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易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為有哪些
【法律分析】: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其他。
3、使用不安全設備: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動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
5、物體(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
6、冒險進人危險場所:冒險進人涵洞,接近漏料處(無安全設施);採伐、集材、運材、裝車時,未離危險區;未經安全監察人員允許進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幫問頂」開始作業;冒進信號,調車場超速上下車,易燃易爆場合明火,私自搭乘礦車,在絞車道行走,未及時嘹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護欄、汽車擋板、吊車吊鉤)。
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未戴護目鏡或面罩;未戴防護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護具;未佩戴安全帶;未戴工作帽;其他。
12、不安全裝束:在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旁作業時穿過肥大服裝;操縱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時戴手套。
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第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B. 不安全因素有哪些方面
總結來說有三點: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物的有安全狀態。
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原則、常用方法及機械設備使用安全技術的一般原則。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就要採取各種安全技術措施。
人們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中總結和創造了一些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方法,掌握這些原則和方法,可以幫進行決策與選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責任
必須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企業應逐級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要有具體的責任、措施、獎罰辦法。對完成責任書各項考核指標、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考核指標或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對於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對該單位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安全生產
C. 不安全行為都包括那些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為,首先是人的行為,像不佩戴防護用品、不按規章操作等等。
物的不安全狀態,首先是物的狀態,像作業工具有缺陷、設備帶故障運行等。
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像照度不足、作業場所狹窄、惡劣天氣等。
管理缺陷,像無制度、無措施等等。
(3)不安全擴展閱讀:
不安全行為是指造成人身傷亡事故的人為錯誤。包括引起事故發生的不安全動作,也包括應該按照安全規程去做,而沒有去做的行為。不安全行為反映了事故發生的人的方面的原因。
不安全行為分類:
1、操作失誤,無視安全,無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故障的。
3、使用不安全的設備。
4、手工操作代替刀具操作。
5、存放不當的物品(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
6、冒風險進入危險場所。
7、保持不安全的位置(如平台護欄等)。
8、在升降臂下工作,保持。
9、機器運行時的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潔等工作。
10、會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11、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用具。
12、不安全的服裝。
13、如何處理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差錯。
D. 什麼是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是人表現出來的,與人的心理特徵相違背的,非正常行為,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違反勞動紀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險性的做法,也是「三違」的部分內容。
不安全行為的分類:
1、 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體(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護欄等);
8、在起吊臂下作業、停留;
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沒有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用具;
12、不安全裝束;
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處理錯誤。
(4)不安全擴展閱讀:
案例:北京470萬居民年內將簽天然氣合同以規范不安全行為
北京470萬戶居民年內將簽天然氣合同有望對供用氣雙方責任、用戶繳費等進行約定;以合同規范居民的不安全行為。
年內,北京市有望推廣居民天然氣供用合同,全市470萬戶使用天然氣的居民用戶將與燃氣供應企業簽訂該合同。
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獲悉,今年內有望出台居民天然氣供用合同,全市470萬戶居民用戶將與燃氣集團等燃氣供應企業簽訂該合同。合同中,有望對燃氣供應企業責任、用戶責任、燃氣計量、用戶繳費等進行約定。假如居民家中發生燃氣事故,將根據合同約定,追究居民用戶和供氣單位各應承擔的責任。
燃氣集團每18個月對這470萬戶居民巡檢一遍,在巡檢中,經常發現新裝修的居室為了美觀將天然氣管道包上,這會造成天然氣管線被置於密封環境下,如果有輕微泄漏的燃氣無法排出,逐漸積蓄就有可能造成爆燃。此外,裝修中還易發生擅自更改天然氣管線走向的問題。
使用過期的直排式熱水器則是另一類存在較大隱患的情況。目前燃氣集團發現上述問題後,只能給居民下發整改通知,無法進行任何強制。而居民天然氣供用合同,將會就居民需要履行的安全責任寫明,以合同制止居民作出容易造成燃氣隱患的不安全行為,保護其自身以及鄰居的安全。
E. 十種常見的不安全行為
法律分析:1) 操作錯誤忽視安全警告;
2) 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設備;
4) 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體存放不當;
6) 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9) 運轉時操作機器;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不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或者參與擬訂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二)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
(三)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和評估,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
(五)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
(六)制止和糾正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
(七)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設置專職安全生產分管負責人,協助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F. 不安全指的是什麼
不知道樓主說的是哪一種不安全狀態,不過本人還是把自己知道的幾種不安全狀態跟樓主說下:
1、不安全狀態指的是在某個事件里或地方里自身忽然會感到不安,感覺似乎有危險逼近,從而進入不安全狀態。這種一般是伴隨著焦慮,恐懼,焦躁,心理因素或者生理因素導致的不安情緒、
2、電腦的不安全狀態是指硬體和軟體的使用安全、出現的漏洞、病毒、黑客入侵網路SQL資料庫時造成的混亂局面,軟體和軟體,硬體和軟體,硬體與硬體發生的沖突而最終引起系統崩潰,黑屏都是不安全狀態。
G. 常見的不安全行為有哪些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漏電等,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記、警告信號,操作錯誤,奔跑作業,機器超速運轉,手伸進沖壓模,工件堅固不牢,用壓縮空氣吹鐵屑。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安全裝置被拆除、堵塞,作用失效,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動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物品存放不當。
5、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冒險進入涵洞,接近漏料處,危化品房,基建工地
6、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調整、焊接、清掃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7、未穿戴勞保用品: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場所忽視其作用。
8、不安全裝束:在有旋轉零件的設備旁作業穿過肥大服裝,操縱帶有旋轉部件的設備時帶手套,女員工的長發不盤起來操作輥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