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位朋友知道"郝"是不是復姓呀如果是那又是什麼的復姓呀謝啦!
71客家姓氏——郝(HAO)
http://www.mzw.com.cn 2006-1-17 23:23:32
--------------------------------------------------------------------------------
客家百家姓——郝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其始祖為帝乙之子子期之後,以封地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省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省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公元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出自復姓郝骨氏所簡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黨、盧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遼西郝姓出自東漢時烏恆人。
③ 唐時南蠻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時都嚕別族漢姓為郝姓。
⑥ 今土家、滿、蒙、回、錫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後來不斷壯大,至契的十四世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為帝乙,他將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被周所滅,按當時的固有習慣,子期的後裔便以居地為氏,稱郝姓。他們尊帝乙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省)。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三、歷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麽,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郝 昭:字伯道,三國時魏國太原人,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四十餘年,軍民畏服。諸葛亮圍困陳倉,昭與之對峙二十餘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賜為爵列侯。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並身體力行。
郝 澄:句容(今屬江蘇省)人,宋代畫家,他所作道釋、人馬,筆墨清勁而善於設色。
郝 質: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將領。少年從軍,挽強第一。以防禦西夏、平貝州賊亂有功,累遷六宅使。其治軍嚴謹,犯者不貸,而犒賞優厚,平時自奉儉約,尤篤於信義。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陽)人,宋代畫家,長於畫人馬,與路皋橐駝、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郝 惠: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宋代畫家,善山水人物,為燕文費之師。
郝 經:字伯常,順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澤州陵川(今屬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學者、書畫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學家、哲學家。累贈昭文館大學士、司徒、冀國公。其字畫天資高古,取眾人之長為己有,故其筆畫俊逸,遒勁,無傾側妖媚之態,為當世之名筆。著有《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貞觀》、《陵川集》等。
郝 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省)人,金末山東紅襖軍首領。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建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 浴:字冰滌,又字雪海、復陽,號中山,直隸定州人。順治六年(1649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順治八年(1651年)改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吳三桂被劾,部議坐死,後從寬謫戍奉天(今之沈陽)。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鐵嶺,居於南門之右,謫居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聖祖玄燁廉其冤,以原職召還,復授湖廣道御史。在離開鐵嶺的時候,把自家居室獻給鐵嶺人作為士子讀書處,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稱「銀岡書院」;把十八年來購置的二百二十五畝土地和城內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獻給書院,留為「生徒肄業之資」。當人們來到鐵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緬懷周總理的時候,都自然地想起銀岡書院的歷史和它的創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廣西巡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於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功封眾利侯。
郝夫人:晉代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內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鍾夫人,出身名門,郝氏不因低*而低三下四,鍾氏也不因富貴而盛氣凌人,時人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屬山東省)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曾聚眾數萬起義,轉戰於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郝處俊:安陸(今屬湖北省)人,唐貞觀進士,累遷吏部侍郎,高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規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實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畫家,張遠弟子,事其師甚敬,常執杖屨,侍立左右。
郝搖旗: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第一猛將,原名永忠,因初在軍中為大旗手,故名。初事闖王,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後被俘殺。
郝懿行:棲霞(今屬山東省)人,清代戶部主事、學者,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於《爾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頗豐,作有《鄭氏禮記箋》、《爾雅義疏》、《竹書紀年校正》、《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晉宋書故》、《荀子補注》等。
郝蘭田:清末民初京劇老旦著名演員,京劇改革家王瑤卿之外祖父。安徽省人。原為徽戲演員,工老生。以唱《祭風台》(即京劇《借東風》)名遍皖中。大約在道光、咸豐之間來北京,因與程長庚同鄉,搭入三慶班演唱。入班後,初演《天水關》孔明一角,聲容並茂,氣度高華,頗受觀眾贊賞。時正值該班連演盧勝奎所編之「三國」連台本戲,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蘭田、盧勝奎分擔演之。後因三慶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請改唱老旦。在當時,因老旦唱工呆板,黯無生氣,多不被人所重視。而郝蘭田能綜合各家老旦之特長,並以老生唱法參合旦腔韻味,而創制出老旦新腔。從此,京劇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躍而上,始為劇界內外所重視。
郝為真:又名郝和,字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極拳創始人。後傳授孫祿堂,奠定了今天孫氏太極拳基礎。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極拳協會」。
郝夢齡: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戰後任鄭州警備司令,後任第九軍軍長。著名抗日將領,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
郝鵬舉:河南省靈寶人,曾任國民黨第42集團軍中將。郝鵬舉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認賊作父;後叛變人民,喪失人格。1947年1月,陳毅率大軍攻擊郝的駐地白塔埠,擊潰其部隊,生俘郝鵬舉。1947年4月,蔣軍對我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我魯東南地區機關向渤海地區撤退,郝鵬舉被押隨行。遇蔣機轟炸,郝竟乘機逃跑,被我警衛人員擊斃。
郝建秀:全國婦聯第四屆副主席,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原紡織工業部部長。山東青海人,漢族,1949年參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紡織學院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1年創造「郝建秀工作法」,當選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1952年當選為全國青年模範團員。1953年當選為紡織工業系統全國勞動模範。先後曾任青島市國棉八廠副廠長、廠長、工程師。青島市革委會副主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委常委。山東省總工會副主席、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2年任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治所在長安,即為首都長安直轄區,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2、堂號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麼,他說:「曬書啊!--我的書都在肚子里。」
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世祖大悅。即位後,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曾充國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留宋期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姓「豐文堂」之由來。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太原堂」、「三餘堂」等。
五、宗族特徵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作為一個得姓三千餘年的姓氏,歷經如此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仍立足北方,誠為罕見。堂號含意雋永,意味深長。如曬書堂出自郝隆曬腹的典故,寓意學問精深,滿腹經倫。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民國殘本《郝氏家譜》,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語為:「從文鳴連,正玉思清。」
2. 郝姓的起源、堂號,關內與關外有沒有不同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其始祖為帝乙之子子期之後,以封地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省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省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公元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出自復姓郝骨氏所簡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黨、盧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遼西郝姓出自東漢時烏恆人。
③ 唐時南蠻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時都嚕別族漢姓為郝姓。
⑥ 今土家、滿、蒙、回、錫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後來不斷壯大,至契的十四世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為帝乙,他將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被周所滅,按當時的固有習慣,子期的後裔便以居地為氏,稱郝姓。他們尊帝乙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省)。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三、歷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麽,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郝 昭:字伯道,三國時魏國太原人,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四十餘年,軍民畏服。諸葛亮圍困陳倉,昭與之對峙二十餘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賜為爵列侯。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並身體力行。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2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郝 澄:句容(今屬江蘇省)人,宋代畫家,他所作道釋、人馬,筆墨清勁而善於設色。
郝 質: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將領。少年從軍,挽強第一。以防禦西夏、平貝州賊亂有功,累遷六宅使。其治軍嚴謹,犯者不貸,而犒賞優厚,平時自奉儉約,尤篤於信義。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陽)人,宋代畫家,長於畫人馬,與路皋橐駝、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郝 惠: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宋代畫家,善山水人物,為燕文費之師。
郝 經:字伯常,順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澤州陵川(今屬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學者、書畫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學家、哲學家。累贈昭文館大學士、司徒、冀國公。其字畫天資高古,取眾人之長為己有,故其筆畫俊逸,遒勁,無傾側妖媚之態,為當世之名筆。著有《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貞觀》、《陵川集》等。
郝 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省)人,金末山東紅襖軍首領。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建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 浴:字冰滌,又字雪海、復陽,號中山,直隸定州人。順治六年(1649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順治八年(1651年)改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吳三桂被劾,部議坐死,後從寬謫戍奉天(今之沈陽)。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鐵嶺,居於南門之右,謫居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聖祖玄燁廉其冤,以原職召還,復授湖廣道御史。在離開鐵嶺的時候,把自家居室獻給鐵嶺人作為士子讀書處,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稱「銀岡書院」;把十八年來購置的二百二十五畝土地和城內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獻給書院,留為「生徒肄業之資」。當人們來到鐵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緬懷周總理的時候,都自然地想起銀岡書院的歷史和它的創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廣西巡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於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功封眾利侯。
郝夫人:晉代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內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鍾夫人,出身名門,郝氏不因低賤而低三下四,鍾氏也不因富貴而盛氣凌人,時人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屬山東省)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曾聚眾數萬起義,轉戰於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郝處俊:安陸(今屬湖北省)人,唐貞觀進士,累遷吏部侍郎,高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規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實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畫家,張遠弟子,事其師甚敬,常執杖屨,侍立左右。
郝搖旗: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第一猛將,原名永忠,因初在軍中為大旗手,故名。初事闖王,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後被俘殺。
郝懿行:棲霞(今屬山東省)人,清代戶部主事、學者,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於《爾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頗豐,作有《鄭氏禮記箋》、《爾雅義疏》、《竹書紀年校正》、《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晉宋書故》、《荀子補注》等。
郝蘭田:清末民初京劇老旦著名演員,京劇改革家王瑤卿之外祖父。安徽省人。原為徽戲演員,工老生。以唱《祭風台》(即京劇《借東風》)名遍皖中。大約在道光、咸豐之間來北京,因與程長庚同鄉,搭入三慶班演唱。入班後,初演《天水關》孔明一角,聲容並茂,氣度高華,頗受觀眾贊賞。時正值該班連演盧勝奎所編之「三國」連台本戲,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蘭田、盧勝奎分擔演之。後因三慶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請改唱老旦。在當時,因老旦唱工呆板,黯無生氣,多不被人所重視。而郝蘭田能綜合各家老旦之特長,並以老生唱法參合旦腔韻味,而創制出老旦新腔。從此,京劇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躍而上,始為劇界內外所重視。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3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郝為真:又名郝和,字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極拳創始人。後傳授孫祿堂,奠定了今天孫氏太極拳基礎。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極拳協會」。
郝夢齡: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戰後任鄭州警備司令,後任第九軍軍長。著名抗日將領,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
郝鵬舉:河南省靈寶人,曾任國民黨第42集團軍中將。郝鵬舉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認賊作父;後叛變人民,喪失人格。1947年1月,陳毅率大軍攻擊郝的駐地白塔埠,擊潰其部隊,生俘郝鵬舉。1947年4月,蔣軍對我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我魯東南地區機關向渤海地區撤退,郝鵬舉被押隨行。遇蔣機轟炸,郝竟乘機逃跑,被我警衛人員擊斃。
郝建秀:全國婦聯第四屆副主席,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原紡織工業部部長。山東青海人,漢族,1949年參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紡織學院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1年創造「郝建秀工作法」,當選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1952年當選為全國青年模範團員。1953年當選為紡織工業系統全國勞動模範。先後曾任青島市國棉八廠副廠長、廠長、工程師。青島市革委會副主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委常委。山東省總工會副主席、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2年任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治所在長安,即為首都長安直轄區,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2、堂號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麼,他說:「曬書啊!--我的書都在肚子里。」
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世祖大悅。即位後,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曾充國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留宋期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姓「豐文堂」之由來。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太原堂」、「三餘堂」等。
五、宗族特徵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作為一個得姓三千餘年的姓氏,歷經如此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仍立足北方,誠為罕見。堂號含意雋永,意味深長。如曬書堂出自郝隆曬腹的典故,寓意學問精深,滿腹經倫。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民國殘本《郝氏家譜》,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語為:「從文鳴連,正玉思清。」
將想做的事情做到底!2006-1-10 13:29:04 【廣告】 梅州麗人服飾折扣店阿妹730
頭銜:堅持不懈的牛
等級:論壇管理
文章:2508
積分:18813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5年7月29日第2樓 QQ
--------------------------------------------------------------------------------
【郝姓宗祠通用對聯】
〖郝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豐文尚節;
引義傳經。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時遭金末兵亂,金亡後遷居河北,住在元朝將領張柔家,得以讀他的藏書。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憲宗時,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談論治國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從忽必烈攻鄂州,得到憲宗死的消息後,力勸忽必烈北還爭帝位,與南宋宰相相賈似道約和退兵。中統初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出使南宋,被賈似道扣留在真州達十六年,至元年間才被釋還。文章豐蔚豪放,撰有《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通鑒書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詩多奇崛。下聯典指唐·大將郝處俊,安州安陸人,貞觀年間進士。累遷吏部侍郎,跟隨大將李[責力]征討高麗有功,授同東西台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參與朝政,上元初年官中書令。為人正直,操履無玷。在朝中,他每發言議論,必引經據典,主張法令應剛柔相濟,凡所規風,深得大體,得高宗贊許。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4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儲書棲腹;
飲水投錢。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人郝隆,字仕治,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善於應對。一年的七月初七,人們都忙著棲衣物,他卻睡在庭院里。有人問他,他答道:「棲一下我肚子里的書。」下聯典指漢代人郝廉,曾出遠門,在路邊井中飲水後,往往把錢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謙。
猛將旗手;
紅襖順天。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郝姓第一猛將郝搖旗,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中當旗手。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攻清軍。後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金朝末年紅襖起義軍首領郝定,山東袞州人。舉事於泰安,曾攻克十餘縣,稱帝設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後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
河東三絕。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下聯典指宋代畫家郝章,汾州人,居閬州。長於畫人馬,年已八十,每畫一人一馬,稱絕一時。與路皋橐駱、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世說新語》載,王渾妻鍾氏,與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鍾雖門高,與郝相親重,時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下聯典指唐·郝處俊,嘗言志曰:「大丈夫惟無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後仕至中書令。
太原世澤;
廉潔家聲。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漢·郝子廉,性廉潔,過姊飯,默置錢於席下,遠行飲路帝井水,投錢於井中。
-----------------------------------------------------------------
〖郝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人曝籠內物;
我曬腹中書。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晉代參軍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曬衣物,惟隆卧於庭中,人問之,答曰:「曬吾腹中書耳!」
-----------------------------------------------------------------
〖郝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爾雅疏義流芳遠;
春秋說略世澤長。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清代戶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號蘭皋,嘉慶進士,謙退廉介,潛心著述,長名物訓詁之學,著有《爾雅疏義》、《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等。
-----------------------------------------------------------------
〖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奇韻豪文,才推元代;
危言高論,名重漢時。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字伯常,陵川人。下聯典指東漢名士郝潔,太原人。好危言高論,名重當時。
3. 山西交城名門世家購房後應繳哪些費用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其始祖為帝乙之子子期之後,以封地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省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省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公元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出自復姓郝骨氏所簡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黨、盧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遼西郝姓出自東漢時烏恆人。
③ 唐時南蠻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時都嚕別族漢姓為郝姓。
⑥ 今土家、滿、蒙、回、錫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後來不斷壯大,至契的十四世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為帝乙,他將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被周所滅,按當時的固有習慣,子期的後裔便以居地為氏,稱郝姓。他們尊帝乙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省)。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三、歷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麽,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郝 昭:字伯道,三國時魏國太原人,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四十餘年,軍民畏服。諸葛亮圍困陳倉,昭與之對峙二十餘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賜為爵列侯。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並身體力行。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2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郝 澄:句容(今屬江蘇省)人,宋代畫家,他所作道釋、人馬,筆墨清勁而善於設色。
郝 質: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將領。少年從軍,挽強第一。以防禦西夏、平貝州賊亂有功,累遷六宅使。其治軍嚴謹,犯者不貸,而犒賞優厚,平時自奉儉約,尤篤於信義。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陽)人,宋代畫家,長於畫人馬,與路皋橐駝、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郝 惠: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宋代畫家,善山水人物,為燕文費之師。
郝 經:字伯常,順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澤州陵川(今屬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學者、書畫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學家、哲學家。累贈昭文館大學士、司徒、冀國公。其字畫天資高古,取眾人之長為己有,故其筆畫俊逸,遒勁,無傾側妖媚之態,為當世之名筆。著有《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貞觀》、《陵川集》等。
郝 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省)人,金末山東紅襖軍首領。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建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 浴:字冰滌,又字雪海、復陽,號中山,直隸定州人。順治六年(1649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順治八年(1651年)改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吳三桂被劾,部議坐死,後從寬謫戍奉天(今之沈陽)。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鐵嶺,居於南門之右,謫居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聖祖玄燁廉其冤,以原職召還,復授湖廣道御史。在離開鐵嶺的時候,把自家居室獻給鐵嶺人作為士子讀書處,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稱「銀岡書院」;把十八年來購置的二百二十五畝土地和城內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獻給書院,留為「生徒肄業之資」。當人們來到鐵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緬懷周總理的時候,都自然地想起銀岡書院的歷史和它的創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廣西巡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於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功封眾利侯。
郝夫人:晉代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內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鍾夫人,出身名門,郝氏不因低賤而低三下四,鍾氏也不因富貴而盛氣凌人,時人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屬山東省)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曾聚眾數萬起義,轉戰於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郝處俊:安陸(今屬湖北省)人,唐貞觀進士,累遷吏部侍郎,高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規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實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畫家,張遠弟子,事其師甚敬,常執杖屨,侍立左右。
郝搖旗: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第一猛將,原名永忠,因初在軍中為大旗手,故名。初事闖王,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後被俘殺。
郝懿行:棲霞(今屬山東省)人,清代戶部主事、學者,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於《爾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頗豐,作有《鄭氏禮記箋》、《爾雅義疏》、《竹書紀年校正》、《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晉宋書故》、《荀子補注》等。
郝蘭田:清末民初京劇老旦著名演員,京劇改革家王瑤卿之外祖父。安徽省人。原為徽戲演員,工老生。以唱《祭風台》(即京劇《借東風》)名遍皖中。大約在道光、咸豐之間來北京,因與程長庚同鄉,搭入三慶班演唱。入班後,初演《天水關》孔明一角,聲容並茂,氣度高華,頗受觀眾贊賞。時正值該班連演盧勝奎所編之「三國」連台本戲,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蘭田、盧勝奎分擔演之。後因三慶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請改唱老旦。在當時,因老旦唱工呆板,黯無生氣,多不被人所重視。而郝蘭田能綜合各家老旦之特長,並以老生唱法參合旦腔韻味,而創制出老旦新腔。從此,京劇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躍而上,始為劇界內外所重視。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3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郝為真:又名郝和,字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極拳創始人。後傳授孫祿堂,奠定了今天孫氏太極拳基礎。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極拳協會」。
郝夢齡: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戰後任鄭州警備司令,後任第九軍軍長。著名抗日將領,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
郝鵬舉:河南省靈寶人,曾任國民黨第42集團軍中將。郝鵬舉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認賊作父;後叛變人民,喪失人格。1947年1月,陳毅率大軍攻擊郝的駐地白塔埠,擊潰其部隊,生俘郝鵬舉。1947年4月,蔣軍對我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我魯東南地區機關向渤海地區撤退,郝鵬舉被押隨行。遇蔣機轟炸,郝竟乘機逃跑,被我警衛人員擊斃。
郝建秀:全國婦聯第四屆副主席,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原紡織工業部部長。山東青海人,漢族,1949年參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紡織學院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1年創造「郝建秀工作法」,當選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1952年當選為全國青年模範團員。1953年當選為紡織工業系統全國勞動模範。先後曾任青島市國棉八廠副廠長、廠長、工程師。青島市革委會副主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委常委。山東省總工會副主席、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2年任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治所在長安,即為首都長安直轄區,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2、堂號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麼,他說:「曬書啊!--我的書都在肚子里。」
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世祖大悅。即位後,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曾充國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留宋期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姓「豐文堂」之由來。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太原堂」、「三餘堂」等。
五、宗族特徵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作為一個得姓三千餘年的姓氏,歷經如此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仍立足北方,誠為罕見。堂號含意雋永,意味深長。如曬書堂出自郝隆曬腹的典故,寓意學問精深,滿腹經倫。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民國殘本《郝氏家譜》,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語為:「從文鳴連,正玉思清。」
將想做的事情做到底!2006-1-10 13:29:04 【廣告】 梅州麗人服飾折扣店阿妹730
頭銜:堅持不懈的牛
等級:論壇管理
文章:2508
積分:18813
門派:無門無派
注冊:2005年7月29日第2樓 QQ
--------------------------------------------------------------------------------
【郝姓宗祠通用對聯】
〖郝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豐文尚節;
引義傳經。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時遭金末兵亂,金亡後遷居河北,住在元朝將領張柔家,得以讀他的藏書。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憲宗時,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談論治國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從忽必烈攻鄂州,得到憲宗死的消息後,力勸忽必烈北還爭帝位,與南宋宰相相賈似道約和退兵。中統初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出使南宋,被賈似道扣留在真州達十六年,至元年間才被釋還。文章豐蔚豪放,撰有《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通鑒書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詩多奇崛。下聯典指唐·大將郝處俊,安州安陸人,貞觀年間進士。累遷吏部侍郎,跟隨大將李[責力]征討高麗有功,授同東西台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參與朝政,上元初年官中書令。為人正直,操履無玷。在朝中,他每發言議論,必引經據典,主張法令應剛柔相濟,凡所規風,深得大體,得高宗贊許。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復此發言
--------------------------------------------------------------------------------
4 一、郝姓氏源流 二、遷徙分布
儲書棲腹;
飲水投錢。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人郝隆,字仕治,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善於應對。一年的七月初七,人們都忙著棲衣物,他卻睡在庭院里。有人問他,他答道:「棲一下我肚子里的書。」下聯典指漢代人郝廉,曾出遠門,在路邊井中飲水後,往往把錢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謙。
猛將旗手;
紅襖順天。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郝姓第一猛將郝搖旗,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中當旗手。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攻清軍。後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金朝末年紅襖起義軍首領郝定,山東袞州人。舉事於泰安,曾攻克十餘縣,稱帝設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後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
河東三絕。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潔,一介不取於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下聯典指宋代畫家郝章,汾州人,居閬州。長於畫人馬,年已八十,每畫一人一馬,稱絕一時。與路皋橐駱、張遠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世說新語》載,王渾妻鍾氏,與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鍾雖門高,與郝相親重,時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下聯典指唐·郝處俊,嘗言志曰:「大丈夫惟無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後仕至中書令。
太原世澤;
廉潔家聲。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漢·郝子廉,性廉潔,過姊飯,默置錢於席下,遠行飲路帝井水,投錢於井中。
-----------------------------------------------------------------
〖郝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人曝籠內物;
我曬腹中書。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晉代參軍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曬衣物,惟隆卧於庭中,人問之,答曰:「曬吾腹中書耳!」
-----------------------------------------------------------------
〖郝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爾雅疏義流芳遠;
春秋說略世澤長。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清代戶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號蘭皋,嘉慶進士,謙退廉介,潛心著述,長名物訓詁之學,著有《爾雅疏義》、《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等。
-----------------------------------------------------------------
〖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奇韻豪文,才推元代;
危言高論,名重漢時。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字伯常,陵川人。下聯典指東漢名士郝潔,太原人。好危言高論,名重當時。
4. 請問郝性的第一人是誰啊
郝姓的由來
郝姓源出於子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傳說殷王乙封兒子子期於郝鄉(今山西太原),後世子孫以地名為姓,稱為郝氏。另外,歷史上鳥桓姓氏之一,唐代南蠻郝、楊、劉三姓之一的郝骨氏改為郝氏,他們的後代都稱郝氏。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太原縣)。
郝姓家族專用楹聯
郝姓家族常用以下2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郝姓之後
引義傳經(郝處俊)
豐文尚節(郝經)
郝姓家族名人之最
郝姓第一猛將是郝搖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將領)一員猛將。初在軍中當旗手,故得此名,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攻清軍,後因受軍中歧視,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
現代最傑出的女政治家郝建秀,山東人,紡織工人出身,創立了著名的郝建秀工作法,曾任紡織工業部長、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副會主任。
郝姓名人中的壽星是郝樹才,陝西延長人,1935年參加紅軍,參加了平型關大戰,立特等功4次,大功1次,2次被評為戰斗英雄,在延安大生產中獲勞動英雄稱號,1955年自願回鄉務農,任村黨支部書記20年。他生於1908年,卒於1986年,終年78歲。
犧牲得最早的郝姓名人是郝清玉,河北正定人,1925年加入中共、歷任黨支部委員、中共正定地委負責人、農委書記、特委書記。1931年被捕,1935年病逝於獄中。
5. 歷史上有姓(郝)的名人嗎郝姓的來歷是什麼
一、名人
1、郝隆
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東社鎮上社村人。為東晉名士,生性詼諧。年輕時無書不讀,有博學之名。後投奔桓溫,官至南蠻府參軍。
七月七日見富裕人家暴曬綾羅綢緞,就仰卧太陽下,露出腹部。有人問,你這是干什麼呢?郝隆答,我曬我腹中書。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曬書」的由來。在上社村,有一塊清代同治年間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記述有郝隆「坦腹曬書」的故事。
2、郝昭
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曹真舉薦郝昭守陳倉,遷鎮西將軍。諸葛亮大軍逼近陳倉,先使魏延攻打,但連日無功緻魏延說此城難打,諸葛亮大怒欲斬。
郝昭的同鄉靳詳請纓游說郝昭投降,但為郝昭厲絕歸降。諸葛亮強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後,郝昭以三千拒守諸葛亮三十萬,相持二十餘日,諸葛亮無計可破。當諸葛亮斬魏的援軍王雙後,因糧盡而乘機退兵。曹睿下詔嘉許郝昭的善守,賜爵關內侯。後再引見慰勞,正想重用時郝昭病亡。
3、郝懿行
今山東棲霞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他曾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之學,於《爾雅》用力最久,撰《爾雅義疏》、《山海經義疏》,援引各書,考釋名物,訂正訛謬。另有《易說》、《書說》、《鄭氏禮記箋》、《春秋說略》、《竹書紀年校正》等書。
二、起源
1、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又稱郝骨氏(又稱郝省氏或赫胥氏),屬於復姓省文簡改為氏。《
2、源於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鄉,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3、源於匈奴族,出自十六國時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4、源於烏桓。為古代烏桓國姓氏。古代烏桓國以太陽為圖騰,其都城後來也以赤色為記,即今內蒙赤峰一帶。
5、源於西南夷,出自唐朝時期西南地區,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唐朝時期南蠻有郝氏。據史籍《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南蠻有郝、楊、劉三姓。」
(5)太原郝建秀擴展閱讀
郝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秦漢之際,郝姓逐漸向山西、陝西、河南、河北遷徙。魏晉南北朝時,河北、河南的郝姓向外遷移。晉朝末年,郝姓一支從太原遷到潤州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後來這一支又遷到湖北安陸。
隋唐之際,郝姓在陝西、山西一帶日益壯大,形成望族。北宋末年,山西汾陽的畫家郝章,為避戰亂,舉家遷到四川。元朝末年,郝姓開始大規模南遷。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時,郝姓分別遷往河北、山東、北京、天津。
郝姓祠堂里有一副對聯,上聯是 「儲書曬腹」,下聯是「飲水投錢」。上聯指東晉時期的郝隆。農歷七月初七,人們都忙著曬衣物,飽學多才、滿腹詩書的郝隆卻把衣服敞開,躺在庭院里曬腹,他說:「我在曬肚子里的書。」
下聯指漢朝時期的郝廉。郝廉非常廉潔,出門喝人家的井水都要付錢。如果主人不在,他就會把錢投入井中。有一個成語「飲馬投錢」,比喻為人廉潔,不損公肥私。
6. 太原雲頂郝建秀法院判了幾年
太原雲頂是建秀法院判了幾年,這個看就是他就是犯的什麼法了,他如果飯的清肯定年就少,如果犯重年限就長了,這個我也不知道,他判了幾年,我因為對他也不熟悉
7. 山西建峰工貿集團董事長郝建秀
2003年他投資1.5億元在代縣修建鐵礦,建成後,每年可向國家級貧困縣山西代縣納稅1500萬元,同時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1200餘人。
8. 太原雲頂國際大酒店法人是誰
郝建秀唄
9. 郝家在歷史上有什麼名人嗎或者什麼故事
郝夢齡——偉大的抗日英雄
郝夢齡(1898―1937)字錫九。河北藁城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歷任奉軍第三十軍連長、營長、團長。1926年,任馮玉祥國民軍第四軍旅長。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師師長。1931年,升任國民黨陸軍第九軍軍長。1937年5月,調四川山洞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行至重慶,得悉盧溝橋事變爆發,即返部隊,多次請兵抗戰。9月,率所部奔赴石家莊前線。10月1日,奉命馳援晉北,4日率部抵山西忻口前線,受命為中央地區前敵總指揮,統率第九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三軍、第二十一軍,布防於忻口車站至南懷化鎮一線。12日,所部第九軍遭日軍坂垣師團猛烈攻擊。即在敵機群、炮火轟擊中,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至14日,擊退日軍對南懷化主陣地的進攻。16日凌晨,又至大白水前線,身先士卒,指揮7個旅突襲日軍陣地。繼與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赴獨立第五旅督導指揮,半途中敵彈犧牲,時年39歲。10月24日,其靈柩由太原運至武漢。11月16日武漢各界舉行公祭,後以國葬儀式安其遺體於武昌卓刀泉,萬餘人參加葬禮。12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並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38年3月12日,延安舉行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毛澤東在會上高度評價其抗日殉國的精神。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並頒發了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並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