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神話中的刑天,他和炎帝的關系是什麼
刑天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著名人物,人們對於刑天的認識更多地是來自於《山海經》等的古籍記載當中。刑天是個非常勇敢的人,甚至敢於和黃帝來爭奪位子。不過最後刑天還是被天帝給制服了。神話故事中刑天和炎帝又是什麼關系。
刑天在神話故事當中就是勇敢的代表者,他作為炎帝的一位大臣很是忠心,看到炎帝被黃帝推翻,刑天就想為炎帝去爭取回來。不過炎帝阻止了他,刑天勉強忍了下來。從這里可以看出,刑天和炎帝之間除了君臣之間的關系,刑天對炎帝一直都是相當忠心的。
⑵ 刑天是誰
刑天,是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強力壯,體型巨大的上古巨人,炎帝手下大將,和黃帝爭位,被斬去頭顱,失了首級後,以雙乳為眼,肚臍為口,再戰黃帝。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相關信息
刑天左手握著青銅方盾,右手拿著大斧,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見刑天殺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黃帝久經沙場,經驗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揮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下來。落到地上的刑天之頭,順坡向常羊山腳下滾去。被斬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於失去眼睛,他沒有看見自己的頭就在他身處的常羊山腳下。
⑶ 刑天,有沒有人知道他來歷
刑天又稱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和黃帝爭神位。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
當炎帝還在統領天下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在阪泉之戰中被黃帝打敗,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為干。
刑天左手握著青銅方盾,右手拿著大斧,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見刑天殺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黃帝久經沙場,經驗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揮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下來。落到地上的刑天之頭,順坡向常羊山腳下滾去。被斬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於失去眼睛,他沒有看見自己的頭就在他身處的常羊山腳下。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後會恢復原身再和自己交戰,就拿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劈去。隨著一聲巨響,常羊山被劈成了兩半,刑天那碩大的頭顱就勢滾進山谷。隨後,那兩半山又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裡面。
刑天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知道黃帝已經把自己的頭顱埋進山腹,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他站起來,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著天空胡亂揮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兩個乳頭當做眼睛,張開肚臍做嘴,繼續與黃帝搏鬥。
刑天雖然失敗,但是他永不妥協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詩對刑天的這種精神大加贊頌,詩中雲:「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⑷ 刑天是誰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2]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和黃帝(一說天帝)爭位,被斬去頭顱,失了首級後,以自身雙乳作眼、肚臍為嘴的形態存活,雙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戰。
⑸ 古代神話中關於刑天的傳說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天者,顛也,顛就是人的額頭;刑者,戮也,割、刈的意思。
當炎帝還在統領天下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在阪泉之戰中被黃帝打敗,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
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為干。
刑天左手握著青銅方盾,右手拿著大斧,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見刑天殺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黃帝久經沙場,經驗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揮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下來。落到地上的刑天之頭,順坡向常羊山腳下滾去。被斬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於失去眼睛,他沒有看見自己的頭就在他身處的常羊山腳下。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後會恢復原身再和自己交戰,就拿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劈去。隨著一聲巨響,常羊山被劈成了兩半,刑天那碩大的頭顱就勢滾進山谷。隨後,那兩半山又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裡面。
刑天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知道黃帝已經把自己的頭顱埋進山腹,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他站起來,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著天空胡亂揮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兩個乳頭當做眼睛,張開肚臍做嘴,繼續與黃帝搏鬥。
刑天雖然失敗,但是他永不妥協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詩對刑天的這種精神大加贊頌,詩中雲:「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5)邢天擴展閱讀:
神話不單純是原始社會的特產,更是人類理想主義的作品,標識著現代人的精神路徑,現代中國人至今還在為實現兩千年前嫦娥奔月的神話而奮斗。中國神話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與現代性契合度很高。
比如,今天所說的工匠精神,就是中國的神話人物之所以成為神話的原因之一。伏羲發明舟船,黃帝發明車輛,女媧發明笙簧,他們都是聖人神人,所以中國古人把工匠稱為「聖人之作」。中國神話不僅贊揚工匠,許多記錄神話故事的作品,本身也是傑出工匠精神的體現。
中國神話具有「抗爭」精神,這是中國崛起的一種精神力量。但同時,中國神話也具有包容謙讓、共贏共榮的精神。把中國神話的主體精神片面解讀為「抗爭」,容易引起世界人民對於中國人民與中國文化的誤解。
中國文化是多元的,面對山嶽,除了抗爭,也有敬畏、崇拜。中華民族的祖先,其業績多與山嶽有關,比如關於黃帝,《史記》這樣記載: 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合符釜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大的盟會,這次盟會就發生在山上。山嶽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是朝拜之地。二十世紀前期,愚公移山故事的弘揚富有時代感,而二十世紀後期,愚公移山故事講述改造自然,就有陷入單一化之嫌,沒有理解中國山嶽神話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今天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應該回到堅韌不拔的品格傳承上來,回到傳承不畏強暴,挺直民族脊樑的氣概方面來。
⑹ 刑天和蚩尤的關系是什麼
邢天是蚩尤的部將。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和黃帝(一說天帝)爭位,被斬去頭顱,失了首級後,以自身雙乳作眼、肚臍為嘴的形態存活,雙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戰。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也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驍勇善戰。
蚩尤部落
蚩尤本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因矛盾而離開炎帝自行發展,曾與炎帝大戰,將炎帝擊敗。於是炎帝與黃帝聯手共抗蚩尤。
最後蚩尤率領81個兄弟北上抵禦黃帝部落,在今河北涿鹿展開激戰,引進並改良武器,善利用地形天氣等外界因素,再次重創炎帝。最後被炎黃部落聯合再次擊敗後融合,從此開啟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
⑺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刑天是什麼人
1、人物簡介
刑天舞干戚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刑天是《山海經·海外西經》中的人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
2、人物傳說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部落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武器,刑天使的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為干。刑天左手握著青銅方盾,右手拿著一柄閃光名為「戚」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干戚」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⑻ 《山海經》之刑天舞干戚
咱們來說說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敬意,喚做戰神刑天。
戰神這個名字自古以來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就在我的印象中能用這名字的人物也就那麼幾個,而刑天絕對配的上這個稱號,當之無愧。
邢天,《山海經》中我認為的最牛逼人物之一。當年,刑天還是炎帝的下屬。可是黃帝老兒偏偏就和炎帝打了起來,原因無疑就是爭土地,奪政權的了。但最終炎帝還是輸了,畢竟還是干不過開了掛的黃帝老兒。就這樣,我們的黃帝就成了華夏人的祖先了。可是有人不爽了,華夏這么一塊好肉,怎麼能讓黃帝獨吞了。這人叫蚩尤,蚩尤敢叫板也是有理由的,畢竟人家也不是吃素的。蚩尤也很強大,憑什麼這么快好肉就被你黃帝一人給佔了。
於是,開打。
結果大家都很清楚,蚩尤最終還是沒有干過開了一系列掛的黃帝。這場大戰終於結束了。雖然結束了,但故事還在繼續著,刑天小夥子一看,對自己的大哥炎帝說,嘿,哥哥你看蚩尤都能和黃帝干一架,那咱們要不也再干一架。但作為大哥的炎帝為了華夏為了社稷想,黃帝乾的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想著讓他當下去也不錯嘛。於是沒有同意。
大哥沒同意,可不代表著咱不能單干啊。
然後刑天小夥子熱血方剛的跑去找黃帝了。先是學著孫猴子大鬧天宮那樣,把該揍的都打了。最後逼著我們的終極大佬黃帝出馬了。這出好戲就開演了。黃帝和刑天先從黃帝老兒的家裡打到了家們外,又從天上的家門外打到了凡間。又從凡間打到了刑天的老家,而刑天的老家附近又是黃帝的老家。誰還沒有個家呢。
這下兩人到了老家,玩的就更瘋了,打的也就欲發的激烈了。可就是一直不分勝負啊。黃帝心想這樣和這個二愣子幹下去可能要吃虧啊。於是想了想咱們的兵法戰書。一下又開始開掛了,先是假裝露個破綻,等刑天這楞頭上當,沒想到真管用。還真是一下就把刑天引入了陷阱。這下告訴我們,讀書是真的有用,因為你不知道在哪個生死關頭就用上了。顯然,刑天沒認真讀書。結果就是一下被黃帝老兒砍掉了腦袋,這下把黃帝老兒高興壞了。
乖乖,看你還嘚瑟。但讓黃帝老兒意想不到的是,刑天這二楞子並沒有游戲結束,也許是黃帝老兒開的掛太多,對手也就開了一掛。刑天小夥子沒有倒下,而是在不停的雙手摸索著自己的腦袋,場景應該和盲人找東西類似。這是黃帝老兒看了不禁嚇出一陣冷汗,這還得了,讓你找到了腦袋按了上去,你還不沒完沒了了。
說時遲那時快,黃帝老兒不愧是混跡江湖的大佬,一看不妙,就立刻把把刑天的腦袋壓在兩座大山之下。刑天摸了挺久,終於還是被這小伙發現不對啊,都摸遍了,不可能沒有啊。那肯定就是黃帝老兒把我的頭給藏起來了。二愣子又開始發怒了,打就打吧,還敢把我的頭給藏起來。雖然看不見,但刑天可以亂砍啊。黃帝見勢,覺得沒必要再和這二愣子玩下去了,因為他已經看不見了。還能拿我咋的。但刑天看不見啊,依舊揮舞著他的斧頭亂砍。
這就是我們戰神刑天的故事了。在看完這個故事時,我們的晉朝大文人陶淵明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情緒啊。便作詩一首,以抒其懷。
詩雲:「
精衛銜微木,
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類,
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是啊,我們的刑天給了我們一個猛士戰神的形象,是告誡我們我們只要猛志常在,那良辰就指日可待啊。我們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那幸福美好的生活就離我們不遠了啊。
但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刑天原本叫做形天。兩字讀音雖然相同,但意義卻很不相同啊。據說刑天這兩字還是我們從陶淵明先生的這首詩中流傳下來的,我個人臆測這字怎麼像是陶老爺子故意為之啊。刑天刑天,從表面意思就能看出是要殺天,逆天,給天行刑的意思。而當時的天正好是我們的黃帝老兒啊。是不是陶老爺子看的刑天熱血沸騰,而又沒有干倒黃帝老兒,給我們的猛士安了個這樣的名字,就算是詛咒一下黃帝老兒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