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肉牛繁育
擴展閱讀
林正斌教授 2025-05-04 02:47:47
太集團控股股票行情 2025-05-04 02:46:22
浙江贊宇科技股票行情 2025-05-04 02:20:17

肉牛繁育

發布時間: 2023-02-12 04:02:22

① 肉牛養殖技術

肉用牛飼養管理

1、 營養需要

肉用牛日糧干物質應占體重2.0%-2.5% ,每頭每El需蛋白質0.4千克,可消化熱能60-122兆焦,鈣11-28克,磷11-28克。體重500千克的母牛,全年供給乾草1噸、秸稈1噸、青貯1噸、混合精料500千克、鹽20千克、骨粉20千克,日平均乾草3千克、秸稈3千克、豆殼粉1千克、苜蓿乾草1千克、青貯4千克、混合精料1.6千克,食鹽和骨粉各0.05千克。

2、飼養管理

肉用牛的飼料以青、粗為主,夏季放牧,放牧期一般為5-l0月份,舍飼期從11月份到次年4月份。放牧期每天保證8-10小時的采草時間,放牧人員要跟群放牧,注意觀察牛的吃草、發情、精神狀況。主要補喂礦物質、食鹽,適當補少量精料。放牧期每日補喂精料1千克,舍飼期每日2千克。

3、供給多樣草料,力爭營養全面,並做好飼草的加工調制任何一種牧草都不會有完全的營養成分,舍飼牛應盡量供給多樣草料。養牛較好的牧草有黑麥草、橡草、蘇丹草等。

秸稈可利用玉米秸、稻草、豆秸、花生秧、紅薯滕等。精料類有玉米、豆餅(粕)、麩皮、紅薯等。為保證飼料的常年均衡供應,春夏可種橡草、冬天可利用耕地種植黑麥草或其他草種等,分茬收割,鮮草飼喂。

種植青貯玉米可在乳熟期,蠟熟期採收製作全株青貯飼料;在秋收後可利用玉米秸、地瓜秧等製作青黃貯飼料。其它的秸稈和稻草、紅薯滕、花生秧、豆秸等應全部妥善貯存起來以備冬春利用;要把所產的牧草盡量全部採收、晾曬後貯存。飼草、秸稈等飼喂利用必須經加工調制,先切短(0.5 cm長)或粉碎,然後可採取如下方法:

一是鹽化後與精料混合飼喂;

二是利用秸稈飼料微生物制劑發酵後飼喂;

三是加尿素氨化處理後飼喂;

四是青黃貯後飼喂,此法比較適合秋季剛收割的玉米秸。紅薯、蘿卜等塊莖飼料是母牛、犢牛冬季補飼的較好飼料,可以室內堆藏或窖藏,喂前應洗凈泥土,切碎後單獨補飼或與精料拌勻後飼喂,切勿整塊飼喂,以免造成食道阻塞。

精料類的糧食,豆餅等主要通過粉碎後作補飼用,喂量不要過多,否則易得病。補喂精料根據畜體大小、懷孕、哺乳、育肥等情況確定。母牛懷孕的後2個月應補喂精料,每天l—2kg精料,骨粉50g,食鹽30g。哺乳母牛產後頭2個月,每天應補給l—2kg精料,骨粉60g,食鹽40g。

空懷母牛如果膘情差,粗飼料質量不好或飼料單一的也應當適當補喂精料,每天半公斤左右,以利於盡快發情受配懷孕。舍飼養牛應補給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添加劑,可以利用營養舔磚,其中含有鹽及鈣、磷、碘、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利用舔磚可放在飼槽中或固定在柱子上,讓牛自由舔食,保證充足飲水。舔磚要防止雨淋而造成溶解。

4、要注意牛疫病防治牛的疾病預防除按當地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防疫注射外,每年應驅蟲2次,可用伊維菌素制劑注射,對防治體內外寄生蟲效果較好。

(1)肉牛繁育擴展閱讀:

中原肉牛區

該區域包括4個省的51個縣,其中山東14個縣、河南27個縣、河北6個縣和安徽4個縣。該區域有天然草場面積1320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240萬畝左右。目標定位與主攻方向。

中原肉牛區目標定位為建成為「京津冀」、「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提供優質牛肉的最大生產基地。

東北肉牛區

包括5個省(區)的60個縣,其中吉林16個縣、黑龍江17個縣、遼寧15個縣、內蒙古7個縣(旗)和河北北部5個縣。目標定位與主攻方向。本區域目標定位為滿足北方地區居民牛肉消費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並開拓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市場。

牧區要重點發展現代集約型草地畜牧業,通過調整畜群結構,加快品種改良,改變養殖方式,積極推廣舍飼半舍飼養殖,為農區和農牧交錯帶提供架子牛。農區要全面推廣秸稈青貯技術、規模化標准化育肥技術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② 現在肉牛的養殖很火爆,肉牛養殖未來前景如何

近年來,肉類的整體價格一直在穩步上升,整個肉牛業處於上升階段。我在內蒙古辦了一個養殖場,我對養牛的前景很樂觀。另外,隨著中美貿易的轉型,對牛肉市場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肉牛產業會越來越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等草食動物的肉食將逐漸增多,未來市場需求將持續上升。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牛肉年消費量已達800萬噸,市場規模達3600億元。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牛肉價格都在上漲,尤其是下半年以後。夏天出現小幅下跌是正常的,每年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入冬以後,特別是一些小地方的牛肉會上漲。

③ 肉牛配種一般配幾次可以成功

為了確保成功率,在母牛發情期內最好按2次以上交配。我這里是肉牛繁育場,可以交流一下。

④ 肉牛繁育的雜交繁育技術

雜交繁育也叫雜交改良。在肉牛生產中,這是廣泛採用的方法。雜交是指不同品種或不同種間的牛進行的交配。廣義而言,是指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或種群間的交配。雜交可以用來培育新品種,也可以對原有品種進行改良或創造雜交優勢。雜交所產生的後代稱為雜種。不同品種之間的雜交稱為品種間雜交;不同種間的雜交稱為種間雜交或遠緣雜交。通過雜交,可以豐富的擴大牛的遺傳基礎,由於雜交能改變牛的基因型,擴大了雜種牛的遺傳變異幅度,增強了後代的可塑性,有利用選種育種。許多肉牛品種是在雜交的基礎上培育成功的。生產實踐證明,利用國外優秀肉牛品種改良本地黃牛品種,比在黃牛品種內選擇的收效要快得多。據國外研究報道,通過品種間雜交,可使雜交後代生長加快,飼養效率高,屠宰率高,比原純種牛多產肉在15%左右。美國曾以幾個肉牛品種與美洲野牛雜交,並培育出名叫「比法羅」的新肉牛品種,這種牛既耐熱又抗寒,耐粗放,肉質好,增重快,牛肉的生產成本比普通牛低40%左右。 根據雜交後代生物學特性和經濟利用價值,雜交方法可分為品種間雜交和種間雜交兩大類型。
1.品種間雜交 肉牛生產中常用的雜交方式,主要是品種間雜交。人們常用此法,以提高牛群的生產性能,改良外貌及體型上的缺陷和培育新的肉牛品種。如用肉牛品種與乳牛品種雜交時,雜交牛的產奶量稍低,但它比奶牛品種具有較高的生長率,成年時體格較大,瘦肉量多,脂肪少。在胴體重、胴體等級上表現較好,屠宰率提高2%一4%,眼肌面積,屠體長度也表現出優勢。
2.種間雜交 種間雜交屬遠緣雜交,這是不同種間公、母牛的雜交。如黃牛與瘤牛雜交、黃牛與氂牛雜交、黃牛與野牛雜交均屬種間雜交。像澳大利亞利用歐洲牛與瘤牛雜交,培育出具有良好抗熱性和抗焦蟲病的高產新品種(抗旱王牛、婆羅福特牛)。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用當地土種黃牛與氂牛自然雜交所產生的種間雜交種「犏牛」,在體高、體長、胸圍主要體尺、體重、產肉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更能耐寒、耐苦,利用年限較長。但公「犏牛」無繁殖能力。 按雜交的目的,可把雜交分為育種性雜交和經濟性雜交兩大類型。前者主要包括級進、導入和育成雜交三種;後者包括簡單經濟雜交、復雜經濟雜交、輪回雜交和雙雜交等。
1.育種雜交
(1)級進雜交 級進雜交又叫改造雜交或吸收雜交。這是以性能優越的品種改造或提高性能較差的品種時常用的雜交方法。具體做法是:以優良品種(改良者)的公牛與低產品種 (被改良者)的母牛交配,所產雜種一代母牛再與該優良品種公牛交配,產下的雜種二代母牛繼續與該優良品種公牛交配;按此法可以得到雜種三代及四代以上的後代。當某代雜交牛表現最為理想時,便從該代起終止雜交(圖2—1),以後即可在雜交公母牛間進行橫交固定,直至育成新品種。
應用級進雜交應注意事項:
①改良品種要求生產性能高、適應性強、育成歷史較久、遺傳性穩定,也要照顧到毛色等質量性狀,以減少以後選種的麻煩。
②級進雜交的代數不宜過高,一般雜交到3~4代,即含外血75%~87.5%為宜。
③級進雜交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日糧的營養水平和飼養管理條件,如果營養水平太低、飼養管理條件又不好,往往雜交到第三代時就難以表現出明顯的雜種優勢。
(2)導人雜交 又稱引入雜交或改良性雜交。當某一個品種具有多方面的優良性狀,但還存在個別的較為顯著的缺陷或在主要經濟性狀方面需要在短期內得到提高,而這種缺陷又不易通過本品種選育加以糾正時,可利用另一品種的優點採用導入雜交的方式糾正其缺點,而使牛群趨於理想。導人雜交的特點是在保持原有品種牛主要特徵特性的基礎上通過雜交克服其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原有品種的質量而不是徹底改造(圖2—2)。
應用導入雜交應注意事項:
①嚴格挑選種公牛品種和個體,要求導人品種的基本特徵與原有品種基本一致,但不存在後者所有的那種缺陷。同時要選擇針對該品種原有缺點的有突出優良特性的個體。
②必須加強本品種的選育工作,以此為基礎,保證在雜交一代回交時,有足夠數量的本品種優良公母牛。同時,一般只用10%~15%的母牛來與導人品種進行雜交。
③導入外血的量,一般在1/4至1/8范圍內,導入外血過高,不利於保持原品種特性。
④雜種的選擇和培育很重要,若不經常在改進某個缺陷方面進行嚴格選種,不給予彌補某方面缺陷的飼養條件,那就會隨著回交代數的增加而使導入品種的優點喪失殆盡,幾代以後又會恢復到原有品種的表現方面。
(3)育成雜交 通過雜交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稱為育成雜交,又叫創造性雜交。它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種進行雜交,使後代同時結合幾個品種的優良特性,以擴大變異的范圍,顯示出多品種的雜交優勢,並且還能創造出來親本所不具備的新的有益性狀,提高後代的生活力,增加體尺、體重,改進外形缺點,提高生產性能,有時還可以改善引入品種不能適應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的生理特點。 第一,雜交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打破原有品種的遺傳保守性,擴大變異的范圍,創造形形色色的雜種,然後進行嚴格的選擇,採用異質選配、非親緣交配和定向培育,引導雜種向預定的培養目標變異,直到獲得理想型雜種為止。
第二,橫交階段。即自群繁育階段。通過雜種自群繁育,保持和發展所獲得的理想型,加強遺傳穩定性。關於由雜交階段轉入橫交階段的時間問題。一般認為,當雜種牛中已有 15%以上的母牛達到理想型的要求,同時又已培育出理想型的雜種公牛,這時便可以進入自群繁育的橫交固定階段。這個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幾個無血緣關系的優良品系。在建系時,應選擇好具有一定特點的優秀種公牛。在品系繁育中則應合理地利用同質選配和異質選配,並對後代加強培育和從中選擇品系的繼承者。為了較快地鞏固有利性狀,可以採用適當的近交。
第三,純化階段。本階段的中心任務是進行品系間的雜交,創造新品種。一個新品種必須具備較多的優良品系,通過品系間雜交,就可以把幾個品系的優良品質結合於一個個體中。進行品系雜交時,要以同質選配為主,在選配時,要注意配偶的體質外貌和生產性能,要考慮雜交的親合力,否則就不易收到預期的效果。對晶系間雜交的後代也要進行嚴格的選種選配,並加強定向培育,以便培育成為一個優良的新品種。
2.經濟雜交 經濟雜交也叫生產性雜交。是採用不同品種間的公母牛進行雜交,以提高後代經濟性能的雜交方法。經濟雜交可以是生產性能較低的母牛與優良品種公牛雜交,也可
以是兩個生產性能都較高的公母牛之間的雜交。無論哪一種情況,其目的都是為了利用其雜交優勢,提高後代的經濟價值。這種方法在商品肉牛生產中被廣泛採用。國外研究報道顯示:利用品種間的雜交組合所產生的雜交後代,其產肉性能一般比純種牛高15%左右。
(1)簡單經濟雜交 即兩個品種之間的雜交,又稱
(2)復雜經濟雜交 即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品種之間雜交,雜交後代亦全部作商品肉牛用。如三品種牛作經濟雜交時,甲品種與乙品種牛雜交後產生雜種一代,其母牛再與丙品種公牛雜交,所產生的雜種一代,無論公母,全部作商品肉牛出售(圖2—4)。對於雜種一代公牛也均作肉牛處理。
(3)輪回雜交與「終端」公牛雜交體系 輪回雜交是在經濟雜交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生產性雜交。它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的公母牛輪流進行雜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雜交優勢,以獲得較高而穩定的生產性能。輪回雜交的二元雜交及三元雜交(圖 2—5)。
「終端」公牛雜交體系:所謂「終端」公牛雜交體系,就是用B品種公牛與A品種純種母牛配種,將雜一代母牛(BA)再與第三品種C公牛配種,所生雜種二代,無論公母牛全部肥育出售,不再進一步雜交。這種最終停止在C品種公牛的雜交,就稱為「終端」公牛雜交體系。C品種公牛稱為「終端」公牛。此法優點是能使各品種優點互相補充而獲得較高的生產性能。
輪回—「終端」公牛雜交制:即在二品種或三品種輪回雜交後代中保留45%的母牛用作輪回雜交,以供更新母牛之需。其餘55%的母牛,選用生長快、肉質好的品種公牛(「終端」公牛)配種,以期取得減少飼料消耗、生產更多牛肉的效果。據研究報道,採用二品種輪回的「終端」公牛雜交制,其所生犢牛平均體重可增加21%,三品種輪回的「終端」公制雜交制,其犢牛出生重可提高24%。 根據我國多年來,黃牛改良的實際情況及存在問題,為進一步達到預期的改良效果,還須注意以下問題。
1.為小型母牛選擇種公牛進行配對時,種公牛的體重不宜太大,防止發生難產現象。一般要求兩品種的成年牛的平均體重差異,種公牛不超過母牛體重的30%~40%為宜。
2.大型品種公牛與中、小型品種母牛雜交時,母牛不選初配者,而需選經產牛,降低難產率。
3.要防止1頭改良品種公牛的冷凍精液在一個地方使用過久(3~4年以上),防止近交。
4.在地方良種黃牛的保種區內,嚴禁引入外來品種進行雜交。
5.對雜種牛的優劣評價要有科學態度,特別應注意雜種小牛的營養水平對其的影響。良種牛需要較高的日糧營養水平以及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
6.對於總存欄數很少的本地黃牛品種(如舟山牛等),若引入外血,或與外來品種雜交,應慎重從事,最多不要用超過成年母牛總數的1%~3%的牛隻雜交,而且必須嚴格管理,防止亂交

⑤ 肉牛養殖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牛舍問題
由於受飼料、資金等條件的限制,從事肉牛養殖多為中小規模養殖戶。由於養殖規模小,所以養殖戶往往不會在牛舍建設方面投入過多的資金。甚至一些養牛戶都不會注重牛舍的建設,僅利用舊房簡單改造或簡易搭一個牛棚。
這樣的牛舍多數低矮狹窄、光線昏暗、且空氣流通不暢,同時易出現冬季保溫困難、夏季悶熱潮濕的現象,肉牛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正常的生長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二、飼料營養問題
國內多數地區優質牧草獲取難度大,特別是冬季枯草期,養殖戶只能以各類農作物秸稈、糟粕等作為肉牛飼料。由於其營養價值低且單一並不能滿足肉牛生長對營養的需求,加之受養殖觀念或資金等影響,一些養殖戶並不會給肉牛補喂精料,這便會造成肉牛生長緩慢。
要想肉牛快速生長,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粗飼料可採用多種秸稈、糟粕等按適宜比例混合在一起。同時為了保留粗飼料內的營養物質,應採用青貯、鍘短以及粉碎等方式進行加工調制。
粗飼料主要作用是充飢飽腹所以難以提供肉牛生長所需的營養,養殖戶還應根據肉牛生長速度補飼充足的精飼料。

三、肉牛繁殖問題
肉牛繁殖對經驗和技術要求較高,不過很多中小養殖戶一般不太重視肉牛的繁育過程,存在著牛種質量差、公母混養、自由交配甚至近親交配等諸多問題。結果導致後代犢牛早產、體質弱及品種不良等情況,而且飼料利用率低、增重不明顯、出肉率較低以及抵抗力較差,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建議養殖戶採用人工授精技術,利用良種肉牛精液給母牛授精以改良後代肉牛,這樣還可以減少飼養種公牛的成本。不過人工授精對技術要求較高,養殖戶應系統學習後再進行操作,或者可以尋求畜牧站配種員的幫助。

四、肉牛防疫問題
防大於治,不過多數中小養殖戶並沒有防疫觀念,而是一味等到肉牛發病後才去尋求幫助進行治療。可是牛一旦發病後無論治療效果好壞都會造成一定損失,嚴重的情況下造成牛群大量傷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損失。
對此養殖戶應按照當地牛病流行情況制定防疫程序,並定期對肉牛進行驅蟲、健胃等保健措施,進而最大程度降低肉牛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