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王為人長頸鳥喙」
長頸鳥喙
指陰險狠毒者的相貌。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這句活是說不宜和越王一起享福。
[歷史背景]
越王勾踐被難時多虧有范蠡跟隨左右在吳國當人質,越國的事物都委託文種大夫做主。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功之後,立刻離開了越國。他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大意是說: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攻於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你為什麼還不快離開呢?
文種不聽,後被勾踐所殺。
說明了范蠡此人識人的水準實在很高。
② 趙武靈王為人一生英明 最後為什麼會落到被餓死的下場
很多人都不了解趙武靈王被餓死的事情,接下來跟著我一起欣賞。
戰國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引領時代風潮,為中華文化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些時代人物中,最具有改革特色,敢為天下先的人物那就是英武的趙武靈王了。
趙武靈王在時代的潮流中,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勇於革新,把華夏幾千年來的穿著傳統給打破了。為了讓趙國能在軍事上同周邊的少數民族地區一樣有優勢,在趙國全國范圍內推行實施胡服騎射,經過他的不停在各王族,大貴族等有影響人物的說服下,胡服騎射在趙國得以在全國推行,從而使得趙國一時成為當時的軍事大國,在同周邊的諸侯國戰斗中取得了輝煌戰績。
而趙武靈王因此大名遠播,秦國的秦武王贏盪在周王室舉鼎絕臏而亡後,更是動用趙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幫助秦昭王即位,更是達到了人生高峰。
事物都是有兩極性,盛極必衰,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一
到達人生高峰的趙武靈王,也沒有什麼更高的人生目標了,所以就早早就把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小兒子趙何。希望自己在世的時候能多扶持,以讓趙國能延續現在的輝煌時期。
小兒子趙何當了王位後,所有的輔政大臣也都以新王為國君給予最大的支持,所以趙國的政治局面還是很平衡的過渡了。而只掌管軍事的趙武靈王,就可以安心的訓練軍隊,加強裝備,修葺戰車以更多精力去對像中山國用兵了。
不時還找親政的主要大臣來談論政事,對政事做得不滿意的地方,又常常加以指責,搞得新君和大臣都很難堪,漸漸的趙武靈王與新王和大臣就產生了不少矛盾。新君作為兒子的又不好說什麼,大臣也不知到底是以哪個的為准,這樣的矛盾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二
趙武靈王離開了政治後,來自己身邊談事和拉攏他的人不斷的減少,讓他感覺到被冷落了。這應該都是正常現象,而他卻不這樣認為,所以就暗地裡去找主要的大臣商量是否可以也讓他再親政,大臣回絕他後,他更氣憤。
他為了奪回權力,自作主張地把趙國最大的代地封給了他的大兒子公子章,以此來與新君和大臣的對抗。這自然引來了新君的不滿,這不是明擺著要把趙國分成兩個國家的趨勢嘛?新君經過多年的經營,羽翼漸豐,開始謀劃防備要除去公子章。
而公子章得到了其父的封地後,以為其父有意要立他為王,加上早年本來就是太子,只是趙武靈王當時與新君趙何的母親關系而改立了趙何為太子,趙章一直為此而耿耿於懷,現在有了機會就積極地准備發動政變。而就在他謀劃好政變時間後,不料內部有人先告知了新君,讓新君提前發起對公子章的追殺。公子章失敗後就跑到了趙武靈王的宮殿中躲藏起來,而趙武靈王也掩護他躲在其宮中,最後新君在趙武靈王的宮中把公子章給殺了。
新君認為一定是趙武靈王與公子章一起合謀政變這件事情,所以派出軍隊日夜守衛著趙武靈王的宮殿,不給他食物。趙武靈王經過幾個月,把宮里的食物全吃完了,最後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就這樣活活地被餓死在宮中。
趙武靈王作為戰國時期有遠見的政治家,為了國家,不斷的想辦法去克服遇到的問題,針對與作戰國家的特點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這樣一個卓著的人物,最後因為憐憫兒子而引起內亂落得這樣的下場,都是自己對權力的過度依戀,最終導致這樣的結局。
③ 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其處樂,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越王的為人,脖子長嘴像鳥喙,看人像鷹走路像狼。我們可以和他共同經歷患難,但不可能和他共同享樂;可以和他渡過艱險,但不能和他在和平的時候共同相處。你要是不走,他必定會加害於你。
這是范蠡告誡文種的一段話。范蠡是越王勾踐的大臣范蠡,幫助越王打敗了吳王,成就了霸業。慶功會上獨少范蠡,原來他隱姓埋名,逃到了齊國去了,臨行前給另一個功臣文種寫了一封信,告誡文種要知退,然而文種不信,終成劍下之鬼。
出自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節選原文:
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明矣。
譯文:
我聽說天有春夏秋冬四種季節,春天生長而冬天消亡。人生也有頂盛也有衰的時候,平安到了頭就是災難。了解了什麼時候該進取什麼時候該退讓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亡,而且能夠很及時地把握進退存亡的時機,也只有賢人才能做的到。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華,卻也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讓。
高飛的鳥已經沒有了,好弓箭也就將要被藏起來了;狡猾的兔子被逮光了,好的獵犬就要被殺了吃掉了。越王的為人,脖子長嘴像鳥喙,看人像鷹走路像狼。我們可以和他共同經歷患難,但不可能和他共同享樂;可以和他渡過艱險,但不能和他在和平的時候共同相處。你要是不走,他必定會加害於你,你應該明白這事。
(3)王為人擴展閱讀
《吳越春秋》是主要記述春秋末期,吳越二國(包括一部分楚國)之事的雜史。前五篇為吳事,起於吳太伯,迄於夫差;後五篇為越事,記越國自無余以至勾踐稱霸及其後人,注重吳越爭霸的史實。原十二卷,隋以後缺佚二卷,《宋史·藝文志》記為十卷。
該書鈔撮古史,編年記事,以補《國語》、《左傳》、《史記》不足之處,如吳兵破楚入郢之役、孫武為吳軍之將等記載較詳。但其史料價值卻不如《越絕書》,一些傳聞異說不能存其原貌,甚至以後人想像之詞加於春秋末年吳、越之事。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書不類漢朝之文,近於小說家言。其內容確有介於歷史與小說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後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後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唐代俗講中的《伍子胥變文》,宋元話本中的《吳越春秋連像評話》,明清以後的許多劇目,都是以此書為依據改編的。
趙曄少為縣吏,奉命迎接督郵,他感到非常恥辱,就丟棄了迎接督郵的車馬逃走了。他來到犍為資中(今四川資陽),找到經師杜撫傳習《韓詩》,徹底得到了杜撫的真傳。他在資中呆了二十年,既不回家,也不給家裡捎信,家裡人都以為他死了,為他舉行了葬禮。
後來杜撫死了他才回家,州刺史要任命他為從事,被他拒絕了,後被州里舉薦為「有道」(漢代舉薦賢才的一個名目),終老於家中。
趙曄著有《吳越春秋》、《韓詩譜》、《詩細歷神淵》、《詩道微》等。後來蔡邕至會稽,讀到《詩細歷神淵》,大為感嘆,以為比王充的《論衡》要強得多。蔡邕回到京師洛陽,開始傳授《詩細歷神淵》,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趙曄的著述後來都已失傳,今僅存《吳越春秋》一種。
④ 王為人的個人簡介
曾任丹麥瑞聲達助聽器公司
國際采購部亞洲經理.
瑞士AXAri加濕器公司
副總經理
惠普/安捷倫公司
采購和材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