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能斷金剛般若般羅波蜜的能斷是什麼意思
能夠理解、修持
B. 求《般若般羅密多心經》原文,有解釋的話再找一下解釋。
《般若般羅密多心經》原文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653109.html
C. 歌曲-----兄弟在遠方 般羅演唱
好難啊 對不起 我不知道 但近來給你加點人氣吧...................................................
D. 求般若般羅密多心經的解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般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陲.依般若般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般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般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般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噶得噶得,布如噶得.布如僧噶得.菩陀娑訶.
--------------------------------------------------------------------------------
譯文: 觀自在菩薩,修行至「般若般羅密多」時。冥想之中,得到五蘊皆空,度化一切苦厄的舍利子。舍利子,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亦是色。一切受,想,行,識,也空色之辯一般。
舍利子是一切法「空」相。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干潔,沒有污垢,不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在「空」相之中,沒有表象,沒有感受,沒有意識,沒有行為,沒有識知,沒有身體的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見色聞聲嗅香得味膚觸幻境,沒有眼界,乃到沒有意識,沒有明減,也沒有明減的窮盡,乃至於沒有老死變化,沒有老死變化之窮盡,沒有痛苦聚集毀滅之道,沒有思考也沒有知。因為沒有得的緣故,菩提薩綞依照般若般羅密多修行,心中沒有掛礙。因為沒有掛礙,所以沒有恐怖,遠離世生浮夢不實,追究到極境而得圓滿。
三世諸佛,依般若般羅密多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知道般若般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夠度消一切苦難,真實不虛。所以說般若般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訶」
E. 大般若般羅密多經卷第四百四 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三 第一段 如何翻譯、解釋
文字並沒有什麼疑難,
舍利子問佛,大乘菩薩從何處往生到人間來。人間菩薩死後又到什麼地方去。佛說轉生到人間菩薩有三種,一種是從其他佛土來。二是從睹史多天(兜率天)來,三是從人間轉生到人間。
從其他佛土來的菩薩。是菩薩摩訶薩疾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與般若密多相應就是能快速的證得見道位,用禪宗的話來講就是開悟,但是還沒破末關。這種菩薩是已得法身,但是還沒到八地,來人間修道的。
二是從睹史多天沒,轉生到人間。一生所系,即是最後一生。由人間證佛陀果位。所以佛說於六波羅蜜多常不忘失,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皆得自在。
三是,若從人中沒,轉生還在人間。有兩種,一是不轉退菩薩,即八地菩薩。此大菩薩可以自在往生,可以從人間沒再轉生到人間,轉生後示現賢與不肖等皆為度眾生而化。所以經上說除不退轉外,菩薩其根昧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皆未自在。這就是菩薩修行未到見道位的資糧位菩薩從人間死往生到人間,由於未見道,故不能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皆未自在。就是修行的時候於諸法門與定境不能通達無礙。像修行禪宗沒有開悟,和其他宗派(非凈土)未到見道位皆是此類。
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菩薩摩訶薩,從此間沒,當生何處。就是在人間證到見道位,得見法身的菩薩轉生到那?就是轉生到其他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這段經文就是說明修行大乘佛教(除凈土宗)的轉生的方向,一般的修行人修習過般若密多但未修到見道位,除犯下必定轉生三惡道的引業外。基本都是往生到人間。也就回答了一般修行禪宗,唯識宗,天台宗的人未得成就。他們死後轉生到那?就是轉生到人間。取得成就的就是轉生到佛土,他們與那個佛陀結下因緣,就可能轉生到此佛陀的佛土。
F. 只念般若般羅密是什麼意思
般若,是接近佛性的大智慧。
波羅密,是忍辱的意思。
比如,忍辱波羅蜜,忍到彼岸。
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G. 誰知道般若般羅密多心經的那幾句怎麼念請注拼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注拼音版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觀 自 在 菩 薩 。
xíng shēn bō ré bō luó mì 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 。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
照 見 五 蘊 皆 空 。 度 一 切 苦 厄 。
shě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舍 利 子 。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色 即 是 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
yì fù rú shì 。 shě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亦 復 如 是 。舍 利 子 。是 諸 法 空 相 。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生 不 滅 。 不 垢 不 凈 。 不 增 不 減 。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是 故 空 中 無 色 。 無 受 想 行 識 。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無 眼耳 鼻 舌 身 意 。 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
wú yǎn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
無 眼 界。 乃 至 無 意 識 界 。
wú wú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無 無 明 。 亦 無 無 明 盡 。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乃 至 無 老 死。亦 無 老 死 盡。
wú kǔ jí miè dào
無 苦 集 滅 道 。
wú zhì yì wú dé 。 yǐ wú suǒ dé gù 。
無 智 亦 無 得 。 以 無 所 得 故 。
pú tí sà ǒ 。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
菩 提 薩 埵 。 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
xīn wú guà ài 。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
心 無 罣 礙 。無 罣 礙 故 。無 有 恐 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
遠 離 顛 倒 夢 想 。 究 竟 涅 盤 。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
三 世 諸 佛 。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
dé ā nòu 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shì dà shén zhòu 。
故 知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是 大 神 咒 。
shì dà míng zhòu 。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 。 是 無 上 咒。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
是 無 等 等 咒 。 能 除 一 切 苦 。 真 實 不虛 。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咒。 即 說 咒 曰 。
jiē dì jiē dì 。 bō luó jiē dì 。
揭 諦 揭諦 。 波 羅 揭 諦 。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
波 羅 僧 揭 諦 。 菩 提 薩 婆 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