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女國的記載
《神異記》:東女國,西羌別種,俗以女為王。(「王」原作「土」,據明抄本改)與茂州鄰,有八十餘城。以所居名康延州。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戶口兵萬人,散山谷,號曰賓就。有女官,號曰高霸,平議國事。在外官僚,並男夫為之,五日一聽政。王侍左右女數百人。王死,國中多斂物,至數萬。更於王族中,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為大王,小者為小王。大王死,則小王位之,或姑死婦繼。無墓。所居皆重屋,王至九重,國人至六層。其王服青毛裙,平(「平」原作「下」,據明抄本改)領衫,其袖委地。以文錦為小髻,飾以金耳垂璫。足履素靴。重婦人而輕丈夫,文字同於天竺。以十一月為正,每十月,令巫者齎酒餚,詣山中,散糟麥於空,大咒呼鳥。俄有鳥如雉,飛入巫者之懷,因剖腹視之,有谷,來歲必登。若有霜雪,必有大災。其俗名為鳥卜(「鳥卜」原作「鳥上」,據《新唐書》卷二二一上改)。人死則納骨肉金瓶中,和金屑(「屑」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而埋之。
翻譯:
東女國是西羌族的一支,她們的風俗是女人當國王。東女國與我國的茂州相鄰,國內有八十多座城,她們把女王所住的地方命名為康延州。國內有條弱水河,是向南流的,那裡的人用牛皮做船來渡河。百姓和士兵共一萬人,散居在山谷間,把這叫作「賓就」。她們設有女官,號稱「高霸」,是商量討論國家大事的。外地官員。則是由男子擔任。國王五天上朝一次,聽取臣下的意見,處理國家大事。國王有女侍從數百人。國王死了,國內百姓大多要貢獻財物,合起來可達數萬。還要在王族中找出兩位美好的女子立為國王,年歲大的當大國王,年歲小的做小國王。大國王死了,小國王就登上大國王的位置,或者婆婆死了兒媳婦繼承。死後沒有墳墓。人們住的都是樓,國王的樓達九層,百姓達到六層。他們的國王穿青色毛裙,平領的衣衫,衣袖都長長地拖在地上,她們以有花紋的錦紮成小發髻,耳朵垂上裝飾著耳墜兒,腳上穿著白靴。國中重視婦人,而輕視男人。文字跟印度一樣,她們以十一月為正月,每到十月令巫師送酒餚到山裡去,還把碾碎的麥子散向空中,大聲禱告呼喚鳥。不一會兒,就有一隻像野雞的山鳥飛到巫師的懷里,於是剖這只鳥的肚子,如果看到肚子里有穀粒。那麼來年一定是好年頭;如果裡面是霜雪,就一定有大的災難,她們稱這種做法為「鳥卜」。這個國的人死後,就把骨頭和肉裝入金瓶中,和上金屑然後埋入土中。
⑵ 東女國是怎樣消失的
《舊唐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是十分詳細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人國的記載幾乎就中斷了。
難道東女人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有專家認為,唐玄宗時期唐朝和土藩關系較好,土藩從雅魯藏布江東擴至大渡河一帶。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唐朝和土藩變得緊張,打了100多年仗。
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統治區的少數民族到內地,當時唐朝把8個少數民族部落從岷山峽谷遷移至大渡河邊定居,這8個部落裡面就有東女人國的女王所率領的部落。
至唐晚期,土藩勢力逐漸強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東邊,唐朝組織兵力反擊,在犬牙交錯的戰爭中,東女人國的這些遺留部落,為了自保就採取兩面討好的態度。
後來,唐逐漸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漸漸滅亡。至後來的宋元明三代,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統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沒有史料記載,直至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
⑶ 東女國有哪些特點
據《舊唐書》中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人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9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80餘城。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9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擺拖地,貼上金花。
東女人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
宮中女王的旨意,需要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
東女人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系,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⑷ 東女國在什麼地方
根據有關專家的考察,歷史上的東女國就處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也是現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帶。而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余部落之一,至今仍然保留著很多東女國母系社會的特點。
扎壩過去是一個區,現在有7個鄉,5個鄉在道孚縣境內,2個鄉在雅江縣境內,一共生活著將近10000人。專家在扎壩調查時發現,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財產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務,與東女國「以女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個人,大家都不結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親,最高的老母親主宰家中的一切。
這很明顯是母系社會的殘余,經過現代社會的沖擊,已經和原始的母系社會不完全一樣,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點。
扎壩人依然實行走婚,通過男女的集會,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從女方身上搶來一樣東西,比如手帕、墜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
到了晚上,女方會在窗戶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大概有10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頭插在石頭縫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樓。
此外,房間的窗戶都非常小,中間還豎著一根橫梁,小夥子就算爬上了碉樓也要側著身子才能鑽進去,就好像表演雜技一樣,這個過程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這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
第二天雞叫時,小夥子就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系。男方可以天天來,也可以幾個月來一次,也可以從此就不來了。女方生小孩後,男方一般都不去認養,也不用負任何責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撫養。但奇怪的是,當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⑸ 東女國到底是否存在過為何唐代以後沒了記載
在《舊唐書》中記載東女國的中心就是現在的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現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將‘女兒國’的古老習俗留存至今,所以說東女國它是確切存在的。而且還是一個典型的女權社會,女主外男主內。
現在的東女國殘余部落匿藏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在當地女性在家中持有核心的地位,她們掌管財產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務,與東女國“以女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個人,大家都不結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親,最高的老母親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顯是母系社會的殘余,經過現代社會的沖擊,已經和原始的母系社會不完全一樣,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點。
⑹ 絲綢之路上的女兒國實際為舊唐書中的哪個國家
絲綢之路上的女兒國實際為舊唐書中的東女國。
根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是作為西羌的一個分支,主要居住在川西的甘孜、阿壩地區以及西藏的昌都市等地,總的來說,東女國的轄地還是算比較廣大的。而東女國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它那以女性為尊的社會制度,整個社會圍繞著女性而運轉,女性是這個國家的中心,並且由此產生了女性崇拜的風氣。
《舊唐書》說東女國是「俗重婦人而輕丈夫」,《新唐書》也表示東女國:「俗輕男子,女貴者咸有侍男。」
國王服的樣式
《舊唐書》還專門記載了東女國王服的樣式:王服青毛凌裙,下領衫,上批青袍,其袖委地,冬則羔裘,飾以紋錦,飾之以金。由此可見東女國王的華貴富麗。據說,今天,在丹巴一帶仍可以看到婦女裝束與東女國時的裝束是一脈相承,她們依然崇尚黑色的百褶裙和披肩等傳統。
⑺ 東女國在哪裡和女兒國有什麼聯系
東女國是公元六、七世紀出現的部落群體及地方政權,是昌都地區及整個藏族歷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國。《舊唐書》卷197《南蠻西南蠻傳》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餘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為渡。」東女國文化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以女性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會制度。
女兒國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國家(只見於小說或神話傳說中)
⑻ 東女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神秘的東方女兒國遺支,保持著母系氏族體質,淳樸獨特的社會風俗和古老原始的社會形態.
整個族群以女為貴,尊女為首,女尊男卑.
男子講究三從,在家從母,成婚從妻,妻死從女.
而這樣的族規下,更是對男子清譽嚴苛規定,可如今的世道要保住清白還真不是件容易事,連族長那萬里挑一的兒子都被人毀婚,還始亂終棄地被毀了清白,可見這世界多黑暗.
聽說族長季夫人勃然大怒,將毀壞淳少爺清白的無恥女人丟在大馬路上,讓轎車在她身上壓過來碾過去,場面慘不忍睹,血腥暴力,二十五歲以下和心臟不健全者全都要被打上馬賽克.
柔弱無力反抗的淳少爺被那混蛋女人折騰得不成人形,接回族裡還要接受族長公正嚴明地懲罰,拿著族長親自攥寫的<男誡>跪在貞潔牌坊下罰抄.
風吹日曬,雨淋霜降,甚是可憐.
路過的族人皆不忍心,向族長求情,可都被鐵石心腸的族長給擋了回來.
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淳少爺燦爛的桃花,就算清白被毀還有追求者不偏不撓地纏在他身邊.也不知這個女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每天噓寒問暖地挨在淳少爺身邊,發著呆盯著他六根清凈的清澈眸子喵喵直叫,偶爾摘多野花想要獲得佳人芳心注意,可淳少爺是什麼人?從小苛守族規,怎會被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野女人輕易打動?
他總是冷漠地別開眼不去看她,心無旁騖地跪牌坊抄<男誡>,她嘟著唇碎碎念,卻還是不肯識趣地離開.
最奇怪的就是族長大人.明明最討厭曖昧男女關系的她竟然揮了揮袖,放任自流地說, 「讓他們去鬧,看到就礙眼.」
久而久之,族人都見怪不怪地看著這對奇怪的組合跪在村口的貞潔牌坊前,也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女人為了給淳少爺送水送飯就捲起了袖子開始跟著男人下廚房學做菜.
東女族人從未見過如此模範貼心的女人,這廚房裡的雜活由古至今都是男人在干,族裡還從未有女人願意圍上圍裙心甘情願地為一個男人下廚房,此舉讓所有東女族的男人對她產生了膜拜心理,直誇她性格好,知道疼男人,不會和那些臭女人一樣只知道用三從四德欺負他們這些爺們.
由於這里好女人的標准實在太低,她莫名其妙成了好女人楷模,就連清譽淳少爺都有略有松動,眼神開始在她身上略有流連,盡管她只會煎最簡單的荷包蛋而已,但是肯為心愛之人下廚房就夠加分到死了.
⑼ 東女國是什麼民族
東女國是公元六、七世紀出現的部落群體及地方政權,是川西及整個藏族歷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國。主要活動范圍在四川阿壩州、甘孜州丹巴縣和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等地區。東女國王城遺址位於今阿壩州金川縣。
文化特點:女性為中心的社會制度
東女國以女性為國王,「女王號為『賓就』。女王的丈夫同樣為國王,但不掌權,只負責對外戰爭。內臣皆為女性,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其王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政。女王若死,國中多斂金錢,動至數萬,更於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為王,其次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婦繼,無有纂奪」。
所以是藏族。
⑽ 絲綢之路上的女兒國實際為舊唐書的哪個國家
絲綢之路上的女兒國實際為舊唐書里的【東女國】。
在《舊唐書》卷197,列傳第一百四十七《南蠻、西南蠻》裡面有記錄,其名稱是「東女國」。節選原文如下:
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餘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為渡。。。(下略)
不光是在《舊唐書》里有記錄,早在《隋書》里就該國就已經出現了【女國】,在《隋書》列傳第四十八《西域》里就有記載。節選原文如下:
女國,在蔥嶺之南,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丈夫唯以征伐為務。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塗面,一日之中,或數度變改之。人皆被發,以皮為鞋,課稅無常。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下略)
綜上所述,根據任乃強先生的仔細考證,這個女兒國的實際位置就在今昌都一帶,所謂「弱水」即今之瀾滄江。大抵而言,「昌都、察雅、類烏齊、八宿、察龍、鹽井、門空、貧台,北至隆慶,西至丹達山之地,皆舊東女國境」。以此可知東女國的范圍,東與茂州(今四川茂汶一帶)交界,東南與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帶)交界,包括了今四川阿壩茂汶以西,甘孜州的巴塘、理塘(白狼夷故地)以北及整個昌都地區。
早在隋朝時,東女國就與隋朝政府有使者往來。進入唐朝後,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東女國湯滂氏遣使貢方物。唐太宗時期也曾降璽書給東女國主以示慰撫。在武則天時期,曾經冊拜東女國斂臂為左玉鈐衛員外將軍,賜以瑞錦制蕃服。隋唐時期,東女國使者亦多次來朝。但是不久之後,吐蕃開始日益強大,不但統一了青藏高原,還把勢力擴展到了西域和川西一帶,最後東女國被吐蕃兼並,滅國之後成為了吐蕃政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