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早上起床頭暈是為什麼
這是你身體的氣血能量不足,導致肝血不足,身體供血不足,大腦缺血缺氧造成的暈、視野模糊、立不穩等症狀。
原因是平時晚上睡眠太晚,失去了身體補充氣血能量的睡眠時間,導致身體的氣血能量下降,身體供血不足,造成器官缺血缺氧。因為晚上6-12點是身體補充氣血能量的唯一有效睡眠時間段,正常人在這個時間段每天都需要睡眠70分鍾才能達到身體的氣血能量平衡。如果把這70分鍾的睡眠時間丟掉了,那麼,身體的氣血能量肯定下降(補少於耗),這時身體就出現供血不足,器官就出現缺血缺氧,其工作狀態下降,疾病症狀也就產生。大腦如果缺血缺氧,立馬就出現頭暈,肝缺血缺氧就出現視野模糊,眼前發黑等。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很簡單,採取晚上早睡,補充身體的氣血能量,很快問題就解決。記住,莫把每天晚上12點前的70分鍾睡眠時間丟掉了,保證身體有充足的氣血能量供給,才是關鍵,身體才會健康。
B. 35歲的正常血壓應該是多少
1、正常血壓在90-140/60-90mmhg之間正常血壓是不高於140/90mmhg,理想血壓是不高於120/80mmhg。
2、意見建議:血壓常在清晨最低,白天逐漸升高,到午後或黃昏最高,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增高,外界氣溫高血壓就下降,反之亦然肥胖以及體重過重的人血壓較高體位不同。血壓也有所不同情緒,激動,緊張,恐懼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還有的血壓太低了,血壓常在清晨最低,白天逐漸升高,到午後或黃昏最高,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增高,外界氣溫高血壓就下降,反之亦然肥胖以及體重過重的人血壓較高體位不同。
更多關於35歲的正常血壓應該是多少,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e9d22161610143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C. 什麼運動方式最適宜晨煉
晨練是長期以來人們為了延年益壽、身體健康所採取的一種運動方式,尤其現在的中老年人比較重視,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晨練應該講究科學。我們首先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對於晨練的認識: 黃帝內經
冬三月 此謂閉藏
冰凍地拆 無憂乎陽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冬天萬物都處於潛伏閉藏的季節,所以一定要護陽,要注意早卧晚起,等待日光。
再來看看現代醫學對於晨練的看法:
晨練不利健康?!
1、清晨空氣不新鮮——二氧化碳積聚
2、清晨近地面空氣污染嚴重——早6點為「污染高峰期」
3、清晨氣溫最低——早5點為「晨寒期」
4、清晨室內外溫差最大
5、清晨人體生理功能最低潮
6、清晨血壓心率波動最大——「晨浪」
7、清晨體內激素水平高
8、清晨唾液流動速度慢
9、清晨全身協調性能差
其中所謂「晨浪」是指清晨至上午9點心腦血管意外最多(morning-surge)。
清晨醒覺觸發
1、血壓升高
2、心率增快
3、心律失常
4、血液粘稠
5、交感神經興奮
因此建議晨練應該是在早上9點後進行有利於身體健康。
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科研的成果。但是選擇晨練我認為應該有幾個條件,要根據季節、氣候、個人作息時間、習慣等來安排,我覺得不能夠一概而論。古時候講雞鳴起舞,還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我的工作就是為運動員服務的,運動員都是要求晨練的,起床很早,一年到頭從未中斷過,經常是天不亮就起來了。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科學研究,今後也應該爭取遵循科研的成果進行鍛煉。我們也應該看到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運動員鍛煉講究鍛煉應激的能力,對於健康人(運動員)有時候在這種條件並非最佳的情況下進行鍛煉對於機體的應激能力反而更加有效。因此我覺得晨練應該因人而異,其他還要根據不同季節,比如夏季有的地方4點多就天亮了,這時候就沒必要等到9點再鍛煉。
鍛煉時間應該根據個人自己的作息規律來進行選擇和安排,實際上現在暮練的人很多,他們通常都是吃完晚飯後休息會兒再出來鍛煉,同樣可以達到鍛煉效果。
運動方式應該是因人而異。我們認為每個人無論是鍛煉的興趣怎樣,最好都要選擇一項有氧運動作為鍛煉方式。通常來說有氧運動的方式應該是周而復始重復進行的,比如走路、跑步、登山、游泳等。其他比如球類運動應該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交替的,短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就是無氧運動。
運動量也是運動中一個核心問題,直接影響到健身效果,運動量不夠就會達不到效果,運動量過大又會造成對機體的損害。運動量的掌握應該根據心率情況進行控制。
現在中老年保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老年鍛煉應該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形式可以包括(有氧鍛煉)散步、跳舞、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後最好自己數數心率,用運動後的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主觀感覺可以幫我們來進行判斷。
應該是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來掌握心率,比如對於年輕人來說運動量可以控制在小運動量(120-140)、中等運動量(140-160)、大運動量(160-180),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進行掌握。另外對於老年人中身體比較差的人運動後的心率控制應該是170減去心率再乘以190。測心率應該是運動後馬上數。
健身地點選擇
馬路邊 依水傍樹
樹叢間 視野開闊
高樓下 場地平整
偏僻處 軟硬適中
廠礦旁
D. 請問,為什麼早晨血壓反而高,醒後在床上量88--144,起床活動一會兒再量80--120已遲續好多天了,正常嗎謝謝!
人體激素分泌的節律就是要在早晨5點多6點要分泌激素的,那時血壓就是一天中偏高的
目前血壓可以暫不服葯,要按時體檢,注意調節飲食了(低鹽低脂,適量運動,運動時間下午4-5點為宜)
E. 跑步,是晨跑對身體好,還是夜跑對身體好
跑步,晨跑和夜跑相比之下,還是晨跑比較好。人體經過一夜的休息,在早上空氣清新的環境里跑步,感覺心情像要飛起來了,跑步後的感覺是渾身是膽心情飛揚。所以我覺得晨跑對身體健康更有益。堅持不懈的努力晨跑吧,讓身體更健康最重要。
祝你生活愉快!健康到永遠!
F. hbp是什麼意思
HBP是高血壓的簡稱,一般是指血液在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值高於正常值。
血壓就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如果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過大,就有可能會形成高血壓。
血壓可以分為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收縮壓的正常范圍在90毫米汞柱到139毫米汞柱之間,舒張壓在60毫米汞柱到89毫米汞柱之間,如果血壓值高於89/139毫米汞柱就屬於血壓偏高,如果長期處於血壓偏高的情況下就可能形成高血壓。
高血壓的症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
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高血壓的症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關聯,多數症狀在緊張或勞累後可加重,清晨活動後血壓可迅速升高,出現清晨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多發生在清晨。
G. 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
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
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測量血壓,監測血壓控制的是否平穩,然而准確量血壓並非簡單的事,有很多細節會讓血壓讀數不準,現在就來分享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
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1
一、家庭測量血壓
家庭測量血壓是監測血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我們知道正常人的血壓也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突然發生了一個緊急情況,就會造成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這時候會伴有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瞳孔放大等一系列反應,所以高血壓患者每次測量之前要保證處於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而不是在很焦急很興奮的狀態下測量血壓。
二、家庭測量選擇什麼時間合適
高血壓一定要強調個體化,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僅僅測量診室血壓,還要進行24小時的家庭血壓監測,最終由醫生做出高血壓的診斷。
一般推薦每天至少要測量一次血壓。很多患者是老年人,不需要工作,推薦他們在調整葯物的時候一天可以多測量幾次。
早晨測量血壓很重要,尤其是早上服葯之前測量血壓,這個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正確地測量清晨血壓
對多數患者而言,尤其是老人,起床不要立刻測量血壓,首先排空膀胱,15分鍾到半個小時之後再測。在服葯前早餐前測量血壓,這個血壓狀況就反映了清晨血壓的狀況。
用手摸肘部,在肘窩偏內側一點可以感覺到一根跳動的血管,就是肱動脈;然後將袖帶充氣囊的中心位置放到肱動脈上;袖帶下緣至少要在肘窩之上2.5cm處,袖帶的高度要與心臟在同一水平線。
袖帶松緊合適,松緊程度以袖帶和胳膊之間可以插入一到兩根手指頭最合適。
四、家庭測量血壓方法
第一次檢查時應測量左、右兩側的上臂血壓。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致時,採用數值較高側手臂測量的血壓值為准。
左右兩邊血壓有差值是正常現象,但若差異持續>20mmHg時,高度提示血管病變,如上肢動脈閉塞、大動脈炎、動脈畸形、嚴重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等,此時應及時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每次測3遍。每遍之間最好隔一分鍾;考慮到一般第一遍的測定值高,第2、3次血壓相近,故取第2、3次的平均值。
量完血壓別忘了記錄,應該立即用本子記錄下血壓和脈搏,並且記錄測量日期、時間、左臂還是右臂、有無服葯以及服葯劑量,便於就診使用。
自己如何測量血壓才准確2
一、高血壓
高血壓是我國心血管病的第一危險因素,也是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權威部門統計,中國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9.6%,而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僅分別為42.6%、34.1%與9.3%,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中血壓達標率為27.4%,明顯地低於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國還每年新增高血壓病例1000萬人,現全國高血壓患者已達到3億。
對於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如何准確地測量及監控好自己的血壓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事,如果血壓測量的方法不正確,極易對血壓狀態產生誤判,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從而導致高血壓合並症(心、腎功能衰竭、腦卒中)高發。
二、 自己測量血壓一定要注意三個環節
1、要在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下測量,被測量者在測量前30分鍾內不要做運動,測量前休息至少5分鍾。
2、應採取端坐位,保持上臂中部與心臟同等水平(等高),切忌卧位測量血壓。
3、如果有條件盡可能在家測好血壓後再去就診,以避免診室環境影響干擾血壓測量。
切記不要因為你自身的問題影響對血壓的判斷。
2017 年5月17日是第13個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知曉您的血壓」。世界高血壓聯盟於從2006年開始把每年的5月17日設定為世界高血壓日。2013年至2018年的5年內,世界高血壓日的主題都是「知曉您的血壓」,其目的是在全球人群中提升對高血壓的知曉率。
當前,高血壓成為心血管病的第一危險因素,也是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死於高血壓的心血管病、慢性腎病、糖尿病患者高達50%,並且每年新增高血壓病例就有1000萬人,現全國高血壓患者已達到3億。
血壓測量是高血壓診斷、評估、治療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規范化、標准化操作是准確測量血壓的關鍵。根據《中國血壓測量指南》的建議,診室血壓仍為目前常用的較為客觀、准確的血壓測量方法。有條件者可採用家庭血壓測量和(或)動態血壓監測以幫助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
正確測量血壓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備工作,包括應在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下測量,被測量者在測量前30分鍾內不要做運動,測量前1小時不能喝咖啡、進食、抽煙,或者使用治療鼻塞的葯物,排空大小便,在測量前休息至少5分鍾。
測量過程中,被測試者採取坐位,兩腳平放,不能交叉。露出上臂置於桌面,用袖帶縛緊上臂中部,保持上臂中部與心臟同等水平(等高)。測量過程中不要說話。血壓計應採用經過高血壓專業學會認證的上臂式血壓計,按照廠家的建議定期進行校準。如果是在診室測量,可測量2次(同一手臂),取兩次的平均值。如果在家裡進行測量,則可每天早晚各測2次,連續7天。去掉第1天的測量數據,取另6天的血壓平均值。
三、 高血壓的診斷閾值為
1、診室血壓:140/90 mmHg
2、家庭血壓:135/85 mmHg
3、動態血壓:白晝>135/85 mmHg;全天>130/80 mmHg
若收縮壓介於120~139 mmHg 或者舒張壓介於80~89 mmHg,則屬於高血壓前期。這意味著除非採取措施進行預防否則終將進展為高血壓。
H. 下列關於血壓的敘述,正確的是()A.血壓有一定規律的波動,如清晨血壓較高,晚上血壓較低B.心室收
A、正常人血壓呈明顯的晝夜波動性.血壓一般在夜間2--3小時處於最低谷,凌晨血壓急驟上升,白天基本上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多數人有雙峰(早晨6:00--8:00和下午4:00--6:00),下午6:00以後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但對於嚴重高血壓或伴有心、腦、腎器官嚴重受損者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以及嚴重失眠者,晝夜節律會消失,A錯誤;
B、心臟收縮中期達到最高值此時是高壓,B錯誤;
C、動脈血壓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結果,C正確;
D、當動脈血壓突然降低時,則升壓反射活動增強,交感神經活動加強,動脈血壓回升,D錯誤.
故選:C.
I. 人正常的血壓是多少
根據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未用降壓葯物,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即為高血壓。而收縮壓為130-139mmHg,舒張壓為85-89mmHg,二者只要一項達此水平,便是「正常高值血壓」。
但需要注意,正常人一天當中血壓是有起伏波動,人在睡眠時血壓最低,靜靜地坐著時血壓則保持平穩。緊張、吸煙、談話和飲咖啡會令血壓升高,飯後、運動後、安靜閱讀時血壓則會下降。
因此,要准確量度血壓,在量血壓前一小時不應服食葯物和進食,測量前30分鍾內禁止吸煙、飲咖啡或茶等,更應該提前排尿,避免忍尿,膀胱_滿會令血壓升高。測量血壓前,宜先靜坐在溫度適中的房內5分鍾,在安靜的狀態下,同一時間,測量同一上肢。
/iknow-pic.cdn.bcebos.com/11385343fbf2b211ba2d9c23c58065380cd78e5f"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1385343fbf2b211ba2d9c23c58065380cd78e5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gtjafl.com/thumb_11385343fbf2b211ba2d9c23c58065380cd78e5f"/>
(9)清晨血壓擴展閱讀:
論男女和是否有高血壓病,一般是測量右上臂血壓,因為血壓的標准制定也是根據右上臂血壓結果制定的,大多通過右側上臂進行測量。測時,手心向上自然放鬆,將血壓計手腕帶下方放置在儲存盒或軟墊上,並使手腕帶位置與心臟同高,不能過高或過低。
如右側曾患血管畸形、大動脈炎、偏癱或左側測量值高於右側,建議測量左側,以高側測量為測量結果。初次測血壓的人,可以選擇左、右上臂血壓都測,以獲得准確的血壓,等相對明確哪個手臂血壓高了,就只測高側的上臂血壓。
J. 房間保持23度C 晨起血壓不驟升
根據研究,在16℃的低溫情境中,晨間血壓驟升的程度明顯較大,建議早晨的卧室環境溫度應避免低於16℃,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而這個現象特別好發於清晨,主因為人體准備醒來,與醒前睡眠轉換期間的交感神經活性變化劇烈有關,所以,人體在清晨血壓會突然攀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稱之為「晨間血壓驟升」,但當血壓驟升得過高時,反而會危及人體的健康。國內一項研究指出,如果醒前房間的溫度在低溫16℃,血壓驟升的情況會較為劇烈,反之則較為平穩,早上醒前卧室的溫度若能保持在23℃左右,早上起床後血壓就不會大幅的升高。
台灣睡眠醫學會日前發表「環境低溫及睡眠後期自主神經功能於晨間血壓驟升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結果,研究者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教授楊靜修、郭博昭及研究生洪千慧表示,目前已經知道血壓受到自律神經的調節影響,而自律神經在不同睡眠階段,其活性表現也有所不同,為了想更進一步探究晚上睡覺時環境低溫對清晨時血壓的影響,於是進行了這個研究。
這個研究共收錄10位年齡介於20?30歲的成年男性受試者,受試者必須血壓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介於18?24之間,並無使用任何葯物、沒有喝酒及抽菸的習慣,且身體沒有任何的內、外科疾病。
10位受試者都須接受低溫16℃及環境溫度23℃兩種環境溫度情境測試,為何會選擇低溫16℃及環境溫度23℃?主要為台灣近3年冬季平均溫度在16℃,可模擬台灣冬天的低溫環境;至於23℃,則是經過測試,23℃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
實驗期間以陽明大學睡眠研究中心所開發的自動血壓監測儀及微型多頻道生理記錄儀(TDI)記錄24小時的血壓訊號、腦波圖(EEG)、心電圖(ECG)及溫度,最後再將腦波圖及心電圖訊號用於睡眠判讀及心率變異性(即自律神經功能)的分析。
【更精彩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