽星的功業、德行、名望、學問等或是表示祝願等。輓聯的內容則主要是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也可以對死者生前的功業進行贊揚或者表示對其家人的安慰。

對聯是中國所創造的獨特文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貼對聯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仍然盛行於民間,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

⑦ 貼對聯的步驟

貼春聯的順序:首先要確認春聯的上下聯

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是看橫批的。一般來說,橫批從哪邊開始讀哪邊就貼上聯。但因我國古代都是從右向左寫字、看書的,所以橫批也是從右向左讀。

但有些春聯橫批左右都可以讀,如何區分上下聯呢:

1、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通常都有因果、遞進或時序等關系,張貼前結合橫批認真讀聯,弄明白聯句的內容。

2、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也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一般地說,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當然不是所有的春聯都是這樣,要區別對待。

貼春聯的順序:貼上下聯

分清楚上下聯後,就用准備好的漿糊或者膠帶、雙面膠等,先貼上聯,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

注意:貼春聯時前,要把舊的春聯給撕下來,然後把牆壁清理干凈,這樣有利於新的春聯能夠貼的更加的久,不會掉。

貼春聯的順序:貼橫批

貼完上下聯後,再貼橫批,一般來說橫批的字都是從右向左寫的,所以要注意,千萬別貼反了。

貼完橫批後,貼福字,福字一般貼在門的中間。」福「字有正著貼的,也有倒著貼的。倒著貼」福「字,寓意福到了。

貼春聯的順序-貼春聯時注意事項

1、貼春聯時,最好兩個人,一個人貼,一個人在後面幫著查看,有沒有貼歪。

2、塗抹漿糊時,不要捈到對聯的邊緣,不要捈的太多,適量就行。以免拍壓時,擠出漿糊,弄的滿手都是。

貼春聯的順序-貼春聯的講究

1、春聯的貼法

傳統習慣,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如果你一不小心,將上聯和下聯貼錯了。那麼,你極有可能在新的一年裡,容易做錯事,容易與人發生爭執,甚至家庭內部矛盾口舌不斷,類似「貼錯門神」的意思。

2、春聯的尺寸大小的選擇

為了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20厘米寬、長度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30厘米左右、長度亦以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這樣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長度也需超過門框的一半。

3、揮春不能亂貼

一般揮春要貼在「靠」的位置上,這個靠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背後的意思,例如應當貼在客廳的背後,或是你坐的沙發的背後,或是房間的背後的牆上。還有一種貼法,就是貼在兩側。一般揮春貼在牆上,或門頭頂上。如果貼在門頭頂上,數量要以奇數為吉利;如果貼在牆上,揮春以雙數為吉利。

4、貼春聯的時間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不過大多數人不是很講究。

⑧ 對聯的正確貼法是怎麼貼

現在的對聯跟以前的不一樣,沒有那麼多講究了.而且現在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什麼上聯下聯的.反正你怎麼念的順就怎麼貼,現在橫批大多都是從左往右的,上聯貼左,下聯貼右.

如果真要較真兒,就這樣,上聯貼在門的右邊,也就是說,你迎著門走來,上聯是在你的右手邊的。下聯自然就貼在左邊。

至於怎麼分上下聯,就看對聯的最後一個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聯,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聯。
在現在漢語拼音中,一、二聲是平音,三、四聲是仄音。

(8)貼對聯擴展閱讀: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