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百信銀行是首位獨立法人形式銀行
百信銀行***全稱為「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獲批的獨立法人形式的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與網路公司聯合發起。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在百信銀行籌備過程中,由中信銀行副行長郭黨懷與網路集團首席戰略顧問何海文牽頭,兩家公司的金融專業人才參與。但與獲批相對應的,《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百信銀行籌建組副組長、網路集團首席戰略顧問何海文與百信銀行籌建辦公室副主任、網路戰略部金融業務戰略負責人容宇近日已從網路離職。而百信銀行的落地過程,將由網路副總裁、百交所總經理、前光大銀行***3.960, 0.01, 0.25%***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帶頭執行。
據悉,在人事任命方面,百信銀行傾向於市場化的發展運營手段,計劃於獲批時即啟動招聘流程,聘請優秀的金融人才,但不排除股東方面會有一些布署。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銀行直銷銀行的發展表現「雞肋」,與手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的功能同質化程度很高,而百信銀行的兩家股東中信銀行有自身的手機銀行、網路有自營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如何與兩家股東的業務形成差異與協同發展,是百信銀行要解決的問題。
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
百信銀行籌備組方面表示,百信銀行是一個銀行平台,市場定位是「為百姓理財,為大眾融資」,將利用中信銀行的網點優勢和強大的金融風控、產品研發和客戶經營能力,以及網路的網際網路技術和使用者流量資源,滿足客戶個性化金融需求。打造差異化、有獨特市場競爭力的直銷銀行,為發展普惠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直銷銀行是一種新型銀行運作模式,這一經營模式下,銀行沒有營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客戶主要通過電腦、***、手機、電話等遠端渠道獲取銀行產品和服務,因沒有網點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直銷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存貸款價格及更低的手續費率。
直銷銀行在全球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波士頓咨詢的資料表示,直銷銀行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占據了約7%~10%的市場份額。自2013年在國內推行以來已上線50多家,參與者有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及農商行等各類銀行。如民生銀行***8.050, 0.01, 0.12%***直銷銀行、平安銀行***9.350, -0.02, -0.21%***的平安橙子。目前這些直銷銀行以部門或事業部存在,作為銀行的業務分支,不需要通過銀監會的。
但百信銀行是以獨立法人形式開展直銷銀行業務,因此需要銀監會的審批。作為國內首家,百信銀行被歸類為「有限牌照商業銀行」。 事實上,民生銀行、北京銀行***9.150, 0.02, 0.22%***等在多家銀行表達過擬將旗下直銷銀行剝離成為法人機構的意願。2015年5月,銀監會組織部分銀行就直銷銀行子公司進行討論。2016年1月,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指導條件成熟的銀行對直銷銀行等業務板塊進行牌照管理和子公司改革試點。對銀監會來說,百信銀行是探索部分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制改革設想以來落地的創新試點方案,因而其落地對監管機構的創新監管有重要意義。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兩家母公司不會干預他們的市場化運營。中信銀行和網路公司將充分調動兩家母公司的優勢資源,全力支援百信銀行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立的百信銀行籌備組將在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式開展籌建工作。
此前,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在接受《財經》專訪時表示,中信銀行將來主要的工作重點在產品的設立與創新、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管理,以及客戶的激勵和服務方面;網路則在大資料的處理,以及場景化的設計方面發揮他們的優勢。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的直銷銀行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形成「金融+網際網路」的強大合力,滿足廣大使用者和小微企業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要,為發展普惠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民營資本獲取銀行牌照新途徑
百信銀行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身為銀行與民營企業合辦的銀行,它代表了民營企業獲取銀行牌照的新途徑。
與網路同列BAT的阿里與騰訊,均在2014年取得了首批民營銀行的牌照,並且是民營銀行的牽頭主辦單位與最大股東。而2014年3月,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巨集還曾公開表示,網路希望參與發起一個民營銀行。但最後,網路卻選擇了與中信銀行合作籌建百信銀行,並由中信銀行控股。
《財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網路對參股銀行的態度非常審慎,他們認為國內金融業的格局還是以國有控股為主,監管框架也適配於這一格局,創新監管需緩步放開,網路傾向於服從現有的體系標准;另一方面,雖然輿論一直期待網際網路顛覆金融機構,但事實上民眾希望顛覆的是現有金融機構的服務而非體制,因為他們需要國家信用背書。
中信銀行與網路的合作,是「金融+網際網路」,國企+民企,是兩家基因與文化完全不一樣的公司的融合,但二者的合作卻是彼此的訴求投契。對於中信銀行來說,其對私業務在行業內比較落後,對做直銷銀行的動力較大,而對於網路來講,在金融領域的表現不足與重要競爭對手相抗衡,作為初學者對於籌建運營銀行心懷敬畏,因此願意作為傳統金融機構「賦能」的角色。
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此前銀行直銷銀行的發展表現「雞肋」,與手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的功能同質化程度很高,而百信銀行的兩家股東中信銀行有自身的手機銀行、網路有自營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如何與兩家股東的業務形成差異與協同發展,是百信銀行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公告,中信銀行和福建網路博瑞網路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網路博瑞***作為發起人,分別認購百信銀行14億股、6億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別為70%、30%。
工商資料顯示,網路博瑞成立於2011年3月,目前注冊資本10.5億,網路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巨集以51%的股權控股。
網路金融人事變動
在百信銀行獲批之際,《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知,百信銀行籌備組副組長何海文、籌備辦公室副主任容宇近日已從網路離職。
他們不僅是百信銀行籌備的核心人事,還是網路金融戰略規劃的核心成員。何海文是網路集團首席戰略顧問,同時也是百信銀行籌備組副組長、百交所董事和百安保險的主導人之一。容宇是網路戰略部金融業務戰略負責人,也是百交所監事。據悉,容宇或將奔赴上海,而何海文去向未明。截至發稿時,《財經》記者試圖聯絡何海文與容宇未能得到回復。
2015年12月的架構調整,網路將分散的業務條線整合為金融服務事業群,將金融上升到網路戰略級,由時任網路副總裁朱光負責,2016年6月,朱光晉升為網路高階副總裁。
而網路金融也陸續從業內引來多位金融專業人士,包括前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前陸金所執委、渣打銀行高管黃爽。此外,還有風險管理及資料分析國際專家、原美國運通公司高階副總裁王勁負責風控;網路首席產品架構師孫雲豐負責網路金融的產品策略和體驗;大資料專家、美國Buzzlabs公司創始人、前網路網頁搜尋技術負責人沈抖負責網路金融的技術研發。
網路金融已布局支付、消費信貸、企業信貸、理財、資產管理、交易所、徵信、銀行、保險等九項業務。而其中百金交、百信銀行、百安保險則形成了網路金融戰略的「一軸兩翼」。
百信銀行的發展歷程
2015年11月17日,中信銀行釋出公告稱,審議通過《關於設立直銷銀行公司的議案》根據業務需要,為進一步推進本行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業務,發展普惠金融,支援實體經濟,董事會同意本行擬與網路公司合作共同設立直銷銀行,該直銷銀行擬定名稱為「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億元,由中信銀行控股。
2015年11月18日,網路公司與中信集團在釣魚台國賓館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網路公司與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發起設立百信銀行。百信銀行的設立在中國銀行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開啟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新金融模式。
2017年1月5日,中信銀行釋出公告稱,銀監會同意在北京市籌建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行類別為有限牌照商業銀行,以獨立法人形式開展直銷銀行業務。這是國內首家採用獨立法人運作模式的直銷銀行。中信銀行和網路公司作為發起人,分別認購百信銀行14億股、6億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別為70%、30%。
B. 快手欲沖短視頻第一股,「手快」一次下的資本盛宴
文/葛煜
厚達733頁的招股書,正式宣布快手開啟上市進程。快手終於「手快」了一次,試圖沖刺短視頻第一股。
去年12月,快手拿到近30億美元的F輪融資,其資本俱樂部里不乏知名VC紅杉資本與BAT的身影。從最初2011年成立時只有20餘名員工,到如今擁有1.6萬人的壯大團隊,快手九年裡從圖片工具應用轉型到短視頻社區,逐漸打造起泛 娛樂 帝國。
現在,快手已經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見證快手走向IPO的,不止是全國8.18億老鐵與如今的1.6萬名員工,還有其背後的眾多資本。2012年,五源資本給快手帶來了天使輪融資與商業轉型,隨後網路、騰訊與阿里爭相入局。
與此同時,另一邊,抖音也被傳出正在尋求約20億美元上市前新一輪融資的消息。
至少這次,快手的確是快了抖音一步。
面對抖音的猛烈攻勢,快手不得不主動進攻,搶占「短視頻行業第一股」的名號。畢竟,當抖音今年9月官宣其日活破6億的時候,快手的日活還只是它的一半。
如果說當年張斐與他的團隊給予快手的融資是雪中送炭,那麼,快手往後的燦爛融資史,是程一笑與宿華對抗抖音時敢主動出擊的底氣。
2012年獲得天使輪融資後,快手先後又獲得DCM中國、紅杉資本中國、順為資本的B輪融資,與紅杉資本中國、五源資本、DST Global的B+輪融資, 投資界大佬的闊綽出手,也側面印證了快手的潛力。
直到2016年,時任網路集團副總裁的陸復斌主導了C輪投資,快手進入被互聯網大廠青睞的軌道。 當時,陸復斌代表網路入駐董事會,後網路CEO沈抖進入快手董事會。
第二家入局的互聯網大廠是騰訊,也被認為是快手堅定的投資方。
騰訊從2017年起連續四次對快手投資,快手融資額從3.5億美金上升到近30億美金,騰訊在快手占股21.57%。 同時,快手逐漸成為「騰訊系」的一員,騰訊系產品向快手提供了大量便利和資源。
2019年12月,在網路和騰訊進入快手股東陣容後,阿里系靠雲鋒基金進入股東陣營。與此同時,快手完成近30億美元的F輪融資,估值286億美元。
今年9月,快手被傳出將啟動Pre-IPO輪融資,並且,騰訊要再次加持來加固自己大股東的地位。
不過, 快手能夠成為融資界的幸運兒,本質上是在股東們面前的表現力不俗。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快手營收從83億增長至391億元人民幣,增幅達369%。今年上半年,快手實現營收253億元,同比上漲48%。
直播是快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截至今年6月30日,快手的直播板塊實現收入173億元,占總收入比達到68.5%,去年這一業務收入為314億元。
今年9月,快手電筒商宣布其8月訂單量超過5億單,過去一年訂單總量位列電商行業第四。
目前,快手擁有1.7億直播日活用戶,直播平均每月付費用戶達6400萬,直播每月付費用戶平均收入達45.2元。
有底氣「快」了後,快手越來越「快」。
快手還是一個工具軟體的時候, 張斐見到了程一笑時,並與團隊一起投了200萬元幫助程一笑成立公司。 在晨興資本的董事會上,他們決議將GIF快手從工具向社區轉型,也就是現在的快手。
同時,先後在Google、網路供職過的宿華被邀請進入團隊擔任CEO一職。 後面的日子裡,程一笑與宿華共同創業,並搭檔至今。
放在當時,快手是國內較早一批的短視頻平台。要知道,短視頻行業是從2017年才開始進入互聯網賽道。基於互聯網時代視頻社交平台的興起,在2015年6月到次年2月的時間里,快手用戶從1億暴漲到3億。
接著,就來到了直播元年。 快手在開啟商業化的前兩年裡,一直通過向用戶售賣給主播打賞的虛擬物品作為主要收入。 但在2017年後,直播收入佔比卻在依次下降。
同一時間,「千播大戰」正在打得火熱。以斗魚、虎牙、熊貓TV為首的直播平台開始瘋狂砸錢,用高價「撬走」主播。一時間主播們紛紛毀約、跳槽,簽約費從十萬飛升至數百萬數千萬不等。
不過,快手在這場「燒錢大戰」里卻絲毫沒有受到波及,並且,悄無聲息地開展多元化經營布局,快速發展線上營銷服務和電商等業務,並加碼布局電競領域,創辦自製賽事等。
於是, 在2017年11月,快手順利進入「日活億級俱樂部」,坐擁7億注冊用戶的人口福利。
時間來到2018年,有了大流量的快手開始大規模使用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視頻推薦演算法,並將電商作為自己的另一架馬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在視頻中加入自己的微信/QQ號進行賣貨。
從2017至2019年,快手電筒商業務的收入翻了四倍。 在造勢上,快手不僅吸引周傑倫入駐、進行直播首秀,還有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網易CEO丁磊齊齊助陣。但快手的收入主要還是來自直播,其次是在線營銷及其他業務,其他業務佔比很小。
到了今年,抖音與快手打得愈發激烈。為了爭奪用戶,快手決定「去土化」。
回顧快手成立九年的 歷史 ,程一笑與宿華的每一個決策都做得很「快」,讓快手更「快」地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
加速破圈,是快手能向市場提交一份滿意答卷的終極原因。
歷時9年, 快手正努力摘掉身上的「土味」標簽,試圖打造一個泛 娛樂 帝國——分別在電商、教育、二次元、 游戲 等業務領域排兵布陣。
去年7月,謝娜、黃渤兩位知名藝人在快手開啟直播首秀,同年年底,快手又簽約張傑為代言人。到了今年,快手的明星活動愈加頻繁,先是鄭爽入職快手,又是張雨綺成為快手電筒商代言人。
最重磅的是,前陣子周傑倫將自己的直播首秀獻給了快手。開播十分鍾內,直播間實時觀看人次突破4260萬。當時,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高達6900萬,周傑倫的快手粉絲也一夜間從直播官宣前的2200萬突破至3000萬。
回顧快手與周傑倫的合作史,從購買版權、獨家冠名再到邀請入駐,不難察覺出快手老鐵既想「去土」,又想「破圈」的野心。
電競領域是快手嘗試破圈的另一主要陣地。從2016年起,快手一直在加碼布局電競領域。去年,快手 游戲 直播的日活已經達到了5100萬,大幅度超過虎牙和斗魚。
如今,快手推出「電喵直播」、「百萬 游戲 創作者扶持」計劃、相繼拿下了《王者榮耀》職業賽事、2019年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版權以及2020年KPL賽事的直播版權。
從調研機構的數據來看,在去年7月份,快手 游戲 直播日活就已經超過了斗魚和虎牙之和(虎牙1100萬,斗魚1500萬),達到了3500萬。根據快手研究院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底,快手 游戲 直播日活已經達到了5100萬,繼續大幅度超過虎牙和斗魚。
與此同時,快手的觸手也在伸向直播電商與教育等領域。 可能,「手快」的快手正是知道主動出擊的重要性,才會在現在的時間節點搶先抖音提交招股書。
若是沖刺短視頻第一股成功,不知快手還會迎來怎樣的新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