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至親至疏夫妻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至親至疏夫妻

發布時間: 2023-01-01 01:20:48

A.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寫的什麼意思

意思:

最近也是最遠的方向是東和西,最深也是最淺地方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亮的物體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和妻。

出處:《八至》唐代·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注釋:

1、至:最。八至:此以詩中有八個「至」字為題。

2、東西:指東、西兩個方向。

3、疏:生疏,關系遠,不親近。

(1)至親至疏夫妻擴展閱讀

背景:

此詩充滿了人生的感悟,是李季蘭成年之後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後成為了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了交往。據說後來戀上了一個僧人,有感而發作了此詩。

賞析:

此詩由遠近東西到深淺清溪,再從高明日月,又到親疏夫妻,訴盡了人生無奈的頹靡之態,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開花落,道破了人生意義的真相。

夫妻間本可以誓同生死,更可以不共戴天。這其中的愛恨微妙,讓人有頗多的感慨,平常女孩是想說也說不出來的,一定是要曾經滄海,才能有所感悟。 也許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願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B. 至高至遠明月至親至疏夫妻是什麼意思

至親至疏夫妻的意思是最親密也是最疏遠的是夫妻。

出處:唐-李治《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白話釋義:最近與最遠的是東方與西方;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澈的小溪。最高的最亮的是太陽與月亮;最親密最疏遠的是夫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封晉王,後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C. 至親至疏夫妻全詩解釋 至親至疏夫妻全詩解釋是怎樣的

1、《八至》全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2、《八至》解釋

最近的和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的和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和最明亮的是日月,最親近和最疏遠的是夫妻。

3、《八至》賞識

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從內容上說,全詩四句,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從結構上說,作者設置了層雲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首句「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瞭然能看到水底,「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徵之一。然而,它又有「深」的假象,特別是水流緩慢近於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雲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於辯證法的不同范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此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因為旁觀者清,站得高望得自然就遠看得自然明朗。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這第三句,也許是最膚淺的。「高」是取決於天體與地球的相對距離,而太陽與月亮本不一樣。「明」指天體發光的強度,月亮借太陽的光,二者更不一樣。但是日月同光是人們的感覺,日月並舉是向有的慣例,以此入詩,也無可挑剔。這個隨口吟出的句子,在全詩的結構上還有其妙處。警句太多容易使讀者因理解而費勁,不見得就好。而警句之間穿插一個平凡的句子,恰有鬆弛心力,以便再度使之集中的調節功能,能為全詩生色。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雖屬三個范疇,而它們偏於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至親至疏夫妻」。因為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在一起就是一個人,分開則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有之。當代某些學者試圖以人的空間需求來劃分親疏關系。而「夫妻關系」是屬於「密切空間」的,特別是談情說愛之際。從肉體和利益關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的確是「至親」莫若夫妻。然而世間的事情往往是復雜的,伉儷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離而同床異夢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間也有隱私,也有沖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謂「愛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在封建社會中由於夫為妻綱,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夫妻不和諧的關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運往往悲苦。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這首詩和一般講究起承轉合的詩不同,這詩語言淡致,和唐代詩僧王梵志的詩一樣平白如話,但平中見奇絕。

詩的前三句是個過場,其存在是為了襯托最後一句。層雲疊嶂,前三句過後,才顯出最後一句峰巒。「至親至疏夫妻」這話滿是飽經人事的感覺,比一般的情詩情詞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這當中愛恨微妙,感慨良多,尋常年輕小姑娘想說也說不出來,必得要曾經滄海,才能指點歸帆。 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願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D. 至親至疏夫妻是什麼意思

至親至疏夫妻的意思是最親密也是最疏遠的是夫妻。

出處:唐-李治《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白話釋義:最近與最遠的是東方與西方;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澈的小溪。最高的最亮的是太陽與月亮;最親密最疏遠的是夫妻。

(4)至親至疏夫妻擴展閱讀:

唐朝女才子李治的《八至》是一首六言詩,因為詩里一共出現了八個「至」字,所以題目叫做「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是說,東西兩個方向,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如果從東西兩個方向相向而行,那麼,東西就會是世間最短的距離,幾乎可以達到「零距離」,如果從東西兩個方向相背而行,那麼東西就會越來越遠,永遠不會有交集。這句話充滿了哲學的思辨。

「至深至淺清溪」,清澈的小溪本來應該是很淺的,可是很多時候因為它對周圍景物的倒映,人們又往往覺得他是深不可測的。世界現實這樣的,表面的虛假景象往往掩蓋了它真實的本質。

「至高至明日月」這句和好理解,我們能看到的最高的最亮的就是太陽和月亮。

前面三句講的三個道理,就是為了這句的鋪墊,這是本首詩歌要告訴世人的一個生活真理:世上最親的是夫妻,人生在世,能陪你走過風風雨雨的時間最長的那個人,就是你的妻子或丈夫,如果你們倆能心心相印,相濡以沫,這將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情,可是如果夫妻兩人不能和睦相處,而是感情破裂,恐怕這個世界上和你最遠的人就是你的妻子或丈夫了。

E. 至親至疏夫妻什麼意思

「至親至疏夫妻」的意思是:最親密也是最疏遠的是夫妻。出自《八至》,是唐代女詩人李冶創作的六言詩,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
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從結構上說,作者設置了層雲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全詩為: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F.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最高處也是最明亮的是日和月,最親近也是最疏離的是夫妻。

出自唐代女詩人李冶《八至》,原文為: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譯文: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6)至親至疏夫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充滿人生感悟,當為李冶(李季蘭)成年之後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後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說後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

思想主題:

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從內容上說,全詩四句,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從結構上說,作者設置了層雲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作者簡介:

李冶(730年-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唐朝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李冶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劉長卿對她的詩極其贊賞,稱她為「女中詩豪」。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G. 有句詩文「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出自哪裡全文是什麼

【出自】《八至》,全文24個字,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拓展資料

【作者】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譯文】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賞析】

此詩由遠近東西至深淺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親疏夫妻,訴盡人生無奈頹靡之態。全詩二十四個字, 卻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開花落,道破了人生的真相。

首句「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

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詩的前三句是個過場,其存在是為了襯托最後一句。層雲疊嶂,前三句過後,才顯出最後一句峰巒。「至親至疏夫妻」這話滿是飽經人事的感覺,比一般的情詩情詞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這當中愛恨微妙,感慨良多,尋常年輕小姑娘想說也說不出來,必得要曾經滄海,才能指點歸帆。

詩歌語言淡致,平白如話,但平中見奇絕。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願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H. 至疏至親夫妻

「至親至疏夫妻」這句話出自唐代女詩人李治的《八至》,說的是夫妻之間可以生死與共,相濡以沫,也可以形同陌路,相忘於江湖甚至是不共戴天。初讀此詩還是少不更事的年紀,所以根本無法理解李治詩中所感,現今再讀,卻只能感嘆句:初識不知詞中意,再讀已是詞中人。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治《八至》

很多人都羨慕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其不知從校服到婚妙的婚姻,婚後也有苦悲。有人曾對婚姻做過如下總結:幸福的婚姻百里挑一,不幸有婚姻千篇一律。仔細想想,還真就那麼回事。大多數時候我們傾聽到的都是婚姻中的不幸,但卻逃不過被催婚的命運。用老一輩的話講就是,哪有什麼一輩子的順遂,都是過著過著也就過來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正在經歷怎樣的婚姻生活?獲得點贊和評論最多的是兩個截然相反的兩個答案。從校服到婚紗,第一對夫妻的生活像極了生活中的大多數。老公跟老婆都是高學歷,但不在一個城市。結婚那年為了不異地,妻子選擇辭掉高薪工作隻身來到老公的城市打拚,卻不想新找的工作做的並不順心。丈夫心疼老婆,鼓勵老婆說:如果真不順心就辭職吧,你不是打算深造嗎,要不繼續讀博吧。有了丈夫的支持,妻子義無反顧的辭職開始申請讀博,雖然沒有工作,但老公月收過萬,自己也可以領到國家補助,小日子依舊過的挺滋潤。

轉折出現在妻子讀博之後,那時小倆口剛買房子不久,妻子發現自己懷了孕,二人商量之下妻子選擇休學產子,生活的重擔便完全落在了丈夫的身上。在妻子的描述中,自己曾與丈夫出現過為數不多的幾次爭吵,都是因為錢。大意是丈夫覺得她雙十一買的東西太多了,另一次則是她沒忍住給自己買了一件衣服。細數雙十一的囤貨,除了妻子自己的一個四十塊錢左右的眼鏡架,其他不是孩子的尿不濕,就是日常生活用品。至於妻子的衣服,除了婚前的幾件像樣衣服外,那段時間妻子身上的衣服都是幾十元,便宜不說,長期穿著有些已經變形,甚至婆婆都曾勸過她給自己買幾件好一點的衣服。可即使是這樣,丈夫還是嫌棄妻子花錢多。換位思考下,是現在丈夫一個人賺錢,妻子體諒丈夫,那丈夫有站在妻子的立場想過嗎?

當然,後來老婆博士畢業後,家庭生活壓力得以緩解,兩人加一孩子的小日子也越發幸福了起來……

同樣是這個問題,另一個的回答卻分外令人羨慕。在這位妻子的描述中,每天早上起床,丈夫同樣是這個問題,另一個的回答卻分外令人羨慕。在這位妻子的描述中,每天早上起床,丈夫會抱著孩子逗她說:給娘娘請安,娘娘吉祥。

日常生活中,兩人會和孩子一起鬧騰,嚯嚯家裡。甚至因為覺得孩子的零食好吃,她會偷偷吃,然後在某個偷吃孩子奶豆的夜晚發現丈夫也在偷吃孩子的奶豆,然後以後孩子的零食買三分,一人一份……這樣的婚姻無疑是令人羨慕的,底下的評論無一不是又吃了頓狗糧。

所以婚姻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相同,但最終的結論只有兩個:幸福或者不幸。

看過《紅樓夢》的小夥伴應該都對王熙鳳和賈璉的夫妻生活有所了解。這兩人的生活活脫脫就是「至親至疏夫妻」,最初王熙鳳和賈璉的生活多幸福,賈璉可以說對王熙鳳是千依百順,可最後了,當尤二姐出現後,賈璉對王熙鳳的感情就變了,當知道尤二姐被王熙鳳逼的吞金而死,賈璉直接拿著刀要砍死王熙鳳,這可真是愛你時你是全世界,不愛你時你算個屁!

婚姻是什麼,有多少人不是因為喜歡想要永遠在一起而步入婚姻,僅僅是到了適婚年紀被父母催婚,最後隨便找了個合適的便以交差為目的結婚。婚後盡自己該盡的義務,按時回家,上繳工資,卻不願與妻子溝通。也就是所謂的喪偶式婚姻。

最近在看渡邊淳一的《孤舟》,一直期盼退休的男主人公威一郎在終於退休後,面對退休生活無所適從。

沒退休時,他期盼退休,想著終於有時間可以看看以前沒有時間看的書,多陪陪妻子,和妻子一起去旅遊。可當他真的退休後才發現,除了整日待在家裡,他幾乎什麼事都沒做。妻子的一天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什麼時間和朋友一起看電影,什麼時間去上瑜伽課……曾經幻想的陪伴,旅遊通通沒有發生,這樣威一郎無所適從。

以前他上班都是妻子送他出門,然後詢問他晚上幾點回家,那是他就得不耐煩,覺得被監視。如今卻變成了妻子每日出門,他詢問妻子回家的時間,對比他開始抱怨,最後也只能改變自己,接受這樣的生活。畢竟,喪偶式的婚姻是從他開始不願跟妻子溝通。只是等到他退休後,妻子反過來將這一切如數送還給他,僅此而已!

為了緩解這種狀態,威一郎開始嘗試走出家門……其實婚姻中,最大的忌諱便是將對方變成你的全世界,這樣不僅失去了自我,還困住了對方。倘若一方拒絕溝通,另一方就失去了整個世界,於婚姻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旦退休,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全都是沒有什麼可安排的空閑,哪裡還需要抽什麼時間,所有時間,都是閑暇。

                                                    ——《孤舟》

何炅曾在節目《深夜食堂》中說:「在一段關系裡,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麵包,甚至不是忠誠與否,而是分享。」你願意告訴她工作中所發生的,即使枯燥無味;她願意向你傾訴生活中所遇見的,哪怕是瑣碎的,交流溝通,夫妻至親,遠至疏。

文章首發公眾號:《毛小豆的小六》,歡迎關注。

I. 李冶的那首詩——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說的什麼意思

意思是: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月,最親密也是最生疏的是夫妻。

J. 至親至疏夫妻

至親至疏夫妻

文/竹溪雲山

話說這夫妻關系,最著名的話,莫過於這三句。

《增廣賢文》:「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俗語:「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劉備:「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一句是褒義,一句是貶義,一句是沒良心。

唐代女詩人李冶的《八至》詩,把這夫妻關系,就說得很有意思和到位了,李冶成年以後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說後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泰戈爾的名句:「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生與死,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當然這僅限於單相思或婚前的美麗神話。一旦成了夫妻,這「至親至疏夫妻」,很多時候便成了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據說夫妻相處之道,有兩種比較好的模式,一是,一言不發,保持相對沉默,該幹嘛,幹嘛;另一種是,盡量說廢話,無關緊要,不會較勁,引起爭執。

至於如林語堂的: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這「聽愛人講情話」,比中大獎還難了。不少夫妻,不一句話把對方噎死就算夠意思了。

西方有句名言:「男人與女人的區別,彷彿人與猩猩的區別」。

中國有句名言:「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指有的人,比如夫妻,有的相處到老,精神上還是陌生的,有的人停車交談便一見如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托爾斯泰82歲高齡時棄家出走,離開共同生活了48年的妻子,最後客死在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車站的木屋裡。

據研究發現:女人平均壽命比男人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女人通常不需要和女人生活在一起。

有專家說,男人壽命沒有女人長,很多時候是被女人氣得。因為,和女人溝通很累,說話沒邏輯,不講理,情緒還很激烈。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沒出息的男人的托詞,總之是有些說法的。

其實男人內心最希望的,應該是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的那種感覺: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真情在簞食豆羹之間」,多柔情似水,體貼入微,讓男人無可抗拒。

作者陳玉蘭是唐朝詩人王駕的妻子,這王駕似乎不太熟悉,但提起他寫的《社日》,就鼎鼎有名了: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這對詩人夫婦就稱得上琴瑟和鳴,伉儷情深,令人欽羨了。

女人最感動的詩句,當然就是唐代詩人元稹為悼念亡妻寫的催人淚下的《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當然這元稹,後來也並非如詩所述,那麼悲催和鍾情,「取次花叢懶回顧」,說說而已,沒多久,就前度劉郎今又來,梅開二度,迎娶新人了。

當然,女的也不弱,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里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天,莊子出遊,看見一座新墳,有一少婦揮著扇子在使勁扇墳。莊子很奇怪,問:「你為何扇墳啊?」 少婦回答:「這墳里埋的是我老公。他死前跟我約定,要等墳土曬干後,我才能改嫁他人,所以我想盡快把它扇干。」

所以,這下男人和女人算是扯平了。

一201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