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濟慈
擴展閱讀
揚傑股份股票行情 2025-08-28 18:01:50
指南針股票軟體怎麼看 2025-08-28 17:07:19

濟慈

發布時間: 2023-04-11 05:44:36

① 英國浪漫派詩人濟慈的簡介及影響作品有哪些

作品及影響濟慈創作的第一首詩是《仿斯賓塞》,接著又寫了許多優秀的十四行詩,他的這些早期詩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詩集》中。次年,他根據古希臘神話寫成的《安迪密恩》問世,全詩想像豐富,色彩絢麗,構架宏大,洋溢著對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翁頌》《秋頌》等名篇也是在這一時唯舉期內寫成的。 濟慈詩才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生平只有25歲,但其遺下的詩篇一直譽滿人間,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他主張「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長描繪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現景物的色彩感和立體感,重視寫作技巧,語言追求華美,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羅馬,安葬在英國新教徒公墓,年僅二十五歲。……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是難以逆料的。但是人們公認,當他二十四歲指州碧停筆時,他對詩壇的貢獻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齡的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 「在英國的大詩人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比濟慈的出身更為卑微。」 (BY《濟慈詩選》序/屠岸) 跡悉註:濟慈以及其諸多詩作,曾經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濟慈特指約翰.濟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譯為「基茨」。

② 濟慈的代表作有哪些

濟慈,英國詩人。1818年寫成敘事詩《伊薩貝拉》,他的思想從強調感官享受輪扮轉而強調思想深度。1819年濟慈寫出了傳世之怍:頌詩《夜鶯》《希臘古瓮》《哀感》《心靈》和抒情詩《無情的美人》,十四行詩《燦爛的星,願我能與你永在》等,成為濟慈詩作的精華和英國詩歌中的不朽之作。同年又寫作了抒情詩《萊米亞》等作品。濟慈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甚強。他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後譽態世影響巨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丁尼生、布朗寧,以及唯美派詩人王爾德和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臘虛灶受其影響。

③ 約翰·濟慈是誰有何作為

約翰·濟慈(1795~1821年),19世紀英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出身於倫敦一個貧寒家庭,很早便喜好文學,但是沒有機會求學深造。曾當過外科醫生的學徒,後來又在倫敦醫院當過實習生帶殲和醫生助手。創作生涯始於1816年,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帶有模仿痕跡,其中也有像《蟋蟀和蚱蜢》、《睡眠與詩》等佳作。1818~1819年是詩人最痛苦、創作也最旺盛的時期,先後完成了長詩《安狄米恩》、《秋頌》、《希臘古瓮頌》和民歌詩體《無情的莢人》,十四行詩《燦爛的星,願我能似你永在》等。除此之外,他還寫了戲劇《奧託大地》,長詩《伊莎貝爾》、《聖亞尼節的前夕》、《拉米亞》和未完成的《海披里安》。
《夜鶯頌》是濟慈詩歌最著名的代表作。
《夜鶯頌》共有八節,每節是十行,因此總共有80行。詩人通過對夜鶯歌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追求,他堅信美的事物是永恆的,什麼也毀滅不了它。
一開始,詩人寫道:「我的心兒在痛,昏沉沉的麻木,把我的感官折磨,彷彿飲過迷葯,又似剛把鴉片吞服。」他用匠心獨運的比喻,襯托出自己在傾聽夜鶯歌聲時候那恍如睡夢、如痴如醉的情景。濟慈利用感覺和心情來表現出夜鶯歌聲的美麗和動人。因此,盡管詩人的「心兒在痛」,但是,歌聲的迷醉讓詩人把憂郁和痛苦一起忘掉,願意沉入無邊的「忘川河」之中。
接著是美酒,詩人在歌聲的引導下,馳騁在美酒鮮花的想像中,游盪在醉酒賦詩的意境中。他說:「哦,但願嘗一口葡萄美酒」,美酒是醉人的,醉人的美酒帶給詩人的是無盡的才思,泉涌的靈感。所以,詩人贊美美酒,「一嘗酒想起那綠色的大地,想起舞蹈、戀歌和陽光下的歡樂!但願有一杯洋溢著南國的溫暖,滿滿的鮮紅的靈感之泉。」醉酒後的感覺是無憂無痛的,所以,詩人「但願我一飲而盡,悄離人世,和你一起隱沒在幽暗的林間。」
可是,為什麼要用美酒來忘卻呢?為什麼詩人要用沉醉不願醒來「隱沒在幽暗的林間」呢?詩人在第三節中描述了原因。這一節概括了人間的悲劇。詩中說「遠遠地,遠遠地隱沒,忘卻那你在林中從不知道的一切,忘卻那疲倦、不安和煩惱,忘卻那人們悲嘆的世道:癱瘓的老人顫抖著悲哀的殘發,年輕人變得慘白,憔悴,夭亡」,所以,詩人認為,人世間是一個充滿煩惱和哀愁的地方,人世間是「滿眼絕望」的地方,所以,詩人要選擇逃避,邁向那理想中的美麗之地,無憂之地。
所以,在詩的第四節,詩人就說,「飛去吧!飛去吧!我要飛向你處」。他就是要藉助自己的想像,飛向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但是,詩人也認識到,美酒讓人迷醉蠢芹沖,但無法讓人企及高遠,因此詩人想藉助詩來達到理想的境界,他說,「不坐豹拉的酒神的車子,而乘詩神無形的翅膀」。
在第五節中,詩人繼續發揮自己的想像,把自己詩意的幻想全部表現首芹在動人的詩句中他說,「這白色的山楂,牧野的薔薇,綠葉叢中易凋的紫羅蘭;還有五月中早開的鮮花,這掛滿露珠、含苞待放的麝香玫瑰;和飛蟲嗡嗡的夏夜」。這些大自然的美麗,讓詩人痛楚的心靈受到撫慰。
接著是死亡。詩人在優美的自然景色中,在寧靜祥和的氣氛中,想到了死。詩人認為,在寧靜中歸於自然,該是何等的人生快事,他說「我在黑暗中諦聽,曾多次愛上了寂靜的死神」。「現在的死亡變得多麼的壯麗,願我在午夜毫無痛苦地逝去。」因此,到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已經發生變化,在前面的詩句中難於忍受的死亡已經變成令人愉悅的事情。
但是,在第七節的詩句中,詩人又轉變了看法,他想,如果詩人死去,那麼如醉的夜鶯之歌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他筆鋒一轉,把詩的鋒芒指向了人類的不朽。他從死亡,從夜鶯千古的傳唱聲中,描述了人類在歲月流逝中的滄海桑田、悲歡離合,把一種意境拉到了宏大的時間中,讓人體會到一種庄嚴。
因此,在第八節中,詩人把一種美是永恆的思想傳遞給了我們,因此,人們將不再斤斤計較於易逝的生命和愉悅,超脫於幻覺之中,他說「呵,再見!幻覺,迷人的小妖,不能再耍弄你聞名的絕技」,「聲音消失了——我睡著,還是醒著」。
《夜鶯頌》寫於1819年。當時,濟慈正住在好朋友希朗的家中,他家中有一隻夜鶯正在屋中築巢。夜鶯那悅耳的歌聲給詩人以靈感,於是他寫下了如歌的詩句,即《夜鶯頌》。
《夜鶯頌》文筆優美,反映了詩人在文字運用上的傑出才能,例如,「惟有一絲天光,隨著微風,掠過幽暗的樹蔭,苔蘚的曲徑」,這樣充滿寧靜、祥和而美麗的句子在詩中隨處可見。在濟慈的詩中,美麗如同屋外靜靜開放的小花一樣,觸手可及。
但是,《夜鶯頌》之所以著名,不在於詩人的妙筆生花,而在於詩的意境和境界,《夜鶯頌》是詩人飽滿感情的體現,正如王國維所說,有情則有境界。所以,《夜鶯頌》有意境有境界。詩的境界就在於借用夜鶯的歌聲探討的是人生的悲喜、死亡和不朽,因此是「所記者小,而所述者大」,時間的流逝,美的永恆都體現在動人的歌聲中,而且是一隻小小的夜鶯中,這真是一場美麗的景緻。

④ 濟慈的生平簡介是什麼

濟慈,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他的父親以經營馬車行為業,生活比較富裕。1804年父親去世,母親再嫁,濟慈和兩個弟弟被外祖母收養。1810年母親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管他們弟兄的財產。1811年,濟慈由保護人安排離開學校,充當醫生的學徒。他喜愛文學,並在中學的好友查爾斯·克拉克的鼓勵之下開始寫詩,模仿伊麗莎白時代詩人埃德蒙·斯賓塞。1815年10月孫衡,濟慈進入倫敦一家醫院學習。這時他已熱愛寫詩,深受詩人亨特和華茲華斯的影則悶做響。1816年11月濟慈決心從事文學創作,通知他的保護人,放棄學罩敗醫。1819年1月,濟慈寫成長詩《聖愛格尼斯之夜》。於1821年2月23日,在羅馬去世。

⑤ 約翰·濟慈,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年輕、最完美的詩人

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詩人中最後的、但也是最年輕、最完美的一位詩人。濟慈18歲開始寫第一首詩,整個創作時期不過六年(1814—1820),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的詩藝進展驚人,佳作頗多。在1819年7個月的時間里,他的六首頌詞(ode)一氣呵成:《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1819)、《希臘古瓮頌》(Ode on a Grecian Urn,1819)、《普賽克頌》(Ode to Psyche,1819)、《憂郁頌》(Ode on Melancholy,1819)、《秋頌》(To Autumn,1819)、《閑情頌》(Ode on Indolence,1819),這些足以代表濟慈詩藝成就的巔峰,使他躋身於偉大詩人冊畢敏州枝之數兄列,名垂不朽。1818—1820年是濟慈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安狄米恩》(Endymion,1818)、《拉彌亞》(Lamia,1819)、《聖阿格妮斯節前夕》(The Eve of St. Agnes,1819)、《海披里安》(Hyperion,1819)等卓越之作,盡顯詩歌才華。

濟慈出身貧寒,9歲喪父,14歲喪母。短短的26年的一生,都在與悲慘、傷心、痛苦、疾病、貧窮為伍,但他心裡裝滿了美,「美就是真的,真的就是美的」,這就是他留給人間的詩歌境界;也就是帶著這個境界他匆匆地回到那個真與美的永恆之處。

「此處安息者,聲名著於水上」(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這是濟慈自己給自己寫的墓銘志。是的,水是柔弱的,但何嘗不是最持久的?這正如約翰·濟慈自己,正如他的不朽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