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張自忠的故事
擴展閱讀
股票周末買什麼 2025-05-15 22:09:58
找好股票軟體下載 2025-05-15 22:04:58
買北京賓士股票 2025-05-15 22:04:11

張自忠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1-14 01:42:49

A. 張自忠的故事

1933年3月,日軍侵佔熱河後繼續向長城各要塞進犯。宋哲元委張自忠為前線總指揮,率第29軍與敵在喜峰口到羅文峪一線激戰40餘日,取得一次次勝利,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決心。1935年「華北事變」後,張自忠任察哈爾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長。「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宋哲元決定率第29軍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長,留在北平與敵周旋。北平淪陷後,國人對張自忠非議頗多,認為他是「華北特號漢奸」,報紙上一律稱他「張逆自忠」。事實上,日軍侵佔北平後便要求張自忠通電反蔣,被張自忠嚴詞拒絕。日本人於是再也不與張自忠對等談判。張見大勢已去,便決定脫離險境。他先稱病躲進德國醫院,後又化裝成司機助手乘坐美國人的汽車逃到天津,接著乘英國輪船去煙台,再轉濟南,最後到達南京,始得脫險。9月在濟南時,他在一封信中寫到:「忠冒險由平而津而煙台而濟南,刻即赴南京謁委員長,面言一切。......而社會方面頗有不諒解之際,務望諸兄振奮精神,激發勇氣,誓掃敵氛,還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國,不能自救,並不能見諒於國人。事實勝於雄辯,必死而後能生。」

1937年11月,張自忠回到原部隊,此時部隊已編為第59軍,張自忠任軍長。返部隊當天,他對部眾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1938年初,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師團在山東半島登陸,一路西進,3月上旬進至魯南軍事要地臨沂城下,以優勢兵力圍攻守軍龐炳勛的第40軍的5個團,龐部與敵血戰數日,漸感不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急調第59軍增援臨沂。張自忠得令後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趕到臨沂北郊,隨即兵分三路從北面對圍城之敵發起猛烈進攻,臨沂守軍也開城出擊。凶頑的的板垣師團在兩面夾攻下倉惶後撤。張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嶺再創板垣師團,取得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聲譽雀起,被提升為第27軍團軍團長。是年10月升任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9軍軍長。不久,張自忠又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萬之眾兵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張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隊死守,一面火速派2個師迂迴到敵後方,兩面夾擊包抄日軍。他還親自率2個團渡過襄河向敵猛攻,粉碎了日軍圍殲第33集團軍的企圖。隨後第五戰區左右兵團全線反攻,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史稱「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駐守長壽店地區的第33集團軍所屬第132師等部陣地進攻,雙方激戰7天7夜,132師陣地多次被突破。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法挫敗敵人。他調第132師的第359團另配1個營,令其於夜間繞道偷襲日軍設在鍾祥縣的總指揮部。臨出發前,他鼓勵將士們說:「國家養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輕如鴻毛。」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里路,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端,大為恐慌。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里,大獲全勝。此役稱「襄東大捷」。蔣介石通電嘉獎,稱張部為「最優部隊」,其防區為「模範戰場」。老百姓則美稱張自忠為「活關公」。

1940年4月,日軍集中30萬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進犯。當時第33集團軍只有74師的2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有中將軍銜的集團軍總司令,本可不必親率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眾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馮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部直屬特務營渡河作戰。

5月1日,張自忠親筆諭告所部各將領:「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張自忠又親筆給副總司令馮治安留下臨陣遺囑,進一步表示了以死報國的決心。書中說:「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系,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38師和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

兩封書信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大無畏氣概,後來亦被周恩來譽為「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的兩封遺書。

5月7日張自忠率2個團和1個特務營共二千餘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於14日在方家集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斬斷。日軍遂以優勢兵力對張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多一倍半的日軍沖殺十餘次。日軍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軍何以這樣能戰,後聽說是張自忠親率的部隊,當即大量增兵,企圖消滅這支勁敵,以絕後患。15日,日軍萬餘人分南北兩路向張部夾攻。激戰至16日拂曉,張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以飛機大炮將南瓜店轟成一片火海。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奮戰。後張自忠身上又中五彈,為了不讓日軍俘獲,他舉槍自戕。一代名將,壯烈殉國。隨張自忠東渡作戰的二千官兵亦於南瓜店十里長山全部犧牲。 兇殘暴虐的日軍也不得不佩服張自忠將軍的忠勇,列隊脫帽向張自忠遺體敬軍禮,用上好木盛殮並豎靈牌。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繼張自忠任第59軍軍長的黃維綱率部再渡襄河,與敵激戰兩晝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傷亡,終於在方家集尋得英烈墳墓,開棺將忠骸起出,重殮後再將靈柩運往重慶。先由陸路運至宜昌,停靈東山寺,事先並未公布。但消息一經傳出,宜昌民眾不期前來祭悼者逾數萬人。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們碼頭,蔣介石率軍政要員來到江邊,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來到重慶北碚雙柏樹小山落土安葬,並追晉上將。馮玉祥把這里更名為「梅花山」,並親自為自己的老部下題寫「張上將自忠弟千古藎忱不死」的題詞。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了「盡忠報國」的輓詞。

為紀念張自忠將軍,湖北省宜城縣曾一度改名為「自忠縣」。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張自忠殉國的山頭建造了「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山下修建了兩千戰死十里長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

B. 抗日英烈事跡的故事 抗日戰爭烈士--張自忠

1、張自忠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2、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佔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勛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C. 抗日戰爭英雄的故事20字越簡潔越好

1、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D. 張自忠的故事簡介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沖殺10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日軍集結重兵南下時,我方主力本應暫時規避,尋機集中力量分別圍殲來犯之敵。但是,蔣介石被日方的假情報迷惑,錯誤判斷形勢,下令第五戰區部隊同時圍殲南北兩路日軍。雖然張自忠在河東的部隊只有五個師二萬餘人,兵力僅及對方一半,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立即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部署。
然而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截獲破譯,他的軍事部署已完全被敵方掌握。日軍當即調集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奔襲而來。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斗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於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戰死。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

E. 張自忠的英雄事跡100字

1、血戰臨沂

1938年3月的臨沂戰役中,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日軍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2、隨棗會戰

1939年5月,中日兩軍在鄂北地區展開了一次大交鋒——隨棗會戰。5月10日,張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放棄渡河攻擊襄陽(原襄樊)。

3、冬季攻勢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2月12日,張自忠率三十八師正面進攻日軍,殲滅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於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軍穩定戰線,2月14日發起反攻。此次戰爭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國民黨軍發動的惟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4、抗日戰爭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

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犧牲。

(5)張自忠的故事擴展閱讀:

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

張自忠奉調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

茶葉山下崖頭,劉家湖陣地失而復得達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苔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F. 張自忠的英雄故事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

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

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

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6)張自忠的故事擴展閱讀:

張自忠生平重大戰役:

1、臨沂保衛戰

臨沂保衛戰是1938年發生於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區)的一場由李宗仁戰略部署,張自忠、龐炳勛等人指揮抗擊日本坂垣第五師團主力的中日戰爭。

臨沂系齊魯襟喉、徐淮鎖鑰,是南北地區各公路的交叉點,戰略位置直接關繫到隴海、津浦兩路以及徐州的安危。

1938年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坂本支隊及偽軍劉桂堂部約兩萬人直撲臨沂,策應磯谷師團進攻台兒庄。面對敵寇的進攻,張、龐兩軍以攻為守,擊敵側背,全體官兵無不義憤填膺解開臨沂之圍。

臨沂保衛戰中,中國軍隊為爭取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創造出打死打傷日寇6000餘人的光輝戰績,挫敗了日軍由津浦路和臨沂兩路夾擊台兒庄的計劃,奠定了台兒庄戰役勝利的基礎。

2、隨棗戰役

隨棗戰役發生在1939年5月(民國二十八年),中國國民革命軍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棗陽地區與日軍的作戰。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棗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

5月1日,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為解除國民革命軍對平漢線(現京漢鐵路)交通的威脅,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師團和騎兵第二、第四旅團等,向隨縣、棗陽地區進攻。

為牽制和阻擊日軍進攻,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所屬部隊編為左、右兩個集團軍和江防守軍進行防禦,並實行反擊。戰至23日,第五戰區部隊先後收復棗陽、隨縣。

日軍退回鍾祥、應山,恢復戰前態勢,會戰宣告結束。國民黨軍隊擊斃敵軍1.3萬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自忠

G. 張自忠的故事簡介是什麼

  1. 1940年5月,國民黨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在湖北襄樊一帶抗戰。大洪山一戰,他們消除了1000多名日寇。日軍張狂報復,派重兵圍住過來。

  2. 張自忠和戰士們堅決反抗,一天曩昔了,陣地還在,他們卻一天沒吃東西。第二天,敵人用飛機大炮轟炸。張自忠幾回率軍反擊,沒有成功。部下勸他包圍,他說:「我要撤了,這一帶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體來捍衛湖北西部河山!」後來他們被困在杏兒山上,無法沖出去。張自忠左肩受了傷,他說:「我是不打敗仗的,敗只要死,我不能對不起部下。只要誓死不退,才幹抗敵保國。」

  3. 日軍沖了上來,張自忠身中數彈,依然立在山頭,堅持反抗。一顆槍彈擊中他的乳房,血噴不止。他倒在地上對副官說:「我這么死得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心裡安全。」說完,他又堅強地站起來,向敵人撲曩昔,敵人的槍彈又射中他的腹部和頭部。張自忠為國盡忠了,他是在抗戰中獻身的我國武士中職務最高的一個。

H. 抗日英雄的故事30字

1、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2、狼牙山五壯士

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3、黃繼光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4、董存瑞

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這時他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突然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為了新中國,沖啊!"董存瑞的戰友們高喊著這震撼山河的口號,沖進了隆化中學。 血一樣鮮艷的紅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飄揚。

5、王二小

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8)張自忠的故事擴展閱讀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