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在亞洲有幾個軍事基地!分別在那
截止到2014年美國在亞太地區共有八個軍事基地,分別是:
1、阿拉斯加基地群
2、東北亞基地群
3、東南亞基地群
4、印度洋基地群
5、關島基地
6、澳洲基地群
7、夏威夷島基地群
8、中亞基地群
亞太海外基地數量僅次於歐洲,約佔美國海外基地總數的40%左右。其中東北亞基地群位於韓國和日本。日本有109個基地,韓國有83個基地。美軍可以使用港口30多個。
配置在日本、韓國直至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上的基地構成了一條「島鏈封鎖」,控制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航道、海峽和海域。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的九州島,南至馬來半島的帕紐索普角;島鏈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日本、我國的台灣省、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整個島鏈呈東北—西南走向,共有島嶼2萬多個,全長約5700餘千米。
第一島鏈上,各國和地區建有眾多軍事基地、機場並部署有大量的兵力兵器。
「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有美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
第二島鏈北起日本本州島東南岸,南至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整個島鏈由l000多個島嶼組成,綿延4400多千米。
「第二島鏈」的核心基地關島則是美軍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最近一兩年來,美軍常常演練B2轟炸機從關島長途奔襲回美國本土,測試這種轟炸機的遠程投送能力。

(1)軍事基地擴展閱讀
「島鏈」的說法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1951年1月4日,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范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鏈線。」這就是美國最早關於「島鏈」的概念雛形。
1955年2月,升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進一步闡述了「島鏈」概念,稱台灣「構成了太平洋西部邊緣所謂『島嶼鎖鏈』中的重要環節」。這是西方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島嶼鎖鏈」,即「島鏈」的概念。
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起,我軍有關部門根據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實施戰略封鎖和軍事部署的情況,陸續在一些文件和講話中借用了「島鏈」和「第一島鏈」的提法。
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越來越多的文件、報告和學術研究中,均提到了「第一、二島鏈」的概念及美日等兵力部署情況。隨著新世紀新階段,我海上力量的不斷發展和維護海洋權益任務的日益加重,「第一、二島鏈」被賦予更加明確含義,並在許多領域得以廣泛使用,有的甚至還提出「第三島鏈」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