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h1n1是什麼
擴展閱讀
股票跌兩天可以買嗎 2025-05-02 04:07:04
滬指大漲 2025-05-02 03:44:56

h1n1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26 05:49:22

㈠ H1N1流感是什麼

好像是由人傳染給豬,再由豬傳染給人的一種變異的流感。
傳染源貌似是墨西哥一個小男孩。

㈡ 甲型H1N1,正確解讀是什麼,H代表什麼,N代表什麼

H1N1是一種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它的宿主是鳥類和一些哺乳動物。幾乎所有甲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離,野生鳥類出現疾病屬罕見。有些H1N1病毒引起嚴重的疾病大多發生於家禽方面,而人類卻很少出現。但經過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傳播和變異,這可能導致疫情或人類流感大面積傳播[1]。
與H1N1同一系列的還有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 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 H12N5等等。
在H1N1為標記根據的H號碼(類型的血凝素)和一個N號碼(類型的神經氨酸酶)。每個亞型禽流感病毒已經變異成為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概況;一些致病的一個物種,但不接受其他一些致病的多個物種。最知名的菌株滅絕。
H1N1病毒是消極意義上說,單鏈,分割RNA病毒。有16個不同的HA抗原( H1至H16)和9個不同的適用抗原(N1至N9)

什麼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或人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種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H和N)結構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許多亞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6個亞型(H1—H16),神經氨酸酶9個亞型(N1—N9)。

目前,已從豬身上分離到四種主要的亞型:H1N1、H1N2、H3N1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豬群中全年可以傳播,發病率較高,病死率較低(豬的病死率為1%—4%)。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等先後發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甲型H1N1病毒,可以人傳染人。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源主要為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證實可以傳播病毒。

感染這種病毒的動物均可傳播。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的豬或其糞便、周圍污染的環境或氣溶膠等途徑傳播。

H1N1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途徑與普通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等。

臨床症狀與體征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後的臨床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患者肺部體征常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及濕羅音或有肺部實變體征等。

傳染期與潛伏期

現有資料表明,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後,傳染期為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7天。若病例發病7天後仍有發熱症狀,表示仍具有傳染性。兒童,尤其是幼兒的傳染期可能長於7天。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

易感人群與高危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目前報道以青壯年為主,應注意老人和兒童。

從事養豬業者、在發病前1周內去過養豬、銷售及宰殺等場所者以及接觸豬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為高危人群。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發生在冬春季節,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

甲型H1N1流感診斷標准

■醫學觀察病例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疫區,或與病豬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者。列為醫學觀察病例者,對其進行7天醫學觀察(根據病情可以居家或醫院隔離)。

■疑似病例曾到過疫區,或與病豬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也可流行病學史不詳),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呼吸道分泌物、咽試子、痰液、血清H亞型病毒抗體陽性或核酸檢測陽性。

■臨床診斷病例被診斷為疑似病例,且與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者。

■確診病例從呼吸道標本或血清中分離到特定病毒;RT-PCR對上述標本檢測,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存在,經過測序證實,或兩次血清抗體滴度4倍升高,可確診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變 種

[4]變種有時根據宿主而改變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禽流感
*人類流感
*豬流感
*馬流感
*狗流感
也有時被命名為根據其致命的禽類,特別是雞:
*低致病性禽流感( LPAI )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 ,也稱為:致命流感或禽流感死亡

在H1N1為標記根據的H號碼(類型的血凝素)和一個N號碼(類型的神經氨酸酶)。每個亞型禽流感病毒已經變異成為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概況;一些致病的一個物種,但不接受其他一些致病的多個物種。最知名的菌株滅絕。

H1N1病毒是消極意義上說,單鏈,分割RNA病毒。有16個不同的HA抗原( H1至H16)和9個不同的適用抗原(N1至N9)

遺傳

它的病毒結構是球形或絲狀的形式。臨床分離的經歷有限的化驗過程和組織培養,有更多的絲狀比球形粒子,但主要包括球形顆粒。
在H1N1病毒基因組上包含8個單體(非配對) RNA鏈代碼為11蛋白(HA, NA,NP, M1, M2, NS1, NEP, PA, PB1, PB1-F2, PB2) 。總基因組大小是13588。分割性質基因組允許整個基因在不同的病毒載體的細胞同時存在。 8個RNA的部分是:
*下編碼血凝素的感染到宿主生物體HA。流感病毒芽從根尖表面極化上皮細胞(如支氣管上皮細胞)到腔肺部,因此通常嗜肺。原因是,HA的類胰蛋白酶克拉僅限於肺部。然而, 2004的H5和H7亞型禽流感病毒使病毒的增長其他器官比肺部感染速度更快。
*NA神經氨酸酶。
*NP核蛋白。
*M 基質蛋白 。
*NS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非結構蛋白( NS1和NEP)。
*PA RNA聚合酶。
* PB1 的RNA聚合酶和PB1 - F2代蛋白。
* PB2 RNA聚合酶。
對RNA的合成核蛋白發生在細胞核,蛋白質的合成發生在細胞質中。該病毒內核離開細胞核移植對細胞膜,斑塊病毒跨膜蛋白(血凝素,神經氨酸酶蛋白和M2 )和一個基本層的供應量M1蛋白,並通過這些補充,完成包膜病毒釋放到細胞外流體。
1998年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分離到一株H3N2亞型h1n1,其HA,NA和PB1基因為人型流感病毒基因,M,NP和NS基因為豬型流感病毒基因,PB2、PA基因為禽型流感病毒基因[10]。1978年,日本暴發的H1N2是由H1N1和H3N2基因重組而產生的新亞型[11]。國內從山東豬分離出H9N2流感病毒,分析可能是由雞和鴨流感病毒重組的結果[10]。繼H9N2亞型流感病毒1998年首次從豬群中分離到,研究表明,通過進行部分序列分析發現,豬源H9N2亞型與國內分離的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SI和人流感之間也可以發生交叉感染和傳播。1978年,從台灣的一個豬群中分離到了H3N2亞型,通過測序發現,此病毒發生了人流感病毒和SI病毒基因片段的重組[12]。
由於H1N1受到的免疫壓力較大,8個基因片段的氨基酸變化不斷積累,其抗原變異明顯。在孤立的地理環境中,H1N1卻可持續存在並保持相對的遺傳穩定性[13-14]。
豬作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流感病毒跨種屬障礙而感染新宿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豬上皮細胞具有唾液酸2,6-半乳糖苷和唾液酸2,3-半乳糖苷,人流感病毒可與前者結合,而禽流感病毒與後者結合,因此,豬上皮細胞就能夠被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而成為毒株間基因重組的活載體[15-16]。
由於h1n1可直接感染人,導致人類患病或死亡,其公共衛生意義日漸顯著。加強對H1N1的研究,在減少世界經濟損失和提高人類衛生健康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記作A(H1N1)或H1N1),也稱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另一些可在雀鳥和豬之間傳播。
這種病毒的遺傳組成存在爭議。根據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經氨酸酶的類型,科學家同意這是一種H1N1病毒。它是由人、豬和禽流感的遺傳物質組成,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它主要是由豬流感的基因組成的。
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原是一種於豬只中感染的疾病,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學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後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

[編輯本段]疫病情具體介紹

電子顯微鏡下的甲型流感病毒

H被稱為紅細胞凝聚素,N被稱作神經氨酸苷酶,它們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個亞型,N有1—9個亞型(在甲型病毒的情況下)。由於H和N的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傳播速度也不相同。

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發於1918年1月美國東部,1918年4月在法國軍隊中流行,以後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總數估計約5000萬人。關於這次大流行的病原,據血清學溯源,認為是由豬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2009年4月25日,突然傳出豬流感在墨西哥爆發狀況。
美國政府官員4月28日說,他們正考慮為眼下肆虐的流感疫情換名字,因為「豬流感」會使人產生誤解,這個誤解認為在墨西哥、美國等國暴發的疫情與食用豬肉有關。
美聯社報道,這種病毒其實是一種混合體,集中了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特徵。由於美國官員認為,雖然豬流感病毒在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把眼下出現的流感簡單地命名為「豬流感」並不準確,反而對北美豬肉及豬肉製品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說,食用豬肉不會感染豬流感,這種病毒眼下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宣布,豬流感改名為「甲型H1N1流感」,因為病毒並非由豬傳開。
豬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豬群中一種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uses)。目前在實驗室里所分離出來的病毒,多被辨識為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A型流感病毒的亞種之一。電子顯微鏡下的A型流感病毒豬流感有很多個不同的品種,計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導致豬流感的感染。
現在在墨西哥爆發的豬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道傳染病,初步研究檢測出這種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攜帶有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斷,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徵。
路透社援引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報道,稱這種新型流感病毒為豬流感,是因為科學家曾在患者體內檢測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但這種新型流感病毒具有病毒雜交特性。
世界衛生組織稱,這次引發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經過「洗牌效應」產生的新病毒。不同的病毒相遇後交換基因,變異為新型的混種病毒,因此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這將使得此次豬流感疫情的波及范圍和後續影響難以估測。但該病毒的攻擊性,人體免疫力的個體差異和人類從對抗各種流行性感冒中所獲取的綜合抵抗力都是決定這次疫情狀況的決定性因素。
根據美國的紀錄,人類感染H1N1豬流感病毒疫情曾在1976年和1988年出現,造成兩人死亡。

2.豬流感會有什麼症狀?
流感病毒的跨物種性也會使人類感染豬流感病毒,其症狀與普通流行性感冒類似,但嚴重程度卻有天壤之別。一般為突然發燒到38度以上,咳嗽,頭痛,關節疼痛,鼻塞,全身乏力以及沒有胃口。一些感染了病毒的人還會出現流鼻涕,咽喉痛,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症狀。在以前發現的一些病例中,豬流感還能使人感染肺炎,呼吸出現衰竭,以及健康狀況慢性惡化。而也有些患者無任何不適,有些則足以致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指出,豬流感主要對抵抗力弱的人威脅較大。所以,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堅持體育鍛煉,民眾不需要過於擔心。
3.豬流感如何傳播?
墨西哥人乘地鐵紛紛戴上口罩。
豬流感的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更易發生感染,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電話機或其它平面上,再透過手指與眼、鼻、口的接觸來傳播。因此盡量不要身體接觸,包括握手、親吻、共餐等。如果接觸帶有豬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後又觸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會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現症狀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後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後發病。小孩的傳染性會久一些。
近期墨西哥、美國等地接連爆發新型豬流感病毒疫情,墨西哥疑似病例高達4000餘人,可能已有152人死於豬流感,美國已確認有50人感染。
4.如何預防豬流感?
墨西哥城要求公民在公共場合彼此距離最少1.8米。
此次豬流感病毒呈現的一個特點是,就是對青壯年攻擊性強,墨西哥確診的死者中大多數年齡都在25歲至45歲之間。衛生專家提醒,流感爆發後很難防止它蔓延,但常識可以幫助個人自我保護。他們指出,第一要務是洗手,以酒精為底的洗手乳或泡沫消毒劑,殺死細菌或病毒的效果非常好。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代理主任貝瑟(Richard Besser)表示:「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遮住,經常洗手。」
吃豬肉會不會傳播豬流感呢?一般說來,目前的H1N1隻要不出現變異,加熱至71℃就能被殺,市民不必盲目擔心。
因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跟人類H1N1病毒的抗原非常不同,所以季節性流感的疫苗不能為人類提供保護。為了防止感染,應採取以下措施:
保持手部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如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
避免手部接觸眼睛、鼻及口。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遮掩口鼻。
不要隨地吐痰,如要吐痰應將分泌物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有呼吸道感染征狀或發燒時,應戴上口罩,並盡早求醫。
若出現流感征狀,切勿上班或上學。
如外游途中或回程後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的征狀,要馬上就醫,告知醫生有關外游記錄。
5.是否有預防豬流感的疫苗?得了豬流感能治好嗎?
目前,我國已成功研製出甲型H1N1。由於H1N1豬流感病毒不同於H1N1人類流感病毒,現有的流感疫苗並不能預防H1N1豬流感病毒。 但四種治療季節性流感的葯物可預防豬流感:金剛烷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盡管其均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葯物,但近期從豬流感患者體內檢測出的病毒特徵來看,它已對金剛烷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有了抗葯性。因此在治療和預防時,採用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將更為有效。
6.是否會大規模傳播?
自從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肆虐之後,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首次將流感警告級別從三級提高到四級。這意味著,全球必須採取緊急措施,來應對豬流感引發的挑戰。
而世界衛生組織此次將流感警告從三級提高到四級,已經意味著對於流感危險性的評估發生了質變。因為按照其分類,一級到三級警告,僅要求各成員國採取准備措施,包括加強能力建設以及做好應急准備措施等;但如果達到四級到六級,則要求各國進入緊急應對狀態,並採取必要的防控手段。
在自然界中,流感病毒一直在動物中間傳播,包括鳥類和豬等。雖然從理論上說,所有這些流感都有感染到人類的危險,但只要還未對人類造成現實危險,警告級別就被設定為一級。
在二級警告階段,家養或者野生的動物已經造成了人類感染,構成了潛在的大流行威脅。
到了三級警告階段,來自動物的流感病毒或者動物與人流感重配之後的病毒,已經造成人類的偶發或者小規模(家庭級別)的感染;但其整個人際傳播能力,還無法持續。今年年初,曾在中國多地出現散發病例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就處在這個階段。
懷孕的婦女在接觸了病豬後患病死去。1976年新澤西州的一個美軍基地出現了豬流感傳染病情,一名士兵患病不治身亡,另有4名士兵因感染肺炎而住院。起先,專家還擔心這種病毒是曾奪去數百萬人生命的「西班牙流感」的變種,但幸運的是病毒並沒有擴散到基地之外。
疾病診斷
1、曾到過疫區,或與病豬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者,均可疑。當然如果沒有明確病史,不能排除患病的可能。
2、如果不發熱,那麼一般初步排除診斷,尤其體溫小於38°的患者。但是該病可以不持續發熱,少見低熱甚至不發熱。.
3、症狀與普通流感十分相似(發燒、咳嗽、流涕、頭疼、咽疼、身體酸疼、嘔吐等等),憑症狀(即你的描述)根本無法確診。
4輔助檢查有利於診斷:化驗: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並有血小板降低;胸部影像學:合並肺炎時肺內可見片狀影像。嚴重病例片狀影像范圍廣泛。
5、確診的條件: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
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採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②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③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6、鑒別診斷:應注意與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軍團菌肺炎、衣原體、支原體肺炎等鑒別。

㈢ 什麼是H1N1

H1N1是一種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它的宿主是鳥類和一些哺乳動物。幾乎所有甲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離,野生鳥類出現疾病屬罕見。有些H1N1病毒引起嚴重的疾病大多發生於家禽方面,而人類卻很少出現。但經過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傳播和變異,這可能導致疫情或人類流感大面積傳播。
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5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
與H1N1同一系列的還有H5N1,H7N2,H1N7,H7N3,H13N6,H5N9,H11N6,H3N8,H9N2,H5N2,H4N8,H10N7,H2N2,H8N4,H14N5,H6N5,H12N5,H7N9等等

㈣ h1n1是什麼

是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攜帶有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斷,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徵。
望採納,謝謝

㈤ "H1N1"是什麼的英語縮寫

H1N1是甲型流感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