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白玉堂前
擴展閱讀
股票軟體菜單字體 2025-05-01 15:37:47
鎂鋁合金筆記本 2025-05-01 15:32:42
馬雲萬科股票代碼 2025-05-01 15:08:56

白玉堂前

發布時間: 2023-01-29 09:00:23

⑴ 白玉堂前一樹梅 為誰零落為誰開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白玉堂: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貴人家的邸宅。唯有:只有,唯獨。王安石的這首《梅花》寫出了梅花傲雪的精神,細細體會,似乎還有不以為意但客觀存在的孤寂感,這大概是作為一代「改革家」內心的寫照吧。

⑵ 白玉堂前一樹梅王安石譯文

「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全文譯文如下:白玉堂前開著一樹梅花,不知道為了誰凋落為了誰盛開;只有春風和梅花互相珍惜,每年一次回來看梅花。

王安石的簡介
王安石世稱王荊公,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王安石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被後世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傳世的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梅花》的全文
《梅花》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⑶ 白玉堂前一樹梅下一句是什麼

詩句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古詩《春女怨》,《春女怨》,中國唐朝時期的詩人蔣維翰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那麼白玉堂前一樹梅下一句是什麼呢?

白玉堂前一樹梅下一句是什麼

1、白玉堂前一樹梅下一句:今朝忽見數花開。

2、原文: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關於白玉堂前一樹梅下一句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⑷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什麼意思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的意思是的玉石做的門堂前有一棵梅花樹,盛開的花是為誰?又是為了誰凋落。這句詩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梅花》。

原文: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譯文:玉石做的門堂前有一棵梅花樹,盛開的花是為誰?又是為了誰凋落。。只有春風最互相珍惜,一年一度一回來。

(4)白玉堂前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化用柳宗元的「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然而柳詩以此寫思鄉之殷,陸游以此寫賞梅之痴,在情感上又有悲與喜的不同。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像,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⑸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想問下這首詩是誰寫的

王安石寫的

出自王安石的《臨川文集》卷三十六 集句一 古律詩,名為《梅花》。

白話譯文:梅樹花謝花開,卻不知為誰而開為誰而謝,年復一年,不見旁人相惜,唯有春風拂過,每年歸來相探。

這首詩的前兩句有自憐之意,後兩句的春風一年一度的相惜,有傳達出一種惆悵和無奈之感,但是還是有感謝之意在,或許花落花開不為春風,但是春風卻依然牽掛。作者的惆悵自憐情懷顯露無疑,孤芳難自賞,唯有春風來。詩句當中自然也有對春風的感激。

(5)白玉堂前擴展閱讀:

人物背景: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臨川文集》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