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蘇聯解體20年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蘇聯解體20年

發布時間: 2023-01-02 09:24:20

⑴ 蘇聯解體20年後,俄羅斯真要建造航母了嗎千萬不要被誤導了

蘇聯期間,總共建造了8~9艘航母。其中只有一艘航母真正投入使用,就是庫茲涅夫號。其餘都是半成品或廢棄了的。1990年蘇俄解體後,俄國再無能力建造航母,只是沿用了庫茲涅夫號。俄國一直沒有再建造航母,主要是沒財力,其次是技術較糙,即使造出來,性能也普通。
蘇聯期間廢棄的7~8艘航母或半成品航母,有三艘被中國買來。其中一艘在天津,一艘在深圳,都用來當做旅遊展覽。另外一艘,即瓦良格號,由烏克蘭賣給中國(軍方以香港商人名義購入),再經改造,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即遼寧號。

⑵ 12月25日,蘇聯解體幾年

樓主!您好!
1.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5個聯盟國組成。
2.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蘇聯解體距離現在20年左右。
希望能幫助您!

⑶ 蘇聯解體時間

蘇聯解體時間是1991年12月25日。

蘇聯解體於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瓦解。

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3)蘇聯解體20年擴展閱讀:

解體原因

1991年以來,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許多人士對蘇東劇變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視和研究,已經出版的著述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浩繁,觀點各異。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思想理論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知識分子沒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脫離本國國情;

政治領域中,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官僚主義盛行、嚴重脫離群眾;

在經濟發展上,計劃經濟體制一統天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片面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收入分配長期搞平均主義,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緩慢;

在對外關繫上,搞大國主義、霸權主義,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全面擴軍備戰,與美國爭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實力,等等。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蘇聯不承認私有財產也不尊重和保護一切私有財產與公民權利,違背了國際歷史文明的發展潮流。

⑷ 蘇聯解體在哪一年

蘇聯是1991年解體的。

蘇聯解體(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

人口:

十月革命後,蘇聯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數量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87年1月止,城市數量已達到2176個,城市人口達1.86億,佔全國總人口的66%。

1989年人口普查數字表明,總人口為286,731,000人。

人口較多的共和國為: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白俄羅斯、哈薩克、亞塞拜然,中亞各共和國(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 出生率每年高達2.6%,而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為0.4一0.7%。

⑸ 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 蘇聯為什麼會亡黨亡國

蘇聯亡黨亡國一共有五個方面的原因,解析這些原因對於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很積極的作用,這五個方面的原因解釋如下: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蘇共內部,即蘇聯共產黨的蛻化變質,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蛻變。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否定黨的領袖,否定黨的歷史。「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出現了一股「重新評價歷史」的運動,從否定斯大林開始,繼而攻擊和誹謗列寧,歪曲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最後否定蘇共70年的執政歷史。這種所謂評價使蘇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終於導致了蘇共黨亡政息。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二個重要原因: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失去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在理論上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使全黨失去正確的理論指導,必然造成黨內外思想的混亂和社會政治動盪。戈爾巴喬夫徹底背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強調:「新思維」就是促進「多元化」,放棄「意識形態限制」和「精神壟斷」,打破「一切理論的局限」,實質上就是打破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三個重要原因:黨風敗壞、嚴重脫離群眾。黨的作風體現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列寧時期,非常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嚴格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和黨員廉潔奉公,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脫離群眾。列寧堅決反對特殊,以身作則。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黨內腐敗嚴重。特權階層惡性發展,不斷利用各種手段,將過去對國有資產的支配權轉化為實際的佔有權。1991年,莫斯科上萬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來的黨政幹部。所以,一個美國學者講:「蘇聯共產黨是唯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四個重要原因:幹部路線嚴重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蘇聯的幹部路線從斯大林時期開始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實際上的任人唯親,上下級幹部之間形成了很強的人身依附關系。到戈爾巴喬夫時期,任人唯親的幹部路線更加肆無忌憚。他上任不久就改組了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新增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8人,撤職2人。更換了部長會議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換了40多名黨中央和政府部長,近100名州委書記。錯誤的幹部路線造成黨政軍幹部隊伍思想空前混亂,嚴重損害了黨的威信,造成了幹部對黨的離心傾向。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五個重要原因:嚴重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原則,改變了黨的顏色。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上,搞的是民主社會主義,鼓吹「全民黨」、「全民國家」,實行資產階級「公開性」、「民主化」,造成了全黨的思想混亂,很多黨員感到迷茫。黨的基層組織受到嚴重削弱,形同虛設。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受到破壞,黨風惡化,嚴重脫離群眾。
蘇聯亡黨亡國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討,並很好總結,以便成為我們的鑒戒,從而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⑹ 蘇聯解體的時間是什麼時候解體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影響和教訓

蘇聯是什麼時候解體的?為什麼會解體?有什麼教訓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蘇聯解體的內容吧!蘇聯解體,是自20世紀90年代蘇聯共產黨失去了執政地位,及由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蘇聯解體的時間是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完全解體的標志是《阿拉木圖宣言》的簽署。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的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解體。

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主要有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改善人民生活。還有就是要發展科學技術,積極參與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中。最後還要建立制度自信。以上僅是小編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什麼錯誤,請諒解!

⑺ 看了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後,分析蘇聯為什麼會亡黨亡國

蘇聯亡黨亡國的八個根本原因: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語縮寫CCPC)簡稱蘇聯,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和分屬各加盟共和國的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129個邊疆區或州組成。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與美國並列的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次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布蘇聯不再存在,為立國69年的蘇聯劃上句號。蘇聯解體前後,原有15個加盟共和國先後分裂為15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亞美尼亞、摩爾多瓦、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1991年以來,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許多人士對蘇東劇變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視和研究,已經出版的著述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浩繁,觀點各異。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體制僵化、改革失敗、領導失職、和平演變、軍備競賽、民族問題、政黨腐敗。
其實,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蘇共內部,即蘇聯共產黨的蛻化變質,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蛻變。正由於蘇聯共產黨的蛻化變質,導致了蘇聯亡黨亡國。蘇聯亡黨亡國有以下八個方面的重要原因。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一個重要原因:背離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戈而巴喬夫在政治領域的改革上,用多黨制代替共產黨一黨專政,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領導。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沒能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過分注重工業的發展,又不承認市場經濟,導致工農業比例失調,赫魯曉夫,勃列日捏夫等後幾任總統都沒能突破這種模式,為蘇聯解體埋下禍根。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三個重要原因:否定黨的領袖,否定黨的歷史。「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出現了一股「重新評價歷史」的運動,從否定斯大林開始,繼而攻擊和誹謗列寧,歪曲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最後否定蘇共70年的執政歷史。這種所謂評價使蘇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終於導致了蘇共黨亡政息。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四個重要原因: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失去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在理論上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使全黨失去正確的理論指導,必然造成黨內外思想的混亂和社會政治動盪。戈爾巴喬夫徹底背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強調:「新思維」就是促進「多元化」,放棄「意識形態限制」和「精神壟斷」,打破「一切理論的局限」,實質上就是打破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五個重要原因:黨風敗壞、嚴重脫離群眾。黨的作風體現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列寧時期,非常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嚴格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和黨員廉潔奉公,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脫離群眾。列寧堅決反對特殊,以身作則。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黨內腐敗嚴重。特權階層惡性發展,不斷利用各種手段,將過去對國有資產的支配權轉化為實際的佔有權。1991年,莫斯科上萬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來的黨政幹部。所以,一個美國學者講:「蘇聯共產黨是唯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六個重要原因:幹部路線嚴重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蘇聯的幹部路線從斯大林時期開始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實際上的任人唯親,上下級幹部之間形成了很強的人身依附關系。到戈爾巴喬夫時期,任人唯親的幹部路線更加肆無忌憚。他上任不久就改組了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新增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8人,撤職2人。更換了部長會議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換了40多名黨中央和政府部長,近100名州委書記。錯誤的幹部路線造成黨政軍幹部隊伍思想空前混亂,嚴重損害了黨的威信,造成了幹部對黨的離心傾向。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七個重要原因:嚴重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原則,改變了黨的顏色。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上,搞的是民主社會主義,鼓吹「全民黨」、「全民國家」,實行資產階級「公開性」、「民主化」,造成了全黨的思想混亂,很多黨員感到迷茫。黨的基層組織受到嚴重削弱,形同虛設。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受到破壞,黨風惡化,嚴重脫離群眾。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八個重要原因:政治上,形成官僚階層。這個階層形成以後,往家族化發展,之後想上升入仕途的其他人,被官僚世家把路堵死。官僚隊伍中極度缺乏新鮮血液,並正式與群眾脫節(世世代代官位被一家一族把持,當然會脫離群眾)。而且這個階層裡面,官官相互,沒有「外來」威脅,不求政績,只求享受。大肆享受特權,以權謀私,生活腐化,不思進取,蛻變成寄生在群眾身上的血吸蟲。勃列日涅夫就是代表人物。

蘇聯亡黨亡國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討,並很好總結,以便成為我們的鑒戒,從而更好地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

⑻ 蘇聯解體時間及原因

蘇聯解體一事是二十世紀重大歷史事件之一,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

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蘇聯前領導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勃列日涅夫上位之後提拔了大量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各種歪風邪氣也因此而滋生。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2月26日,蘇聯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⑼ 居安思危2 —— 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的內容簡介

本片運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傾聽並記錄了20年前那場劇變的親歷者、當事人和普通民眾對那場劇變及其後果的訴說,全景式地展現了蘇共亡黨及蘇聯解體的全過程,親歷者、當事人和普通民眾他們以各自的經歷講述20年前那場「世紀大悲劇」的前因後果、台前和幕後,並通過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論思考,揭示了蘇共執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迅速垮台的深刻歷史教訓。
第一集 蘇聯最後的日子--世紀大悲劇引起的反思一個名叫「蘇聯」的小小咖啡館,為什麼會生意紅火?人們在這里找尋的是那個已經逝去的國家。蘇聯對今天的俄羅斯人民來說,是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1991年蘇聯全民公決,76.4%的人贊同保持蘇聯。是誰,違背人民的意願,秘密討論新聯盟條約並從法律上破壞了聯盟國家的統一?是什麼原因導致了「8.19」事件的發生?「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為什麼僅僅堅持了3天就以失敗而告終?蘇聯共產黨為什麼會輕而易舉的被解散?三個蘇聯地方政權領導人,三個曾經的蘇共黨員,怎樣偷偷鑽到別列韋日叢林,炮製了肢解蘇聯這個龐大國家的決定?1991年12月25日,蘇聯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整個蘇聯出奇地平靜,這種平靜連戈爾巴喬夫也感到吃驚。戈爾巴喬夫背叛了人民,人民也就無情地拋棄了他。20年過去了,許多俄羅斯人談到蘇聯解體時無不痛心疾首。200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時十分痛心地說:「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對於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民來講,它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蘇聯亡黨亡國,給俄羅斯人民帶來的又是什麼呢?
第二集 把自己推向滅亡的政黨-----多黨制引發的惡果在莫斯科市中心一個文化公園的偏僻一角,堆放著一尊尊列寧、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塑像。這些塑像不是殘破不全,就是傷痕累累。正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在蘇聯全國上下颳起的那股否定蘇共、否定蘇聯歷史,推行多黨制的狂潮中,這些塑像連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功績與人格,遭到了瘋狂的攻擊和嘲弄。早在1985年,戈爾巴喬夫的重要智囊雅科夫列夫就上書戈爾巴喬夫,明確提出「民主化」就要通過「公開性」等手段,結束蘇共的「一黨專制」,在蘇聯實現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會制。1986年,在「民主化」、「公開化」的浪潮中,蘇聯開始出現各種「非正式組織」1989年,全蘇人民代表選舉,這是戈爾巴喬夫效仿西方議會制,在蘇聯舉行的第一次全民選舉運動,蘇共的候選人在選舉中紛紛落敗。1990年3月,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修改憲法第六條,蘇共的核心領導地位被取消,這是蘇共毀滅性的開始。從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到總統制,實現了戈爾巴喬夫多年的夙願和政治理想,但蘇共已經蛻化變為組織上「聯邦化、鬆散化」、思想上民主社會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等大雜燴的意識形態「俱樂部」。把蘇共推向滅亡的不是別人,是蘇共自己。原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庫普佐夫說:「俄羅斯人從來沒有想過也根本不相信,作為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能夠出賣共產黨。
第三集 被「休克」的國家-----經濟私有化帶來的衰敗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最初於經濟,「加速戰略」欲速不達,加重了蘇聯經濟問題。反酗酒運動不僅把戈爾巴喬夫變成「礦泉水書記」,更使蘇聯的經濟雪上加霜。1988年,蘇共提出了從根本上進行經濟改革的任務,嘗試著私有化打開大門。圍繞計劃與市場、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沙塔林等人在葉利欽的組織指揮下制定了「500天計劃」與政府的方案抗衡,私有化逐步主導著蘇聯經濟改革的方向。《私有化法》的頒布,徹底搞亂了人們的思想,許多企業不知所措,蘇聯經濟形勢開始嚴重惡化。無節制的通貨膨脹使80%的人進入貧困線,成百萬的貧困者流落街頭。蘇聯解體後,新獨立法人國家無一例外地急速推進本國的私有化,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結果,俄羅斯市場供求進入惡性循環,通貨膨脹率高達2509%,物價上漲6000多倍。政府發放私有化證劵演繹了一場舉世罕見的鯨吞共有資產大戲。企業管理者、各級官員以及暴發戶們按照遠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收購政府拍賣的企業,形成了俄羅斯首批金融和工業寡頭。英國《金融時報》的弗里蘭稱,俄羅斯私有化改革通向的是「青面獠牙的霍布斯資本主義」、「強盜資本主義」和「裙帶的」、腐敗的資本主義。面對這樣的資本主義,痛定思痛的俄羅斯人回答得更為直白:讓資本主義滾蛋去吧!對俄羅斯人民來說,資本主義當然就是滅亡!
第四集 阿爾巴特街的迷牆----指導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亂
莫斯科阿爾巴特街有一面特殊的牆,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寫上自己要說的話,塗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久而久之成了一面迷牆。迷牆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的蘇聯就像這面牆一樣,任人塗抹,任人評說,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公開性」是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不久確立並推動的一項重要改革方針。蘇聯主義報刊和新聞媒體的領導班子被大幅度調整,一大批主張西化的編輯記者被起用,這些報刊很快就成為自由派的宣傳工具,成為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陣地。大批反社會主義文學作品的解禁在當時被稱為繼赫魯曉夫的「解凍」以後的「第二次解凍」。蘇聯國家電視台開設的一些政論性專欄,為反共反社會主義大造輿論。隨著「公開無限制」方針的推行,一股氣勢洶洶的否定蘇共和蘇聯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迅速蔓延至史學界、理解界和思想界,形成了一場反思歷史、重評歷史的運動,1988年以後不斷升級,一浪高過一浪。「公開性」和指導思想「多元化」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歷史虛無主義泛濫,取消馬列主義為指導,使黨失去統一的思想基礎和行動指南。蘇共由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逐漸蛻變為資本階級的俱樂部。而主張西化的所謂民主派與民族分裂勢力正是利用蘇共自我醜化、自我否定、主動讓權和解除武裝之機,奪取了蘇共的政權,解體了蘇聯。正是戈爾巴喬夫倡導的「公開性」、「指導思想多元化」,使蘇聯意識形態領域一片混亂,進而從根本上動搖了蘇共的執政地位。而所謂的民主派掌權後,並沒有給俄羅斯人民帶來渴望的民主。1993年5月,當人民起來通過議會要求總統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的時候,遭遇的卻是無情的鎮壓。1993年10月,民選總統竟然用坦克和大炮攻擊議會大廈,釀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的「十月事件」。20年過去了,當今俄羅斯人反思那段令人心悸的歲月,仍痛惜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觀看本片對於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增強黨員幹部居安思危的意識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