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熊光楷
擴展閱讀
本科生留學美國 2025-05-19 20:25:28
智光電氣股票代碼是多少 2025-05-19 20:25:28

熊光楷

發布時間: 2022-12-27 19:10:40

① 1978年羅瑞卿病逝,鄧小平長嘆「太不幸了」,並在追悼會上致悼詞-

1978年8月3日上午十點左右,總參作戰部作戰值班室里,我國駐西德大使館武官處的專線電話響了起來,值班員彭志珊趕緊接了起來,他本能的覺得這個電話或許和羅秘書長有關系,而且應當是好消息。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等他接起電話來,對面的林千武官卻哭著說 :「羅秘書長逝世了。」

聽到這句話,彭志珊有一瞬間的呆愣,他在總參部作戰值班室值過很多次班,處理和記錄過很多電話內容,然而從沒有哪次像這次一樣讓他覺得自己的耳朵出錯了。

明明早上交接班的時候,前一天的值班員就公布了一大喜訊,即羅秘書長在聯邦德國的海德堡大學骨科醫院安裝人造股骨的手術很成功,而且羅秘書長也已經從全麻狀態下醒了過來。

只不過為了防止感染,醫生未讓家屬進去探望,不過羅秘書長的身體情況確實很穩定,所以這一喜訊很快就通過電波傳到了總參作戰部作戰值班室。

值班室的交接班完成之後,彭志珊就將這個好消息向總參和軍委各領導的秘書進行了匯報,這一喜訊一經傳開,每一個知道的人都很高興,都在為羅秘書長能夠站起來、能夠正常工作而高興,這對於我們的國家、軍隊和人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彭志珊還很激動地將各位首長對羅秘書長和其夫人郝治平的關心都告訴了林千武官,隨後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喜訊電話處理完不過才一個多小時,就再次接到了林千武官的電話,這一次卻是噩耗。

彭志珊不敢相信,他激動地大聲問 :「你說什麼呀,我沒有聽清楚。」

聲音已然是帶著輕顫,握著筆的手也在顫抖,他希望是自己聽錯了,或者是林千說錯了,但林千依舊哭著說:

聽完這段話,彭志珊流著淚機械地重復了一遍,問林千 :「我記得有無錯誤?」 在確認好之後他們掛斷了電話,然後彭志珊擦了擦眼淚,開始整理電話內容。

為了確保消息的准確無誤,他還特意打開了錄音記錄與手寫記錄核對了一遍,才抄寫到了電話記錄紙上,再然後走值班室辦事程序,按照部領導的指示報送總參和軍委的同志。

當初接到喜訊的時候有多高興,後來接到噩耗的時候就有多難以置信和悲痛,沒有人願意相信這件事,也沒有人願意接受這件事,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羅秘書長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是陪著羅瑞卿到聯邦德國治療腿疾的,手術當天,郝治平早早就從住處趕到了醫院,本想能見到羅瑞卿,給他一些鼓勵,卻沒有想到羅瑞卿被提前送進了手術室,所以她只能等在手術室外面。

這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中午12點左右,手術室的門打開,有醫生出來告知大家,羅瑞卿的手術很成功。

郝治平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忍不住掩面痛哭,他們等一刻等了太久,郝治平迫不及待要進去看望丈夫,但被攔了下來,因著醫護人員害怕會出現術後感染的情況,郝治平對此很理解,但她沒有離開醫院,而是一直等在那裡,希望能第一時間見到羅瑞卿。

到傍晚的時候,郝治平又等來了一個好消息,即羅瑞卿已經從全麻狀態中醒了過來,精神還不錯,還對醫生表示了感謝,只不過郝治平還是不能進去看丈夫,所以她繼續等在那裡,直到晚上12點,得知羅瑞卿的情況已經很穩定,郝治平就在眾人的勸說下離開了醫院。

回到旅館後,郝治平就趕緊洗漱一番然後上床睡覺,准備第二天早早去醫院看望丈夫,但因為心情太激動,郝治平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閉上眼,腦子里全是羅瑞卿的腿傷。

這腿傷已經跟了羅瑞卿十餘年,在最開始的十年時間里,羅瑞卿沒有條件也沒有動力好好治療腿傷,所以就一直拖著,直到1977年8月,羅瑞卿迎來了他事業上的嶄新一頁。

他先是在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又在隨後舉行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軍委秘書長,自此協助鄧小平領導軍隊整頓和撥亂反正的工作。

任命下來之後,羅瑞卿當即就投入到了快節奏的工作中去,因為工作太多而秘書班子又沒有提前准備,所以最開始羅瑞卿只批閱文件每天就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樣的工作量對於一個身強力壯的青年人來說都是比較吃力的,更何況是年過七十並有腿傷的人了。

但羅瑞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絲毫不減當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要把72歲當做27歲來工作。 」所以他一直在拚命工作,希望多為國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腿傷在這個時候是很拖他的後腿的。

腿傷給羅瑞卿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即便只是在辦公桌前工作,維持一個姿勢工作時間長了,也會腰酸腿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著覺,更不用說外出工作了。

而羅瑞卿又不主張只坐在辦公室里看文件、開會,他喜歡下基層、到單位、到郊區去調查研究,以此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他常常不顧腿傷,多次外出去看地形、看國防工事,視察工作。

但他又無法和別的領導人一樣正常地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或者拄著拐杖來完成這樣的工作,這讓他產生了一種很強烈的渴望,渴望扔掉輪椅和拐杖,如正常人一般工作,他相信那個時候他能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是羅瑞卿治療腿傷的第一大動力,而第二大動力就是他的夫人郝治平,郝治平在1978年年初的一次體檢中發現肺部有陰影,就住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即301醫院),在醫院里診斷為惡性腫瘤。

那段時間,羅瑞卿正好也在鄧小平的關心和督促下住進301醫院治療腿傷。得知夫人病情的那一刻,羅瑞卿心疼地落了淚,兩人相伴三十多年,他比誰都關心郝治平的身體,在郝治平住院的那段時間里,羅瑞卿總是不顧自己的腿傷在病床前陪伴著郝治平,希望郝治平能快點好起來。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決心一定要快點把腿傷治好,他曾對孩子們說 :「我不能這個樣子,我已經想好了,我要出國治腿。今後,我不能再要你們的媽媽照顧我。我要治好腿,不管她還有多少時間,我要照顧她,要讓她過得愉快輕松一點。」

正是對妻子的愛,讓他在得知聯邦德國可以治好他的腿傷之後就決定去聯邦德國治療腿傷。對於羅瑞卿想站起來的渴望,郝治平很能體會,她也希望丈夫能夠早點站起來,於是就有了1978年7月份的聯邦德國之行。

到達聯邦德國之後,一切都很順利,就是手術都很順利,一想到丈夫終於可以站起來了,不必再像過去的十餘年那樣依靠輪椅和拐杖,郝治平就激動得睡不著覺。

她在心裡一面想著羅瑞卿的腿傷,一面想像著第二天看到羅瑞卿站起來的場景,這讓她感覺無比的幸福,然而就在她平復了心中的激動,漸漸有了睡意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了刺耳的電話鈴響,緊接著就是急促的敲門聲。

深夜裡的電話響和敲門聲,她幾乎不用想就知道是有緊急的事情發生,事實也確實如此,她起床打開門,門外站著的是大使館副武官熊光楷。熊光楷只說情況不太好,就扶著郝治平上了車,然後迅速開往醫院。

這段路程很短,郝治平坐在車上很緊張,她不願意也不敢往壞的地方去想,她想問一問熊光楷具體的情況,但嘴唇蠕動了好幾次還是沒有問出口,她不知道熊光楷知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也怕會聽到不願意聽的內容,就在她心情忐忑的事情,醫院到了。

熊光楷扶著郝治平下車然後去往病房,病房裡正在發生的一切卻讓郝治平心裡咯噔一聲,郝治平看到有人在低低地飲泣、有醫護人員在撤儀器,也有醫生正在搶救,但那搶救已然是徒勞的,羅瑞卿的心臟早已經停止了跳動,那一刻,郝治平感覺自己的心臟也停止了跳動。

眼前的一切告訴郝治平一件事,即她的丈夫永遠不會醒過來了。德國波恩時間1978年8月3日凌晨2時40分,羅瑞卿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郝治平如何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就在手術的前一天,即8月1日,郝治平還帶著一束鮮花在張彤大使的陪同下到醫院看望羅瑞卿,當時羅瑞卿情緒很好,兩人還一起合了影。那一天,郝治平在醫院待到很晚,直到羅瑞卿催了好幾次,郝治平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醫院回了旅館。

在郝治平離開的時候,羅瑞卿笑著說: 「走吧,走吧,我已經服了睡前葯,明天還做手術。別擔心,一切都會好的。」

郝治平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是他們夫妻倆見的最後一面,這句話是羅瑞卿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再見已經是天人永隔。

她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病床前,撫摸著丈夫已然涼下來的手,她試圖捂熱那雙手,但一切都是徒勞那,那是怎樣的一種不能承受之重?

她伏在丈夫的身上,哭喊著,試圖喚醒丈夫,讓他再看她一眼,再對她笑一次,再對她說一句話,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的,看到毫無動靜的丈夫,她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哭喊和掙扎。

眾人怕她身體承受不住,試圖將她從羅瑞卿身邊弄走,但她使勁掙扎,最後還是醫生給她注射了鎮定劑,才終於讓她安靜了下來。

兩天後,中共中央派專機將羅瑞卿的靈柩迎回北京,那一天,北京下著小雨,好似天空也在哭泣,好多白發蒼蒼的老將軍、老幹部都等在北京西郊機場,鄧小平親自到機場去迎接羅瑞卿的靈柩。

在機場,鄧小平緊緊地握住郝治平的手,那一刻,他們的悲痛是相通的,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戰友,他失去了自己的戰友和國家的棟梁。

鄧小平最初聽到羅瑞卿病逝的消息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不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他忍不住扼腕長嘆 :「太不幸了,太不幸了,怎麼會這樣呢?」

羅瑞卿於鄧小平而言,不僅是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更是一個國家的棟梁,國家剛剛有了新氣象,正值用人之際,沒曾想羅瑞卿就這樣離開了,自七十年代以來,國家已然失去了太多。

1972年,陳毅病逝;1974年,王稼祥和彭德懷病逝;1975年,李富春、董必武病逝;1976年,周總理、張聞天、朱德、毛主席病逝,如今羅瑞卿也病逝了,鄧小平怎能不悲痛?

羅瑞卿為國家和人民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毛主席曾說 :「羅瑞卿往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放心。天塌下來,有他頂著。」 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羅瑞卿個子很高,有「羅長子」的稱號,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毛主席對羅瑞卿的肯定。

羅瑞卿在讀中學的時候就受到愛國思想的影響,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後來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大革命失敗之後,羅瑞卿在上海找到組織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土地革命時期,羅瑞卿奉命前往閩西組建和訓練游擊隊,率部配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開辟閩西革命根據地,後編入第四軍,在中央蘇區參加反圍剿戰斗。

第二次反圍剿中,羅瑞卿頭部中彈,傷勢嚴重以至於並發了大葉性腦炎,高燒不止,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很多人以為羅瑞卿挺不過去了,但後來羅瑞卿在昏迷數日之後竟有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隨後不久,羅瑞卿被任命為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第四次反圍剿戰斗,並因工作出色榮獲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長征開始之後,羅瑞卿擔任紅軍先遣隊參謀長、陝甘支隊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除了行軍作戰外,羅瑞卿將大量的精力用在主持保衛局的日常工作中,以保證中央首長的安全。

長征結束之後,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成立,羅瑞卿擔任抗大的教育長,主持抗大的工作。全面抗戰開始不久,羅瑞卿奉命率抗大總校和陝北公學數千名教員和學生轉移到華北敵後去辦學,此次轉移途徑三個省三十個縣總共三千里路,還要通過兩條鐵路封鎖線,堪稱小長征。

到達抗日前線不久,羅瑞卿就被任命為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以及多次的反掃盪,在此期間,他總結抗日游擊戰爭政治工作的經驗,寫了多篇文章,為人民軍隊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羅瑞卿擔任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被任命為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參謀長,協助葉劍英同國民黨談判。

解放戰爭中,羅瑞卿參與指揮了多次重要戰役,並在平津戰役中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羅瑞卿又奉命組建公安部並擔任公安部部長,開創了國家的公安和國家安全事業,為國家良好的 社會 治安秩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對戰犯的改造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5年,羅瑞卿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可以說,羅瑞卿自參加革命以來,無論組織交給他什麼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建國之前,用朱德的話說就是 :羅瑞卿是「此間優秀幹部」,「平時訓練、戰時指揮均能勝任。」 建國之後,他又在公安事業上大放異彩,為新中國的 社會 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後來,羅瑞卿又先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等職,參與組織戰備,指揮海防和邊防作戰,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駕護航。

這樣的一位大將,正是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領導人,也是鄧小平的得力助手。

1977年他成為中央軍委秘書長之後,就協助鄧小平展開各項工作,盡管他年逾七十且有腿傷,但他還是將全部心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他希望盡己所能多為國家和人民做一些事,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工作。

看到羅瑞卿拚命的工作,鄧小平有時候不得不提醒他 :「老羅,你身體要緊,不要太拚命了啊。」

鄧小平一直對羅瑞卿的腿傷很關心,早在1974年的時候,羅瑞卿就在鄧小平的關心下前往福建治療腿傷,後來羅瑞卿成為中央軍委秘書長之後,鄧小平更是多番打聽能為羅瑞卿治療腿傷的醫生,還讓羅瑞卿住進了301醫院,他希望這位老戰友能趕緊將腿傷治好,多為國家和人民做一些事。

然而,羅瑞卿還是在1978年的8月3日病逝了,鄧小平很是悲痛,國家終究是又失去了一位棟梁。

8月1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為羅瑞卿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追悼會上,鄧小平用沉痛而緩慢的語調讀完悼詞,悼詞中說:

② 上海出過哪些名人

上海 歷史 悠久,春秋時屬於吳國,戰國先後屬於越國、楚國,曾是春申君黃歇的封地,因此有簡稱申。1928年國民政府根據孫中山先生的大上海計劃,設立上海特別市,直接歸中央管轄,開啟了上海直轄市的 歷史 ,上海位於魚米之鄉,養育了眾多 歷史 名人,例如: 黃道婆、黃炎培、徐光啟、董其昌、張愛玲、徐階、唐文獻、戴友祺、顧野王、衛宗武、管道升....陳子龍、朱凡.....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宋子文、范大成、胡歌、錢學森、劉翔、姚明等等,不勝枚舉,答主簡單介紹幾位。

一、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習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同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子賠款留美學生。

1935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次年9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學習,成為著名科學家馮.卡門的學生,被受到馮.卡門的重視,在美國錢學森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28歲便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專家。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和其他留學生准備回國報效祖國,但被美國拘留,經過周總理等人的努力,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回國,10月1日到達祖國。

回到祖國後,錢學森致力於研究導彈、航空、空氣動力、衛星等領域,由於錢學森的歸國,使我國的導彈、原子彈等尖端領域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宋氏三姐妹

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也是中國20世紀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宋慶齡嫁給孫中山,支持革命,愛國愛民,萬民敬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靄齡嫁給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她們對20世紀的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 歷史 進程。

宋靄齡,1889年出生上海,1904年赴美留學,1910年畢業回國,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二次革命」失敗後跟隨孫中山去日本,仍任秘書。1914年9月與孔祥熙結婚,介紹妹妹宋慶齡任孫中山秘書。1927年促成蔣宋聯姻。1929年參加孫中山奉安大典。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宋美齡共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支持中國工業合作社,參與組織新生活運動,創辦全國兒童福利會,擔任香港傷兵之友協會會長,1947年去美國,1973年10月19日在紐約病故。

宋慶齡,1893年出生於上海,少年就赴美接受歐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義洗禮,1915年10月25日,不顧父母反對,與流亡途中的孫中山結婚,開始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之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蘇聯和其他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使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開始注重土地和農民問題。

日本局部侵華開始,宋慶齡就在為促進國共合作抗日而努力,抗戰爆發和其他兩姐妹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9年留在大陸,並成為第一屆國家副主席,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到婦女和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81年5月29年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宋美齡,1897年出生於上海,在三姐妹中宋美齡最受父母寵愛,5歲便進入歐式學堂學生,後因蕁麻疹,家人單獨請人教她讀書。1907年,宋美齡跟著二姨夫溫秉中到美國學習,1917年在美10年的宋美齡回到上海,因為長期在美,導致她的漢語比較生疏,於是她又苦學漢語,很快她就能流利的說漢語了。

1920年宋美齡與蔣介石初次見面,被蔣介石熱烈追求,1927年12月1日,二人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婚禮。在西安事變中,宋美齡與楊虎城、張學良談判,使蔣介石獲釋,之後對蔣介石的政治活動 有很多幫助,她曾負責中國空軍的組建,1942年赴美募捐,成為第一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中國人,為中國贏得了美國的同情。1949年退到台灣後,曾旅居美國,後又回台幫助蔣介石,1994年後長居紐約,2003年紐約逝世。

如有錯誤,望斧正。







上海名人很多,今天列寫幾位,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

吳學謙,上海人,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第八屆副主席等職務。

錢其琛,生於天津市,祖籍上海嘉定人。歷任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楊潔篪,上海人,歷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部長。

沈金龍,上海南匯人,海軍上將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

張定發,上海吳淞人,海軍上將軍街,曾任海軍司令員。

熊光楷,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解放軍上將軍銜,歷任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等職。

鄭和,上海市人,解放軍上將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長。

童世平,上海人,海軍上將軍銜。曾任國防大學政委、總政副主任等職務。

劉倫賢,上海市人,解放軍中將。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李海波,上海寶山人,解放軍中將。歷任沈陽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沈陽軍區參謀長等職務。

汪超群,上海嘉定人,空軍中將軍銜。歷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務。

很多呢!

文學:魯迅,丁玲,瞿秋白,李白等

政治: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宋子文,孔祥熙等

武術:霍元甲,

大佬:黃金榮,杜月笙,張瀟林等

娛樂 :孫儷,黃奕,胡歌,唐嫣等。

體育 :姚明,劉翔,鄧亞萍,吳敏霞等。

多如繁星,張聞天陳雲錢學森李政道高琨等等體壇不用說了,演員們更不用說了

徐光啟上海徐家匯人氏,應該算上海名人。

③ 姓熊的級別最高領導

熊向暉(1919年4月—2005年9月),原名熊匯荃,男,1919年生,山東掖縣人。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黨組書記、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