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同日而語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同日而語

發布時間: 2023-01-04 11:29:59

㈠ 同日而語什麼意思

基礎釋義

  • 指相提並論。

  • 詳細釋義

  • 放在同一時間談論,指相提並論(多用於否定式)。

  • 出處

    《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句

  • 1. 這兩件事本質完全不一樣,若同日而語,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 2. 目前我國雖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與舊中國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 3. 雖然他的學習成績跟好的相比還有差距,但與以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 近義詞

  • 相提並論[ xiāng tí bìng lùn ]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 一概而論[ yī gài ér lùn ]

    一概:同一標准,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准來對待或處理。

  • 混為一談[ hùn wéi yī tán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反義詞

  • 無與倫比[ wú yǔ lún bǐ ]

    倫比:類比,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 分門別類[ fēn mén bié lèi ]

    分、別:分辨、區別;門:一般事物的分類;類:許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綜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徵分別歸入各種門類。

  • 另眼看待[ lìng yǎn kàn dài ]

    用不同於一般的眼光看待。

㈡ 同日而語的意思

同日而語的意思是比喻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區別,一樣看待,一概而論。常用作否定句,上加「不可」二字。

同日而語,而:文言連詞,這里表示承接關系。同時來講。日:時日。比喻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區別,一樣看待,一概而論。出處:《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同日而語造句

1、這兩件事本質完全不一樣,若同日而語,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2、他的學習成績跟好的相比還有差距,但與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

3、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4、但文西先生的耐心卻不能同日而語。

5、家財險及裝修險的銷量在逐漸上升,但與壽險和仍不可同日而語。

6、這一修訂本不可與先前的「版本」同日而語。

7、比之一般高手的怒目切齒,喝叱做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8、比氣運,那就更加不可同日而語了。

9、比之戴宗的大而化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爾後,時遷坦然作為梁山的人質,被關押在法華寺內。

10、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礎上產生的趣味,和趣味主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11、目前我國雖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與舊中國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㈢ 「同日而語」什麼意思

一、意思: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的比較。

二、拼音:[ tóng rì ér yǔ ]

三、出處:先秦·劉向《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白話釋義:滅掉別國或被別國滅掉,讓別國臣抄服或臣服於別國,兩者絕不能相提並論。

(3)同日而語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

一概而論[ yī gài ér lùn ]

意思:指處理事情、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一律看待。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白話釋義:作者怎麼能夠把今天跟古時候相比,一律看待呢?

二、反義詞:

另眼看待[ lìng yǎn kàn dài ]

意思:用不同於一般的眼光看待。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心下喜歡,另眼看待。」

白話釋義:內心十分的喜歡,用不同於一般的眼光看待。

㈣ 同日而語翻譯

同日而語(拼音tóng rì ér yǔ),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二》。

「同日而語」原意是把兩件事或兩個人同等看待,相提並論。語:談論。多用於否定式中,表示差別很大。在句中作謂語、賓語。

典故

戰國後期,七大諸侯國互爭長短,戰爭連年不斷。當時七大諸侯國中,秦國勢力最大。

縱橫家蘇秦主張合縱,聯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為了取得六國對他的信任,他博覽群書,刻苦鑽研學問,以便能說服六國國君。

這一天,他駕車來到趙國游說。趙王對他以禮相待,親自走下台階迎接他,問道:「貴客駕臨,不知有向指教啊?」

蘇秦提出了六國合縱抗秦的主張,但趙王一時拿不定主意,蘇秦便分析道:「六國單獨和秦作戰,無論是在武器裝備和士兵志氣上肯定都不是秦國的對手,而且秦國實行了商鞅變法之後,經濟上更加富裕,民富則國強,但是秦國的野心又怎麼會滿足於自己的這點小地方呢?」

蘇秦又說:「趙國地域遼闊,對秦國來說正是一頭肥羊,他們巴不得來攻打趙國,將其據為己有。只不過因為西南邊有韓國、魏國阻擋,秦國才不能輕易興兵來犯,趙國才有一時的安寧。一旦韓、魏被秦並吞,那趙國豈不就在虎狼之口了嗎?」

趙王聽蘇秦這么一分析,不覺膽戰心驚,問道:「那麼依先生之見,寡人如何才能保住趙國?」

「一國之力誠然難敵大軍,依臣之見,既然韓、魏、齊、楚、燕、趙同被秦國威脅,還不如六國合力,共同對抗秦國。」蘇秦答道。

㈤ 「同日而語」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相提並論。

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譯義: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這兩者難道可以同日而語嗎?

(5)同日而語擴展閱讀:

戰國中後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秦想吞並六國,洛陽人蘇秦便到趙國勸說趙王聯合其他五國齊心抗秦,還說:"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趙王接受蘇秦的建議,封他為武安君,到各國去游說共同抗秦。

他先到秦國游說秦惠王,結果沒有成功。於是,他又到趙國游說。趙國的相國不喜歡蘇秦,他又沒有成功。後來到燕國,才得到一些資助。接著,他第二次來到趙國,這一回,趙國的國君趙肅侯親自接待了他。

他向趙肅侯分析了趙國和各國的關系,又分析了趙國的實力和面臨的形勢,聽完後,趙肅侯問蘇秦應該怎麼辦。

於是蘇秦說道:"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合起來五倍於秦國,估計各諸侯國的士兵數量十倍於秦國,如果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就一定能打敗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怎麼可以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談論呢?"

㈥ 同日而語是什麼意思 同日而語造句 近義詞反義詞

同日而語的意思:

[tóngrìéryǔ]

放在同一時間談論,指相提並論(多用於否定式)。

同日而語網路解釋:

指相提並論。

同日而語的詳細解釋:

同日而語 [tóng rì ér yǔ]

放在同一時間談論,指相提並論(多用於否定式)。

同日而語的近義詞:

同日而道,同日而言,相提並論,混為一談,等量齊觀,同日而論,一概而論

同日而語的反義詞:

無與比倫,美妙絕倫,分門別類,無與倫比,敵眾我寡,另眼看待

同日而語的出處:

《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同日而語造句:

1、這兩件事本質完全不一樣,若同日而語,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2、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3、但文西先生的耐心卻不能同日而語。

4、雖然他的學習成績跟好的相比還有差距,但與以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5、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礎上產生的趣味,和趣味主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6、卑劣的贖罪和大度的寬赦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合法的慈悲,是不可和骯臟的徇縱同日而語的。

7、目前我國雖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與舊中國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8、目前的中國雖然與發達國家還不是有很大距離,但與舊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