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95年到1900年中國都發生哪些大事
1、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2、1895年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是指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3、1898年戊戌政變
戊戌政變,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緒二十四年)發生在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皇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餘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4、1899年美國提出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899年,美國政府先後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 門戶開放: 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有: 對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國貨物一律按中國政府現行稅率5%徵收關稅; 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對資本主義國家開放 各國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對他國船隻、貨物運費等不得徵收高於本國的費用。
5、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B. 1900年中國發生的大事件~盡量詳細點~篇幅不要太長
中國歷史大事
1900年
4月6日 英、美、法、德駐華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其2個月內「剿滅」義和團,否則將派兵代為「剿平」。
6月10日 英國西摩爾率各國侵略軍2000餘人,由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埋伏鐵路沿線,奮起阻擊,將侵略軍包圍在廊坊車站。
6月14日 德國公使克林德率領一部分德國士兵,從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外出尋畔,開槍打死正在習武的義和團團民20餘人。19日,清總理衙門照會各國駐華使節在24小時內離京。20日,克林德乘轎前往總理衙門會晤,途經東單牌樓時,八旗兵攔路搜查。克林德開槍威嚇,被端王載漪的虎神營士兵開槍打死。此即克林德事件。
6月17日 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帶領團民和清軍向沙俄駐軍進攻,使其陣地幾乎喪失,「皆高掛白旗、以示不戰」。
6月17日 美、英、日、俄、德、法、意、奧等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台。
6月18日 義和團2000餘人向廊坊車站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發動攻擊,西摩爾率殘兵敗退楊村車站,義和團又包圍之,打死打傷敵軍40餘人。後侵略軍敗回天津西站。
6月20日 清廷經過數次「御前會議」的爭論,慈禧決定利用義和團的主張,對外宣戰。同時,載漪、剛毅等人指使清軍並利用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
6月21日 清政府發出向八國聯軍「宣戰」令。聲稱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要求各駐外公使向各國解釋,清政府的「宣戰」實屬被迫,請求各國諒解。同時,令各省督撫召集義和團御外侮,設立團練。
7月6日 沙皇俄國借口保護中東鐵路,鎮壓中國東北的義和團,尼古拉二世親自任總司令,陸軍大臣庫羅巴特金為參謀長,率18萬大軍分5路向中國東北地區發動進攻。
7月6日 八國聯軍陰謀偷襲馬家口,企圖摧毀義和團陣地。天津義和團首領張德成命令團民和清軍埋伏在馬家口附近,敵軍一到,伏兵四起,奮勇沖殺,戰斗至半夜,殲敵大部。
7月9日 清軍將領聶士成率武衛前軍,在天津南門外八里橋抗擊八國聯軍戰死。
7月13日 中美簽訂《粵漢鐵路借款續約》。1898年,清政府駐美公使伍廷芳與美國美華合興公司在華盛頓曾簽訂《粵漢鐵路借款合同》。這兩次合同的主要內容為:借款總額美金4千萬元,工程由美華合興公司包築。
7月14日 英、美、俄、德、法、日、意、奧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大批居民慘遭殺害。
7月14日 俄艦向璦琿城北黑河屯清軍陣地挑畔,清軍還擊。俄軍官兵死傷30餘人,敗回海蘭泡。8目4日,俄軍水、陸3路萬餘人撲向璦琿,清軍奮力抵抗7小時,犧牲300人。璦琿城被俄軍焚毀。
7月15日 海蘭泡俄軍突然封鎖黑龍江江面。17日,手持刀斧的俄軍強令中國居民和商人數千人聚集到江邊,連續數天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民眾,5000餘人被殺害,造成了舉世譴責的海蘭泡大慘案。
7月19日 日軍一名士兵強行通過中國吉林駐軍高俊峰旅駐地長春二道溝,引起沖突。長春日軍守備隊在沖突中打死、打傷中國士兵20餘人。後日本使館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議,反誣中國士兵尋釁,北京政府屈服於日方壓力,處分中國官佐。
7月17日 沙俄侵略軍在製造海蘭泡慘案後,又在黑龍江左岸、黑河鎮對面的「江東64屯」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沙俄軍隊大肆燒殺擄掠,把搜捕到的人集中到幾間大屋子裡燒死、或推入江中淹死。僅在博多屯至精里江口一帶,就屠殺了1000餘名中國居民,房屋被焚毀一空。在這次駭人聽聞的「江東64屯大慘案」中,被殺害的中國居民2000餘人。後沙俄宣布:江東64屯地區已歸俄國管轄,凡中國居民不得重返該地區。
8月4日 沙俄派遣侵略軍攻佔中國璦輝、營口等地,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
8月13日 英、美、德、俄、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通州(通縣)進軍北京。慈禧太後殺害珍妃,挾光緒帝和部分皇族大臣倉惶離宮,從北京西直門逃往西安。
8月14日 八國聯軍從廣渠門、齊化門(朝陽門)、東便門等攻入北京。聯軍進入北京後,放縱士兵搶劫3天,中國自元明以來的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庫珍寶,盡遭浩劫。日軍從戶部搶走300萬兩銀子後,火燒衙署以毀罪證;俄軍把搬不動的東西統統燒掉或砸碎;英、美軍把搶來的東西在使館拍賣。聯軍在北京城內犯下了世界近代史上罕見的野蠻罪行。
C. 1900到1937年中國的大事件
1、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2、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領導了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繼承孫中山的武昌革命起義,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鍾,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4、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
5、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是指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斗。這次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D. 1840年到1900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對中國歷史有和重大的意義
1840年到1900年間,中國發生的主要的事情包括三件,一件是西方殖民者對中國的侵略,代表事件是火燒圓明園,二件是中國進入引起改朝換代循環的農民起義時期,代表事件是太平天國,三件是日本完成進入現代的變更並開始侵略中國,代表事件是甲午戰爭。這三件事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
一方面打破了滿清的中央皇權統治,外部民族矛盾,內部階級矛盾加內部民族矛盾,三種矛盾使得中國舊有的中央集權的統治秩序逐漸崩潰。
第二方面由於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他們不可避免地成為新的地主,而且西方殖民者的介入使得他們不可避免地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失敗卻促成了漢族官僚走上歷史舞台。
第三方面漢族官僚由於難以擺脫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不能迅速建立起強有力的權力體系,從德國、日本等當時的後發國家看,這個權力體系概括起來應該是民族主義加中央集權,這個權力體系建立不起來,也就意味著他們無法在迅猛發展的世界變局中掌握主動,最終導致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失敗。
概括起來,1840年到1900年期間,由於中國不能迅速轉型稱為現代國家,致使中國失去了建立世界權力體系的機會。如果當時中國發生了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那樣的事情,建立起了民族主義加中央集權的權力體系,後來的巴黎和會體系和雅爾塔體系都將很不相同。
E. 1846到1900年中國發生的大事
1、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2、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
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4、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5、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義和團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有人認為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有關;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源於一種勤王的民團組織。
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稱為「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眾「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
隨著中國近代史形勢的發展,以帝國主義侵略為先導的西方勢力的沖突代替華夷之辯滿漢之爭成為主要歷史矛盾,義和團開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1898年由趙三多首次提出)。
西方列強劃分在華勢力范圍、華北頻繁發生教案、天災頻仍及宮廷權力爭斗激化的情況下,1900年春季直隸,成千上萬習練義和拳並號稱「義和團」的農民動縱火燒毀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後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義和團又先於清軍進攻天津租界。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日甲午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戊戌變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天國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和團運動
F. 1900年發生在中國的大事
義和團吧~~
八國聯軍
1月 5日 清廷批准法國租借廣州灣並訂立條約。
9日 山東義和拳數百人,將直隸清河大寨庄教堂焚毀後返回山東。
15日 南通大生紗廠正式投產出紗。
24日 西太後詔立端王載漪之子溥俊為大阿哥,欲廢光緒帝。
25日 陳少白受孫中山之命在香港籌辦《中國日報》。
2月28日 唐才常在上海組織東文學社,秘密籌組正氣會。
3月13日 各國海軍在渤海操演。
20日 梁啟超分別致函唐才常、康有為商議籌款及起事計劃。
4月 5日 京城出現了義和團壇口和大量揭貼,聲稱「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
10日 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
13日 兩江總督鹿傳霖奏請於金陵設立工藝大學堂。
26日 楊衢雲赴日與孫中山議謀廣東起義。
28日 梁啟超致書孫中山,舉光緒為總統,使兩黨相合。
5月19日 天主教大主教樊國梁致書法國公使,速召海軍入京防衛。
24日 各國公使照會清廷,將在使館駐軍。
26日 沉睡900年的敦煌莫高窟被打開了。
本月 張德成在直隸靜海成立「天下第一團」。
6月 6日 慈禧決定利用義和團抵禦洋人。
7日 義和團紛紛湧入京城。
10日 西摩率英、美、奧、意、俄、法、德、日八國聯軍2000人,向北京進發。
13日 八國聯軍在廊坊遭義和團襲擊。
16日 慈禧向列強各國宣戰。
17日 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台。
20日 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清軍開槍打死。
7月 6日 清廷重用義和團,慈禧賞天津義和團白銀10萬兩。
6日 聶士成軍在天津小西門擊退聯軍。
7日-13日 清兵日夜炮擊京使館。
8日 清軍與聯軍戰於天津八里台,聶士成陣亡。
14日 八國聯軍從大沽口進攻天津後,血洗天津。
17日 俄軍屠滅江東六十四屯居民。
本月 俄軍慘屠海蘭泡華民。
8月 3日 俄軍大舉入侵東北。
4日 八國聯軍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5日 盛宣懷向英商大東公司、丹麥大北公司商借21萬英鎊,敷設由大沽至上海海底電線。
15日 北京滄陷,慈禧太後偕光緒帝等離京西逃。
16日 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搶劫三日。
19日 俄軍搶先佔領頤和園,將珍寶竊擄殆盡。
20日 清廷以光緒帝名義發布「罪已詔」,向列強政府賠禮致歉。
9月25日 清廷屈從德國懲處主戰大臣。
25日 清廷向德國、日本發出國電,對克林德、杉山彬之死表示哀悼和歉意 。
30日 英軍搶先佔領山海關。
10月 3日 鄭士良率三合會黨600人在惠州起義。
11日 李鴻章抵京議和。
16日 英、德簽定瓜分中國揚子江流域權利的《英德協定》。
26日 慈禧太後等逃至西安。
11月 9日 俄與增祺簽定《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9日 八國聯軍將天津郊區王慶坨村全部燒毀。
13日 清廷在各國逼迫下將10名王公大臣革處。
29日 清廷允張之洞奏,於武昌北門外10里開商埠。
30日 康有為輾轉上奏清廷《公請光緒復辟還與京師折》。
12月 德法軍隊洗劫古觀象台,將明代製造的、清初製造的貴重儀器運往法國和德國。
10日 八國聯軍成立「管理北京委員會。」
27日 清廷接受列強提出苛毒的《議和大綱》12款。
本年 榮宗敬、榮德生開始投資於近代工業。
G. 中國1900--1949年期間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41、1904年,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廣泛建立。
42、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成員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任總理。
4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金兆龍率隊提前起義。第二天,起義軍佔領武漢三鎮,取得勝利。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44、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宣布廢除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省宣布獨立,清政府土崩瓦解的局面。
45、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3月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6、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47、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北大等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要求懲辦賣國賊;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響應;6月初,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斗爭的中心轉到上海。
48、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49、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
50、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1928年上半年逐漸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51、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的隊伍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52、1935年1月,遵義會議。
53、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54、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55、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日本炸毀柳條湖段路軌,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
56、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張楊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57、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駐守北平西南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58、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中國軍隊展開激烈戰斗,最終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
59、1937年12月日寇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持續六周的大屠殺中,被屠殺的中國人達30多萬。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
60、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庄阻擊日軍,殲敵一萬多人。這是自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61、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殲敵4萬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千米。
62、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
63、1945年8月底—10月10日,重慶談判。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64、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65、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6、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進軍令,百萬大軍從湖口到江陰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台。
6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首都北京天安門,進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庄嚴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H. 1900年中國(清朝)發生了什麼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佔紫禁城,光緒帝、慈禧太後等西遷逃難。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同年,李鴻章病逝。同年,清末新政開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滬寧鐵路、平綏鐵路興工。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預備立憲改革。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後駕崩。
(8)1900年中國大事件擴展閱讀:
庚子事變背景:
義和團起於山東,初以拜神練拳為主,後因發生教案,逐漸演變為仇教團體,自詡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紅燈照、藍燈照等法術。
戊戌政變後,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緒,保護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分子,仇外情緒更烈,山東巡撫毓賢揣摩慈禧懿旨,暗中鼓勵拳民,後毓賢調京,袁世凱署魯撫,壓制拳民活動,拳民遂轉往直隸發展。
直隸總督裕祿最初反對義和團,認為拳民乃恃眾戕官之亂賊,應嚴行剿捕,以免致巨患。然而慈禧不允,裕祿逢迎上意,改變態度,招拳民「大師兄」張德成、曹福田等人,待以上賓之禮,並向清廷保薦拳民可用,時義和團大批人馬在涿洲、保定一帶拆鐵路、毀鐵路,局勢嚴重。
慈禧密召拳民入京,旬日之間,竟有十萬之眾入京,太後召見拳民首領,言多獎勵,從此親貴爭相信從,廟宇府第,遍設壇場,拳民出入宮禁,橫行無忌,大肆燒殺,北京陷入瘋狂混亂中。
I. 1900年的大事記
1900年是遺傳學奠基年。
1月
1月1日,夏威夷要求派代表參加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共和黨大會。(參見
1900年4月30日)奈及利亞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月2日,中國山東省高密縣民阻止德國建造鐵路。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芝加哥的排水用運河完工,全長64公里,總工程費4500萬美元。
1月4日,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1月5日,愛爾蘭民族主義黨領袖John Edward Redmond呼籲民眾反抗英國統治。
1月6日,印度發生飢荒,據報道,有數百萬人瀕臨死亡。(參見1900年5月7日)
1月8日,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下令在阿拉斯加地區實施軍事統治。
1月8日,南非布爾人攻擊Ladysmith鎮,被英國的懷特將軍擊退。
1月9日,義大利拉齊奧足球俱樂部成立。
1月13日,日本普選運動遍及全國,松本的普選同盟會以一千人連署陳情書向眾議院提出實施普選的要求。
1月14日,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在演員接到匿名信函及死亡威脅陰影下在羅馬首演。
1月16日,英國放棄薩犘亞群島的主權之後,美國參議院終於認可1899年11月簽訂的英德條約。(參見1900年2月13日) 英國在好望角附近集結強大的軍力,迫使布爾人由攻轉守。
1月17日,曾為墨西哥領地的得克薩斯州州內的??族印第安人正式宣布,脫離墨西哥而自立。 美國取得威克島,將得以連接夏威夷與馬尼拉之間的海底電纜。
1月21日,加拿大軍隊自哈利法克斯啟程,前往南非參加布爾戰爭。
1月24日,楊衢雲自日本抵香港,不就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由孫中山繼任。清政府載漪9歲的兒子溥儁為皇子,成為光緒帝的繼承人,史稱「己亥建儲」。 英國與南非各邦開始為布爾戰爭進行和平談判。(參見1900年3月13日)
1月25日,德國發表由第二期建艇法案,開始擴充海軍艦隊。
1月27日,在北京的英、美、法、俄、意等國公使團,一致要求清政府平息義和團暴動。(參見1900年2月19日)
1月29日,8個創始團隊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州建成美國職業棒球俱樂部聯盟。
1月31日,拳擊規則創始人昆斯貝里爵士去世。 2月1日,英國撤換南非殖民地指揮官布勒將軍,由羅伯特將軍繼任。(參見1900年2月8日)
2月3日,美國民主黨Kentucky州州長候選人William Goebels遭槍手狙擊身亡。(參見1900年8月18日)歐洲維也納、布達佩斯等大城市紛紛發生煤礦工人罷工事件。
2月5日,美國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簽訂海約翰-龐斯弗斯條約。美國獲得開辟巴拿馬運河的權利,但不得在當地駐軍。
2月6日,美國紐約州州長蕭道爾·羅斯福宣稱: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接受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參見1900年6月19日) 1899年海牙和平會議宣言:在海牙創立國際法庭。
2月8日,英國布勒將軍在南非的Ladysmith鎮受挫於布爾軍,英軍敗退。(參見1900年2月14日)
2月9日,美國網球選手杜維特·菲利·戴維斯捐贈銀杯,獎勵給網球運動員。
2月13日,緬甸英軍開始進犯雲南邊界城市片馬。 德國國會批准英德條約,英、法、美、德四國達成分割波利尼西亞的協議。
2月14日,清政府懸賞10萬白銀緝拿康有為、梁啟超,並嚴禁民眾購閱其所辦報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無視於國際間對芬蘭爭取自己的聲援,下令加強統治芬蘭。 英國羅伯特將軍率領2萬軍隊入侵南非的Orange Free State。(參見1900年2月27日)
2月17日,日本「萬朝報」批評治安警察法案,剝奪人民的集會結社自由,抑制勞工及農民的請願運動。
2月19日,清政府命令直隸、山東督撫查禁義和團。(參見1900年2月25日)
2月22日,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一準州。
2月25日,清政府照會駐華各國公使。(參見1900年3月2日)
2月27日,英國羅伯特將軍在南非的Pietersburg接受布爾將軍Piet Cronje的無條件投降。
2月27日,德國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成立。
2月28日,英國工黨成立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稱工黨) 。俄國向德、法兩國提議,共同要求英國終止布爾戰爭。 3月2日,美國國會在首都華盛頓表決通過以200萬美元援助波多黎各。(參見1900年3月19日) 中國北京的各國駐華公使要求清朝政府嚴懲義和團。
3月3日,德國罷工礦工開始回到工作崗位。
3月5日,2艘美國戰艦前往尼加拉瓜制止革命動亂。
3月9日,德國婦女向議會請願,爭取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權利。
3月10日,英國與烏干達簽訂合約。烏干達在英國保護下組織政府。 日本公布治安警察法,以壓制日漸頻繁的勞工運動。
3月11日,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在倫敦表示,拒絕布爾人領袖保羅·克魯格提出的和平建議。(參見1900年3月13日) 美、英、法、德、意五國駐清公使分別電告各自政府,派遣海軍至中國的渤海。
3月13日,英國羅伯特將軍攻下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魯芳登。(參見1900年3月27日)
3月14日,美國公布貨幣法,確立金本位制度,1盎司純度的90%的黃金相當於20.6美元。
3月19日,美國總統麥金萊在首都華盛頓聲明美國與波多黎各維持貿易自由的必要性。(參見1900年4月12日) 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約翰·伊文思開始挖掘赫拉克利翁的克諾索斯宮,這是公元前16世紀克里特的文化中心。
3月20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宣稱,中國門戶開放政策已經獲得英、德、法、意等國的支持。(參見1900年5月17日)卡內基鋼鐵公司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參見1901年3月13日)
3月24日,美國紐約市長范威克Van Wyck為紐約市第一條快速運輸鐵路舉行破土儀式。(參見1904年10月27日)
3月27日,英國國會通過「戰爭公債法案」,撥款3500萬英鎊軍費給布爾戰爭。(參見1900年4月9日)
3月29日,美國陸軍部在菲律賓設立軍官區。
3月31日,俄國和朝鮮在漢城簽訂1項確保馬山浦海軍基地租借權的秘密協定。 4月1日,希臘喬治親王成為克里特島的專制君主。
4月6日,英國要求黃金海岸
4月14日,世界博覽會在法國巴黎開幕。 5月20日——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黎開幕 列強駐京使團召開會議,強烈要求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
5月21日--英、美、法、德各駐華公使再次照會清政府,敦促嚴厲鎮壓義和團及懲辦鎮壓不力的官吏。
5月26日——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 6月14日——義和團進駐北京。
6月15日——義和團圍攻北京西什庫大教堂。
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
6月18日——庚子事變中慈禧太後下令殺死包括各國公使在內的所有外國人。
6月21日——清廷向列強宣戰。
6月29日——瑞典政府正式批准設置諾貝爾基金會。 7月9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地組成聯邦。
7月13日——八國聯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起總攻,次日佔領天津。
7月16日——海蘭泡慘案。 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8月15日——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出逃北京 9月3日——八國聯軍四齣伐剿捕殺京郊義和團員。
9月5日——法國佔領查德。
9月17日——英國原六個殖民地宣告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10月11日——李鴻章抵北京,開始與八國聯軍談判
10月19日——馬克斯·普朗克發表他的輻射公式。 12月14日——馬克斯·普朗克發表他對量子的理論
12月18日——尼古拉中央教堂在哈爾濱市南崗區落成。
J. 中國1900年到1982年發生的大事件!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4年 日俄戰爭(-1905)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創立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6年 英國工黨成立
1911年 辛亥革命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2年 中華民國成立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
1913年 宋教仁被刺;袁世凱被選為大總統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1914年 袁世凱解散國會,廢棄臨時約法;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18);巴拿馬運河通航;日本對德宣戰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袁世凱籌備稱帝
1916年 袁世凱稱帝失敗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北京政府對德宣戰;孫中山護法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
1918年 護法運動失敗 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 五四運動:中華革命黨改稱中國國民黨 巴黎和會:共產國際成立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華盛頓九國會議
1923年 孫中山越飛宣言 德國希特勒帶領黨徒占巴威略
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聯俄容共
1925年 五卅慘案;省港大罷工;廣州沙基慘案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7年 蔣介石清黨與汪精衛分共;共產黨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然後退入井岡山
1928年 中國共產黨在江西、湖南、湖北成立紅軍和革根據地;濟南慘案;張作霖被炸死
1929年 經濟大蕭條(-1933)
1930年 蔣介石圍攻共產黨開始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2年 一.二八事變;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州國 國聯派李頓調查團到中國
1933年 德國希特勒專政開始;日本及德國先後退出國聯
1934年 紅軍長征
1935年 紅軍到達陝北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七七事變;國民政府遷重慶、南京大屠殺 義大利退出國聯
1938年 汪精衛投日本
1939年 德軍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45)
1940年 德、意、日三國同盟成立
1941年 皖南事變 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2年 中共延安整風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3)
1943年 共產國際解散;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中、美、英二國開羅會議
1944年 美、英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
1945年 抗戰勝利;國共重慶會談;雙十協定 蘇、美、英雅爾達會議:聯合國組成;德國投降;蘇、美、英三國波坦會議;日本投降
1946年 國共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聯合國第一屆大會
1947年 內戰爆發 印度、巴基斯坦分治
1948年 國共勢力逆轉,三大戰役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4月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