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字旁加一個「加」是什麼字
讀jia(第一聲)
珞珈,武漢大學的別稱,因為武漢大學所在珞珈山,珞珈二字便成為了武漢大學的別稱,
「珞珈三劍客」 蘇雪林在武大任教達18年之久,與凌淑華、袁昌英等兩位著名教授,合稱三劍客
「珞珈哈佛三劍客」
20世紀40年代前期,在美國哈佛大學里,有三位優秀的中國留學生以他們優異的學術成就,被在哈佛的中國留學生戲稱為「哈佛三劍客」。而這三位年輕有為的「劍客」在抗戰結束後,都先後接受了國立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先生的邀請,來到武大任教。從此,「哈佛三劍客」齊聚於珞珈山麓,成為赫赫有名的「珞珈哈佛三劍客」。數十年來,他們都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里成就斐然,成為在國內學術界堪稱宗師,並且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大師:一位是中國國際私法學泰斗,一位是中國世界史學科的奠基人,另一位則是世界公認的發展經濟學創始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極大促進了武漢大學在法學、歷史學和經濟學等三個學科的發展,奠定了武漢大學在這三個學科上無可替代的學術地位和影響。
武漢大學坐擁珞珈山,東湖水,山清水秀。
珞珈兩字,乃武漢大學文學院首任院長,聞一多先生命名的,用來形容珞珈山,山色蔥蘢,是做學問的好地方
珞珈,原名呂健軍,安徽寧國人。中共黨員。1949年後歷任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幹事,南京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國報》主編,南京市文聯委員、青春文學院顧問。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江南謠》、《秋天裡的春天》、《正午的瞳孔》。
⑵ 珞珈山大學是什麼梗
中國高校江湖綽號,網路流傳一組關於中國大學校名的另類稱謂,許多知名高等院校被另類解讀,一時爆紅網路。武漢大學被稱為「珞珈山綜合職業技術培訓學院。」
珞珈,武漢大學的別稱,因為武漢大學所在珞珈山,珞珈二字便成為了武漢大學的別稱。
比如北大被稱為「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清華被稱為「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復旦被稱為「五角場文秘職業技術學院」,中山大學被稱為「雙鴨山大學」。武漢大學被稱為「珞珈山綜合職業技術培訓學院。
⑶ 古語中望是十五,那二十五日叫什麼
望為「十五」,例如「十五夜望月」,取月圓之意,二十五日稱作「有」,二十為「哿」(jiā),古語通「珈」,珞珈山的「珈」,指婦女的首飾,或讀(ma),二十一為「馬」,二十二為「養」,二十三為「梗」,二十四為「敬」,二十六為「宥」,二十七為「感」,二十八為「勘」,二十九為「艷」,三十為「卅」,本應為「陷」,但軍隊用不吉利,所以改為「卅」代替。
⑷ 武漢市東湖之濱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流%2
我是武大的學生,幫你看看吧。
寫這篇作文,首先你要了解武大櫻花與和服。武漢大學的櫻花乃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武漢淪陷後,駐扎在武漢大學的日本軍隊種植的,以解思鄉之愁;建國後中日關系正常後,國務院將日本贈送的櫻花分了一批給武大。。。。和服是日本的標志性服裝,就像我們的中山裝。
韓國留學生為什麼大為不解?當然是對有些人忘記歷史的不解。題目中選取韓國留學生也是別有用意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韓國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也曾早日本的蹂躪,因此他們和很多中國人一樣痛恨日本。中國人和韓國人是怎樣對待歷史的?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概從這個角度來立意就很好了。
當然,你也可以從反面立意,認為韓國人把對美的欣賞和歷史的東西絞到一起是不對的,痛恨日本軍國主義不要痛恨和那無關的櫻花和和服,比如可以擬題----《櫻花無罪》。
好了,ok,就寫到這兒,這是一個好題目,一定要好好寫。
⑸ 珞珈怎麼讀
luò jiā,珞珈不是一個片語,其單字釋義如下:
一、珞
1、〖珞巴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約0.2萬(199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有本民族語言,部分兼通藏語文。從事農業和狩獵。
2、姓。
組詞:瓔珞、珞珞、珞珈、珞琭、珠珞、珞巴族、賽璐珞、瓔珞藤、珞韻磁心、瓔珞矜嚴
二、珈
古代婦女戴的簪子兩頭的玉飾。
組詞:珈瑪、瑜珈、珞珈、六珈、笄珈、瑜珈士、瑜珈冥想
(5)珞珈山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珞的字形演變(如圖)
1、珈瑪[ jiā mǎ ]
一種低級印度種姓的成員,他們的種姓職業是從事皮革工作。
2、六珈[ liù jiā ]
古貴族婦女發簪上的玉飾。
⑹ 珞怎麼讀
珞讀:luò,珞本義形容石頭堅硬。常用於瓔珞一詞,表示一種玉石類的頸部飾品。
珞組詞 :
1、賽璐珞[sài lù luò]
賽璐珞(celluloid)是指塑料(plastic)所用的舊有商標名稱,是商業上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
2、珞巴族[luò bā zú]
珞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3、珞珈[luò jiā]
珞珈,武漢大學的別稱,因為武漢大學所在珞珈山,珞珈二字便成為了武漢大學的別稱。
4、珞韻磁心[luò yùn cí xīn]
珞韻磁心是由王珞丹後援會丹磁自發組成的工作團體;以製作電子報刊以及電子雜志為主。
5、珞琭[luò lù]
珞琭,漢語詞語,指其所著書或徑指其人。
⑺ 珞珈山、洛伽山還是洛迦山,有區別嗎
珞珈山只能寫成「珞珈山」,與浙江舟山的「洛伽山」不是一回事,不存在李逵和李鬼的關系。
珞珈山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中部,東湖西南岸邊,由十幾個相連的小山組成。該山原名「羅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現在這個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落駕」與「珞珈」二字諧音,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辟山建校的艱難。
浙江舟山的「洛伽山」則與佛教有關。「洛伽山」或「落伽山」,是佛教術語中的地名,梵語為「Potalaka」,音譯為:補陀落伽、逋多、逋多羅、補怛洛迦、布呾洛迦、補但落迦、補陀落等。翻譯成中文,就叫「小白花」;因為山上開小白花,所以就叫補陀落伽山。許多佛經中都提到「Potalaka」,或「補陀落伽」。
「補陀落伽」相傳為觀世音菩薩的修行地,觀世音菩薩所住的宮殿就在這座山上。觀世音在印度只是一尊普通的菩薩,而到了中國,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和聲譽大大提升,信奉觀世音菩薩的人也越來越多。信奉的人多了,就出現的問題,就是在佛經中,「補陀落伽」位於印度南方的海中,離中國太遠了,中國的信眾很難見到他(或她)。怎麼辦呢?中國人非常聰明,就想,把他(她)的修行地搬到中國來,不是就行了嗎?在中國東海的舟山群島中,有一個島叫「普陀島」,與「補陀落伽」中的「補陀」音似。再把島上的山名改為「落伽」,大功告成。於是,觀世音菩薩就從印度搬來了中國。這就是「洛伽山」或「落伽山」的來歷。
其實,中國的「洛伽山」或「落伽山」不止一處。比如,在西藏的拉薩,有一座宮殿叫「布達拉宮」。「布達拉」、「補陀落伽」、「布呾洛迦」、「補陀落」,它們的讀音是不是很像?沒錯,它們都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
所以,武漢的珞珈山只能寫成「珞珈山」,與佛教無關,與浙江舟山的「洛伽山」不是一回事。而其他地方的「洛伽山」,或「落伽山」,或「洛迦山」等等,包括浙江舟山的,都與佛教有關,都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