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旅遊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呢
旅遊景區損失超50%
新冠疫情對旅遊景區的經營提出巨大挑戰。根據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初步統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景區收入損失額度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在降價營銷、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國景區企業的收入損失程度會達到2019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景區行業整體收入損失程度將會顯著高於旅遊行業整體平均水平。
綜上所述,後疫情時代,旅遊行業內企業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智慧旅遊。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十四五」文旅產業發展的10個趨勢
1、文化旅遊跨界融合趨勢
文化旅遊及其跨界融合是一個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的融合,它不僅包括文旅融合、文旅科技融合,也包括線上線下的融合,即「文化、旅遊、科技、互聯網平台(旅遊營銷與旅遊電商等)」的深度融合。而且,文化與旅遊融合之後的文旅產品,可以以內容為驅動力,具有更強的體驗型、互動性,以及更長的產業鏈。
文化旅遊融合不僅有助於保護和開發傳統文化以及挖掘各民族各地區的特色文化,豐富和完善文化旅遊產品的內涵和價值,還將對促進地區文旅產業升級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2、文旅全產業鏈發展趨勢
文化旅遊融合的特點之一,是能夠形成更大規模或價值鏈條更長的全產業鏈結構。
文化產業(IP作為頭部內容)作為內在產業鏈和旅遊產業作為外在產業鏈之間的融合,包括從內容到衍生品的開發,形成產業要素更齊全、消費時間更長和更具產業帶動性的價值實現的產業鏈。
全產業鏈需要文化創意內容具有持續傳播價值和衍生品開發空間。文旅企業不再過分依賴票房或者單一的收入,包括旅遊經紀公司都需要拓展產業鏈前端的產品,比如旅遊演藝或者文化體驗園。
3、全域旅遊趨勢
全域旅遊是國家重點推動的旅遊示範工程,也是旅遊行業的重要發展機遇。全域旅遊的目的在於用時間和空間旅遊視角來做旅遊拓展,推動旅遊消費規模並形成旅遊產業的帶動性。
雖然全域旅遊已做了一段時間,但還沒有真正做到位,今後的趨勢在於產業價值的挖掘和避免盲目的開發項目:因為全域旅遊需要體驗性項目,而不僅僅是美麗鄉村和花海;全域旅遊需要重點項目和大品牌帶動,也需要和鄉村振興的政策相匹配,包括與旅遊電商相結合,而不是僅僅做全域旅遊示範基地的表面文章。
4、文旅技術創新驅動趨勢
隨著文旅項目進入體驗化、室內外階段,旅遊業可以解決旅遊景點淡季不淡的問題,包括數字化技術在內的各種技術(含體感技術和裝置技術、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等)對文旅產業業態、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帶來重大影響。而文旅室內化、體驗化可以提升文旅體產品的體驗性和消費時長,包括家庭消費、夜間消費、研學以及一年全天候的消費,解決產業鏈形態的收入來源。
今後,預計大批文旅企業將在已有的主要景區景點打造體驗式的文化園,建設「內容體驗和衍生品開發」為主要特色的文旅綜合體,以及利用互聯網平台和數字技術開展文旅營銷服務並銷售旅遊商品,也包含技術創新帶來的重要產業業態變動。
5、IP提升旅遊商品消費趨勢
故事IP、形象IP、產品IP和品牌IP作為頭部內容,是形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IP及其衍生品銷售可以解決旅遊企業實現積累性的增長,而不是僅僅依靠一次性現場消費的項目或者依靠每年投資拉動的新增項目。
此外,IP還可以帶動那些不收門票的景區創新體驗性內容並帶動旅遊商品(文旅商品)銷售, 因為只有IP體驗和品牌體驗,消費者才會在旅遊景區和互聯網上持續購買旅遊商品、伴手禮、禮品等。
6、文旅產業頭部化趨勢
對於很多地方而言,旅遊正在成為各種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文化旅遊產業具有產業帶動性強的特點,因此,各地文旅產業正在逐步成為龍頭型產業。
當然,作為頭部化產業,需要先將旅遊項目文創化、IP化和品牌化,然後以IP和品牌帶動其他產品包括農產品成為旅遊商品,同時通過文創化和品牌化實現附加價值的提升。比如:以紅色旅遊、文化節和體育為例,其核心價值來自旅遊產品的提升和延長產業鏈。
此外,細分領域比如農業文旅,包括對農業元素的文旅提升,即文旅帶動農產品和農民增收,這是普通農業電商不能比擬的。
7、旅遊項目輕資產化趨勢
旅遊項目過度投資、資金沉澱於土地和硬體設施的現象將會扭轉。
造成過去幾十年旅遊重資產化的原因,一個是基於國企保值增值的沖動(比如很多國企都需要買地建房,資產評估之後有很大的增值;所以很多國企資產總額很大,營業收入很少),另外一個是基於對旅遊商業模式不熟悉。現在很多文旅企業負責人開始意識到輕資產模式的價值。
旅遊項目輕資產化是以突出投資內容體驗為主的經營模式,需要減少非消費型產品、體驗產品之外的其他重資產投入比重(比如減少非體驗類大型遊客中心、一般的景觀和土地、廣場、建築、路橋設備等等的資金投入),也包括重視資產投資效益回報率的提升,減少沉澱資本,減輕成本負擔,提高現金收入和盈利水平等。
8、高質量發展趨勢
高質量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核心訴求。
高質量發展的涵蓋面很廣,首先要解決內生增長問題,而不是依靠項目投資拉動。其次,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收入的持續性,項目可復制性,在沒有增加大量投資的基礎上,已有的每個產品都能夠帶來「長銷」的收入。
從2019年開始,各界都已開始重視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包括區域政府和企業都高度關注IP、旅遊產品、品牌對於周邊行業的帶動性,關注文化和旅遊融合是否深入,能否持續提升全行業的服務與經營水平,提升旅遊商品的附加價值,以及提升旅遊產品的體驗性,確保旅遊項目和產品的精品化等。
9、雙主業融合趨勢
隨著旅遊業與其他行業,比如地產行業的跨界業態的興起,包括旅遊地產、健康地產、體育地產等,已經出現過度地產化和重資產(輕視體驗內容和專業內容服務)的弊端。
文旅地產是文旅業態和地產業態的雙主業,不應該是以文旅名義做地產,也不應該是地產收入來補貼文旅。從商業模式來看,企業需要實現兩個主業並重,也需要兩個主業同時贏利。比如旅遊、體育、健康、養老和地產可以一起做,需要旅遊、體育、健康、養老等這些領域的專業服務和成熟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地產的收入及其地產持續補貼這些領域(損耗)。
10、旅遊集團文創化趨勢
文旅融合的核心是做好文化內容體驗,需要精通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各地的旅遊集團需要以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來開展文旅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同時,要以IP(包括挖掘當地傳統文化)作為頭部內容,以室內文化體驗園(文旅與科技融合)作為線下融合場景和線下消費場景。
旅遊集團需要對遊客進行二次開發、三次開發,即需要以IP及新媒體增值服務平台作為「一魚永吃」和「一魚多吃」業態、模式的新的載體。
總之,高質量發展是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旋律;但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擺脫傳統投資拉動模式和重資產經營模式,必須以IP內容、品牌來引領文化旅遊打造全產業鏈,促進全域旅遊品質的全面提升。
⑶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1、更系統的進行旅遊資源開發,呈現區域化,集團化。
2、更為合理的開發旅遊資源,以解決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爭奪旅遊熱點地區和旅遊旺季的矛盾。
3、區域旅遊會加快開發,普通的長線旅遊會變為長線與區域旅遊相結合的旅遊經營模式。
4、旅遊業向內涵效益型轉變,推出以觀光旅遊為基礎,具有娛樂性、參與性兼地方特色的專項旅遊和節日旅遊項目會被重視。
5、旅遊資源開發的根本條件在於人才的培養。因此,旅遊教育會得到發展。
6、旅遊資源保護會被重視,需要建立旅遊資源開發基金,進行可持續開發。
7、宗教旅遊會進一步開展。
⑷ 簡述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未來旅遊熱點分析
大家好!我是異路風塵,傳遞正能量,分享知識觀點,跟異路,不迷路!
從全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趨勢來看,隨著現代 旅遊 理念的轉變,人民生活的提高,大眾 旅遊 已經不能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和生活需求。近幾年根據人們對 旅遊 的需求,進行深刻的反思,倡導可持續 旅遊 並且從「人類中心論」轉變為「生態中心論」,在新的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消費模式和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型 旅遊 受到推崇,團隊 旅遊 向散客 旅遊 轉變,背包游和自駕車游興起等。
1、 旅遊 向著多樣化、大眾化和精細化發展。
旅遊 目的地不同,導致 旅遊 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 旅遊 、文化宗教 旅遊 、企業團建 旅遊 和新興高端 旅遊 。再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遊 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方式進入了千家萬戶。隨著 社會 的發展尤其是國家高鐵運輸網路的逐步形成,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會成為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 旅遊 的距離概念逐漸淡化,傳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 旅遊 的淡旺季將會不再明顯。
2、文化屬性是 旅遊 業發展的本質新亮點。
旅遊 本身的文化性質是內在的,也是人民對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2019年 旅遊 部和文化部的合並也預示著 旅遊 的文化屬性將被加強, 旅遊 企業將必定成為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 旅遊 者進行 旅遊 從本質上看也是購買文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 旅遊 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的 旅遊 產品必定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 旅遊 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建設。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 旅遊 項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未來 旅遊 的發展趨勢必定是文化確定, 旅遊 企業對文化內涵的注重已經成為 旅遊 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更廣。
3、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 旅遊 業發展的主旋律 。
在 旅遊 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 旅遊 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體驗生活。人們 旅遊 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 旅遊 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4、 旅遊 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 社會 化方向發展 。
隨著 旅遊 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於 旅遊 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因此,未來 旅遊 服務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 旅遊 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 旅遊 服務,真正實現 旅遊 服務全面化、 社會 化、人性化。
5、沉浸式 旅遊 已是 旅遊 發展趨勢,備受青睞。
現代的沉浸式 旅遊 主要通過高 科技 手段,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方式使人沉浸在精心營造的幻妙氛圍中,形成全新的場景體驗。沉浸式 旅遊 可以為 旅遊 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一方 探索 的空間,更注重 旅遊 項目內在文化元素的發掘與利用,如若深挖景區的文化元素,將其用可觀可感的物像體現出來,遊客則可以接受精神的洗禮,離 旅遊 內在核心就更近一步。營造一個情景讓遊客融入,恍如隔世強烈帶入情景,使遊客在情景中找到另一個自己,這樣的游樂體驗才是高品質沉浸式 旅遊 產品趨勢。
6、 旅遊 與劇本殺模式相結合更能吸引年輕人。
2020年暑期,由飛豬推出的一款劇本殺產品同樣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在招募信息發布後,短時間就收到了上百封試玩者的簡歷,足以見得「景點+劇本殺」的火爆程度。事實上,「劇本殺」在年輕人之間早已開始流行。即能提供深度的角色及內容體驗,還帶有一部分社交屬性的「劇本殺」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一代的社交+ 旅遊 的新寵。在後疫情時代,景區想要擺脫主要依靠門票的收入模式,而酒店也想通過各類創新項目彌補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深受年輕人青睞的「劇本殺」無疑成為 旅遊 企業者不二之選。
7、南方冰雪游和北方雨林游仍是未來發展的熱點趨勢。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圓滿落幕,我國奧運健兒的出色表現,冰雪游成為 旅遊 的又一熱點,由於距離和我國南北溫度的差異巨大,南方冰雪游和北方雨林游仍是未來發展的熱點趨勢未來十年不會降溫。
8、「夢回大唐」——夜間 旅遊 項目也將成為未來 旅遊 趨勢的「黑馬」。
2019年為發展地攤經濟,營造高品質夜間文化 旅遊 消費環境,激發文化和 旅遊 消費潛力,加快形成夜間 旅遊 經濟體系?依託中心城區設施和重點景區,培育夜間觀光遊憩、文化體驗、特色餐飲、 時尚 購物等夜間 旅遊 經濟產業,推動形成與區域商圈發展相融合、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功能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一批夜間 旅遊 優質項目,推出一批夜間 旅遊 產品,形成一批夜間 旅遊 發展示範城市,打造一批活動豐富、吸引力強的夜間 旅遊 景區,最終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夜間 旅遊 發展格局。夜間游也更符合當下 社會 快速發展下年輕人的心裡需求。
9、 旅遊 業 科技 化趨勢日益突出 高 科技 在 旅遊 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旅遊 資源開發的高 科技 化,海底游、北極游、太空游等 旅遊 方式已成為可能; 旅遊 服務的高 科技 化,如: 旅遊 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劃等信息網路技術能夠極大地促進 旅遊 業的發展。
跟異路,不迷路,歡迎關注交流學習!
⑸ 旅遊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旅行社數量持續增長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盡管2020年以來疫情對於旅遊行業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中國旅行社數量從2019年的不到3.9萬家,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4.24萬家,較2020年增長4.3%。
綜上所述,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旅行社數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從業人員持續下降。從2021年國內旅遊總人次和總消費等數據看,行業出現復甦跡象。2021年中國國內旅遊總人次為32.46億,同比增長12.8%;旅遊總消費達到2.92萬億,同比增長31.0%;在線旅遊交易額達到1.47萬億,同比增長34.9%。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我國旅遊文化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
我國未來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險型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三、遠程旅遊迅速發展,在未來2O年間,世界旅遊業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遠程旅遊的增加;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更多關於我國旅遊文化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bb692163426471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⑺ 中國旅遊行業發展前景
穩定上升的趨勢。
1、首先我國地大物博,風景秀麗,國內的旅遊業也發展的很好,
2、其次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消費主體和消費觀念觀念的改變,旅遊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
3、所以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正處於穩定上升的趨勢。
⑻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旅遊景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旅遊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張家界(000430)、華僑城A(000069)、黃山旅遊(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遊(600749)等。
本文核心數據: 旅遊人次、旅遊收入
疫情對行業沖擊較大
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旅遊業持續低迷。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
2020年,國內旅遊人數為28.79億人次,同比下降52.06%;國內旅遊收入為2.23萬億元,同比下降61.10%。2021年,旅遊人次及旅遊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別為32.46億人次,2.92萬億元。目前,旅遊業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短途周邊游成新熱點
受疫情影響,安全、便利成為居民出遊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2020年國慶假期以來,遊客平均出遊距離及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均有收縮趨勢,分別由213千米、14.2千米下降至141.3千米、13.1千米。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短途游。根據攜程旅行數據,2021年,在攜程購買2小時以內高鐵火車票的遊客人次同比增長近三成。
廣州-深圳為短途游最受歡迎線路
根據攜程旅行數據,2021年國內熱門2小時高鐵旅遊線路主要分布在超一線以及一線城市,其中,廣州-深圳為短途游最受歡迎線路。
綜上所述,旅遊行業受疫情影響沖擊較大,短途周邊游成新趨勢。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