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斯蘭教第一聖地是哪裡
麥加 (Mecca) 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座落在沙烏地阿拉伯 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 。這里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麥加,在阿拉伯語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達了這里地勢低、氣溫高,飲水困難的特徵。
麥加城之所以名震環宇,是因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這里。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佔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
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念、禮、齋、課、朝)之一是到麥加去朝覲,《古蘭經》也載有到麥加天房去履行朝覲的義務。
❷ 伊斯蘭教的聖地在哪裡
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每天,全世界億萬穆斯林在各個角落向著聖城的方向虔誠地進行禮拜,念誦著相同的禱文;每年,都有上百萬穆斯林從世界各地來到麥加朝覲,完成他們的宗教禮儀,14個世紀以來從未有過改變。禮拜和朝覲是伊斯蘭教五功中的兩大要素。穆斯林一生中一般都會盡自己所能去麥加朝覲一次。現在的聖城麥加,是伊斯蘭世界的「諸城之母」。為保持其宗教聖潔,麥加周圍方圓15公里內,絕對禁止任何非穆斯林涉足。
彩色次磚上的麥加城
❸ 伊斯蘭教的聖地是哪裡
(1)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最著名的聖地。據說,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城郊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啟示,在麥加開始了一生中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後來遷徒麥地那。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眾返回麥加,清逐麥加天房中的一切偶像,遂成為全世界穆斯林朝覲的聖地,建有一座能容納50萬人作禮拜的清真大寺。每逢朝覲季節,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來麥加朝覲,最多曾達250萬人以上。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每年約有幾千人前往麥加朝覲。
(2)麥地那。麥地那全稱麥地那·乃比,是先知之城的意思,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622年穆罕默德與部分穆斯林為避麥加多神教徒迫害,從麥加遷移至此,逐漸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並以此為基礎,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城內有許多伊斯蘭的歷史古跡、保存至今。其中最著名的是先知清真寺,穆罕默德去世後便葬於此。
❹ 伊斯蘭教的聖地
(1)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最著名的聖地。據說,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城郊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啟示,在麥加開始了一生中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後來遷徒麥地那。
(2)麥地那。麥地那全稱麥地那·乃比,是先知之城的意思,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622年穆罕默德與部分穆斯林為避麥加多神教徒迫害,從麥加遷移至此,逐漸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並以此為基礎,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城內有許多伊斯蘭的歷史古跡、保存至今。其中最著名的是先知清真寺,穆罕默德去世後便葬於此。
(3)耶路撒冷。據《古蘭經》載,穆罕默德曾於一夜間由麥地那抵達耶路撒冷,並在一塊磐石上升霄登天,親見了安拉和以往的先知,並目睹了天堂、火獄。公元691年,伍麥葉王朝的哈里發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艾格薩」清真寺,又稱遠寺,圓頂寺。後人陸續在其周圍建造了一些宗教和公共設施,漸成規模。艾格薩清真寺作為「尊貴的聖地」,使耶路撒冷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伊斯蘭教第三聖地。
❺ 伊斯蘭教三大聖地
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
❻ 伊斯蘭教三大聖地都包括哪三個
伊斯蘭教三大聖地是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麥加
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西部的紅海之濱。是世界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公元570年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存有伊斯蘭早期先知創建的石頭方屋克爾白(中文通常譯為天房),相傳該方屋為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建造,故又稱易卜拉欣神殿。麥加是穆斯林一生必須朝覲的地方。
麥地那
麥地那是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地,位於麥加以北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中部的沙漠綠洲。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受當地人排擠而遷徙麥地那,並在當地成立最早的伊斯蘭教政權——穆斯林公社(烏瑪),麥地那遂成為穆斯林國家的第一個首都。「麥地那—納比」,阿拉伯文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耶路撒冷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天啟宗教的共同聖地。
❼ 伊斯蘭教的聖地
聖城麥加。
❽ 伊斯蘭教朝拜的聖地是哪裡
伊 斯 蘭 教 聖 地
三大聖地:
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麥 加
麥加是最主要的聖地,稱為第一聖地。它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規定,穆斯林不論身居何處,他禮拜時都要面向麥加聖寺克爾白。1000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全世界穆斯林嚮往和朝拜的中心。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於麥加。他在這里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受到反對和迫害,他在公元622年率領他的跟隨者和妻室前往麥地那。其後,教徒日益增多。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師攻佔麥加,以此為中心,繼續傳教。伊斯蘭教此後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遍及五大洲。亞非歐廣大地區歸於伊斯蘭教國家的版圖。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
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坐落在賽拉特山地的一條峽谷中。這里四面山巒起伏,東西兩側,高峰危立,現東北、西北、西、南,各有一山口,通往外地。由於受到山峰所限,城市過去大致沿西南和北方伸展。舊城建在「易卜拉欣窪地」河上,聚集著具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
麥加城中最重要而著名的聖地是大清真寺,即聖寺。據《古蘭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故又稱禁寺。它是一個由上下兩層長廊環繞的露天大院。經過幾個世界的擴建和修繕,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其面積已從3萬平方米擴建為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聖寺有25座精雕細致的大門,6道小門。6座高聳入雲的尖塔分別聳立在3座大門兩側,另一塔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相鄰。圍牆、台階和整個地面,都用白大理石鋪砌,艷陽之下,光華閃爍。入夜,千百盞華燈齊放,宛如白晝。
聖寺廣場中央稍南,屹立著巍峨的聖殿克爾白(意即方形房屋),又稱天房(真主之房)。據稱,這座灰色岩石構成的方殿,是阿丹依天上的原型所建,因洪水泛濫被毀,後由先知卜去拉欣父子於紀元前18世紀重建。聖殿長12米,寬10米,高15米。聖殿外面,從上而下,中年用黑色錦幔覆蓋,下有鋼環固定於聖殿底座,錦幔中間圍繞一條長61米的闊帶,帶和門簾上用鍍金銀線綉著《古蘭經》,需用金線120公斤。錦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個傳統已持續1300餘年。聖殿內,3根高柱巍然屹立,一盞盞金銀吊燈相映成輝,更增加了庄嚴氣氛。
聖殿外的東南牆角,鑲著有名的黑石,即稱玄石。它是一塊帶微紅的褐色隕石,高1.5米,長30厘米,據傳是天使遞交給易卜拉欣而被遺留下來的聖物,一說是阿丹被辯出天堂時,交給他以示有罪之物。黑石已經破碎,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入牆內。朝拜者繞行天房時,都爭先親吻或舉雙手示意。
聖店東面對黑石處,有四柱圓頂小閣,圍以方形銅栓,相傳是易卜拉欣建造聖殿時遺有足印之處。麥加的其它伊斯蘭教勝地還有城郊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等地。
根據伊斯蘭教法,凡有條件的穆斯林,都有去麥加朝拜的義務。朝拜被列為伊斯蘭教五大功課之一。50年前,每年朝拜者約幾萬人。1984年已達300萬上下。近年來,以超過千萬人。麥加聖城只對穆斯林開放。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是朝拜月,麥加到處都是人流。朝拜者到達麥加後,要進行一系列朝拜活動,主要內容有:從隕石處按逆時針方向繞行聖殿7周:在薩法及麥爾瓦之間往返疾行7次:趕阿拉法特山「站山」,肅立誦經;在穆茲達利法曠野露宿歇息;至米納「射石」驅邪;歡度宰牲節;再次至聖殿,舉行告別朝拜等活動。它成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性的盛大宗教活動。
麥 地 那
伊斯蘭教第二聖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部漢志境內、賽拉特山區一開闊的平地上。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周圍多農場、園圃。南距麥加約450公里,有空航和公路通往麥加和吉達港。麥地那原名耶斯里卜,公元622年「遷徙」後改稱麥地那·乃比,意為「先知的城」。簡稱麥地那。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麥加號召人們棄絕多神教,歸順唯一真神安拉,遭到當地貴族、商人的反對和迫害後,於公元622年,帶領他的皈依者和妻室遷往麥地那,並把這里作為傳教中心。這在伊斯蘭教史上稱為「希吉拉」,意即「遷徙」,後來就以這一年為伊斯蘭教歷的紀元年。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這里逝世。朝覲者去麥地那拜謁的主要地方是先知寺。穆罕默德本人參加過這座寺院的建造,早年較簡陋,只是延長周圍平房屋頂,用椰棗樹干為柱,以椰棗樹枝和泥土把露天院子遮蓋起來,用土坯砌成圍牆,長約41米,寬34米。後經擴建和修繕,現在的建築主要為1848-1860年所建。1955年又有擴建。寺院面積由原來1.03餘萬平方米擴展到1.63餘萬平方米,有5道門和5座尖塔。豪華寬大的禮拜殿內有精緻的神龕,殿頂每隔3米裝有一盞水晶玻璃吊燈,光彩奪目。穆罕默德的陵墓在寺的東南角,由黃銅欄桿隔開。其北是穆罕默德的皈依者、伊斯蘭教史上第一任哈里發阿布·貝克爾和第二任哈里發奧馬爾的陵墓。麥地那在穆罕默德時代和四大哈里發時代(到公元661年為止),都是伊斯蘭國家的首府,城郊有不少伊斯蘭教遺跡,如《古蘭經》里提及的卡巴清真寺和城北四公里處的伍侯德山。
公元625年,穆罕默德和反對他的異教徒在伍侯德山激戰,穆罕默德率兵千人與來襲的三千敵軍對陣,結果敗北,穆罕默德受傷,他的叔父哈姆扎等捐生。這次戰役的殉難者就埋葬在伍侯德山下。
1960年在這里創辦了伊斯蘭大學。
耶 路 撒 冷
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古城,至少有五千年歷史。公元前一千年,猶太民族的大衛王佔領此地,取名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猶太人在城內錫安山上建「聖殿」。從那時起,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宗教中心。
但是,歷史並沒給這篇土地帶來和平。數不盡的征戰,每隔四、五百年,就改變一次這座城市的歸屬。新巴比侖國王攻陷過此城,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以後,它又被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等佔領過。
現在,聖殿只遺留下一段五十多米長的護牆。猶太人在這里憑吊歷史,把它叫作「哭牆」,視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基督教教徒認為,救世主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受難和升天,所以把這里看作是最神聖的地方。而在穆斯林心中,此地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和伊斯蘭教庄嚴的聖地之一。
在這座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城裡,古老石料建築,見證了數千年的歷史滄桑,數不勝數的古跡、聖地和祈禱場,表明了耶路撒冷對於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