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故事
1、背景
近代中國積弱積貧,由於沒有強大的國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國成為誰也啃不動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負,就要有尖端武器。
毛澤東在1958年6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原子彈,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於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這一年,成立了以萬毅為部長的國防部第五部,負責領導特種部隊的組建工作;
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統一領導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不久國防部第五部合並到國防科委。1959年6月,蘇聯終止合同,隨後撤走了專家。毛澤東毅然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准備用8年時間,造出原子彈。
他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中央把原子彈工程定名為「596工程」,要造「爭氣彈」
2、事件經過
在中共中央統一領導下,經過一大批科技人員、幹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1955年,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負責籌建核工業。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一任務。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事件意義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使中國從此擁有了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核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1)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技術水平卻讓很多國家難以置信。有人說,這是一枚小型的、初級的原子彈,也有人認為中國爆炸的「只是類似1945年美國扔的所謂『廣島級』的原子彈」,「中國原子彈類似一隻新生的小老虎」,雖然在政治上「是一隻富有威脅性的重要老虎,而軍事上仍是只沒有危險的小老虎。」
盡管有貶低,有詆毀,但中國用事實證明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力量。一般來說,原子彈有鈾彈和鈈彈兩種,前者通過鈾同位素分離獲得高濃縮鈾-235為裝料,後者通過生產反應堆獲得鈈-239為裝料。
參考資料:網路-原子彈
B.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從此,中國步入了擁有核武器國家的行列,我們不再懼怕任何大國的核威懾。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建立強大的國防,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我國於1955年開始籌建核工業。1959年,蘇聯撤走了支援中國的專家,中國開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工業。
1962年,我國成立了以總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負者原子彈的研發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在那個艱難的年代,我國的核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成為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2)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擴展閱讀
我國的原子彈正式起步研製是1959年下半年,這個時期正是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糧食定量供應,副食品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廣大科技人員,同樣度過了每天挨餓、身體浮腫的艱苦時期。
原子彈的爆炸成功,談何容易。除了要突破科技領域中的無數難關,真正掌握確保原子彈起爆成功的奧秘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情況,那就是國家當時正處於經濟最困難時期。
可以說中國人勒緊了褲帶,把原子彈研製出來,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科學務實、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會永放光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