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賈芝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賈芝

發布時間: 2023-01-02 08:22:05

A. 賈芝的介紹

賈芝,男,漢族,原名賈植芝,1913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襄汾縣。民間文藝學家、民俗學家,新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文聯第八屆榮譽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際民間敘事研究會資深榮譽委員。

B. 賈芝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嗎

字面意思:子孫後代綿延不息,傑出人才輩出;夫妻恩愛和睦,白頭偕老。

這一聯總的來說是對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美好祝福,人丁興旺,家庭和睦是家門興旺的重要因素,自古就很看中。上聯中「芝蘭」是兩種香草,文言一般指子孫後代,意為子孫後代繁盛的意思。它是一個褒義詞,常用來指代優秀,傑出的子弟。下聯中「琴瑟」是兩種樂器,相傳為伏羲所發明,文言一般指夫妻,意為家庭和諧和睦的意思。
外延知識:清朝有一本《紅樓夢》的續書,書中提及賈寶玉出家之後,賈家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兒子取名字的情節,由於賈寶玉的嫂子李紈有兒子賈蘭,取「芝蘭雙秀」的美好祝願,於是將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兒子取名為賈芝。

C. 阿凡提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是誰國籍是什麼

作者趙世傑,國籍是中國。

趙世傑,1932年出生,現為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

1955年開始發表翻譯作品,1958年推出首本搜集翻譯為漢文的《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阿凡提的故事》在1980年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評獎活動中獲三等獎,它的修訂本被《中國少年報》列為「1982年紅領巾讀書獎活動」的10本推薦書目之一,並被北京市教育局列入「小學生叢書」,還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出版發行。

趙世傑被譽為「阿凡提之父」。其事跡已被收入多種辭書。

(3)賈芝擴展閱讀:

名人推薦

阿凡提確是維吾爾族眾口稱贊的一個智囊人物和代言人。他是一名勇於反抗剝削階級和各種歪風邪氣的鬥士,舉止幽默,笑話連篇,甚至有些傻氣,卻是真理的化身和人民的代言人。他確是一個「世界性的笑話大師」。

阿凡提也該為趙世傑講一個衷心感謝他的新故事了。

——賈芝民間文學研究家

我與阿凡提結緣長達60餘年,他的故事教會我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果麥的版本精選了阿凡提最好玩最機智的故事,獨特的設計樹立了一個更具現代感的阿凡提形象;輕快的語言和新穎的配圖能激發讀者的幽默感和想像力,值得細細品讀。

小朋友們,打開書讓阿凡提走進你們的閱讀世界吧。

大朋友們,打開書喚醒童年記憶中的那個阿凡提吧。

—— 趙世傑

D. 民間文學活動家賈芝的夫人是誰,介紹一些!

賈芝的夫人是李星華,是李大釗先生的長女。

她的生平介紹如下:
李星華(1911-1979).1911年11月21日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20年夏,隨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釗,李星華娘兒仨一同被捕,在監獄關押二十三天。她在法庭上機智地回答了敵人的審問,使大哥李葆華躲過了敵人的搜捕。她有兩個弟弟:李光華和李欣華;有一個妹妹:李炎華。
李大釗就義後,京師警察廳勒令李大釗遺屬限期離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華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從此輟學,在農村照料重病的母親。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帶著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復學。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學孔德學院高中部。生活無法維持時,她在父親朋友的關照下,勤工儉學、給學校刻印法文講義蠟版,每月補貼一些生活費用。1932年春天,她參加了黨所領導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黨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給學校刻印講義為掩護,為黨刻印革命傳單。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參與營救被捕同志。1932年初冬,因情況變化,她失掉了黨的關系。第二年春天,把母親接到北京,准備安葬父親。1933年4月23日,在黨組織安排下,李星華同送葬隊伍一起把父親安葬於香山萬安公墓。安葬父親35天後,母親趙紉蘭病逝。她在親友的幫助下,將母親和父親並排葬在萬安公墓。這年暑假,李星華升入孔德學院社會科學系。1935年12月,李星華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第二年她與賈芝結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學經濟系畢業。
1940年11月6日,幾經周折,到達陝北延安。到延安後,她選入延安魯藝文學系學習,之後就長期在延安中學教書。1942年,她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1945年重新入黨。在保衛延安的戰爭中,她跟著學校輾轉於陝北的群山中,仍然備課教書,始終如一。1947年9月,隨學校東渡黃河,到晉西北的臨縣等地,參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調查。全國解放後,李星華從延安回到北京,分別在師大女附中和馬列主義學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開始從事民間文學工作。她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民間文學》編輯部和采錄編選部負責民間故事采編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受到了國內外民間文學工作者的好評。此集還譯為日文,在日本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華一家受到殘酷迫害。因郁憤成疾,她雙目失明。在失明的情況下,堅持整理編輯《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一書。
1979年11月27日,李星華病故於協和醫院。她去世後不久,《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出版了,為讀者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
李星華是緬甸歸僑,於1940年歸國。曾任省第九屆人大代表、興仁縣四、五、六、七、八屆人大代表、街道辦事處副支書。
1979年病故,貴州黔西南州歸僑李星華因病去世,享年68歲。

E. 賈芝的人物生平

1938年,中法大學經濟系畢業;
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後從事法文翻譯、詩歌創作;
1943年,創辦延安中學,任政治委員兼教員;
1948年,創辦延安大學文藝系,任黨總支書記兼系副主任;
1949年3月,到北平,在文化部編審處工作;
1950年,創辦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歷任黨組書記、秘書長、副主席、名譽主席;
1950年,創編《民間文藝集刊》;
1951年,參與創辦人民文學出版社,任支部書記、編輯部主任;
195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1955年,創辦《民間文學》,任執行副主編;
1979年,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
198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80年,創辦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任社長;
1982年,創辦《民間文學論壇》任主編。
1982年,離休。

F. 紅樓夢中出現的丫環及其主人

紅樓夢中出現的丫環及其主人, 紅樓夢中所有出現的丫鬟的主人

紅樓夢人物關系詳細列表 賈府旁支:賈代儒(司賈家俬塾)(孫--賈瑞)賈瓊母(賈瓊--子,四姐兒--女)賈王扁之母(賈王扁--子,喜鸞--女)婁氏(賈菌--子)周氏(賈芹--子,)五嫂子(賈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賈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榮)賈府宗族:賈敕,賈效,賈敦,賈衍,賈珖,賈瓔,賈琛,賈璘,賈菖,賈菱,賈蓁,賈萍,賈藻,賈蘅,賈芬,賈芳,賈菌,賈芝,賈荇,賈芷;賈氏族親:香憐,玉愛 寧國府:賈演(寧國公)--焦大(奴,老僕)--來(賴)升(寧國府總管,來升媳婦)烏進孝(黑山村)--俞祿(小總管,張財家的,丫環--萬兒,興兒)賈代化(賈演子,神威將軍)賈敷(賈代化長子)(無情節)賈敬(賈代化次子,進士)賈珍(賈敬子,威烈將軍)(妾--佩鳳,攜鸞)(妻--尤氏,尤氏繼母--尤老娘,丫環--茄官--優伶之一)(丫環--銀蝶、文花、炒豆兒,小廝--喜兒、壽兒)(尤二姐--賈鏈私房妾--吞金自盡)(仆--鮑二、鮑二家的,丫環--善姐)(尤三姐--未婚自殺)--柳湘蓮(仕子,小廝--杏奴)賈蓉(賈珍庶子,五品龍禁尉)(後續弦)(妻--秦可卿,丫環--瑞珠,寶珠)--(秦業--養父--營膳郎)秦鍾(秦業養子,秦可卿之弟)(智慧兒--水月庵小尼姑,智慧兒師父--水月庵凈虛)(凈虛徒弟--智善、智通)賈薔(賈珍養子)--齡官(賈府十二優伶之一)賈惜春(賈敬女,出家)(丫環--入畫、彩屏、彩兒--彩兒的娘)史家:史侯(保齡侯尚書令)史侯女--賈母(榮國公子妻,丈夫--賈代善)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為侯,保齡侯史鼐,忠靖侯史鼎)史湘雲(父非侯,丫環--翠縷--縷兒,葵官--優伶之一--韋大英)(奶媽--周奶奶,丈夫--衛若蘭)王家:王公(都太尉統制縣伯)子(王公連宗宗侄--王成父)(王成,子--王狗兒,子妻--劉氏--劉氏母--劉姥姥)(孫子--王板兒,孫女--王青兒)長子(王公孫)(王仁--子,王熙鳳--女--賈鏈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王子騰(王公孫,京營節度史,九省都檢點)(婿--保寧侯之子)王夫人(王公孫女)--(賈政妻,王熙鳳的姑媽)薛姨媽(王公孫女)--(薛公孫妻,薛寶釵、薛蟠母,王夫人、王子騰妹)薛家:薛公(紫嶶舍人)子--子(薛公孫一)薛蝌(子)(妻--邢岫煙--邢夫人侄女,丫環--篆兒)薛寶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環--小螺,豆官--優伶之一)子(薛公孫二)--(妻--薛姨媽,當鋪總管--張德輝)薛寶釵(女,賈寶玉妻)(丫環-鶯兒-黃金鶯,文杏,蕊管-優伶之一,鶯兒母)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環--寶蟾,小舍兒)(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蒼頭)(妾--香菱--甄英蓮--秋菱,丫環--臻兒)(香菱父--甄士隱)(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肅--後接濟賈雨村)榮國府:賈源(榮國公)--賴大的母親--賴嬤嬤,榮府總管--賴大--賴大家的(賴大子--賴尚榮--州縣官)(柳二媳婦的妹子,廚房中柳二媳婦,柳二女-五兒)(榮國府其他僕役:來興、單大良、單大良家的--單大娘)(吳興登、吳興登媳婦,戴良、錢華、余信、余信家的)(王榮、張若錦、趙亦華,錢啟吳興家的、鄭華家的)(來喜家的、王興媳婦、鄭好時媳婦、張材家的、老祝媽)(老田媽,丫環--喜兒--非賈珍處小廝)(丫環--可人、彩鸞、靛兒、良兒)(寶官、玉官、葯官--優伶之三)攏翠庵妙玉賈雨村(連宗宗侄)(懷疑有誤--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原黛玉家師)(後續弦杏嬌--封肅丫環)賈代善(榮國公子)(妻--賈母)--(三子:賈赦,賈政,賈敏--女)(丫環--鴛鴦,鴛鴦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婦)(丫環--鸚鵡、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襲人)(丫環--文官--優伶之一,丫環--傻大姐--傻大姐的娘)賈赦(賈代善長子,一等將軍)(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婦,邢忠女兒--邢岫煙)(妾--嫣紅、翠雲,丫環--嬌紅、秋桐)(陪房--費婆子、王善保家的)賈鏈(賈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鳳)(女兒--巧姐)(仆--來旺兒及媳婦)(來旺兒兒媳--彩霞--賈政妾周姨娘丫環)(妾--秋桐--邢夫人丫環)(丫環--平兒、豐兒、小紅-紅兒-林紅玉)(林紅玉父--林之孝--總管,林之孝家的)(乳母--趙嬤嬤)(趙嬤嬤子--趙天梁、趙天棟)(小廝--興兒、隆兒、慶兒、彩哥兒,僕人--昭兒,王信、王信媳婦)賈琮(賈赦庶子)賈迎春(賈赦庶出)(夫--孫紹祖--指揮)(迎春乳母,乳母兒媳--王住兒媳婦)(丫環--司棋--王善寶的外孫女兒,丫環--綉桔、蓮花兒)(司棋嬸娘--秦顯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賈政(賈代善次子,工部員外郎--懷疑有誤)(妾--趙姨娘)--(兄弟--趙國基)(丫環--小鵲、小吉祥)(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興)(丫環--金釧兒、玉釧兒)(金釧兒、玉釧兒母--白老媳婦)(丫環--彩雲、彩霞、綉鸞、綉鳳)賈珠(賈政長子,病死)--(妻--李紈,丫環--素雲、碧月)賈蘭(賈珠遺腹子)賈元春(賈政長女,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丫環--抱琴)賈寶玉(賈政次子)(寄名的乾娘--馬道婆)(丫環--花襲人--珍珠,媚人)(襲人母及子花自芳、襲人兩妹子)(丫環--晴雯、麝月、綺霰、秋紋、碧痕、檀雲、紫綃、茜雪)(晴雯姑舅哥哥--多渾蟲,多渾蟲妻--多姑娘兒--燈姑娘)(丫環--芳官--優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溫都里那、金星玻璃)(芳官乾娘--春燕姨媽,其女--小鴆兒)(丫環--四兒--蕙香)(丫環--佳蕙、墜兒、篆兒、春燕)(春燕母--何婆)(小廝--茗煙--焙茗、小廝--鋤葯)(茗煙娘--老葉媽)(小廝--掃紅、墨雨、引泉、掃花、挑雲、伴鶴、雙瑞、雙壽)(乳母--李嬤嬤、趙嬤嬤、張嬤嬤、王嬤嬤,仆--宋嬤嬤)(李嬤嬤子--李貴)賈探春(賈政次女,趙姨娘女)(丫環--侍書、翠墨、艾官--優伶之一、小蟬)(小蟬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環藕官乾娘)賈環(賈政三子、趙姨娘子)(小廝--錢槐--趙姨娘內侄)賈敏(賈代善女)(林如海--夫--巡鹽御史)林黛玉(丫環--紫鵑--鸚哥--賈母丫環--鸚鵡)(賈雨村曾為其師)(雪雁、春纖、藕官--優伶之一)(奶娘--王嬤嬤)(藕官乾娘--夏婆子--探春丫環小蟬的外祖母) 有人將《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歸譜如下: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環:晴雯、麝月、襲人、鴛鴦、雪雁、紫鵑、碧痕、平兒、香菱、金釧、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賴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烏進孝、包勇、吳貴、吳新登、鄧好時、王柱兒、余信。 十二兒:慶兒、昭兒、興兒、隆兒、墜兒、喜兒、壽兒、豐兒、住兒、小舍兒、李十兒、玉柱兒。 十二賈氏:賈敬、賈赦、賈政、賈寶玉、賈璉、賈珍、賈環、賈蓉、賈蘭、賈芸、賈薔、賈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葯官、玉官、寶官、齡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慧、智通、智善、圓信、大色空、凈虛。 七彩:彩屏、彩兒、彩鳳、彩霞、彩鸞、彩明、彩雲。 四春: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 四寶:賈寶玉、甄寶玉、薛寶釵、薛寶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寶釵、薛寶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鳳、王子騰、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輩:賈蓉、賈蘭、賈芸、賈芹。 四玉輩:賈珍、賈璉、賈環、賈瑞。 四文輩:賈敬、賈赦、賈政、賈敏。 四代輩:賈代儒、賈代化、賈代修、賈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釧、鴛鴦、司棋。 四清客:詹光、單聘仁、程日興、王作梅。 四無辜:石獃子、張華、馮淵、張金哥。 四小廝:茗煙、掃紅、鋤葯、伴鶴。 四小:小鵲、小紅、小蟬、小舍兒。 四婆子:劉姥姥、馬道婆、宋嬤嬤、張媽媽。 四情友:秦鍾、蔣玉菡、柳湘蓮、東平王。 四壯客:烏進孝、冷子興、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載權、夏秉忠、周太監、裘世安。 文房四寶:抱琴、司棋、侍畫、入畫。 四珍寶: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雲--翠縷、笑兒、篆兒。賈探春--侍畫、翠墨、小蟬。賈寶玉--茗煙、襲人、晴雯。林黛玉--紫鵑、雪雁、春纖。賈惜春--入畫、彩屏、彩兒。賈迎春--彩鳳、彩雲、彩霞。(文章原摘自香港《廣角鏡》)

不計其數,這里只說主要的:
賈母共有八個大丫鬟,紅樓夢中提到的有:鴛鴦、琥珀、翡翠、玻璃、珍珠(給了寶玉後改名襲人)。
王夫人共有五個大丫鬟。紅樓夢中提到的有彩霞、金釧(後投井死了)、玉釧(金釧之妹)
李紈的丫鬟提到的只有一個:素雲。
王熙鳳的丫鬟:平兒(這個不用說了,是王熙鳳的臂膀)、豐兒
寶玉的丫鬟提及的最多:襲人,晴雯、麝月、秋紋,這三個是五錢銀子一個月的;碧痕、墜兒、芸香(原名蕙香,後改名叫四兒)、小紅(原名紅玉,後來給了鳳姐)、小燕、芳官、春燕。
迎春:司棋等
探春:翠墨、艾官等
惜春:如畫、彩兒等
黛玉:紫鵑、雪雁(從蘇州跟來的)、藕官等
寶釵:鶯兒、杏兒、蕊官。
寶琴:小螺、豆官等。
史湘雲:翠縷、葵官等。
賈環:彩雲

紅樓夢中的丫環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襲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性格最剛烈的丫鬟是鴛鴦。

紅樓夢中卑躬屈滕的丫環是誰

襲人

紅樓夢中的丫環可以嫁人嗎

可以的啊,就是沒有婚姻自由,封建時代不可能有自由婚姻的,更何況是丫鬟

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丫環有誰

賈寶玉
大丫環:襲人、晴雯、麝月、秋紋、綺霰、碧痕、茜雪
小丫環:媚人、檀雲、紫綃、良兒、小紅、春燕、芳官、四兒(蕙香)、佳蕙、墜兒、篆兒、春燕、
註:按照前八十回提示,柳五兒得病早死,未做賈寶玉的丫環;紫鵑也是後四十回所書,不太可信。

G. 賈芝的人物故事

在賈芝的詩歌中,播谷鳥是重要的意象,貫穿創作的始終。
1937年,賈芝在戴望舒主編的《新詩》上發表了《播谷鳥》,成為他那一時期的代表作:我第一次聽見它/「布穀布穀」的叫。/叫了一聲,/又飛到哪兒去了!
他意識到,自己應該是一隻飛鳴的播谷鳥。
1938年,賈芝在延安寫了《小播谷》:麥熟的五月,/紅石榴開了,/我愉快的播谷鳥又唱了。
到了1947年,賈芝寫了《播谷鳥第三章》:忠實的鳥啊,/在你凄苦而又愉快的聲音里,/我聽見了中國人民的災難和勝利!
幾十年後的1993年,賈芝寫了《詠播谷鳥》:飛鳴不已醒大地,/春來種子總萌發。
詩人艾青是賈芝延安時期的朋友,早在大後方編詩集時就選了《播谷鳥》。他打趣地叫賈芝「播谷鳥詩人」。1988年第四次文代會上,艾青還耿耿於懷地對賈芝說:「好好的詩不寫,搞什麼民間文學?」賈芝也不想爭辯什麼。在他看來,自己仍然是一隻播谷鳥,在民間文學這塊園地開拓、耕耘、播谷。
從2009年開始,賈芝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
草根學者
1913年,賈芝出生於山西襄汾縣。他從小生長在農村,印象最深的是在父親勞作的麥地里捉蝴蝶。1932年,在伯父的資助下,到北京中法大學經濟系學習。他崇拜法國象徵派詩人,和同學結成詩社,寫的詩大多是校園中的苦悶、哀怨和朦朧的愛情。1935年,賈芝出版了《水磨集》,共收入22首詩。
賈芝真正關注和熱愛民間文學是從延安開始的。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一場轟轟烈烈的向民間文藝學習的熱潮興起於陝北的山山峁峁。賈芝搜集民歌、民間故事,還創作發表了數十首寫戰士、農民、工人的新詩。從創作到生活,他徹底摒棄了在北京時的浪漫情懷與紳士風度,完完全全成為一介草民,灰布棉襖外面系一根草繩,跌斷腿的眼鏡用線繩套在耳朵上。唯一留下的一點痕跡,大概只有他隨身帶著的那把義大利小提琴了。
1949年,賈芝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會後被分配到文化部編審處,負責通俗文藝組。1950年,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現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創建,賈芝任秘書組組長,包攬了民研會幾乎全部大小事情,刻圖章、接待來訪、回信、買房作會址、買文具、當會計,一小筆經費就放在賈芝的口袋裡,口袋變成了民研會的錢櫃。
民研會成立不久,賈芝參加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籌建,任支部書記兼古典文學、民間文學組組長,民研會也隨之到了出版社。而後,社長馮雪峰執意要取消民研會,但挽留賈芝。賈芝表示難以考慮。1953年,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成立,文化部決定民研會歸文學研究所領導。賈芝和同事雇三輪車把民研會全部家當拉到了北京大學中關園。直到作為團體會員加入中國文聯,民研會才結束了四處飄泊的命運。此後,賈芝一方面在文學研究所做研究員,一方面擔任民研會的領導,雙重職位和身份一直伴隨著他直到1982年離休。勞累和辛苦不言而喻,卻給工作帶來極大方便,學術研究與全國民間文學普查、群眾民俗活動在這里對接。
「請給鄉下老婆——民間文學讓個座。」這是賈芝常說的一句話。他還說:「半個世紀以來,我的主要文藝活動就是為『鄉下老婆』爭座位。我們成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也好,創辦《民間文學》、《民間文學論壇》也好,不為別的,就是為這個。」
「我是不相信命運的。但有時人們似乎又難以擺脫命運的安排,命運神奇地註定了我的一生要奉獻給民間文學。」賈芝說。
1951年,蕭三知道賈芝是學法文的,寫信給周恩來,建議調他到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工作。周總理立即批示限他一個禮拜內攜家屬前往布拉格。賈芝接到周總理簽署的調令,意外的高興,卻又意外的惆悵。民研會當時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能一走了之嗎?賈芝去文化部找沈雁冰和周揚兩位部長。沈雁冰說:「你走了自然就搞不了民研會了!」賈芝隨即要求考慮派別人去,兩位部長商量了一陣,決定派另外一位同志去了布拉格。
上世紀80年代,賈芝身穿破舊的中山服,斜挎著背包,像趕場一樣奔忙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文聯兩個單位的學術或黨組會議。同事們看到他匆忙狼狽又不修邊幅的樣子,不禁調侃:「遠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賈芝倒不介意,還挺開心,絲毫沒有一些人說到這句話時那種埋怨待遇低、不受重用、酸溜溜的感覺。
賈芝常說自己是草根學者。因為民間文學是草根文學,研究民間文學的自然就是草根學者。他還認為,與其說自己是一名學者,不如說自己是一名民間文學工作者——毛澤東革命文藝思想的執行、實踐者。他一生致力於三個對接:學者和民眾的對接,書齋與田野的對接,民族和世界的對接。
從事民間文學研究的人就必須做到與民眾的對接。賈芝說,我們不是僅僅把他們作為研究對象,而是要與之融為一體,完成心與心的交流。只有這樣,采錄的作品才能保持真實的原生態,升華出的理論才能指導實踐而具有價值。幾十年的學術生涯,賈芝結交了許許多多的朋友,其中有農民、牧民、幹部、工人,也有歌手、故事家、民間藝人。在收獲事業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份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他認為,這是孤獨寂寞的書齋學者所感受不到的快樂和幸福。
1982年,賈芝提出了編纂《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的想法,也就是學界所稱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以後,文化部、國家民委和中國民協聯合組織實施。當時根據集成工作的需要,曾進行過為期數年的全國性民間文學普查,搜集原始資料逾40億字,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方面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工程。
對於民間文學工作來說,調查采錄是第一位的,既是為研究做准備,又是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的過程。賈芝的研究拋開靜坐書齋的研究,實現了與田野的對接。他的研究論文大多是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民間文學是鮮活的文學,研究活的文學就不能離開它生長的土地和環境。一位來自基層的學者曾經對賈芝說:「你們是把我們那裡游在水裡活潑潑的魚拿來曬成魚干再研究。」他震撼了,時時以此提醒自己,到田野中去,不僅僅是考察與作業,更是雙向的滲透與交融。賈芝每年都出行,大多去邊關小鎮、偏僻山寨。2002年,他90歲,1月到廣西宜州考察劉三姐故鄉,3月到上海參加學術會議,9月到江蘇常熟白茆鄉考察白茆山歌,到蘇州吳縣考察民間工藝,11月到湖北宜都青林寺考察謎語村;2004年3月又去河北趙縣考察「二月二」民俗節日。後來,他不大出門了,但家中客人不斷,帶來各地的信息。
改革開放以後,賈芝越來越感到中國的民間文學應該走向世界,展現自己的異彩,躋身世界文化之林。他加入了國際民間敘事研究會,後來還被推選為資深榮譽委員。他去了十幾個國家,介紹中國的民間文學。同時,爭取了國際民間敘事研究會在北京召開學術研討會。
革命伴侶
賈芝是李大釗的女婿,盡管他沒有見過岳父。
1927年,李大釗犧牲時,長女李星華只有16歲。之後,她在中法大學孔德學院高中部和大學讀書。孔德學院是蔡元培及北大幾位教授創辦,他們的子弟多在這個學校上學。李葆華(李大釗的長子)、李星華和周作人、周建人、錢玄同、沈尹默等人的子女也都是同學。李星華是半工半讀,由周作人幫助安排給學院刻寫蠟板,每月補助生活費15元。1932年期間,李星華參加了反帝大同盟和黨的組織,利用刻蠟板的機會為黨刻印傳單。
1935年,正在中法大學孔德學院社會科學系讀書的李星華和賈芝相識了。這期間,他們倆之間曾經有過一次令賈芝永遠難忘的談話。賈芝問她:「你的家在什麼地方?」她平淡地說:「我沒有家。」後又補充說,「我就希望革命成功!」李星華對舊世界深惡痛絕、對新中國充滿憧憬的強烈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賈芝。
這年年底,爆發了「一二· 九」學生運動。李星華、賈芝都是「一二·九」運動的參加者。平時態度溫柔敦厚的李星華,一到革命烽火起來的時候,好像突然變成了一頭勇猛無畏的獅子。當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遊行隊伍來到時,她站在學校大門外吶喊,招呼同學們快去參加遊行。賈芝和她一道沿護城河走到西直門外,城門這時被關得嚴嚴實實,無法進去,警察在城頭上正和遊行示威的同學對峙著。賈芝和李星華手拉著手走進遊行的行列。參加了那場斗爭,他們的愛情經受住了考驗,第二年就結婚了。
1937年,賈芝從中法大學畢業,想到法國里昂大學留學繼續深造。7月7日,賈芝乘最後一列火車離開北京回山西省親,結果遇上了「盧溝橋事變」,一時無法回來。李星華帶著孩子回到了河北樂亭。1938年暑假,賈芝離開臨時借讀的陝南城固西北聯合大學,奔赴延安。李星華知道賈芝到了延安後,回到北京做去延安的准備,周作人把她安排在北大的會計科當出納員,得以維持他們的生活。1940年,李星華向周作人說明要到延安去。經周作人幫助,預支了兩個月的薪金作為路費,並辦了出北京必須有的「良民證」。臨行前李星華去向周作人告別,說她要到延安去了,問他那邊有什麼事沒有?周作人說:「延安我不認識什麼人,只認識一個毛潤之,請你給他帶好。」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李星華未能將這個口信帶到,她後來在提起這件事時也深深遺憾。解放初期回到北京,大約在1950年末,賈芝和李星華到八道灣去看了周作人先生,對他保存李大釗遺著以及在敵偽統治時期幫助李星華去延安的事表示感謝。
早在1983年,賈芝寫了《關於周作人的一點史料——他與李大釗的一家》。他說,周作人和李大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過從較密,是北京大學同事,也是《新青年》的同人。在李大釗犧牲後,周作人不僅積極參與了後事的處理,參加了1933年的公祭,而且對李大釗的一家在長時期中給了很多的幫助,可以說他是朋友中出力幫助最多的一個。發表後,賈芝受到一些非議。但他認為,自己只是講了事實而已。其實,這篇文章是胡喬木聽賈芝談起周作人和李大釗的關系後,讓他寫的。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到賈芝位於演樂胡同的小院采訪,客廳正面掛著李大釗的墨跡:「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長時間凝視,不禁肅然起敬。沒想到賈芝說:「假的,真的在革命博物館。」李星華和賈芝把收集的李大釗遺物,統統捐獻給國家,其中就包括這幅墨跡。博物館後來製作了一批復製品,回贈家屬。「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復制的,和真的沒有什麼區別。」賈芝補充。
李星華和賈芝從延安回到北京後,就開始收集有關父親李大釗的資料,他們是主動承擔起這項任務的,既出於對父親的敬重與愛戴,也出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訪問了李大釗的許多老朋友、老同事,如劉清揚、張申府、於樹德、章川島、孫斐君、劉弄潮、周作人……並曾回到樂亭家鄉收集資料。在整理大量文字記錄的同時,還收集了許多歷史照片、遺物,以及部分手跡。這些物品在紀念李大釗犧牲30周年時,捐給中國革命博物館。
作為李大釗的女婿,賈芝在李大釗的思想傳播、遺物收集和文字整理上作出了特殊的貢獻。1959年,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約稿,賈芝編選了《李大釗詩文選集》。他說,這本書的編選和修訂,是在李星華的合作和幫助下進行的。她曾與李大釗同時被捕,自己所了解的李大釗的一些往事,大都是她講的,或同她一塊進行調查的。
到延安後,李星華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也學會了紡線、捻羊毛。她曾長期和賈芝同在延安中學教書,1945年重新入黨。1949年5月,李星華回到北京後,先是在師大女附中任教;後到馬列主義二分院教日本學生學中文;1956年起調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從事民間文學研究工作。艱難和坎坷的人生道路,損傷了李星華的健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郁憤成疾,雙目失明。李星華1979年12月去世。
手足兄弟
賈芝原名賈植芝。他的弟弟賈植芳,小兄長兩歲。雖然是同胞兄弟,但兄穩且痴,弟俠且野,性格迥異。
很多年後,賈植芳曾給兩個玄外孫女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要喝橘子水,哥哥不給買,他就躺在地上打滾。而才四五歲的哥哥,竟像個小大人一樣在旁邊哄他,給他講人生道理。孩童時期,哥哥賈芝就顯得文靜儒雅,弟弟賈植芳則十分調皮頑劣。
1929年7月,在伯父的資助下,賈芝、賈植芳一起到省城太原繼續求學。1932年夏天,兄弟倆到北京考學校。賈芝進入中法大學孔德學院高中部,賈植芳考入美國教會學校崇實中學高中部。
被稱為「硬骨頭」的賈植芳一生竟坐了四次監獄:北洋政府的監獄、日本人的監獄、國民黨的監獄,第四次入獄的罪名是「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分子」。
第一次入獄是因為參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被警察局以「共產黨嫌疑犯」罪名逮捕,關押兩個多月。賈芝求伯父幫忙。伯父上下打點,花了一千塊銀元和五十兩鴉片煙,把賈植芳保了出來。伯父讓賈植芳到日本亡命兼上學。賈芝到琉璃廠花五塊銀元給弟弟買了一張假文憑,然後送他到塘沽上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賈植芳立即放棄在日本大學社會學系的學業,回國參加神聖的抗戰事業。
受在延安的哥哥之託,把嫂子李星華以及3歲的孩子和弟弟李光華從北京送到延安,成為賈植芳的一件大事。雖然周作人做了「人保」,但至少還有兩個問題非常麻煩:一個是錢,沒有相當數量的銀元,這件事難辦;另一個更難辦的是找關系,沒有可靠的人託付,安全就難以保證。賈植芳利用自己當時在國民黨前線抗日部隊工作的便利條件,幫助李星華、李光華轉往延安,他還把自己的150塊銀元全給了嫂子。
1950年,賈植芳到復旦大學教書。賈植芳和胡風是很好的朋友,而賈芝因為胡風說過「民間文學是封建文學」等一些話,對胡風很有看法。賈芝對日益升溫的批判胡風的運動自然也特別關注。1954年,弟弟赴京省親,做哥哥的很想利用這個機會同他談談,可他了解弟弟的倔脾氣,怕自己的勸說未必會有什麼效果,於是約請了文研所所長何其芳等。一見面,何其芳就熱情地同賈植芳說:「老弟,我們正要找你好好談談呢。」賈植芳常說自己不是學問中人,而是社會中人,一聽這話立即警覺起來。接著,何其芳就說了胡風的四個錯誤:「你是胡風的朋友,應該幫幫他。」沒想到賈植芳從如何認識胡風講到胡風怎樣同國民黨政府斗爭,最後明確表示,你所說的四條,我一條也看不出來。賈芝一看情況不妙,悄悄地走了出去。多少年後,賈植芳說,我知道失去了一次可能改變自己人生道路的機會,為此,我將付出悲慘的代價。隨後,胡風請大家吃飯,賈植芳讓哥哥去,賈芝堅決不去。結果胡風在飯桌上談到「萬言書」等事情,去吃飯的人都成了「胡風分子」。
不到一年,賈植芳被投進了監獄。賈芝知道後給有關部門寫信,詢問是否可以給弟弟寫信和寄東西?他把自己的羊皮襖寄給了賈植芳,以後還有《紅岩》等書籍和一些吃的。25年後—1979年,兄弟倆才重新相見。
到了晚年,賈芝喜歡紅色,喜歡穿紅色的衣服:紅夾克、紅襯衣、紅圍巾。去上海看弟弟,賈芝送了一件紅色外套。賈植芳半開玩笑地說,你是紅色的,我是黑色的,一輩子說我披著紅色外衣干反革命勾當,我不能穿的。據說後來賈植芳還是穿了,畢竟是哥哥送的。
李星華去世後,賈芝和金茂年結成夫妻。這一婚姻遭到家庭內外的一致反對。賈植芳見過金茂年後,第一個表示支持。對於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嫂子,賈植芳常說:「俺在這里給你磕頭了,你把俺哥照顧好。」
在金茂年看來,這對從小性格就有很大差異的兄弟,骨子裡是一樣的純真,一樣的浪漫,一樣的執著,一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