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3、2014、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及頒獎詞。
2013
1、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
【頒獎詞】: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胡占凡: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最後還在向目標沖鋒。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張瑞敏:以智殉國,鑄就成中華民族的銅牆鐵壁;致死攻堅,綻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強馬蘭。
【簡介】: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事跡
2、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杜玉波: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吳孟超: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簡介】: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事跡
3、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頒獎詞】: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時文朝:12歲的小女孩坦然面對生死已屬難能,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這一場生命最後的告別,不知敲動了多少人的心靈,平凡善舉,可以開啟一個有愛的未來。
阿來:今天,當我們懷著悲傷提起這個名字時,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的生命與另外的生命合二為一,仍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
【簡介】: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何玥事跡
4、陳家順:動人以行不以言
【頒獎詞】: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於丹:在辦公室當局長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險卧底當局長是情份。用情份去擔當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僕。
彭長城:主動為民生奔波,體恤民生艱難,小可幫扶一家一戶,大則微而不弱,燭照未來。
【簡介】:陳家順,54歲,男。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陳家順事跡
5、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頒獎詞】: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朴,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陳彤:14年的奉獻讓愛變成了接力賽。志願者讓愛心小院更幸福。這一切都緣於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
王振耀:十幾年如一日為一群不幸的孩子擋風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懷使她成為最偉大的母親。
【簡介】: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
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高淑珍事跡
6、張麗莉:冰雪為容玉作胎
【頒獎詞】: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綵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陳雨露:她播撒下的大愛種子,必將被無數的奔跑接力,從黑土地傳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師心中有愛,孩子的世界才會綻放光芒!
孫偉:危急時刻,她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的背後是最具魅力的純正師德。
【簡介】:張麗莉,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張麗莉事跡
7、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
【頒獎詞】: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童年: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
劉姝威: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選擇人生。
王曉輝: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整整堅守二十年,他一個人就是一條國境線,就是中國軍人的象徵。
【簡介】: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李文波事跡
8、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別離
【頒獎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閻肅:這海峽好淺好淺,深不過我的遺憾。抱回的豈止百十個骨灰罐,抱回來的人心啊,成千上萬上萬。堅信著親情骨血相連,誰也隔不斷隔不斷。
張會軍:75歲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牽動所有遊子的夢回家鄉的願望。我們敬佩他的無私和親情。
【簡介】: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事跡
9、周月華、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
【頒獎詞】: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李小林:無論是純粹的愛情,還是無私的奉獻,他們都讓我們淚盈於睫。
陸小華:看了周月華的行醫路,誰還好意思再說行路難。古人說,醫者仁心。她這醫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醫,一對普通中國夫婦,合拼成了大寫的人。
【簡介】: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二十多年來,她「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
【事跡】:2013感動中國人物周月華、艾起事跡
10、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
【頒獎詞】: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黃宏:羅陽用生命詮釋了國防科技工作者的報國情懷,你倒下了,夢在起飛。
陳小川:戰機起飛和英雄的隕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同等的震撼。羅陽是中國知識分子報國情懷的高度凝聚,是兩彈一星元勛們的精神後人。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
【簡介】: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字數超出要求了,你要再問我要才行,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② 李小林的介紹
李小林,男,1956年4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③ 上海戲劇學院出了哪些明星
1、徐崢,1972年4月18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8年出演話劇《股票的顏色》獲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
2、薩日娜,1968年11月4日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1989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3、於和偉,1971年5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96屆表演本科班。
4、馬伊琍(Ma Yili),1976年6月29日出生於上海市虹口區,祖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中國大陸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4級表演系本科班。
5、佟大為,1979年2月3日生於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中國大陸男演員、歌手。2001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④ 李先念的子女簡介
李先念和林佳楣共有四個子女,三女一男。長女李勁是和前妻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結婚後,又生育了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女兒李紫陽、兒子李平和小女兒李小林。
李紫陽1950年出生,一直從醫,在部隊里頭搞醫務工作直到退休。現在是中國女醫師協會副會長。
李先念的兒子李平,1952年出生。16歲參軍,1970年入黨,1977年從北京外語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在基層部隊工作,後又到軍事科學院、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總參機關等單位工作,
1998年5月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2002年7月任第24集團軍副軍長;2006年9月任天津警備區副司令員,後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女兒李小林現為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
⑤ 李小林的背景介紹
暴雨還在繼續。7月7日以來,延川遭遇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暴雨侵襲,482毫米的降雨量幾乎是延川全年的降水,超過了往年同期的10倍以上,19萬延川人民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災難。7月12日,這是個人們無法忘記的日子,這一天延川城區新建溝滑坡事故造成5人死亡,延川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副所長李小林在這次救援中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⑥ 巴金簡介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獲》主編。中國文聯第二、三、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全國第五屆人大常委,全國第六、七、八屆政協副主席。中國少年作家班顧問。
1904年:11月25日生於四川成都北門正通順街一個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親出任四川廣元知縣遷往廣元�在縣衙內家塾就讀。
1911年:父親辭官,隨父母返成都,繼續在家塾就讀。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辮子。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新思潮湧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參加成都學界反對軍閥劉存厚的請願及集體罷課活動,這是巴金第一次參與社會斗爭。
1921年:參與編輯成都無政府主義刊物《半月》,以「芾甘」為名發表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
1922年:七月新詩《被虐者底哭聲》發表於《時事新報》副刊《文學旬刊》第44期,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巴金發表的最早的文學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寫有《海行雜記》三十八則。譯著《麵包略取》�克魯泡特金著 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這是他單行出版的第一本譯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說《滅亡》,署名「巴金」。九月,譯著《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譯著托洛斯基《托爾斯泰論》,亦署名巴金,載於十月十八日《東方雜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見於報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東華舉辦的《文學》創刊宴會,席間第一次與魯迅、茅盾見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傳》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帶進警察所關押了十四小時,事後寫散文《東京獄中的一日記》。
1936年:與上海愛國女子學校學生陳蘊珍�蕭珊 結識。
1937年:編輯《文叢》月刊,共出兩卷十二期。參加上海文藝界歡迎回國的郭沫若等人大會,發表《只有抗戰這一條路》。
1938年:到廣州,全力籌措《烽火》,改為旬刊在廣州復刊。蕭珊高中畢業來到廣州。
1944年:與蕭珊結婚;夏,何其芳自延安來渝,領巴金到曾家岩拜訪周恩來。
1945年:與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聯名發表《文化界時局進言》;巴金初次見到毛澤東。十一月,由重慶到上海,開始籌備恢復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長女李小林�小名國煩 生於重慶。
1946年:與茅盾等21人聯名發表「陪都文藝界致政治協商會議各委員書」;與張瀾、沈鈞儒、郭沫若等聯名發表《致美國國會爭取和平委員會書》。與馬敘倫等上海各界人士上書蔣介石、馬歇爾及各黨派,呼籲永久和平。與茅盾、葉聖陶等二百六十人聯名發表《中國文化界反內戰、爭自由宣言》。
1949年:參加在北平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0年:七月,兒子李小棠出生。參加第二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代表團,前往波蘭、蘇聯訪問。
1952年:以全國文聯組織「朝鮮戰地訪問團」團長的身份率團訪問朝鮮前線,會見彭德懷司令員,寫完《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1955年:參加中國文聯主席團、作協主席團召開的聯席擴大會議,討論反胡風問題。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參加全國文聯、作協主席團舉行的聯席會議,在會上介紹上海文藝界反胡風情況。
1956年:赴柏林參加第四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家大會。全國整風開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到成都視察,這是其解放後第一次回故鄉。赴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作家會議。
1961年: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參加在東京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委員會緊急會議。
1962年:率中國代表團赴東京出席第八屆禁止氫彈、原子彈世界大會。巴金建國前文學創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齊。
1965年:被迫發表批判電影《不夜城》的文章,與蕭珊一起去看望該電影的編劇柯靈;第二次訪越。
1966年:以中國作家代表團副團長身份在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受到上海市文聯「造反派」批判,被關入上海文聯資料室「牛棚」,從此開始了靠邊、檢查、被批鬥和強迫勞動的生活。上海作協「造反派」抄家。
1967年:與魏金枝、王西彥等六人被遷出資料室,關到樓下一處不滿五平方米的煤氣灶間。《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藝界批判文藝黑線聯絡站等單位先後編印多種巴金批判專輯。
1968年:頻繁遭到批鬥。
1969年:開始抄錄、背誦但丁《神曲·地獄篇》。
1970年:被編入上海文化系統某團第四連到奉賢縣「五七」幹校從事搬運稻草、抬糞水、種菜、喂豬、搓繩等勞動。
1972年:蕭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對巴金的處理意見:「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不戴反革命帽子,發給生活費,可以搞點翻譯。」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陽公園附近看大字報。
1977年:恢復寫作權利,出席上海文藝界的座談會。出席上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上海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1978年:開始寫創作回憶錄。
1980年: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到日本東京訪問。率領中國世界語代表團去瑞典參加第六十五屆世界語大會。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1981年:關於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得到茅盾、葉聖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贊成和支持,成立該館籌備委員會,巴金、謝冰心、曹禺等九人為委員。
1982年:義大利駐華大使塔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國際獎」授予巴金。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獲由法國總統密特朗授予的「法國榮譽勛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綜合征」,寫出隨想錄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年展覽」活動在北京圖書館隆重舉行。
1988年:老友沈從文去世,抱病寫作《懷念從文》。
1990年:獲前蘇聯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誼勛章」和日本福岡市頒發的「亞洲文化獎特別獎」。
1993年: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及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特別獎。
1994年:著手進行《巴金譯文集》的整理和校閱工作,因脊椎壓縮性骨折,住進華東醫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發高熱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送華東醫院搶救成功,但因年高體弱病情反復,從此未能出院。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壽誕,全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巴老身體狀況穩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舉行小規模的巴老一百零一歲壽誕慶祝活動
⑦ 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⑧ 李小林的簡介
李小林 女 1956年7月生 漢族 江蘇省宿遷市人。1978年9月該校歷史系畢業。同時,留歷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工作。1989年6月獲南開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6月獲南開大學博士學位。
⑨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簡介
201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辭簡短事跡
---2013年2月央視播出
一、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
頒獎辭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胡占凡這樣評價林俊德:
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最後還在向目標沖鋒。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推選委員張瑞敏說:
以智殉國,鑄就成中華民族的銅牆鐵壁;致死攻堅,綻放成死亡之海的倔
強馬蘭。
事跡: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二、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頒獎辭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陳斌強:
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
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事跡: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三、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頒獎辭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朝這樣評價何玥:
12歲的小女孩坦然面對生死已屬難能,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這一場生命最後的告別,不知敲動了多少人的心靈,平凡善舉,可以開啟一個有愛的未來。
推選委員阿來說:
今天,當我們懷著悲傷提起這個名字時,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的生命與另外的生命合二為一,仍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
事跡: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四、陳家順---動人以行不以言
頒獎辭
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這樣評價陳家順:
在辦公室當局長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險卧底當局長是情份。用情份去擔當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僕。
推選委員彭長城說:
主動為民生奔波,體恤民生艱難,小可幫扶一家一戶,大則微而不弱,燭照未來。
事跡: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五、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頒獎辭
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朴,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彤這樣評價高淑珍:
14年的奉獻讓愛變成了接力賽。志願者讓愛心小院更幸福。這一切都緣於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
推選委員王振耀說:
十幾年如一日為一群不幸的孩子遮風擋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懷使她成為最偉大的母親。
事跡:
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六、張麗莉---冰雪為容玉作胎
頒獎辭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綵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雨露這樣評價張麗莉:
她播撒下的大愛種子,必將被無數的奔跑接力,從黑土地傳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師心中有愛,孩子的世界才會綻放光芒!
推選委員孫偉說:
危急時刻,她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的背後是最具魅力的純正師德。
事跡: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七、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
頒獎辭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童年這樣評價李文波:
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
推選委員劉姝威說:
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選擇人生。
事跡: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八、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別離
頒獎辭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這樣評價高秉涵:
這海峽好淺好淺,深不過我的遺憾。抱回的豈止百十個骨灰罐,抱回來的人心啊,成千上萬上萬。堅信著親情骨血相連,誰也隔不斷隔不斷。
推選委員張會軍說:
75歲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牽動所有遊子的夢回家鄉的願望。我們敬佩他的無私和親情。
事跡: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九、周月華、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
頒獎辭
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地升起。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李小林這樣評價周月華、艾起:
無論是純粹的愛情,還是無私的奉獻,他們都讓我們淚盈於睫。
推選委員陸小華說:
看了周月華的行醫路,誰還好意思再說行路難。古人說,醫者仁心。她這醫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醫,一對普通中國夫婦, 合拼成了大寫的人。
事跡: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20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近5000村民帶去醫療服務
十、羅 陽---長使英雄淚滿襟
頒獎辭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黃宏這樣評價羅 陽:
羅陽用生命詮釋了國防科技工作者的報國情懷,你倒下了,夢在起飛。
推選委員陳小川說:
戰機起飛和英雄隕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同等的震撼。羅陽是中國知識分子報國情懷的高度凝聚,是兩彈一星元勛們的精神後人。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
事跡: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集體獎:湄公河「105案」專案組
2011年10月,東南亞緬泰邊境的「諾康集團」製造「湄公河105慘案」,殺害13名中國船員,震驚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帶領專案組成員,深入案發地,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將策劃實施「105」案特大武裝販毒集團首犯糯康抓獲。湄公河「105」案成功偵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屬,維護了我國法律的尊嚴,彰顯了我國政府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能力,也樹立了國際警務和司法合作的典範,有力打擊了跨國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