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股票跌倒3毛还有人买吗
扩展阅读
分公司原始股票值得买 2025-09-15 22:39:05
2008奥运火炬手 2025-09-15 22:06:44

股票跌倒3毛还有人买吗

发布时间: 2021-06-08 09:51:44

① 为什么股票跌停后还有人买入

既然有卖家,必定相对应的就会有买家,只是要区分是主动的买卖还是被动的买卖.今天大跌是因为主动卖出的比主动买入的要大,也就是空方的力量大于多方

② 现在有的基金已经从1元跌到3毛多了,,如果跌完了的话,投资者会怎么样

不是,净值跌完,还有份额,只要这只基金的投资股票上涨,精致就会恢复。
再说也不会跌完,因为一般的基金在契约中都会约定有一部分现金保留,大约10%左右。就是不会少于1毛的。再说也不是所有的股票都会成0。
基金就得耐心持有,享受分红的长期收益,不是像股票是为获得短期的买卖收益。
救当养老金吧,一般的会有一个周期起伏,等次贷危机缓和一些就会逐步上涨的。
步能着急啊。。。现在卖掉那是真正的亏损了。只要分额在就会恢复的。

③ 大盘蓝筹每天都跌3个点,为什么还有人买

证监会是中国股市最大操纵者
2010年06月07日 09:20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1)

据说中国股市的跌停记录是一个叫国嘉实业的公司,连续27个跌停,从4元多跌到0.6元,股民80%财富蒸发。股票价格不被操纵,会出现这种事情吗?

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在2010年发行的157只新股中,已有61只跌破发行价,破发比例接近4成,华泰证券(601688)上市三个月以来跌幅高达30.25%,成今年破发最严重的新股。

如果说是发行价格虚高的问题,那2007年11月上市的中国石油(601857)(最高48.62元)两年半以来像高山滑雪一路下滑,今日价格10.61元,破发近80%,这可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全球排名考前的国有巨型企业,这是简单的“发行价格虚高”能解释的吗?!再说了,发行价虚高不是一年两年问题了,股票上市推荐包括评级机构该当何罪?上市公司该当何罪?证监会该当何罪?!

一个网友的记录: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行情,资讯,评论)上市的第一天盘中最高48.62,最低41.70,开盘48.60,收盘43.69,从此广大持有中石油的股民便站在高岗上往下望,处于万劫不复之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今日价格10.61元,破发近80%)!!!

另外,截至6月3日收盘,沪深两市5只“破净”股全部由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包揽,分别为华菱钢铁等以“虚高发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市场原因都难以解释如此愈演愈烈的大规模破发和“破净”。

证监会总说严查股市操纵行为,也没见查处几个,老鼠仓私募基金操纵股票行为越来越猖狂,甚至所谓的“公募”也逐渐染上了老鼠仓和私募基金操纵股票价格行为恶习,加之相关利益者的狼狈为奸,包括一些媒体枪手大造舆论,误导投资者,广大股民损失惨重。今年股指期货的推出本想抑制证券市场暴涨暴跌,但是效果如何呢?有些人还建议恢复T+0交易,权证现在仍是T+0交易,看看那里吧,没有任何价值的末日权证被一次次炒作,不知道秒杀了多少普通股民。 股票以及权证的定价一般都是根据未来预期,难道我们机构的调查预期都是那样的荒唐吗?还是其中有别的原因,比如肮脏的幕后交易。武钢权证于2007年4月作为债券的附品派发上市,以4.383元开盘,2009年4月9日以0.004元谢幕,变成废纸,开盘价格是谢幕价格的一千多倍。2008年1月8日上海汽车(600104)权证上市交易,最高价是14.95元,2009年12月30日权证收在0.104元,相差144倍。什么叫图财害命,那里就是典型的图财害命,投资过权证的百姓哀鸿遍野。对此,证监会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目前,宝钢权证已走向末日,宝钢股份(600019)今天收盘价6.21,行权价11.8元,几乎相差一倍,因为超大盘的宝钢股份近期不可能连续上涨以至翻倍,宝钢权证现价0.269元与历史最高的2.23元相差8倍多,看似还有价格,实际上一文不值,估计宝钢权证谢幕价创权证历史新低,两三厘钱也说不定。就这种可预期的状况,5月31日还上演过暴涨近两成的闹剧,不被操纵,会出现这种事情吗?

问证监会,明显被操纵的股票包括现在的期指以及之间的联动,你们真正调查过几个?处理过几个?有的涨跌到一定程度就停牌,有的不停,难怪经常有股民抱怨说证监会不仅双重标准有两手,还有第三只手。从这个角度看,证监会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最大的操纵者,而不是别人。

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这个常理都知道,但关键是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和完善,执行和贯彻,关键是公开、公平和公正。

实际上,有哪个股票不被管理不被操作?管理和操作其实就是操纵。有合理的操作操纵,也有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操作操纵。希望证监会是中国股市最大的明明白白合理合法的操纵者,而不是多方利益博弈中抛弃广大股民利益,甚至以双重多重标准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则的暗箱操纵者。

④ 股票都跌到3.4元了,它是否会跌到几毛钱、

就算跌到几毛钱你又敢买吗?你就不相信会一直跌吗?何必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股价会跌到多少~顺势而为~市场涨的时候你就买~跌的时候你就卖~

⑤ 为什么股票在下跌的时候还有人买是谁在买他们就不怕赔钱吗专业人士回答谢谢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⑥ 股票一直跌为什么还有人买

股票一直跌为什么还有人买?股票下跌也会有人买的,首先市场当中会存在一些凭感觉交易的股民,这部分股民存在懵懂的交易行为,就是只凭感觉交易,觉得这只股票价格够低了,可以买了,他就买了,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这样的交易行为,其次,股票下跌并不代表一只股票没有价值,股票的市场价格和它的价值在某个时间会脱离开,这也是价值投资者所追寻的东西,比如巴菲特,他就不会在乎股票是否是下跌的,而是在乎这只股票是否有持续创造财富的价值,如果判断它有价值的话,他就会利用股票的下跌去买。所以即使股票下跌也一样会有人买的。

⑦ 现在有很多股票都在两三块钱,为什么没有人敢买

没人买就没得涨,都不敢买就不可能涨,没准还要跌,既然能跌到两三块为什么就不能跌到一两块呢?

⑧ 为什么股票都跌得这么低还有人卖出

1、股票下跌还有人卖出的原因是:止损!为了避免损失更多的钱,所以唯有割肉卖出股票了。也有可能是发现有更好的股票投资了,所以卖掉这个股票,再买那个看好的股票。
2、止损也叫“割肉”,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股票投资与赌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可通过止损把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的报酬,换言之,止损使得以较小代价博取较大利益成为可能。股市中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但止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

⑨ 为什么股票跌的很厉害,卖的时候还是有人买什么人卖这些跌的很厉害的股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⑩ 为什么股市在下跌还有人买入他们是怎么想的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