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出生命的意義-1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維克多·弗蘭克爾醫師所著。1905年,他出生於維也納,與弗羅伊德的家只有一街之遙,在學術上,他是「精神分析第三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他以「意義治療」為其核心,而其分析方法則被稱為「存在分析法」。是一位二十世紀瑰寶級的人物。
這是一本講述生存問題的書。和20世紀30年代德國與東歐的許多猶太人一樣,二戰之初,弗蘭克爾也自認為可以逃過一劫,但他還是沒能躲過席捲整個歐洲的納粹種族滅絕運動。不幸的是,他最終被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但幸運的是,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成為《聖經》里那個「倖免於難的人」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他的核心理念:生活並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並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本書認為,生活是充滿意義的,人們要擯棄環境的侵擾,學會追尋生活的意義。它還強調,生活是有終極目的存在的。
書的第二部分是理論部分(存在主義分析治療),濃縮了第一部分的精華。第一部分是自傳部分(集中營的經歷),是理論存在的明證。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麼?」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麼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由於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
「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希望你們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並用知識去實現它。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然是相當長的時間之後——注意,我說是很長一段時間後!——正是由於這種不關注,成功將降臨於你。」
學習本書我學到二個方面主要的邏輯:1、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2、怎樣改變(怎樣改變環境來讓未來改變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