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愛玉粉
擴展閱讀
怎麼看股票的上漲幅度 2025-09-16 00:09:08
分公司原始股票值得買 2025-09-15 22:39:05

愛玉粉

發布時間: 2023-01-13 06:12:08

Ⅰ 什麼是愛玉粉

傳統上說是一種野生小木瓜中間的籽磨成的粉。那種籽在手裡輕揉可以慢慢成凍,有點類似於果凍粉比例失調(水多粉少)時製作出來的成品。而現在市面上所售的愛玉冰、愛玉凍等都是果凍粉調出來的。吼吼。。。比較簡單省事。

Ⅱ 白涼粉和愛玉粉一樣嗎

白涼粉和愛玉粉不一樣,愛玉粉就是一種澱粉,涼粉的話,他可以凝固成固體。

白涼粉(White bean jelly)是一種中國南方著名小吃,別名冰粉、涼粉。以植物涼粉膠等原料製成,產品具有品質嫩滑、晶瑩透澈、清爽可口等特點,風味怡人,誠為夏季消暑佳品。

愛玉粉是白涼粉的升級版,由魔芋粉,紅薯澱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粉組成。愛玉粉和白涼粉都是做果凍或布丁的重要原料。

彩椒拌的做法:

1、把涼粉粉倒入大碗中,注入清水攪拌至透明無結粒,倒入鍋中,用筷子邊攪邊大火加熱,至沸騰後關火。

2、倒入可耐熱的容器中,自然冷卻後即可成型,大概需要2個小時左右。(倒入時用漏網過濾,可以清除泡沫,這樣做出來的涼粉沒有氣泡。沒有漏網的,可以倒入後用紙巾將表面的泡沫吸掉,效果一樣)

3、將涼粉倒出切成小塊,青紅黃椒去蒂去籽洗凈後切碎,倒入大碗中調入老醋,鮮醬油,鹽,糖,香油和泡椒汁,最後撒上一層芝麻攪拌均勻,冷藏後食用,口感更好哈。

果凍的基本信息:

果凍是用增稠劑(海藻酸鈉、瓊脂、食用明膠、卡拉膠等)加入各種人工合成香精、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配製而成。果凍是一種西方甜食,呈半固體狀,由食用明膠加水、糖、果汁製成。亦稱啫喱,外觀晶瑩,色澤鮮艷,口感軟滑。果凍里也包含布丁一類。

Ⅲ 愛玉粉和果凍粉的區別

1、果凍粉,一種做果凍的材料。一般是瓊脂魚膠粉(吉利粉)或者明膠加上香精和糖做成的。愛玉粉用卡拉膠和角豆膠,天然海藻膠為凝固劑,採用硬脂醯乳酸鈉和單干脂為乳化劑,再配上雞蛋、砂糖、油脂及其他配料與水攪勻而成。
2、果凍粉是成品,愛玉粉是半成品。
3、果凍粉一般僅加入了少量的葡萄糖,沒加色素,因此可方便的調配口味及色彩,做出來的果凍是透明的。愛玉粉加入了奶粉和日落黃及檸檬黃色素,做出來的成品是黃色不透明的。

Ⅳ 有誰知道愛玉粉是什麼嗎

愛玉子屬桑科(Moraceae)無花果屬(Ficus)常綠蔓性植物,氣根多,易纏繞於岩石或樹幹上。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全緣,革質,表面濃綠色無毛,葉背灰綠色,密生淡茶褐色柔毛,果實長倒卵形,表面綠色,成熟時黃綠色或紫色,具白色斑點。

連雅堂於1921年著作之台灣通史的農業志中記載愛玉子名稱的來源,摘錄如下:「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記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采辦土宜。一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溪飲,見水面成凍,掬而飲之,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有女曰愛玉,年15,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自是傳遍市上,采者日多,配售閩、粵。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道光元年(1821)至今已有180年歷史,愛玉子是台灣特有的山地植物,一直廣受消費大眾喜愛,成為普遍化的消暑清涼食品,近年來受棲之中、低海拔地遭砍伐,演變今日之野生愛玉採集需遠涉深山,采運艱辛,野生愛玉已逐漸減少,數量有限價格高,為供應市場需求,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鍾志明先生指出已進行「愛玉低海拔栽培研究」多年,部分愛玉品種已能在低海拔平地結果,可望達成經濟化生產的目標。

大消暑聖品愛玉子,長在台灣深山,如何被人發現,進而採用為消暑用品?這,有段故事。

根據台灣通史記載,清朝道光年間,有一位本籍大陸福建同安的商人,因為從事山產生意,經常往來諸羅城(現今嘉義市)與諸羅山(現今嘉義縣山區)一帶,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徒步翻山越嶺,每逢河川溪谷,無橋可過,就必須涉水而行。

有一次,這位商人趕路口渴,在過溪時隨手掬起河水飲用,卻有一股涼沁心脾、通體舒暢的感覺,仔細一瞧,水面浮著一層彷佛結凍般的東西,商人四下觀察,發覺是溪畔藤蔓上成熟的愛玉果實掉落溪中,分泌出來的果膠。

腦筋靈光的商人,摘取了一些愛玉果實回家,然後以布包裹著愛玉果,經過一番揉洗,果實中分泌出大量果膠,不一會兒,就凝結成「果凍」。這位商人因為經常在山區奔走,很需要消暑解渴的飲料,愛玉就成了他的最愛。後來,他索性以女兒愛玉的名字稱呼這種消暑聖品,並且經營起愛玉的生意。

愛玉子是天然野生桑科藤本植物,產於800至1800公尺的高海拔原始林內,攀附在高大樹枝上生長果實,每年春天至夏天發芽分化秋末冬初果實成熟。

台灣由於原始林一度砍伐嚴重,野生愛玉生長環境受限,愛玉產量一度稀少,甚至有絕種之虞,所幸,經過農政單位的輔導及推廣,如今在嘉義縣梅山鄉、竹崎鄉、中埔鄉、阿里山鄉都有人工栽培的愛玉,近年新竹縣、南投縣、高雄縣、屏東縣也逐漸有農民種植這項農產品。

農民以人工採收愛玉果實後,先得削去果皮,把內部「果肉」曝曬乾了,再用搓揉的方法,使果實上一粒粒的愛玉子脫落,然後製成愛玉粉。

民眾要自行製作愛玉凍飲用,可以向梅山鄉等生產愛玉的產地農會購買愛玉粉,以18至20公克愛玉粉,放入1200CC涼開水中,用果汁機攪拌,約2分鍾後倒出過濾,擺上5分鍾後,就成為美味可口的愛玉凍。

吃愛玉的方法,可以放冰塊、蜂蜜,或是倒點果糖,喜歡吃一點酸味的人,還可加入檸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