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孫楚
擴展閱讀
瀚藍股票今日價格 2025-09-17 15:53:52
可以買股票漲跌 2025-09-17 15:41:23

孫楚

發布時間: 2022-12-29 12:44:51

❶ 孫楚的介紹

孫楚(1886—1962),民國時期的晉綏軍上將,第八集團軍司令,閻錫山軍愛將,解放太原時被俘獲。

❷ 孫楚的軼事典故

孫楚與同郡人王濟友善,王濟為本州大中正,訪問者評定邑人品類情況,問到孫楚,王濟說:「這個人不是你所能目測的,我親自來測定。」便把孫楚評定為:「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孫楚年少時想隱居,對王濟說:「我要枕石漱流。」錯誤地說成「漱石枕流」。王濟說:「流水不可枕,石頭不可漱。」孫楚說:「之所以用流水為枕,是要洗耳;之所以用石頭漱口,是要砥礪牙齒。」孫楚年幼時所推崇佩服的,只有王濟。當初,孫楚為妻子服喪期滿,作詩給王濟看。王濟說:「不知道文生於情,情生於文,看後凄涼悲傷,更加看重夫婦之情。」

❸ 孫楚文言文

1. 孫楚吊喪這個文言文的翻譯是什麼

《世說新語·傷逝》: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

哭畢,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

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今譯:孫子荊(孫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獨敬重王武子(王濟)。王武子去世後,名士們都來弔唁。

孫子荊後到,撫屍痛哭,客人們也受感染跟著流淚。孫子荊哭罷,對著靈床說:「你一直喜歡我學驢叫,今天我學給你聽。」

他叫的聲音和真的一樣,客人們都笑了。孫子荊抬起頭來說道:「上天竟然讓你們這些人活著,卻讓王武子這樣的人死了!」 先言子荊有才,為後來他對王武子的敬佩給出對比,孫楚這個形象就是說他為人自傲,但是對朋友是至真至誠的。

並且就全文來看,吊喪的賓客的表現也反映出了他的「少所推服」還是有一定理由的。

2. 孫楚學驢鳴文言文"至,臨,涕,畢"意思

至:到

臨:靠近

涕:流淚

畢:結束。

《世說新語·傷逝》: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今譯:孫子荊(孫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獨敬重王武子(王濟)。王武子去世後,名士們都來弔唁。孫子荊後到,撫屍痛哭,客人們也受感染跟著流淚。孫子荊哭罷,對著靈床說:「你一直喜歡我學驢叫,今天我學給你聽。」他叫的聲音和真的一樣,客人們都笑了。孫子荊抬起頭來說道:「上天竟然讓你們這些人活著,卻讓王武子這樣的人死了!」

3. 孫子荊驢鳴以哭友文言文翻譯

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今譯:孫子荊(孫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獨敬重王武子(王濟)。王武子去世後,名士們都來弔唁。孫子荊後到,撫屍痛哭,客人們也受感染跟著流淚。孫子荊哭罷,對著靈床說:「你一直喜歡我學驢叫,今天我學給你聽。」他叫的聲音和真的一樣,客人們都笑了。孫子荊抬起頭來說道:「上天竟然讓你們這些人活著,卻讓王武子這樣的人死了!

4.

小題1:詩人以孫楚、屈原的遭遇與杜審言比況,(2分)含蓄地表達了慨嘆杜審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寄託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1分)小題1:一為惜別,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2分)二為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2分);三為慨嘆,感慨宦海沉浮,寵辱無常。(1分 小題1:此舉借孫楚和屈平比況,含蓄地表達了慨嘆杜審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

小題1:本題考查「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C,側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首聯「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一為惜別,二為傷懷,三為慨嘆。

5. 文言文翻譯

呵呵,都是作業卷

〖譯文〗-------------------------------------------------------------------------- 諸葛恪字元遜,他是諸葛亮的兄長的大兒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聚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用紙寫在驢的臉上,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請求用筆增加兩個字。」於是孫權聽從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的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簡要評析〗-------------------------------------------------------------------------------------------------------------------- 這是一篇文言文歷史故事,說的是諸葛恪如何用他的聰明才智把窘迫變成了一場鬧劇、轉危為安的。從側面烘托出諸葛恪的聰明。可以看出諸葛是個才思敏捷、善於應對著稱、聰明、機智的人。 〖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心煩氣躁的面對,換一種方法和方式,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4 高懷中在揚州的小東門賣鱔魚面,他每天要殺近千條鱔魚。有一位(店裡的)女傭心生憐憫,每天夜晚,偷偷從水缸里撈一部分鱔魚,由後門拋入河中,就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店裡發生火災,女傭倉皇逃出,被火燒傷,她很疲倦地躺在河邊,到半夜睡著了。等到醒來以後,發現不但痛苦減輕了,連灼傷的部位也全好了。有河中的污泥堆積在傷口,而地面留下鱔魚走過的痕跡。她才知道是從前所放生的鱔魚來救她。高懷中被女傭的行為所感動,於是停止行業。拆除鍋爐,下面有洞,將洞中的數十條活的鱔魚,全部放到河裡。

啟示 從婢的角度來說:好人有好報,應當樂於助人。 從鱔的角度來說:別人對你有恩,應尋找合適時機報恩。

❹ 《孫楚·反《金人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孫楚·反《金人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晉太廟左階之前②,有石人焉,大張其口,而書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無少言,無少事。少言少事,則後生何述焉。我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③,賾無深而不探④,理無奧而不鉤⑤。故言滿天下,而無口尤⑥。夫唯言立,乃可長久。胡為塊然⑦,生緘其口⑧。自拘廣庭,終身叉手。凡夫貪財,烈士殉名⑨。盜跖為濁⑩,夷、柳為清(11)。鮑肆為臭(12),蘭圃為馨(13)。莫貴澄清,莫賤滓穢。二者言異,歸於一會。(14)。堯懸諫鼓(15),舜立謗木(16)。聽采風謠,惟日不足。道潤群生(17),化隆比屋(18)。末葉陵遲(19),禮教彌衰。承旨則順,忤意則違。時好細腰,宮中皆飢(20)。時悅廣額,下作細眉。逆龍之鱗,必陷斯機。括囊無咎(21),乃免誅夷(22)。顛覆厥德(23),可為傷悲。斯可用戒,無妄之時(24)。假說周廟(25),於言為蚩(26)。是以君子,追而正之。

【注釋】

①反《金人銘》,是與《金人銘》唱反調。《金人銘》本書已選,請參看。

②太廟:帝王的祖廟。

③《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註:「皆古書名。」孔穎達疏:「孔安國《尚書序》雲: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八索》乃八卦之說,《九丘》為九州之志。」

④頤(ze):幽深玄妙。

⑤奧:深奧。鉤:探取。

⑥尤:過失。

⑦塊然:孤獨的樣子。

⑧緘:閉。

⑨烈士:剛烈之士,亦指有志建立功業的人。殉名:捨身以求名。《史記·伯夷列傳》:「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徇,通「殉」。

⑩盜跖():春秋戰國之際人,名跖,一作蹠,奴隸起義的領袖,舊時被誣稱為盜跖。《莊子·盜跖》說他率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

(11)夷: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起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於他,不受。後兩人聞周文王善養老而入周。武王伐紂,他與叔齊勸諫。武王滅商後,他們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時魯國大夫。展氏,名獲,字禽。食邑在柳下,謚惠。任士師(掌刑獄的官)。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說退兵。以善於講究貴族禮節著稱。

(12)鮑肆:賣鮑魚的市場。鮑魚,咸魚。《孔子家語·六本》:「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13)蘭圃:種蘭花的園田。馨(xin):香。

(14)會:聚集,聚會。

(15)諫鼓:相傳堯時曾設鼓於庭,使民擊之以進諫。《淮南子·主術訓》:「堯置敢諫之鼓。」

(16)謗木:即「誹謗木」,也叫「華表木」。相傳舜時於交通要道豎立木牌,讓人在上面寫諫言。《淮南子·主術訓》:「舜立誹謗之木。」

(17)群生:百姓。

(18)化:教化。隆:深厚,程度深。比屋:一間房屋連著一個房屋。指一家挨著一家。

(19)陵遲:衰頹。

(20)《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21)括囊無咎:括囊:封閉口袋,比喻慎密,不輕易說話。無咎:沒有過失。《易·坤》:「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22)誅夷:殺戮。

(23)顛覆:顛倒。厥:其。《詩·大雅·抑》:「顛覆厥德,荒湛於酒。」

(24)無妄:不能預期的,出其不意的。

(25)《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6)蚩(chi):痴。

【譯文】

晉國太廟左邊台階的前面,有一個石雕的人,張著很大的口,而在它胸前寫道:「我古之多言人也。」不要少說話,不要少幹事。少說話,少幹事,那麼,後生記述什麼呢?我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它們對幽深玄妙的事物,沒有什麼深處而不進行探索的。對道理也沒有深奧之處而不探取的。所以,言論傳遍天下,而沒有口上的過失。只有言論能站住腳,才可長久。為什麼孤孤獨獨的,活著而封上自己的口?自己拘束於大庭廣眾之中,一輩子叉著雙手?凡人貪財,剛烈之士為名而死。盜跖是污濁的,伯夷、柳下惠是清白的。賣鮑魚的市場是臭的,種蘭花的園圃是芳香的。不要尊重澄清的,也不要輕賤污穢的。兩者言論雖然不同,最終匯集在一起都要傾聽。堯懸掛諫鼓,舜設立謗木。聽取採集民謠,每天都感到不夠。他們的治國之道潤澤了百姓,他們的教化深厚地感化著百姓的家庭。末世衰頹,禮教更衰頹。符合皇帝的旨意就順利,與皇帝的旨意矛盾就不順利。當時國王喜歡細腰,宮中人都挨餓。國王喜歡寬大的面額,下面都把眉毛弄細。對皇帝進行諫諍,必定陷入危機。閉上嘴不說話,才沒有過失。只有這樣,才免去被殺。顛倒了堯舜的品德,可以為之傷悲。這一點可作為鑒戒,以免去出乎意料的禍難。借托周廟的名義,搞了個《金人銘》,這種言論可以說是 *** 。因此君子才追述這件事,並來糾正它。

❺ 孫楚的人物簡介

孫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
1914年從閻軍的見習排長一直提升到1928年時的33師師長。閻錫山未經國民革命軍中央委員會同意,私授孫楚等三人為上將軍銜。孫楚是第一個與北方紅軍交手的閻軍將領,在臨縣黃河一線阻擊紅軍東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楚升任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兼任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
1948年11月孫楚任國民黨第十五兵團司令,幾個月後在太原戰役中被俘。後來在戰犯管理所渡過了12個春秋,1961年冬天獲特赦,幾個月後因病去世,時年72歲。

❻ 西晉大臣、著名的文學家孫楚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學驢叫

孫楚,字子荊,西晉詩人,史稱其「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多所陵傲,缺鄉曲之譽」。流寓金陵時常與客飲宴賦詩,有《登樓賦》。孫楚為人高傲,唯獨欣賞特立獨行的王濟。王濟也同樣欣賞孫楚,兩人相看兩不厭。王濟死去之後,在王濟的靈前,孫楚不理世俗眼光、不顧體面地學驢鳴,感恩王濟的慧眼賞識、悲鳴知音難再有。

學得好一手驢鳴口技的孫楚一生疏狂率性、才大氣粗,屬於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清高之士,堪稱大情大性的型男酷哥。他曾作詩曰:「天地為我壚,萬物一何小。」倒比劉伶「以天地為棟宇」還要厲害幾分——劉伶再狂,也不過揚言以天地為豪宅,孫楚竟要把蒼茫天地當作自己的酒壚,當場秒殺劉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